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儼少的山水畫創新意識非常強烈,為何晚年變法卻失敗了呢?

文|夏紹毅

【摘要】:陸儼少的山水畫是從傳統繪畫中走出來的,他善書法,工詩詞,一生不斷探尋著變法與創新。特別是晚年的變法創新,在尋求色彩突破的過程中卻未能取得較大成就,可以說是比較失敗的,當然這只是與齊白石和黃賓虹相比較而言。本文試分析

陸儼少衰年變法失敗的原因,為後學山水畫學習者借鑑參考。

關鍵詞:陸儼少;山水畫;衰年變法;

陸儼少的山水畫創新意識非常強烈,為何晚年變法卻失敗了呢?

陸儼少山水

一、陸儼少早中期山水畫形成的原因分析。

陸儼少在很早就顯露出山水繪畫的天賦,其早中期山水畫風格特徵是非常明顯和強烈的。陸儼少在“文革”之後遊覽了許多名山大川,如井岡山、廬山、黃山、普陀山、雁蕩山、武夷山、青城山等,這為他早中期山水畫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師造化”的基礎。

陸儼少的山水畫創新意識非常強烈,為何晚年變法卻失敗了呢?

陸儼少山水

陸儼少早年的山水畫創作,設色淡雅,著意於筆墨的韻味,中年則開始有意識的攢簇點線構成團塊結構,以凸顯墨色厚薄變化的韻味,開始追求山水氣息的沉雄多變。其山水開始具有淋漓蒼莽之氣,已經融入造化渾然之氣,氣局弘大而韻致幽微,其風格程式由此形成。

二、陸儼少衰年變法失敗的原因分析

陸儼少的晚年重在以點染和渲染來探求山水氤氳惝恍之趣,以追求用色之幻,來突破其固有的風格程式,所作山水既力求其真,亦兼取其幻。

陸儼少的山水畫創新意識非常強烈,為何晚年變法卻失敗了呢?

陸儼少《竹桐清暑》

1984年陸儼少在一幅嘗試色彩的新作上題跋曰:“予于山水畫寢饋古法六十年,今耄老輒欲絕去依傍,另起爐灶,而未知所往,如黑夜行路,前方似有光亮,而閃爍靡定,轉去轉遠。”1985年,陸儼少以墨暈天空、粉填樹枝,畫成《溪口待渡圖》。他擔心重設色會使“用筆無方,不見骨力”,嘗試“如蟲蝕木,偶爾成文”的用筆。對解決色墨相礙這一中國畫歷來的難題,其時陸儼少覺得自己已“心知之而才不逮,……加我數年,精進不已,或有成乎”。可見陸儼少當時對色彩探索已有期許。而陸儼少在1990年所作的設色山水上則題雲:“予創為點彩之法,既具色彩絢麗之勝,而又不失傳統線條之美,自謂有異世之所謂潑彩者,……為老年變法之一體。”也就在這一年,陸儼少不但嘗試“點彩法”,竟還創“以輕秀淡雅出之”的“點彩法之別調”。陸儼少的這些嘗試點彩滃染之作,有的色墨交映,已見靈光閃爍,似為對他五六年來精進不已的自我期許的印證。

陸儼少的山水畫創新意識非常強烈,為何晚年變法卻失敗了呢?

陸儼少山水

在陸儼少的晚年時期,西方繪畫已開始大肆進入中國,特別是抽象繪畫影響特別深。陸儼少敏銳地意識到:“中國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似乃具象,不似為抽象,一圖之中除去具象之外,其餘皆在抽象範圍之內,易言之亦即氣韻是也。”其時陸儼少操運筆墨已至遊行自如境界,對山水畫形制組合規律亦已爛熟於心,他便將原來的程式組合拆解打散,再予簡化和重構,使之更脫略形跡而具抽象構成意味。

陸儼少儘管也非常講究筆墨,但他總是力求筆墨的變化與視覺經驗的某種契合。即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特定的地域形象,而不像黃賓虹那樣把筆墨作為最高追求,甚至作為唯一的目的。黃賓虹高度獨立的筆墨,總是以淡化其塑形功能為前提的。從這個意義說,陸儼少對於獨立筆墨品質的追求,沒有達到黃賓虹那樣的高度。

陸儼少過於重視真山水的具體形象的這種師造化方式,限制了他晚年再創新的可能。20世紀山水畫變革多依賴於西式寫生,依賴於外在山水錶象。如李可染的對景寫生,但陸儼少的師造化雖然是極為傳統的,也是李可染所批評的那種“看看”的方式,但還是被自然山川外在形象所拘,未能進入筆墨自由的大境界。

陸儼少的山水畫創新意識非常強烈,為何晚年變法卻失敗了呢?

陸儼少山水


三、結語。

陸儼少晚期的變法蘊蓄了他一生的修練,將一種從容淡定的心境融入畫中。較之其早年的畫風,似乎晚年又在設色和用筆幽微的層面上出現了一種新的輪迴。由於過於重視真山水的具體形象的這種師造化方式,限制了他晚年再創新的可能。

再加上因健康精力不逮,不僅拖累了陸儼少應有的藝術發揮,且使其藝術拓展不得不終止,確令人不勝嘆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