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池底望天,也能看見陽光


《放牛班的春天》——池底望天,也能看見陽光

一部經典的法國電影,初看片名,會覺得疑惑。‘放牛班’,是講一群放牛的孩子在春天裡的故事嗎?其實它講的是一群問題少年,他們生活在二戰以後滿目瘡痍的法國,在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這群孩子大多在戰爭中失去了親人甚至成為孤兒,無依無靠,在這所實行軍事化管理的學校裡,“行動-懲罰”是永遠奉行的準則。孩子們調皮,叛逆,喜愛惡作劇,校長和老師們認為他們缺乏管束,遂採取嚴厲甚至略帶無情的方式讓他們表面服從。長久以來,他們生活的底色就是一片灰暗,直到一個叫克萊蒙·馬修的教師來此述職。在經歷事業,生活,愛情方面種種失意之後的馬修,看到這所名為‘池塘之底’的學校,彷彿為他量身打造的一般,陰沉黯然的氣場與彼時的自己不謀而合。

《放牛班的春天》——池底望天,也能看見陽光


見到這群孩子,馬修自然成為被捉弄的對象。孩子們時常挑戰他的權威,令他尊嚴掃地,但每次被校長抓到,馬修卻不像其他老師那樣忙著告狀和控訴,以宣洩內心的委屈和憤恨。他選擇站在孩子們這邊,為他們的惡作劇開脫、隱瞞,讓他們免受懲罰。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馬修心存善念,他不認同校長管理孩子們的鐵腕手段,他相信這群孩子本性純良,成為問題少年更多由於外部環境的原因,比如戰爭,比如失去親人。他也確實令一些孩子對他敞開心扉併為所犯的錯誤悔過,彌補。


《放牛班的春天》——池底望天,也能看見陽光

而真正讓他與孩子們從內心建立起信任,溫暖連接的,是音樂。

馬修作為一個懷才不遇的音樂家,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這群孩子對音樂有著虔誠的熱愛,在音樂的氛圍中,他們表現得乖巧,本真,團結,音樂開啟了他們內心的美好。自此,馬修重拾音樂,創作曲目,組建合唱團,每天同孩子們徜徉在音樂的美妙世界,他還因此發現了一個驚喜——冷漠孤僻的少年皮埃爾,竟擁有一副天籟般的嗓音,彷彿從池塘底生出的一朵蓮,優雅純潔,纖塵不染。


《放牛班的春天》——池底望天,也能看見陽光

馬修的合唱團越來越好,連曾經反對合唱團建立的校長也被孩子們歌唱時的美好畫面所打動,顯現出短暫的柔和。學校裡自從有了合唱團,麻煩事、惡作劇少了許多,孩子們還受到了學校資助人——公爵夫人的接見,為其表演合唱。儘管如此,校長作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為了自己的仕途和利益,在一次意外火災後,他解散了合唱團,解僱了馬修。

在馬修離開的那天,孩子們因為校長的禁令無法同老師作最後的告別,在閣樓的窗戶邊,孩子們寫下真摯的話語,折成紙飛機,在馬修經過的路上,投下他們依依不捨的祝福,一雙雙揮舞靈動的小手,化作馬修內心的一股暖流,充滿安慰和力量。這是全片最令人動容的一幕。

《放牛班的春天》——池底望天,也能看見陽光


音樂讓一群野馬般的孩子獲得內心的救贖,看到生活的色彩,美好與希望,也讓馬修體驗到樸素溫暖的師生情感,找尋到人生的意義。馬修走了,他走出了內心的失落與困惑,決定用音樂去撫慰更多孤獨流浪的心靈,孩子們也因為音樂在池塘之底看到了陽光。馬修和孩子們彼此短暫的相遇,因為音樂,因為理解,使各自原本灰暗的人生照進光亮,引領人生方向,改變人生軌跡。音樂在這裡,不僅療愈人心,它還是黑夜裡的星光,雨後山澗的彩虹,是跳躍的精靈,指引我們去追逐生命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