什麼叫集體免疫力?

手機用戶59364397179


說大白話就是不防不控少治,感染了新冠肺炎後自己扛,扛過去了體內產生抗體後以後就不得此病了,扛不過去的就死了。在歐州住過得都知道,得了流感無論大人小孩一律無藥,就是讓你喝水在家休息自己扛,老年人出了併發症再治併發症,就這麼個理念。在國內大人小孩得了流感都有各種大人小孩吃的中成藥,還有千百年傳下來的喝薑湯等方法。每次去歐州都要帶上蓮花清瘟膠囊和小孩吃的感冒藥。這次疫病英國首相提出群體免疫概念,就是依據歐州人對待流感的習慣提出的,顯然英首相輕視了新冠病毒的兇險,不幸自己也染上了,上帝保佑他能扛過去自愈。


想往大青山


集體免疫指當人口中的大多數具有對某種傳染病的免疫力後,傳染病將很難繼續傳播,從而達到保護剩餘尚未具有免疫力人口的效果。形成集體免疫的方法可以是用大規模接種疫苗使足夠比例人口通過主動免疫獲得免疫力,也可以是通過輸注康復者血清、單克隆抗體等被動免疫手段使人群獲得保護。

通過放任疾病傳染以達到群體免疫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個是病原體的毒力(致死率)較低,即使發生大規模感染,死亡人數也比較少,從目前新冠肺炎的致死率來看,並不符合這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是感染後康復者能夠具有終身或至少非常長時間的免疫,但目前也並沒有證據證明新冠病毒“一次感染就終身免疫”。所以這個策略用於新冠肺炎基本不可行。

集體免疫指當人口中的大多數具有對某種傳染病的免疫力後,傳染病將很難繼續傳播,從而達到保護剩餘尚未具有免疫力人口的效果。形成群體免疫的方法可以是用大規模接種疫苗使足夠比例人口通過主動免疫獲得免疫力,也可以是通過輸注康復者血清、單克隆抗體等被動免疫手段使人群獲得保護。

通過放任疾病傳染以達到群體免疫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個是病原體的毒力(致死率)較低,即使發生大規模感染,死亡人數也比較少,從目前新冠肺炎的致死率來看,並不符合這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是感染後康復者能夠具有終身或至少非常長時間的免疫,但目前也並沒有證據證明新冠病毒“一次感染就終身免疫”。所以這個策略用於新冠肺炎基本不可行。

近日,海外疫情呈現出爆發性增長的趨勢。3月13日,英國官方表示,政府目標是延緩新冠疫情高峰,讓人們產生群體免疫力,該“集體免疫”策略隨即引起很大爭議。3月15日,英國衛生大臣又否認政府推出“集體免疫”政策——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表示,“集體免疫”政策並非政府的政策或目標,其目標是抗擊病毒,保護弱勢群體。

無論如何,“集體免疫”一詞已經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它到底指的是什麼?消滅新冠病毒,“群體免疫”是否可行?

一、什麼是群體免疫

任何傳染病要進行傳播都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相應的,要控制傳染病疫情,就有三個最基本的策略:消滅或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把患者進行集中隔離收治就屬於控制傳染源;禁止大型集會就屬於切斷傳播途徑;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既是切斷傳播途徑,也是保護易感人群的手段。

集體免疫(Herd immunity)也稱社區免疫、人群免疫,嚴格來說並不屬於上面說的任何一種防控策略,它描述的實際是一種狀態和結果,即當人口中的大多數具有對傳染病的免疫力後,傳染病將很難繼續傳播,從而達到保護剩餘尚未具有免疫力人口的效果。

流行病學上,在沒有外力介入,同時所有人都沒有免疫力的情況下,一個感染到某種傳染病的人,會把疾病傳染給其他多少個人的平均數即為R0值。產生群體免疫所需的已免疫人口具體比例Vc正是由病原體的基本再生數R0決定的,具體計算公式是Vc =(R0-1)/ R0,目前不同學者估計的新冠肺炎R0在2.68到3.77之間,根據目前掌握的新冠病毒傳播數據,需要人群中60%-70%具有免疫力方可形成對新冠病毒的集體免疫。

形成集體免疫的方法可以是用大規模接種疫苗使足夠比例人口通過主動免疫獲得免疫力,也可以是通過輸注康復者血清、單克隆抗體等被動免疫手段使人群獲得保護。在現代醫學發明出疫苗和抗體之前,瘟疫導致大量人口被感染、抵抗力較差的人口死亡後,倖存者群體也能形成集體免疫。


二、群體免疫≠放任傳染

通過放任疾病在人群傳播而不是依靠疫苗和抗體來形成群體免疫,可能是一種很糟糕的策略,因為這種策略要成功至少需要滿足兩個重要條件。第一是病原體的毒力(致死率)較低,即使發生大規模感染,死亡人數也比較少,但新冠肺炎顯然不是這樣。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數據,截至3月18日24時,我國除湖北省以外地區的病死率為0.89%。如果我們以這個比例來計算,假設6800萬英國人有60%感染,其中0.89%死亡,英國全國將死亡約36萬人。需要注意的是,這個0.89%是我們各級政府和醫護群體不計代價、不顧風險換回來的成果,並不是新冠肺炎的自然病死率。與英國同為歐洲發達國家的意大利,目前的病死率7%,如果用這個病死率作為計算依據,英國獲得群體免疫的代價是死亡280萬人以上,而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死者總共也只有130萬。

第二個條件是感染後康復者能夠具有終身或至少非常長時間的免疫,如果只是短期(數個月)內因為機體產生抗體而產生的暫時性免疫,那就不能指望自然傳播形成可靠的群體免疫,反而要警惕在人群中出現反覆大規模疫情。

目前雖然有實驗顯示恆河猴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幾乎不會出現明顯症狀,但新冠病毒在人群中傳播只有三四個月的時間,其免疫機制尤其是免疫記憶持續時間還不清楚。此外,如果病毒變異出幾個亞型,對其中的一個亞型形成免疫並不能使人體獲得對其他亞型的保護,還有可能因為選擇壓力使人群不具備免疫力的亞型形成傳播優勢種。正如鍾南山院士在3月18日廣州召開的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上所說的,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新冠病毒“一次感染就終身免疫”,不能靠集體免疫來防控。

最後,“靠自然傳播形成集體免疫”不僅在技術可行性上成疑,在社會學和倫理學上也是很難實現的。一些為“放任傳播導致集體免疫”辯護的觀點認為這種策略的實質是讓每個時間點的感染者數量都維持在當地醫療機構可以處理的相對低水平,從而避免醫療服務能力被短時間大量湧入的患者“擊穿”而徹底崩潰的局面。

但在網絡和自媒體時代,悲觀和恐慌可以瞬間蔓延到幾乎任何角落,不需要等到有數十萬人死亡,只要死亡人數增加到每天上千例,各種悲慘的情景在社交媒體上反覆轟炸人們的心理承受底線,就可能導致很多不受控的群體事件,失控的人群將打破所謂“有序感染、避免擠兌”的一廂情願。最重要的是,在有能挽救更多生命的防控措施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去放任疾病傳播,這種行為本身就有違現代文明重視生命的基本價值觀。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關注我,多多交流!





草根小盛


群體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群體免疫水平高,表示群體中對傳染具有抵抗力的動物百分比高。

因為,疾病發生流行的可能性不僅取決於動物群體中有抵抗力的個體數,而且與動物群體中個體間接觸的頻率有關。

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動物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


2020年3月12日,英國首相鮑里斯宣佈英國進入抗疫第二階段——“拖延”階段(Delay)。

隨後,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發文稱,英國政府抗疫政策的核心理念是“群體免疫”,即放棄積極抗疫,致力於“減慢而非阻止流行病的傳播”,最後通過“讓6成人染病”獲得免疫力,阻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播。


簡單來說,是因為病毒這種東西,感染後不會立即表現出強烈症狀會潛伏一段時間,在這期間有一部分人會產生抗體,從而完好無損的活下來。另一些會因病毒在體內造成的併發症生病死亡。


個體免疫是通過對病毒的生物學反應起作用,從而將病毒清除;而群體免疫是通過阻斷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起作用,從而讓病毒消亡。



光頭梁講肛腸


就是集體死亡


微集搬


真有這回事嗎


之間呼


意思就是讓他們全國的人都感染上一次這個病毒,當你感染了病毒以後,自己能依靠自身的免疫力,讓這病好起來以後你就對這種病毒產生了免疫力。集體免疫也就是我們不去管這個病毒,讓這個病毒在人群當中自生自滅。他們預計本國會有80%的人都感染上這個病毒。如果讓她自生自滅的話,死亡率不高,是可以的,如果死亡率太高,可能承受不了這麼重大的損失。




大牛牽著倆小牛


所謂的群體免疫,是指當社群中一定比例的人接種疫苗後,沒有接種疫苗的人也能免於感染人傳人疾病。也就是說要讓60%以上的人感染新冠病毒,最後會形成集體免疫力。


胡建狼


就是都所有人都感染了,然後就產生了抗體,俗稱群體免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