珏·佩:扣住平安 ,平安扣

以珏為銘,以佩為心,大家好,我是莫墨老師。“珏·佩”裡都是和翡翠相關的稀奇玩意兒,這期內容想和大家說說

翡翠平安扣的那些事兒~

珏·佩:扣住平安 ,平安扣

平安扣的由來

“書尺裡,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長”。自古以來,國人都偏愛“圓”:用“珠圓玉潤”形容女性嫵媚身姿,用“花好月圓”表達生活圓滿,用“內外皆圓”的平安扣承載“平安”的祝福。在很多人的觀念中,簡潔大方的平安扣既可保佑平安,又充滿文化氣息,是選擇翡翠飾品時的不二選擇,也是其看似“樸素”卻在眾多玉飾中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可“平安扣”究竟從何而來?又是如何被賦予了“平安”的期許?

珏·佩:扣住平安 ,平安扣

關於“平安扣”的由來,有很多傳說,其中廣受認可的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曾有兩個年輕人因“玉”出了名。一個是卞和,是位琢玉能手,他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想獻給楚厲王,可君王不識美玉反以欺君之罪砍其左腿,卞和不甘心再覲見武王,又被砍去右腿。時光流逝,文王讓人打開玉石,發現裡邊果然是塊稀世寶玉,並取名“和氏璧”。後來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此事被秦王得知,欲用城池交換,一睹美玉風采。

這時另一個年輕人出現了,他便是趙國使臣藺相如。秦國以15座城池交換和氏璧,藺相如為保江山穩固定,奉壁使秦。秦欲使詐獨佔和氏璧。藺相如足智多謀隨機應變,終“完璧歸趙”,名傳千古。而後,玉璧也因此逐漸傳入尋常百姓家,完成了從禮器到飾品的轉變,演變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平安扣。


平安扣的寓意

過去平安扣又被稱為“懷古”“羅漢眼”,是中國傳統玉石飾品,從外型看它圓滑變通,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素有“保平安”的寓意。人出門在外“平安”二字值千金,平安扣寄託了父母對子女的思念和牽掛,承載了長輩對兒孫的祝福,人生最難得平安,平安是種福氣,“扣住平安”,才能圈住幸福。

珏·佩:扣住平安 ,平安扣

平安扣外圈圓,象徵著天地混沌;內圈圓,象徵著內心的平寧安遠;大圓套著小圓,寓意著夫妻之間相濡以沫,家庭和睦美滿。而平安扣的形狀傳說由銅錢演變而來,因此其也帶有辟邪消災和招財的寓意。

翡翠平安扣的佩戴

國人素愛翡翠吊墜,翡翠做成的平安扣也因此深得大眾的喜愛。通常人們把翡翠製成的項飾貼身佩戴,護身辟邪,吉祥保平安。佩戴翡翠平安扣沒有特殊的忌諱和要求,用一根簡單的線繩穿起,或者再穿幾顆翡翠小珠子作為裝飾,掛於胸前。簡潔大方也可以用K金等貴金屬鑲嵌,或可點綴細小寶石裝飾,再配繩線、K金鍊佩戴,更添一絲優雅華貴。

珏·佩:扣住平安 ,平安扣

除了吊墜外,小巧可愛的平安扣也可編成手鍊,或者精心設計成胸針、耳墜等別緻的K金飾品。還有人為了保人車平安,會將其掛於車內,更有人購買較大型的平安扣掛件裝飾於房間內,祈求人宅共平安。因為平安扣的寓意平實、真摯,佩戴沒有什麼避諱,只要自己喜歡怎樣佩戴都可以。

珏·佩:扣住平安 ,平安扣

珏·佩:扣住平安 ,平安扣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審美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平安扣的設計也逐漸地新穎迷人,簡單大氣的配飾雖平平淡淡,卻在不經意間增添光彩奪目的魅力。新式鑲嵌的平安扣更是優雅而時尚,耳墜、吊墜、手鍊、胸針等等,在各種各樣的奢華珠寶首飾面前毫不遜色,反而能在不同的場合輕易地脫穎而出,深深地吸引著人們的眼光,無法掩飾的魅力令人讚歎不已。

兩千多年過去了,當初與玉璧有關的年輕人早已成了“傳說”,但平安扣卻代代相傳。無論何時,只要我們一戴上平安扣,時間就彷彿倒流回童年父母給我們戴上平安扣的那一刻,不論我們身居何方,不管我們有多大年歲,一件平安扣,就代表了家人最真切的祝福:一生喜樂平安!

珏·佩:扣住平安 ,平安扣

莫衛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莫氏古玉雕”第一代創始人、中國玉雕藝術大師、廣東省著名玉雕設計師。

莫衛國老師的作品,以全新的設計風格,以及特殊的玉雕工藝在業界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和極高的讚譽。

他的作品融合了古玉文化,青銅文化,傳統木雕工藝,以及古建築藝術。

他取精用宏,借用中國最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結合當代翡翠玉雕工藝,創作出了具有鮮明的東方文化特色和獨特的中國人文精神內涵的“翡翠仿古玉雕”系列作品。

他不僅秉承了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還融合了西方雕塑藝術,作品凝重而不呆滯,強烈而不生硬,極具含蓄內斂的藝術效果和內在美。

毫無疑問,莫衛國老師是當代仿古玉雕的領軍人物。他的風格融古貫今,承前啟後,每一件作品因材施藝發揮到了極致,每一件作品都賦予了極深的思想內涵和極高的人格力量。

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嚴於律己的工匠精神。

每件作品精雕細琢線條優美,剛韌有餘,引人入勝,回味無窮。細微之處,精美絕倫,動人魂魄,彰顯著獨一無二的尊貴氣質和高雅的風範。

他的作品:承載著當代治玉人的情懷;代表著中華民族向上的精神;傳承著中國玉文化的精髓;創造著傳世和不朽的玉雕藝術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