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預計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3%

記者 | 席菁華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衝擊,也直接影響了社會用電情況。

4月26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發佈《2020年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顯示,一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1.57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同期下降6.5%。

《報告》稱,初步測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減少1700億千瓦時左右。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行業企業加快推進復工復產,疫情對電力消費的影響明顯減弱,3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4.2%,較2月降幅收窄5.9個百分點。

社會用電量被稱為宏觀經濟運行“晴雨表”。

中電聯稱,當前國際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進出口貿易仍面臨挑戰,是影響中國電力消費的不確定因素。但隨著我國復工復產繼續推進,國內需求對電力消費的拉動逐步顯現。

據中電聯總體判斷,電力消費增速將逐步回升,預計二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比一季度回升9個百分點左右;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從一季度的-6.5%回升到-1.5%至-2.5%;初步預計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3%。

據國家發改委新聞的數據,2019年,全社會用電量約7.22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5%。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的同比增速高達8.5%。

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為1.58萬億千瓦時,同比下降6.8%。

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呈現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較快增長趨勢。

《報告》顯示,截至3月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0.2億千瓦,同比增長5.7%。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8.5億千瓦,同比增長7.9%,佔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42.1%,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

一季度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356萬千瓦,同比減少24.2%。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709萬千瓦,佔新增發電裝機總容量的52.3%。

同期,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815小時,同比降低104小時。除太陽能發電設備利用小時略有提高,其他類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均同比降低。

其中,火電設備利用小時946小時,同比降低137小時,降幅達12.65%,為各類型發電利用小時數降幅最大。

中電聯預測,截至今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1.3億千瓦,同比增長6%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達到9.3億千瓦左右、佔總裝機容量比重上升至43.6%,比2019年底提高1.7個百分點左右,電力系統對調峰能力的需求進一步增加。

受國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能源裝機佔比持續提高等多重因素影響,國內電力系統運行狀態、負荷特性及峰谷差在持續發生變化。

為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報告》建議,應加快建立並完善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補償機制和兩部制電價機制,進一步提高煤電靈活性改造以及抽水蓄能、儲能等靈活性調節電源建設的積極性,持續提高電力系統的調峰能力。

2020年,大規模新能源裝機將在年內搶期併網。《報告》稱,需合理引導新能源裝機佈局和投產時序,使新能源發展與電力系統的接納能力相匹配,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

針對疫情影響新能源在建和擬建項目工期三個月以上的實際情況,中電聯建議,對《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中關於“陸上風電2020年底投產、海上風電2021年底投產”的時限要求延期6個月左右。

中電聯還提議,對競價光伏、生物質發電適當放寬投產時限要求,為工程安全質量、投資效益提供必要保障。

因落實2018、2019年連續兩年下調一般工商業電價10%政策,並在今年落實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等政策,全國已有多家省級電網企業出現虧損。

中電聯提議,在第二監管週期輸配電價測算中,統籌平衡考慮電網企業執行降價政策的影響,在後續省級電網第二監管週期核價時多渠道籌集降價資金,降低電網企業虧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