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常被文學史家看作南宋詞壇上開風氣的人物

南宋中葉,江湖遊士之風漸盛。不少落魄文人,依附於名公巨卿,以遊士為生。姜夔也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個。他穎資超逸,詩、文、詞、書法、音律無一不工。當時比他年長三十餘歲的一批前輩都很賞識他的俊逸詩才,如楊萬里、范成大等大詩人都對他青眼有加。千巖老人蕭德藻更因賞識他而將侄女嫁他為妻。姜一生未仕,先後所依者為蕭德藻、范成大和張鑑。白石諸多才藝中最特出者為詞。由於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於是人們將之與周邦彥相比。黃昇曰:“

白石詞極精妙,不減清真,其高處有美成所不能及。”(《花菴詞選》)在時人眼中,白石是超塵逸俗的:“襟懷灑落,如晉宋間人,意到語工,不期於高遠而自高遠。”

白石常被文學史家看作南宋詞壇上開風氣的人物

詞意境

(陳鬱《藏一話腴》)張炎的“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詞源》)也是著眼於其人品。從音樂角度看,白石也比清真顯得重要。其今存八十四闋詞中有十七首旁註工尺譜,是留存至今唯一可讓我們窺見宋詞音樂原貌的重要文獻資料。清人崇白石者甚多。戈載稱姜:“高遠峭攏之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真詞中之聖也。”(《七家詞選》)眾人讚語中,或稱其“幽韻冷香”(《藝概》),或謂之“清超”(孫麟趾《詞選》),或謂之“清虛騷雅”(《白雨齋詞話》),概之為幽冷清空、峭拔雋雅,或可勾出其詞的基本風貌。今人如唐珪章、夏承燾、繆鉞諸詞學專家也都於白石有精當評議。

白石常被文學史家看作南宋詞壇上開風氣的人物

詩詞意境

白石常被文學史家看作南宋詞壇上開風氣的人物,宋末史達祖、吳文英、蔣捷、王沂孫、張炎等無不以白石為宗。清初浙西詞派也以之為宗。除極少數論者於白石略有訾議外,他幾乎贏得了古今一致的彩聲,這在宋代詞人中十分突出。白石在詞境的開拓上也與東坡相似,走的是“以詩入詞”的路。繆鉞先生說:“姜白石在詞中開拓之功,即在於他能以江西派的詩法運用於詞中,遂創造出一種清勁、拗折、雋澹、峭拔的境界,為前此詞中所未有者。”(《靈溪說詞》)

白石常被文學史家看作南宋詞壇上開風氣的人物

詞意境

​夏承先生說得更具體:“白石在婉約和豪放兩派之外,另樹清剛一幟,以江西詩瘦硬之筆,救溫庭筠、韋莊、周邦彥一派的軟媚;又以晚唐詩綿邈的風神救蘇、辛派粗獷的流弊……。”(《月輪山詞論集·姜夔的詞風》)夏、繆兩老把姜白石的貢獻概括得十分到位。白石詞題材雖不及大蘇寬闊,然紀遊、詠物、贈別、懷歸、傷亂、感遇,在在都可見其精心結撰之佳什。白石的紀遊詞往往興寄高騫,翛然物外,寫得空濛澄徹,令人神遠。其《慶宮春》《點絳唇》皆為傳世名作。

白石常被文學史家看作南宋詞壇上開風氣的人物

黃昏雨

《點絳唇》中“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尤為人所稱道。詠物詞中《疏影》《暗香》之詠梅,寄託君國,感懷深邃,曲盡其妙。如《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白石常被文學史家看作南宋詞壇上開風氣的人物

西湖

懷舊之思,託諸美人香草,詞意清迥,一往情深。范成大玩之,愛不釋手,張炎也嘆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白石最膾炙人口者為《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白石常被文學史家看作南宋詞壇上開風氣的人物

春風十里

上片寫揚州經金人南侵擄掠後的荒涼破敗。“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之句令人驚心。陳廷焯曰:“數語寫盡兵燹後情景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萬言,亦無此韻味。”(《白雨齋詞話》)至於下片“波心蕩、冷月無聲”,則又於平淡中蘊含無限感慨,沉鬱激楚,令人心折腸回。劉熙載雲:“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藝概》)

白石常被文學史家看作南宋詞壇上開風氣的人物

冷月無聲意境

把白石詞比作古琴上流瀉出的幽韻,寒梅散發的冷香,真是深得其神理。難怪余光中在一首十分雋雅的愛情小詩《等你,在雨中》裡,會這樣寫道:

步雨後的紅蓮,翩翩,你走來!像一首小令從一則愛情的典故里你走來從姜白石的詞裡,有韻地,你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