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口黃河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向右看,在遠處是白蠟坪)

1

離家日久,我己經忘記白蠟坪的模樣了。至少置身其中的模樣,我是真的忘記了。

然而我經常夢迴白臘坪。夢中依然是那蒼灰的山,青青的草,紅紅的花,漫山遍野的馬尾松;夢中依然是少年或青年時期的那些小夥伴,在嬉笑打鬧,面紅耳赤;夢中依然永遠是在爬山的路上,身邊不是懸崖就是懸崖下的河流。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左為白蠟坪,右為牛奶尖)

2

其實,白臘坪懸崖很少,河流也還有些距離。

白臘坪是三匯三大名山中唯一可以在百度上搜索到的山,不過只有一句話:白臘坪,位於四川渠縣三匯東部,山上有著名的仙女洞、幹龍洞等。

我曾經非常武斷地說過:對於一個地區,沒有文人就沒人文史。儘管三匯人傑地靈,並不缺文人,包括楊牧、楊森林、賀小雍、郭光權、秦鋒、我本人,或許還有更多文化人,都是從三匯走出來的,然而真正寫三匯的文字似乎並不多,特別是寫青山、牛奶尖、白臘坪的文字似乎更少。三匯唯一很值得一提的鄉土作家是周建華。不管他的文學成就如何,但他深耕故土文化的堅韌與執著是很值得讚賞的。

所以,三匯一直在呼喚屬於她自己的文人。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白蠟坪的幹龍洞)

3

如果沒有記錯,我去白臘坪春遊依然是我的中學時代。

從我家鑼崗壩繞道號房,經過匯東鄉人民政府,再從湯家壩上山,是那年我們上山的路。

從鑼崗壩到湯家壩,已經是20裡地了。我們通常已走得大汗淋漓,口乾舌燥,不得不脫掉毛衣,讓單衣在山風中飛。記不得第一次跟我上山的是哪幾個人,反正我弟弟是肯定有的。我們一路走一路問,從蘆坪開始有了上山的感覺。

沿途,好像有紅日噴薄而出,不久就隱沒進雲霧中去了。經過較長時間的攀爬,我們終於到達了幹龍洞。幹龍洞也不大,大約就我家祖堂屋三倍大小吧,裡面也沒什麼奇特之處,不過有幾條鐘乳石,瀰漫著一股臭燻燻的味道而已。那時對於我來講當然還是很稀罕的,不過因為不習慣那種味道,便不想做久留。巖燕在洞裡來回穿梭,而我那時更傾向於那就是蝙蝠。

遍地馬尾松,跟陰冷潮溼的天氣黏在一起,總有些讓人提不起勁的感覺。

有一時,我們就感覺要下雨了。於是,心急火燎地希望下山,真是失望到了極點。

直到下山時突然看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紅,興致才重又燃燒起來,覺得沒虛來白臘坪一趟。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白蠟坪的坪)

4

我們一直知道,白臘坪是有兩個洞的,一個叫幹龍洞,一個叫仙居洞,或者仙女洞。據說白臘坪還有些神秘的東西:比如萬人坑與漩洞。

我一直弄不明白白臘坪的萬人坑是哪朝哪代留下的?是誰挖的?埋的又是誰?白臘坪的漩洞又是怎樣形成的?真如傳說的那樣,是從山頂通向州河深處嗎?如果是,那也未免太讓人膽戰心驚了。

我們很輕易地就找到了幹龍洞,但我們似乎沒有確切地找到仙居洞。因為我們無法準確地知道仙居洞的樣子,也不知道仙居洞有什麼景物。我們只聽年長的人傳說,仙居洞裡有石桌子,石碗筷。想來,那仙居洞就很神奇了。要麼很大,要麼很深,要麼蜿蜒曲折,像樓一樣有很多層。

當然,以後很多年我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風景,石鐘乳、千奇百怪的像生石也見怪不怪了,至於龍洞、仙居洞,在雲南、在廣西、江西,甚至在我們渠縣賨人谷都見多了,再也沒有過去那麼好奇和充滿疑問。當然,這是後話。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而當年,我們始終沒有找到這樣一個洞。那年頭,我們沒有能力也沒有勇氣去找嚮導,也沒有碰到一個很淳樸同時精通山裡掌故的毛孩子結成朋友的傳奇。因此我們只能自己瞎撞。撞來撞去,最終也撞不出一個名堂來,只得作罷。

有一刻,我們似乎發現了一個天坑,深不可測,洞口長滿了青草和藤葛。我們沒有帶繩索,沒有帶電筒,誰也沒有勇氣下去探個究竟。於是我們尋著幾塊石頭,接二連三從洞口打下去,聽著石頭咕咚咕咚向洞深處掉下去。聽著那聲音,依然腿腳打顫。後來看到《血色湘西》那部電視劇關於天坑搏命那一段,恍惚覺得我的少年時代跟石三怒比起來,確實是太柔弱、太遜色了。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白蠟坪的仙居洞)

5

我一直弄不明白,少年時代那樣平淡無奇的白臘坪,為什麼老在我夢中反覆出現?難道因為我現在離他遠了,她就要讓我魂縈夢繞?還是因為,我現在已經不容易稍一衝動就千里萬里要去爬山登頂而在夢裡反覆盤亙?

是不是人到了某個階段,所有身邊的人和事都不再夢見,所有見不到的人和事卻夜夜如夢來?

我很想再爬一次青山,一次牛奶尖,一次白臘坪。然而它總在臆想和猶豫中作罷。彷彿總有一種沮喪的力量讓我自己覺得還沒開始就很沒趣,於是還沒出發就開始妥協了。

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老去的往往不是年齡,而是心態——當我們的筋骨還不十分衰老時,我們自己往往已經不想動了。

心生畏懼的,往往不是真實的山,而是心中的山;覺得蒼老的不是真實的年齡,而是我們的心理年齡。當然,更可怕的是看破風景的淡漠。這是一種巨大的破壞力量,它往往令我們的激情搖搖欲墜。因此,我經常要用信念去征服我心中的大山,去戰勝我的惰性和淡漠。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達州三匯,我魂牽夢繞的白臘坪

(白蠟坪的杜鵑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