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囗黃河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1

我是一個執著的人,無論做什麼,都一定要達到我想要的程度。寫馬家巖也是如此,我不想走馬觀花,更不想蜻蜓點水,我想寫出點兒我自己想要的深度,也想帶給讀者一個“與眾不同的馬家巖”。正因為如此,在清明節前後的那個多雨時節,我曾兩次踏進馬家巖,甚至還跌了兩跤,但也在所不惜。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2

提起馬家巖,許多人大約更多的是想到“崖里人家”的傳奇與稀罕,想到崖下的菩薩,想到崖上的瀑布,對於像我這樣勉強也算“見多識廣”的人來說,這算不上什麼吸引力,更談不上什麼稀罕。我想,或許更多人也是如此。要說崖里人家,貴州、湖南、雲南、山西到處都是,比這傳奇的不勝枚舉;要說摩崖與菩薩,不管是洛陽龍門、甘肅敦煌、昆明西山,甚至渠縣龍潭賨人谷,隨便拉出一處,也比這裡恢宏、氣勢、精緻與精彩;至於瀑布,無論是廬山、黃果樹、甚至斗篷山,甚至三匯的龍溪洞、匯北石燕的三清宮、王家巖,任何一處的瀑布也比馬家巖壯觀,因此也沒什麼突出賣點!

我暗問自己,既然如此,我為什麼還對馬家巖這樣情有獨鍾,魂牽夢繞?難道僅僅因為師弟唐中華的一腔熱忱與巧舌如簧?

在我沒有踏入馬家巖之前,我確實不知道為什麼。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3

在我年少的時候,匯北的山山水水,確實是我踏遍了的。而馬家巖之所以出現在我的小說《汪洋.激流.船》裡,完全是因為多年前的一場事故,幾個三匯鎮上的中學生看完電影摸黑爬上馬家巖,結果走錯了路,齊刷刷摔死在巖下。那場景之慘烈,堪比1933年鷂子寨紅軍與地主武裝的那場小規模戰鬥的結局。

多年以後,我已經淡忘了那血腥與慘烈的場面,它的全貌也在我記憶裡模糊起來,但馬家巖的奇險與冷厲卻在我腦海中更加清晰無比,讓我更加想再次踏進這片神秘的土地。

遙想當年,馬家巖確實充滿神秘的魅力。它是匯東與匯北的分界嶺,高高矗立在北壩後面,州巴二河就是它腰際豐美的曲線。一條小溪從它寨門前流過,經過三匯中學後面的麻柳橋,蜿蜒奔向巴河。馬家巖的松樹,那時遮天蔽日,大風吹過,海一樣拍打著岸灘。即使六月,也有風聲鶴唳的詭譎。加上民國時期兵匪橫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與國民黨軍在這裡反覆絞殺、浴血奮戰時留下的戰壕、墳坑與傳說,更加讓人覺得充滿了肅殺。所以,即使幾十年後,大凡落單的人經過這裡,也難免膽戰心驚。這正是我少年時期對馬家巖的第一印象。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4

那天下午我初到馬家巖,春雨瀟瀟,遠山近壑隱沒在瀰漫的雨霧裡。我們在巖下看了巖里人家的故居,據說曾經住了十幾戶人,如今他們早已搬離,只剩下將垮未垮的老舊竹木泥牆的舊房。石崖上的“乳嘴”滴滴答答滴著水,菩薩們在輕霧繚繞中注視著芸芸眾生。門前的堰塘已經垮了,只剩長滿了灌木與草叢的溝坪。只有薄薄的瀑布飄灑著水珠,只有蒼翠的竹林發放著生機,只有長滿青苔的古老的石梯訴說著歲月滄桑,我的心忽然充滿無以言說的惆悵……

我的神思便開始有些恍惚。我問同行的張道貴:“當年摔死學生的那面巖在哪裡?”他愕然,不知道我的思緒為什麼突然飄到了這件事上去?我說我想去那崖上看看。他愣了一下,但旋即說:“在那邊,上去可能要花好長時間!”我低聲說:“那算了!”

然而,不久我就踩在焦滑的長滿青苔的石頭上跌了一跤,把腰也扭了,疼痛難忍,似乎行走也困難了。我沮喪極了,心說:“是不是我曾經小說寫了摔死的孩子們,又不去看他們,故意讓我跌一跤呢?”

我說:“別急,我遲早一定會來看你們的!”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5

這一跤跌得不輕,我想短時間也許很難好起來了,我要再去馬家巖,或許只能等下次回來了。不曾想貼了張膏藥,第二天竟然神奇地好了起來,我竟然還可以正常行走,四處拍照。剛好唐中華又非常熱情地讓我再次去詳細考察下。說實在的,看著窗外的雨霧,我真的很不想去——要去總得選個晴天吧?但坳不過他,第三天我又冒雨二進馬家巖。

這一次,我決定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走。於是,村裡派了個副主任、一個隊長給我當嚮導,沿著田野、溝壑與崖坎上去。

我看了曾經摔死學生的懸崖,它已經被灌木和茅草覆蓋了大部,看起一點兒不猙獰,但依然充滿兇險;我去看了曾經的松林坡,現在已經一根松樹不剩,只剩滿山雜樹與雜草;我去看了夢幻的田野,炮樓的故址,通往龍會的石梯,馬家巖祠堂曾經的紅軍營部,緬懷了犧牲的營長黎本坤,他的頭顱曾掛在號房李家祠堂的黃葛樹上示眾月餘……

這時雨雖然很細密,但由於是上午,天光似乎還是很明朗。那雨霧下美麗的水田,開始呈現出它的嬌媚與妖嬈來。鴨鵝在水田裡覓食,仙鶴在水田裡洗澡,層層的水田開始有了千年的煙雨夢幻。仙樂似乎響起來,仙女似乎在田野的巨屏翩翩起舞。我再定睛細看,仙樂退去,仙女已消失,陽光和風雨在田野上交替出現。田野裡出現了千年農人,男女老少,在一千年間來回播演他們的故事,風雲變幻,纏綿悱惻,迴腸蕩氣……

我思維也在歷史與現實的帷幕上交替跌宕,也跟著風雲變幻,纏綿悱惻,迴腸蕩氣……

看著煙雨中的田野和村莊,我問隊長:“馬家巖有多少土地?多少人口?”

隊長告訴我:大約二百六七十畝,三百來人。我心說:“這就對了,這片土地上千百年來何止生活過數以萬計的人?何止產生過千百個蕩氣迴腸的傳奇?而這才是這片土地最迷人的部分!

如今我們要打造旅遊景點,不向土地和歷朝歷代人要傳奇,只向自然要景點,怎不令人乏味?!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馬家巖,春雨中的夢幻家園


6

我站在馬家巖祠堂將垮未垮的老房子前,久久不願離去。

主任說:“現在開展新農村建設,我們會把它很快拆掉,全部改造完畢!”

我搖搖頭:“千萬別!你們應該把它保護起來,變成紅色教育基地,甚至馬家巖的人文歷史館!”

1930年代,馬家巖是紅軍的營部,三角寨是紅軍的團部,白蠟坪是紅軍的師部。這些故事,今天有多少人知道?由此上溯千年,這裡又出了多少人物,演繹了多少故事?又有多少人知道!

馬家巖曾經駐紮過紅軍的一個營,祠堂就是營部。1933,這巖上與三角寨一樣,重要路口都設著關卡,重要隘口都修著炮樓,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滿著傳奇故事,充滿血與火。馬家巖、三角寨、鷂子寨、曾家溝、湯家壩、白蠟坪,可謂一寸山河一寸血。這又是一片怎樣壯懷激烈的土地!

我說,如果你們真要打造旅遊基地,你們可以打造一部紅色傳奇的電視劇,就在這裡拍,拍完再把景點留下來。旅遊看點就出來了。我願意來寫劇本。

我說,把這田裡種滿荷花,稻田養滿魚,村落深處建造民宿與山莊,每片荒坡種上不同的果樹,桃樹、李樹、杏樹、梨樹、葡萄,把地裡種滿油菜,把松林恢復起來,還可以打野戰。這樣有山有水有故事,遊客能玩、能看、能吃,才能真正抓住他們啊!

我再看了一眼煙雨中的石盤,峭壁,田野,瀑布,村莊,覺得這整片土地更像一個巨大的夢幻莊園,新的、舊的景物、故事、人物,唱著古老或現代的歌謠,在我眼前輪番滾過,等待我去捕捉。我想,或許真有那麼一天,我是要好好寫寫這片神奇的土地,這片土地的傳奇!如果要冠個總題目,就叫《夢幻莊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