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墨葉大寫意畫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誰的成就最高?

鵬友程


齊白石1920年所作的一本《花果冊頁》有做如下題記,裡面講到"餘畫梅學楊補之,由尹和伯借雙鉤本也。友人師曾以為工真勞人,勸其改變。"他早年畫梅花都是比較工筆,比較工整,陳師曾以為他是工真勞人,勸其改變。25年以後當時又印了這本冊頁,85歲的齊白石在自跋中仍然再次提起陳師曾勸其變法之事。當時他回憶起往事時這樣寫到,“餘50歲後知畫,冷逸如雪個。避鄉亂,竄於京師,識者寡,友人師曾勸其改造,信之,即一棄。今見此冊,殊堪自悔,年已八十五矣。"再後來的美術史論家稱齊白石的這次藝術變法為“衰年變法"。但願能幫到你。





布衣用戶


花拾間文化來回答這個問題

紅花墨葉派是由大畫家齊白石創立的。

57歲之時齊白石從老家湖南湘潭來到北京求發展,雖然那時候他已經在湖南是個名氣很大的畫家了,但是,來到北京卻沒人買賬,他的畫根本賣不出去,只能靠積蓄維持生活。

這時,他的好朋友也是當時著名畫家的陳師曾認真的研究了他的畫風,給了他一箇中肯的建議:讓他在吳昌碩畫風裡汲取營養然後再形成自己新的繪畫風格。

從此,齊白石認真大量臨摹吳昌碩的畫,開始了漫漫十年的衰年變法。10年以後,在綜合了八大山人和吳昌碩等書畫大家的墨法基礎上出現了一種全新的,讓人賞心悅目又極具震撼力的流派終於誕生了,那就是紅花墨葉派。

紅花墨葉畫派特點

用飽滿的洋紅直接潑寫花,墨葉則用濃墨渲染,襯以焦墨寫就的荷梗,在濃淡、紅黑、乾溼的對比變化中而產生對比強烈的視覺效果。

齊白石紅花墨葉一掃傳統水墨文人畫的荒涼冷寒之氣,使傳統寫意花增添了生機盎然,具有爛漫的情趣。

齊白石從此成了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知名度如日中天,成了中國畫壇的一代大師和吳昌碩不分仲伯了。

晚年的吳昌碩的大名在當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對於齊白石的成就他卻這樣說:學我皮毛,竟成大名!

歷代書畫家也把吳昌碩和齊白石的詩書畫印進行了比較,兩位大師在藝術互有優劣,齊白石也並不是只學到了吳昌碩的皮毛。兩位大師就像是兩座的藝術高峰,難分伯仲。

雖然齊白石有模仿和學習吳昌碩的畫風,在此基礎上提煉出自己的風格,有了以後的成就。但是晚年的齊白石卻說:我一輩子沒學過吳昌碩,一輩子也沒有畫過吳昌碩!兩位大師的恩怨,一直被畫壇傳為美談。沒有誰對誰錯,畢竟白石老人不是純抄襲,而是開創了自己獨特的一派。


花拾間文化


紅花墨葉的繪畫形式其實古代就有了,源自於文人畫的延續,其實中國畫古代主要是興於宮廷,後來逐漸流傳民間,剛開始是純墨的,因為文人喜歡清高雅緻,墨又賦予這種雅緻的載體,所以剛開始多是純墨的形式出現,大多是文人士大夫之間的互相饋贈和文娛之用,後來逐漸有了市場通俗一點也就是畫畫可以賣錢了,那麼就慢慢的迎合老百姓審美逐漸的有了色彩的表現形式,還演變出多種繪畫形式,不過文人畫保留了墨葉也是一種文人畫的形象固相,通俗一點就是用墨葉會顯得畫面不飄壓的住紙,還突顯文人氣息,也給中國畫一種藝術想像的空間,當然南方比如海派就比較喜歡用彩色表現這也是有歷史原因的在這裡就不細說了,,,就紅花墨葉來說這種表現形式一直保留在現在的繪畫形式裡,當年張大千用墨畫竹子就有富商問他大千先生這竹子怎麼是黑色的啊😄張大千反駁到哪竹子怎麼是紅色的啊😄,當時大家包括皇上都喜歡用硃砂畫竹,寓意吉祥辟邪,,這就說明了紅色的硃砂畫竹老百姓可以接受但用墨畫老百姓理解不了,這就是文化的影響,因為古代老百姓懂的崇拜風水,辟邪,祈福,吉祥,平安的寓意所以他們願意看到紅的的竹子,但是老百姓缺乏文人雅士的氣息所以接受不了墨色畫竹這就解釋的為什麼會有墨葉紅花的形式出現,,,歸根結底是文化導致了這種藝術形式,打個跨界的比喻為什麼老百姓喜歡打開窗戶就看到黃浦江的豪宅因為開窗見水寓意吉祥財源滾滾,令人舒暢,,,哈哈😄話點到為止, , 就這樣吧






劉社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