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嫡系將領中,為何只有盧綰被封了王?

亙古懷念說史


這說法不準確,劉邦的嫡系將領中,韓信、吳芮、盧綰、彭越等被封王,灌嬰、樊噲沒有被封王

秦漢之際,王就是一方諸侯,是有實力的地方軍閥;侯則是一種高爵,不是諸侯封國!周勃、樊噲是劉邦的同鄉,灌嬰是劉邦的下屬,這三人長期追隨劉邦東征西討,算得上是劉邦的親信!秦朝統一天下後,推行的是郡縣制,沒有實權諸侯國;劉邦起兵反秦前就是秦朝官吏,統一天下後他自然希望推行郡縣制,不搞分封制!但是韓信、盧綰功高震主,不得不封王;吳苪、彭越原本就是一方諸侯,封不封王人家都是王,屬於同盟關係,所以漢朝建立後還得封王,不得不郡國並行!

用現在的職場的情形來比喻,你帶領張三、李四創建了一個公司,你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老王,還有幾個跟你同時創業的小明、小剛!你利用外來人才老韓,再與小明、小剛合作擊敗了老王,統一了某一個行業!那麼你必然會允許老韓、小明、小剛成立分公司,而張三、李四隻能做公司高管,不能去當分公司領導!因為你還得利用張三、李四去兼併其他分公司,分公司領導只能是你自己的血親!劉邦面臨的選擇是一樣的,他跟彭越這類原本就是王的人合作,擊敗項羽後他當了皇帝也只能封別人為王!

韓信是在劉邦還沒有當皇帝,還是漢王的時候,以擊敗項羽為條件要挾當上齊王的!當時劉邦、項羽、韓信三足鼎立,韓信雖然是漢國大將軍,但是他新招募的軍隊佔據了趙國、齊國兩地,實力強大到超越劉邦跟項羽任何一方!韓信向劉邦討要假齊王爵位,劉邦為了籠絡韓信擊敗項羽,封韓信為真齊王,之後韓信跟劉邦合作擊殺了項羽!當然劉邦統一天下後,將韓信遷到楚地為王,然後又剝奪一切權力,降為淮陰侯,最終沒兵沒權的韓信被呂后誅殺!說白了,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做,劉邦利用並弄死韓信就是遵循的這個道理!

異姓王雖然封了,但是可以一步一步消滅的!劉邦擊敗項羽後,又用了十多年時間以謀反的理由誅殺了除吳苪之外的絕大多異姓王!這些異姓王的封國被分封給自己的兒子或者侄子,並跟諸位大臣立誓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誅之!異姓王被誅殺後,劉邦遠征匈奴慘敗,他在大風歌中唱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猛士都被他殺了,何來猛士守四方呢?劉邦沒有想到的是他死後先有呂雉專權後有七國反叛,最終漢朝還是走上秦朝的治國老路上!






周朝文DMU


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劉邦的嫡系將領有樊噲,曹參等人,還有張良,蕭何,陳平等謀士,但是如果從親密程度來講,燕王盧綰則是和劉邦最為親密。

盧綰劇照

《史記》中記載:及高祖初起沛,盧綰以客從,入為將軍,常侍中。從東擊項籍,以太尉常從,出入臥內,衣被飲食賞賜,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倖,莫及盧綰。綰封為長安侯。長安,故也。

劉邦與盧綰親密

劉邦從小便和盧綰相識了,有人說他們是同一天生的,所以說從小盧綰便跟著劉邦,他們彼此的家人也都認識了,後來他們還結為異姓兄弟,劉邦犯了官司,盧綰也一直跟隨著他。

劉邦劇照

盧綰一生跟隨著劉邦東征西討,在劉邦入關中當漢王的時候,盧綰被封為長安侯,可見當時劉邦對於盧綰的親密信任程度。

拉攏人心

劉邦成為皇帝后,雖然讓蕭何,張良,樊噲等都封了侯,唯有盧綰被封了王,可以看出劉邦想讓天下人看到,當初他沒有忘記最早跟隨自己的兄弟,當然這也看出劉邦對於盧綰的信任程度,不排除劉邦其實就是為了讓盧綰離開長安,不要插手朝政。

盧綰劇照

或者很有可能劉邦此舉本就是包藏禍心的,他把盧綰放在如此高的位置上,讓眾人來不服氣,從而疏遠盧綰,這樣盧綰就不會有什麼威脅了,也可能他故意將盧綰封為異姓王,最後再像韓信,彭越那般直接消滅,從而到達自己死後繼承人安穩的戰略目標。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嘴痕


首先,與很多人印象不同的是,盧綰一直都是“豐沛集團”的領袖級人物,威望資歷僅在蕭何之下,猶在曹參之上。劉邦還是漢王的時候,盧綰就是與丞相蕭何地位相等的太尉,韓信出山後都算是盧綰部下。

其次,在“豐沛集團”的眾多老鄉中,盧綰與劉邦的關係是最密切的。兩人的家族從父輩那時就好朋友,在同一天出生,在同一個小區(裡)長大,在同一所學校上學,甚至連兩人的兒子都是同一天的生日。

第三,作為統帥漢軍的漢王太尉,盧綰為漢軍的壯大做出了很大貢獻。在楚漢戰爭時,盧綰帶兵和彭越一起進攻西楚腹地,成功地牽制了項羽,為劉邦在滎陽的堅持和韓信在北方的開拓爭取了時間和空間。

最後,正因為盧綰的地位資歷高,與劉邦關係近還立過戰功,所以盧綰也是劉邦麾下僅有的三個曾獨立帶兵征戰的大將,滅了臨江國。而另外兩個大將(韓信、劉賈)都被封為諸侯王,盧綰自然也不例外。

綜合來講,盧綰被封為諸侯王算得上是名副其實,也是當時西漢滿朝文武一致推舉的,然而盧綰的人生悲劇也恰恰是從封為諸侯王開始的。





軍少影視


劉邦從沛縣起家,一直做到西漢開國皇帝,多虧了身邊嫡系功臣的輔佐。

(圖:漢高祖劉邦)

諸多將領都立下了無數戰功,那為什麼只有盧綰被封王呢?

(劇照:盧綰)

筆者不才,略作以下分析:

一、盧綰與劉邦的關係

盧綰和劉邦是同鄉,又是同日出生,兩人從小就是玩伴,關係親密。劉邦起兵反秦後,盧綰則是一路追隨。

(劇照:劉邦和盧綰)

《史記》記載:及高祖初起沛,盧綰以客從,入漢中為將軍,常侍中。從東擊項籍,以太常從,出入臥內,衣被飲食賞賜,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倖,莫及盧綰。綰封為長安侯,長安,故咸陽也。

從上述資料來看,盧綰是劉邦的心腹近臣,能夠出入臥內,堪稱劉邦最信任的人。

燕地,外拒匈奴,內鎮諸侯,實屬戰略要衝之地。燕地的穩定,關乎國家的安危。

(圖:燕王藏荼)

燕王藏荼反叛被剿滅後,為穩固燕地的局勢,肯定會選最信任的人擔任燕王。雖說唯才是舉,畢竟皇帝是有私心的,這點我們是可以理解的。

二、盧綰的功績。

漢初功臣榜上,蕭何第1,曹參第2,張敖第3,周勃第4,樊噲第5,韓信第21,張良第26。

(備註:韓信非劉邦嫡系)

盧綰與上述功臣相比,戰功並不突出。

不過,盧綰也不是無能之輩。協助劉邦攻擊項羽,保護劉邦安危,帶兵攻打臨江王共尉,楚漢之爭中就官至太尉。

(太尉:位列“三公”)

太尉可是最高的武官,而且還是戰亂年代的實幹官,這可以說明,盧綰不僅有將才,還有帥才。如果盧綰沒有一定的本事,劉邦也不會放心把燕地交由他管理。

三、劉邦的遠謀。

劉邦本就有家天下的思想,設置“異姓王”是權宜之計,時機成熟,定會剷除。燕王臧荼反叛後,劉邦就已有減剪除異姓王的打算。奈何,異姓王實力強大,盲目出手,可能會遭致國家動亂。任命盧綰為燕王,可以起到雙重效果。

1.營造假象。

燕王臧荼被消滅後,按理來說,不會再設新王。可劉邦任命盧綰為新的燕地異姓王,這就給其他的異姓王造成假象,在一定程度上麻痺了他們。

2.加強控制。

盧綰是劉邦的近臣、親信,由他管理燕地,劉邦是放心的。何況,盧綰才能並不突出,如果反叛,鎮壓起來會容易些。

總結:劉邦任命盧綰為燕王是統治的需要,也是帝王的權謀。被封燕王,是盧綰一生的榮耀,也是他悲劇的開始。


阜城軼事


劉邦曾經發布一條命令“非劉姓而封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意思就是不是劉邦本家劉氏血脈而被封王的人,如果沒有很大的功勞並且沒有得到皇帝的冊封而當上諸侯的人,天下誰都有權利討伐他。而在劉邦的嫡系將領中為什麼只有盧綰被封王?這個原因有一下三點。

第一 盧綰立有戰功

盧綰與劉邦是同鄉早年就追隨劉邦,劉邦起兵反秦後,盧綰更是冒著生命危險義無反顧的跟隨劉邦造反,在劉邦常年征戰的過程中盧綰充當其左膀右臂為劉邦開闢大漢王朝立下赫赫戰功。代表之作當屬楚漢相爭時期,劉邦被項羽揍的節節敗退在這種情況下盧綰親率一隻奇軍深入項羽後方與劉邦兩面夾擊項羽這才讓劉邦得以勝利。在大漢王朝建立後劉邦封賞立功之臣盧綰靠著長年累月的功勞而被封為“燕王”是唯一一位嫡系將領中被封王的人。

第二盧綰與劉邦的關係不簡單

盧綰與劉邦是發小還是同鄉並且他們有著同一天的生日,兩人小時候就一起玩耍,一起成長一同上學 可以說是形影不離無話不說,在劉邦還是平民的時候經常闖禍吃官司是盧綰為他提供藏身之所為劉邦提供幫助。從小盧綰就認劉邦做大哥對他的話是言聽計從在長年累月的相處中盧綰與劉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也就是為什麼盧綰要冒著生命危險也要跟這劉邦造反趟這趟渾水。後來劉邦一點點的做強做大他給予盧綰的待遇是其他將領前所未有的,盧綰可以不用通報自由出入劉邦的臥室寢宮。雖然盧綰能力有限但是憑藉著對劉邦的忠誠和非同尋常的關係得到了劉邦的認可。

到最後劉邦開創大漢王朝,冊封盧綰為燕王,但是好景不長猶豫種種原因利益關係盧綰聯合陳豨以及塞外的匈奴反動叛變背叛劉邦。俗話說能讓你傷心的人往往是你最信任最親近的人,盧綰的叛變讓劉邦傷心欲絕也刷新了他對功臣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