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能否參照古詩詞,聊聊拍攝思路?

柳侍墨


要拍攝和表現出宋代林逋的這首《點絳唇·金谷年年》離別詩的場景和意境,體現出詩意攝影的畫面感,需要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要素:

一、準確把握拍攝的時間季節:

這首詩給一般人很大的誤導,是“金谷”兩個字。

很多朋友以為“金谷”,就是“金燦燦的稻穀”,想象成金秋稻穀的一片豐收田園景象,所以應該在秋天拍攝秋天的落葉來表現孤獨。其實這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大錯特錯了。

詩中的“金谷”,其實是一座私人別墅的名稱“金谷園”,是西晉時期的富豪石崇在洛陽斥巨資興建的一座土豪別墅。由於西晉文學家石崇曾經在這個“金谷園”為徵西將軍王詡餞行,因此詩人林逋把“金谷園”比喻成送別、餞行的代稱,暗喻送別雙方堅不可摧的友誼。

其實,詩中明確點出了場景發生的季節,是在春天。“亂生春色”、“餘花”、“滿地煙和雨”...這些關於景物的描寫,都完整交代了是在三四月份的時節。

因此,我們在拍攝的季節把握上,就要選擇農曆三月初到四月份的春雨季節,人間四月芳菲盡,春色遲暮,花朵凋零,紛紛墜落;那些樹梢上殘餘的三兩花朵,在春季的淼淼雨絲中,黯然落地,境界唯美而情感暗傷。因此,綠色春草、滿地落花的季節,就是我們要拍攝的時間點。

二、要選好拍攝的場景地點:

詩中後面還有一句:“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清楚無誤地告訴我們,詩中的場景,還有兩個重要標識性的參考點:涼亭、道路。

我們雖然不一定非要100%的生搬硬套和還原詩中場景的所有物體,但是,為了表現詩中的離別意境,涼亭和道路是最恰當不過的應景之物。假如我們不瞭解詩詞內容,無意拍攝一座高樓大廈或者鬧市街頭,那就離題萬里了。

一座十里長亭,一條迢遙之路,送君千里,依依惜別。這樣的場景,無需多言,已經表現出了詩中的離別情感。


影像視圖


人去園空、草木無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曾經的奢華如今看起來荒涼無主,蘊含著詞人對人世滄桑的慨嘆。全詞清新空靈,物中見情,寄寓深意,借吟詠春草抒寫離愁別緒。詠物與抒情於一爐,悽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悵傷春之情,渲染出綿綿不盡的離愁。

覺得拍滿地秋葉和孤獨背影比較好吧。


君到姑蘇見


觸景生情,用心情勾勒畫面,用心指揮鏡頭




土塬深處


這個問題,不要糾結太多。如果一味去追求意境,就有點不好了。順其自然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