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解決一焦慮、緊張就吃東西的問題?

李飛


這是一種人體自己調節的功能,主要依靠的就是神經系統,因為每個人關注的領域不一樣,就會導致不同的焦慮緊張的形式,我們自己也有不一樣的解決辦法,比如有的人緊張就吃不下東西,有的人就需要音樂去釋放,有的人就需要吶喊來釋放,所以想了解核心問題,需要從神經系統入手。

而與這個現象息息相關的,就是交感神經系統,主要是處理外界的應激事件,所以,當你緊張和焦慮的時候,就會激活這個交感神經系統,例如,你的心跳會加快,有的血液從皮膚離開,進入到肌肉,讓你的肌肉有緊繃感。

但是,當血液進入肌肉之前,需要有大量的氧氣來運作,所以就會讓我們呼吸急促,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焦慮緊張就會呼吸急促的原因。

而對於現在的你而言,進食就變成了一種緩解壓力的方法,你看來吃東西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放鬆,讓自己的呼吸變得平穩,因為我們吃東西時很多的血液就進入到胃部,不會在於大腦進行過多的交互,反而形成了我們一種變向逃避的行為,但這也是一種軀體反應很正常……

想解決的話,需要兩種方式,一種就是修正自己的認知,你要知道哪些事情會讓你產生焦慮和緊張,把它記錄下來,從接納自己的缺點,到解決這些不必要的恐懼,時間長了就可以修正自己的認知觀念。第二種,也可以到三甲醫院或者心理診所進行相關的診斷和治療……


霖士心理


去做運動,瑜伽,閱讀,聽音樂,聊天,散步等活動。

我不是跟風亂說的,往下看,會得到解釋。

1遠離無效的緩解壓力的方法

焦慮和緊張是一種負面情緒,

當我們產生負面情緒時,我們會產生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

這種本能會促使人腦分泌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

多巴胺會讓我們快樂,我們把這種反應稱為:緩解壓力的承諾。

但是通常,我們緩解壓力的方法,會讓我們更加有壓力。

比如我們焦慮緊張的時候,我們會更想要吃甜食。

美國心理學家協會曾做過一個調查。

調查發現,只有16%的人認為通過吃東西來緩解壓力是無效的方法,而且會給他們帶來負罪感。

雖然人們認為這樣的緩解方式很無效,可是依然會這樣去做。

2正確應用有效的緩解壓力方法

所以心理學家協會發現了一些有效的解壓方法:鍛鍊或參加體育活動;閱讀;聽音樂;與家人朋友相處;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者做瑜伽等等。

事實證明。這些有益的活動的確會比吃東西更有效。

因為這些活動,可以增加大腦中改善清楚的化學物質:血清素,Y-氨基丁酸等。

這些物質還會抑制住大腦對壓力的反映,減少壓力荷爾蒙,進而達到放鬆效果。

所以我建議你去做有效的緩解方式,也許去做之前你說服不了自己行動。

你可以挑選一樣你比較喜歡的,簡短的做一做,感受一下,效果一定會讓你驚喜。

然後你一定要把這種驚喜的體驗記錄下來,寫在備忘錄裡也好,錄音保存下來也罷。

因為我相信你很快忘掉這種驚喜,所以,當你下次還是不想行動起來的時候,

就拿出來看一看,聽一聽,也許你就會想要行動起來了。



薇薇海堂


一焦慮、緊張就吃東西,典型的情緒性暴飲暴食。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也是這樣,過程當然是苦不堪言,因為即使你不餓,甚至很飽,你還是死命的吃東西。好在我走了出來。下面,根據我的經驗,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我發現,情緒性暴飲暴食實際上是對於負面情緒的逃避,當我們心裡有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時,我們不想面對,而在我們吃東西的時候,可以暫時性的隔絕掉對於負面情緒的感受(管你什麼焦慮,緊張啊,我現在統統都感受不到了)所以,這個時候的進食行為,已經不是因為我們基於生理飢餓的自然行為,而是成為我們逃避自身負面情緒的一種途徑。而事實上,引起我們焦慮和緊張的一定是現實中的某一事件,而吃東西是肯定解決不了的,所以,過不了多久,焦慮和緊張的情緒就會再次襲來,我們下意識的又會選擇吃東西來阻斷自己對於這些負面情緒的感受,久而久之,便成為一種惡性循環。

那麼,我們要怎麼走出來呢?

首先,當你焦慮,緊張的時候,不要去逃避,不要去逃避,不要去逃避(這一點非常重要),心理學上有一句話叫待在那種感覺裡,我知道你很害怕,很想逃離,很想待在自己的安全區裡,但是逃避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什麼都不要想,就待在這種負面感覺裡,不去評判他,僅僅只是待在裡面,感受這種感覺,你會發現,不知不覺,他竟然消失了。

其次,當負面感覺消失了以後,再去感受自己的身體,感受自己的肚子是不是真的餓,如果還是餓,說明你該吃東西了,但如果你發現自己其實肚子不餓,那就接納這種不餓的感覺,我們該做啥就做啥,不去吃東西。

最後,當你下次再出現緊張,焦慮這些負面情緒的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重複以上的做法,一次又一次的鞏固,我相信,你會變成一個全新的自己。

祝好。


心探


  緊張和焦慮時人們常有的情緒,所以不要十分的在意這種情緒的出現。越是十分在意,就越容易陷入情緒的困境中!

  那麼如果有焦慮症的話,首先要去醫院診斷一下是否需要服藥,如果十分嚴重的話,要根據醫生的囑咐服藥。如果只是輕微的焦慮症的話,最好選擇自我調節,每天下班後可以去做運動,每天適量的運動可以緩解身體的疲勞,有利於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的精神不要老是專注在不好的事情上。適當地吃些甜食是有利於緩解精神壓力,不過不可多吃如果一旦難以控制,還是要想其他的方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醫護有約


吃東西本就是緩解緊張焦慮最直接的方法,因此問題的關鍵是緊張焦慮如何解決。心理學家露茜博士在她的著作《找到你的關注區》中提到,有種新的方法可以避免焦慮,可以讓你遠離拖延、分心或急躁,還能讓你避免因焦慮造成的失眠、無助、心情沮喪。她

提出了6項建議:1. 確定症狀有很多由焦慮引發的症狀,但為了克服焦慮,首先需要搞清楚你的症狀,在焦慮時你有什麼樣的體徵、想法或行為?舉個例子,在工作中你必須準備一份演講稿,但卻由於害怕而故意拖延;或者你腦子裡突然會冒出一些消極的想法,這讓你出汗或感覺無力;又或者你在考試中會不由自主地觀察其他同學的表現,認為別人比你輕鬆。一旦你真正識別了這些症狀,就能針對這些作出預防。2. 制定方案緩解症狀一旦確定了症狀,就應該制定方案緩症狀,這也是定位症狀的重要性,順著症狀可以找到原因。最有效的方法是找到恐懼或焦慮背後的原因。例如,完美主義者可能由於害怕犯錯而焦慮。這可以通過自我對話來解決,不要批判自己,要直面問題並想辦法克服它。3. 心理暗示在學習或準備演講的時候,想像自己狀態很棒,不斷地暗示自己,強化印象。能夠持續不斷地在一個相對安全、自如的情況下,把自己“暴露”在“威脅”下,讓自己逐步適應這種“威脅”。遠古時的人類一旦遇到威脅就需要立即決定戰鬥或逃走,長久以來我們的腦也適應了這種模式。無論是真實的還是想像的威脅,腦腎上腺素都會開始發揮作用。適當的腎上腺素會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但過多的腎上腺素反而會讓我們注意力分散,並感到緊張和焦慮。4. 自我紓解當你感到焦慮和痛苦時,你是不是曾經這麼對自己說過:“這麼小的事兒還發愁,我可真弱,這都幹不好”,或者“我不夠聰明,這事兒沒準兒會辦砸,我再怎麼拼命準備也沒用”。這些消極的自我對話於事無補,只能加劇你的焦慮,還會讓事情變得更糟。露茜博士建議嘗試積極的自我對話,激勵和鼓勵自己,比如“我能在這兒接受挑戰就已經很棒了”,或者想想相信你、支持你的人,以及你以往的勝利。5. 重新界定我們看待情況的視角決定我們的情緒和反應,如果我們覺得一份演講稿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產生重大影響,那無疑會感到緊張和焦慮。但如果僅僅把這份經歷作為生命中的一次冒險,而不是決定你的失敗或成功,那你的感覺就會完全不同,你的反應也會很不一樣。6. 尋求幫助如果你在焦慮中痛苦掙扎、無力自拔,還是去找一位有經驗的治療師吧。焦慮是可治癒的,別擔心,你肯定能恢復到好的狀態。大家如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小湯圓生活記


一焦慮、緊張就吃東西,如果不怕胖的話,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緩解壓力、調解情緒的方法啊。當然,前提是屬於在正常可接受範圍內的大吃大喝。

如果想要改變這個習慣,那可以試著用新的習慣來代替。比如,當你感到焦慮的時候,身邊就不要放食物了,把它們先拿到看不見的地方去,如果覺得自己剋制有困難,可以讓身邊的人提醒督促。

沒有能吃的東西了,就可以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放鬆下,看些愛看的書籍,瀏覽常見的APP,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大方和身邊的人承認自己的緊張,雖然別人的安慰不一定能起到效果,但當大家把注意力轉到某件事並熱烈探討之後,你們的關注點雖然還是在某事上面,但因為和你有關,你會自動參與進去,然後就不會一直默默沉浸在自己所製造的焦慮氛圍。

每次看到別人胃口大開,津津有味吃東西的樣子,我都覺得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們不是經常也說“再大的困難沒有一頓美食大餐解決不了的”,吃也是一種發洩,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壞毛病。因為在我身邊看到的是很多人,在極其焦慮、緊張的狀態下,即使是正常的一日三餐可能都沒有胃口的。所以,換個角度看,能吃,最起碼不會讓自己肚子承受捱餓的痛苦,也就會減小生理和心理承受雙重壓力的風險。

總之,不管最後選取哪一種解決方法,都一定是要適度的,不能走極端路線,也不要以傷害別人來試圖獲得片刻的心安理得,這也是作為一個成年人該有的成熟,要懂得最基本的處世準則,能為自己說的話、做的事負責。


Jia小殼


也許補充能量可以讓你得到安全感(吃東西是人的本能),畢竟焦慮也是沒有安全感的一種表現形式

我建議你不要太過糾結於這個問題,順著身體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好了,也就是你焦慮的時候,想吃就吃,胖了就去減肥,沒什麼的。

不過可以試著干預一下吃東西的這個過程

比如想吃東西了就暗示自己去做飯吃,以此延長進食的時間和加大進食難度,對身體會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而且對減肥有利。

比如可以常備一些比較好的食物,比如牛肉乾(不加糖的那種),比如網上一些“健身即食雞胸”,比如一些堅果,這些食物的特點是對減肥有幫助,且進食沒那麼容易(嚼的你腮幫子疼)。

如果無法控制自己,或者出現進食後負罪感有很重,擔心自己胖,甚至出現催吐的現象的時候,建議你去尋求醫生的幫助,如果看的進去書,可以看一些心理方面的書籍。


祝好


精力健身


在遇到自己想象不到或者失望的事情的時候,就會感到焦慮,這幾乎是人們普遍產生的負能量而受到挫折,受到傷害,心靈受到打擊或者肉體上格外疲憊的時候,也會產生焦慮,或者我們應該這麼說,只要我們遇到生活中的不順心,焦慮也就隨之產生了,於是乎,當我們遇到滑鐵盧,焦慮變成了一種併發症,它可以把我們小小的失敗,無限的放大,讓我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覺得自己之前的努力都付之東流,甚至我們覺得這一生也就也許就如此的碌碌無為。

至於焦慮吃東西只不過是一種排洩方式,使自己的焦慮有所寄託,緩解自己的精神壓力。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克服焦慮的一些其他方式吧。

事實上,焦慮更多的是來源於對未知的恐慌,或者說對自己的能否應對未知的一種不自信,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做到控制這種恐懼,以一種更小的方式去探索位置的世界,帶著我們受傷之後的抗體去繼續拼搏,那麼我們的生活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精彩,受了挫折之後,不用害怕,就像小孩子摔倒了之後,爬起來還是繼續跑一樣,要克服挫折帶給我們焦慮的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自省自新。

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有什麼地方沒有考慮周全,有些問題開始沒有想到,要知道失敗不會無緣無故的,我們光害怕、擔心是沒有用的,我們要做的是什麼導致我們失敗的原因,然後儘量在以後工作中避免。

除了善於自省之外,要想克服焦慮併發症,也要懂得自新,我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身上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是缺點經過歲月的打磨,有些可以在搜的錯的的時候發現和改正,當我們在村中不斷的自信,讓自己的不足變得更加完善起來,那我們就是不斷的在成長區域完美,經過無數次的打磨,我們相信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獨一無二的寶石。

如果說自省自新是面對焦慮的的方式,那麼面對挫折,我們內心還有固守自己的自信。自信,簡直就是可以打敗一切負能量的必勝法寶,只要你能夠相信自己,那麼焦慮也就無從談起,不管你跌倒多少次,不管你失敗了多少次,也不管你被挫折傷害的多麼深。只要你相信自己可以相信自己,還可以繼續努力,那麼所有的一切在你的面前就是紙老虎,你的成功也就只是一個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揚帆遠航707


吃東西本就是緩解緊張焦慮最直接的方法,因此問題的關鍵是緊張焦慮如何解決。心理學家露茜博士在她的著作《找到你的關注區》中提到,有種新的方法可以避免焦慮,可以讓你遠離拖延、分心或急躁,還能讓你避免因焦慮造成的失眠、無助、心情沮喪。她提出了6項建議:1. 確定症狀有很多由焦慮引發的症狀,但為了克服焦慮,首先需要搞清楚你的症狀,在焦慮時你有什麼樣的體徵、想法或行為?舉個例子,在工作中你必須準備一份演講稿,但卻由於害怕而故意拖延;或者你腦子裡突然會冒出一些消極的想法,這讓你出汗或感覺無力;又或者你在考試中會不由自主地觀察其他同學的表現,認為別人比你輕鬆。一旦你真正識別了這些症狀,就能針對這些作出預防。2. 制定方案緩解症狀一旦確定了症狀,就應該制定方案緩症狀,這也是定位症狀的重要性,順著症狀可以找到原因。最有效的方法是找到恐懼或焦慮背後的原因。例如,完美主義者可能由於害怕犯錯而焦慮。這可以通過自我對話來解決,不要批判自己,要直面問題並想辦法克服它。3. 心理暗示在學習或準備演講的時候,想像自己狀態很棒,不斷地暗示自己,強化印象。能夠持續不斷地在一個相對安全、自如的情況下,把自己“暴露”在“威脅”下,讓自己逐步適應這種“威脅”。遠古時的人類一旦遇到威脅就需要立即決定戰鬥或逃走,長久以來我們的腦也適應了這種模式。無論是真實的還是想像的威脅,腦腎上腺素都會開始發揮作用。適當的腎上腺素會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但過多的腎上腺素反而會讓我們注意力分散,並感到緊張和焦慮。4. 自我紓解當你感到焦慮和痛苦時,你是不是曾經這麼對自己說過:“這麼小的事兒還發愁,我可真弱,這都幹不好”,或者“我不夠聰明,這事兒沒準兒會辦砸,我再怎麼拼命準備也沒用”。這些消極的自我對話於事無補,只能加劇你的焦慮,還會讓事情變得更糟。露茜博士建議嘗試積極的自我對話,激勵和鼓勵自己,比如“我能在這兒接受挑戰就已經很棒了”,或者想想相信你、支持你的人,以及你以往的勝利。5. 重新界定我們看待情況的視角決定我們的情緒和反應,如果我們覺得一份演講稿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產生重大影響,那無疑會感到緊張和焦慮。但如果僅僅把這份經歷作為生命中的一次冒險,而不是決定你的失敗或成功,那你的感覺就會完全不同,你的反應也會很不一樣。


北京海之聲超級旗艦店


要從心理上明白,吃不會解決任何問題,相反還會徒增很多煩惱;

就是習慣養成,尋找其他手段緩解焦慮緊張,慢慢就好了。

書裡對焦慮引起的成癮性不良習慣(其中有暴食)做了詳細的剖析,還有關於各種病例的描述,很科學也很易懂,能夠幫助不瞭解自己狀態的人從精神心理各方面總結壞習慣的成因,還有戒除的方法。

精神焦慮很常見,每個人都可能因為特定的原因,比如壓力而陷入焦慮。無須過於緊張,以正確的心態面對焦慮,給自己一段時間調整。
還有,戒掉咖啡因,適量喝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