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土配方施肥需要掌握三個原則和六個原理!

測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應,在合理使用有機肥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合理施用數量、科學施用時期和方法的技術,其核心是調節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通俗地講,就是通過測定土壤養分,按照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開藥方”,缺什麼補什麼,缺多少補多少,施用的肥料既能滿足作物生長,又不造成浪費,達到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投入與產出相平衡的目的。

開展測土配方施肥主要掌握三個原則:

(1)有機與無機相結合。強調“以有機肥為基礎”,施用有機肥是改善農產品品質、培肥地力、保持地力常新、提高農業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效途徑。有機與無機相結合,可以起到緩急相濟、互為補充、提高肥效的作用。

(2)大、中、微量元素相結合。土壤中相對含量最小的元素是作物吸收其他養分的限制因素,繼而影響產量和品質。氮、磷、鉀相互配合,並補充必要的中、微量元素,是獲得優質高產的主要手段。

(3)用地養地相結合,投入產出相平衡。要使作物—土壤—肥料形成的物質和能量良性循環,必須堅持用養結合。合理輪作倒茬,施用有機肥、微肥等,使耕地得到科學的休養生息,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計。

測土配方施肥主要原理

1、養分歸還學說:作物生長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磷、鉀等礦質營養,由於人類在土地上種植作物並把產物拿走,土壤所含的養分將會越來越少,必然會使地力逐漸下降。因此,要想恢復地力,增加產量,就必須歸還從土壤中拿走的全部東西,這就是“養分歸還學說”。

2、最小養分律:植物為了生長髮育,需要吸收各種養分。但是決定作物產量的卻是土壤中相對含量最小的養分因素,產量也在一定限度內隨著這個因素的增減而相對地變化,這就是“最小養分律”。

3、報酬遞減律:在土壤缺肥的情況下,根據作物的需要進行施肥,作物的產量會相應增加。但施肥量的增加與產量的增加並不是正相關關係。當施肥量很低的時候,單位肥料的增產量很大,隨著施肥量的增加,單位肥料的增產量呈遞減趨勢,當施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再多施肥產量也不會增加,這就是“報酬遞減律”。

4、同等重要律:農作物生長需要的營養元素,現在已經知道的有20多種,其中碳、氫、氧可從空氣和水中獲得,一般不需要以肥料的形式提供。氮、磷、鉀在作物體內含量較高,吸收得也較多,稱為“大量元素”,也稱為“肥料三要素”。鈣、鎂、硫一般稱為“中量元素”。銅、鋅、鐵、錳、硼、鉬等元素,作物需要量少,稱為“微量元素”。對農作物來講,不論大、中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都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這就是“同等重要律”。

5、不可替代律:作物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在作物體內都有一定的功能,相互之間不能代替。缺少什麼營養元素,就必須施用含有該營養元素的肥料,施用其他肥料不僅不能解決缺素的問題,有些時候還會加重缺素症狀。這就是“不可替代律”。

6、因子綜合作用律:作物產量的高低是由影響作物生長髮育的諸多因子綜合作用的結果。如養分、氣候、水、土壤、生產管理技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