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清王朝?

近代史上,清朝是由古代跨越到近代的大一統王朝。民眾每提起清朝,無不是深惡痛絕,悲憤欲痛的心情。滿清統住中原267年,對中華是否有貢獻?

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諡。李自成入京後對原明官員刑訊逼供,壓榨錢財,大將劉宗敏擄吳三桂愛妃陳圓圓,“衝冠一怒為紅顏"。由於吳三桂不歸降,李自成率領大軍征討吳三桂。在山海關一片石之戰中,滿清攝政王多爾袞與吳三桂聯軍在一片石之戰中,擊敗李自成的農民軍,李自成逃回京城愴惶稱帝后,殺死吳三桂父親吳襄及其家人三十多人,吳三桂誓報此仇,大順軍在京城燒殺搶掠而大失民心,李自成在滿清軍隊大舉進攻之際撒離京城。如何看待大清王朝?

滿清入關,攝政王多爾袞攜幼主順治入京,欲問鼎天下。滿清軍隊滅李自成,滅南明弘光政權。多爾袞頒剃髮易服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剃髮嚴旨,違者無郝。"

清軍揮軍南下江南之際,激起漢族人民激烈反抗,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妄自傷毀。清軍在嘉定,崑山,江陰,揚州進行血腥大屠殺,史稱“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揚州十日。"在滿清強權下,漢人不得不接受剃髮易服令。

公元1662年,順治帝福臨駕崩,年僅8歲玄燁繼位,史稱康熙帝,康熙雄才大略,擒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御駕親征噶爾丹,定邊疆,多民族融合政策,並與蒙古宗親聯煙,徹底解缺困曉歷朝歷代北患問題,並一統天下。

康熙平定天下後,由於連年戰亂,田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衣食難繼,康熙頒發政令,荒蕪的田地由開荒的百姓所擁有,並大量引進番薯,馬鈴薯,辣椒,玉米等農作物,改善民生,大修水利,得以讓老百姓解決溫飽問題。

康熙還六下江南,數次到南京拜祭明孝陵,在朱元璋陵前三拜九叩,還御寫大字:"治隆唐宋,遠邁漢唐"。肯定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豐功偉績。

如何看待大清王朝?

康熙拜祭明孝陵,目的是親民政策,拉攏江南財閥士紳土大夫世家,使民眾歸付於其統住,而不再有對抗的情緒,化解滿漢之間的矛盾。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69歲康熙駕崩。巜清聖祖實錄》:"十一月戊子,上不豫,還駐暢春圓,甲午,上大漸,日加戍,上崩,年六十九。

九子奪嫡,四子胤禛繼位,乃為雍正帝。雍正繼任後,面臨先皇康熙遺留錢糧匱乏,國庫空虛的財政困境。要想扭轉乾坤,增加國庫收入,改善民生談何容易。

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雍正頒佈”攤丁入畝法",將丁銀攤入地畝,廢除人頭稅,按土地單一標準徵收稅款,減輕農民負擔,所收的稅款皆來自地主豪紳。顯然雍正吸取大明王朝滅亡的教訓,而實行利民政策,嚴懲貪官汙吏,:並鞏固其統住。

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雍正駕崩,其子弘曆繼位,史稱乾隆帝。雍正留給乾隆遺產8000萬兩國庫白銀,強盛的大清。但乾隆自詡為十全老人,徵準噶爾之戰,西域大小和卓叛亂,乾隆派兆惠率兵平叛,對大小和卓部斬草除根,收復西域,由於是故土新歸,乾隆將西域改為新疆。

公元1747年,大小金川叛亂,乾隆任命傅恆率軍平叛,大小金川耗盡清廷兩千萬兩白銀,直到'1771年平叛成功,並摧毀土司制度,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在金川地區駐軍,設立懋官廳,管轄大小金川地區。如何看待大清王朝?

清軍在西藏擊敗尼泊爾廓爾喀部,取得大捷,隨後清緬戰爭,清越戰爭,清軍均以失利而告終。這幾場戰爭,耗盡國庫庫銀,由於乾隆連年征戰,大清國力漸下坡路。

康熙年間,戴梓發明十連發火器,但康熙卻認為戴梓發明那些奇巧淫器,不足掛齒,滿州騎射乃夙天之本。將戴梓流放到荒涼邊境地區,後來戴梓鬱鬱而終。康熙蔑視科技,而埋下隱患。

英國公使馬嗄尼攜帶大量高科技產品覷見乾隆,希與大清通關商貿。但乾隆乃認為,大清乃天朝上國,豈可同爾等蠻夷通商,乾隆拒絕馬嘎尼互惠通商的要求,而封關鎖國,不與時勢發展,與外面斷絕信息關係,錯過西方第一次工業文明的發展,最終落後必捱打。

公元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鴉片煙。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林則徐指揮清軍在廣州擊毀數艘英國戰船,英軍失利後,攻陷定海,鎮海,寧波,三城失守導致清軍大敗,英艦直指京幾,而道光亦驚慌失措,急派琦善去同英國人議和。,林則徐撤職查辦。

英軍抵達南京長江江面,駕起大炮,宣稱開炮攻城,清廷完全被英國侵略者的堅船利炮所嚇倒,屈服於英軍大炮淫威之下,道光派耆英,伊里布趕到南京議和。如何看待大清王朝?

公元1842年8月19日,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登上英國軍艦“汗華麗”號,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正式簽訂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一《南京條約》。大清向英國人賠償600萬兩白銀,開放廣州導城市通關貿易,將香港島及其港口割給英國。

《南京條約》簽訂,而令到西方列強聞到中國這塊蛋糕的清香,紛紛趁火打劫。美國、法國,俄羅斯,德國,日本,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西方列強皆以乘人之危,用武力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喪權辱國條約,意欲瓜分中華。

1860年,沙俄趁英法第二鴉片戰爭期間,趁火打劫逼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並割讓海參崴及外東北60萬平方公里國土,乃是國人切膚之痛。

《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簽訂,慈禧太后為保大清政權,不惜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助長西方列強不惜瓜分中華企圖,將中華民族推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受盡外敵欺辱,中華大地徹底論陷為半封建半殖民地。

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省響應獨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和平逼宮,隆裕太后頒《退位詔書》,清帝退位詔書令到民國得已傳承清朝廣袤的國土,清朝亦走向不歸之路。

如何看待大清王朝?

大清王朝的功與過,各位怎樣看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