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要對得起這一聲“孫女兒”

鼎城:要對得起這一聲“孫女兒”

“孫女兒,你又來看我們兩老噠。”

“奶奶,您和爺爺今年去治療血吸蟲病了嗎?”

“治了治了。孫女兒,你一提醒我們我們就去了。”“那我就放心了。”……

4月2號,我去結對幫扶貧困戶家。剛一進門,奶奶就高興地拽著我的手,笑呵呵地跟我拉起家常。爺爺耳朵不太好,但也跟著樂。

爺爺胡明回,奶奶康新華,是我在鼎城區中河口鎮北洲村結對幫扶的貧困戶。他們稱呼我為“孫女兒”,還得從一個玩笑說起。

鼎城:要对得起这一声“孙女儿”

那時我剛剛入職,到北洲村村部瞭解情況。可誰知突降陣雨,老兩口正好來村部服務大廳領取包裹,淋了個落湯雞。見狀,我立馬倒了熱水給二老,將自己的雨傘送給他們,並叮囑趕緊回家換乾淨的衣服。

老兩口邊走邊問:“女娃,你叫啥名?”這時北洲村的一名村幹部回答道:“她姓孫,叫韶華,是我們鎮裡的幹部。”“孫什麼?我聽不清楚。”我又重複了一遍:“我叫孫韶華”。“孫……孫什麼?孫女兒啊?”老兩口年紀大了,記憶力不好,我的名字有點拗口難記,就造成了這樣的“烏龍”。眾人聽罷紛紛打趣道:“對,對,就是‘孫女兒’。”

後來,由於之前幫扶他們的幹部已經退休,老兩口在2019年變成了我聯繫的貧困戶。第一次上門,老兩口看見我就說,“這不是上次送我們傘的孫……女兒嘛。”“對啊,就是‘孫女兒’我啊。”

雖然這個“孫女兒”源於玩笑,但我卻在心底告訴自己,必須要對得起他們的這一聲稱呼,做他們實至名歸的“孫女兒”。

有了之前的一面之緣,老兩口很快就跟我打開了話匣子。二老均已年過七旬,身體不好,患有慢性病,兒子兒媳常年在外打零工,一年也就過年的時候回來一次,平時都是二老在家照顧孫子,生活不易。

孫子名叫胡彥祖,已經上初三了。二老特別看重孫子的學習和成長,希望他能有出息,每每提到“彥祖性格內向”、“彥祖英語成績差”等問題時就焦慮得不行。我看在眼裡,記在心中,通過各種方式瞭解當前英語教學重點、知識體系以及彥祖英語的短板,同時在網上為他購買相關的英語資料,還主動輔導他的英語功課。漸漸地,我發現彥祖從最開始逃離我的視線到抬頭與我對視,有時候還會主動跟我分享學校發生的事情,最明顯的莫過於從開始的不打招呼到現在一看到我老遠就喊“我的孫姐姐來了”。

看著彥祖英語成績一天天變好,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了起來,我的心裡美滋滋的。

去年年底奶奶在家打掃衛生,一不小心把手摔傷了,我知曉後第一時間送她去醫院檢查,幫助她辦理各種手續。奶奶捨不得花錢,我再次給她解釋醫保相關政策,“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住院是可以享受90%的報銷的”。也是從這件事情我發現,爺爺奶奶上了年紀忘性大,對於之前宣傳的一些政策已經模糊了,在這之後,除了每次上門叮囑外,我還會時不時的打電話提醒。為了避免他們記不住我的電話號碼誤事兒以及讓他們聯繫我方便,我幫他們在手機上把我的電話設置成了快捷鍵。

就是通過一件件的小事,一次次地提醒,一句句地問候,老兩口跟我越發的親了,“孫女兒”喊得也是越來越頻繁了。聽著這一聲聲“孫女兒”,我心裡暖暖的。

鼎城:要对得起这一声“孙女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