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丧母,30岁丧妻,31岁丧父,42岁差点死掉,可他一直都在笑


有人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这个孩子成年之后,往往会更有安全感,更乐观,更自信。


而如果一个孩子童年不快乐,留下的心理缺陷和心理阴影,也会一直伴随着他,有时候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实际上不快乐的孩子从内心深处会更加脆弱。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看到苏轼童年那一部分,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苏轼一生命运多舛,却能够依然乐观豁达的笑对一切。


22岁丧母,30岁丧妻,31岁丧父,42岁差点死掉,可他一直都在笑


先来看一下苏轼的一生:


22岁丧母,30岁丧妻,31岁丧父,42岁差点死去,45岁起不停被贬谪,49岁丧子,直到60岁还被贬,终于在66岁,走到生命的尽头。


从年龄的时间轴上可以看出,苏轼的一生从22岁之后一直都是跌宕起伏的,可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是嘻嘻哈哈一笑而过。


就连被贬谪到乌烟瘴气,当时人们谈之色变的岭南地区,他还是能够苦中作乐,写出让人忍不住跟着他开怀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2岁丧母,30岁丧妻,31岁丧父,42岁差点死掉,可他一直都在笑


提到苏轼,林语堂字里行间都是赞美,他说,苏轼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当然苏轼的性格,跟爷爷苏序的性格很相似,

可是这样乐观的苏轼跟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密不可分的。


苏轼的童年是幸运的,也是快乐的,童年时期,母亲的关爱,家庭的温暖,让成人之后的苏轼拥有了面对困境的勇气,也能够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管中窥豹,来看一下苏轼小时候的故事。


苏母教子
苏轼小时候,喜欢读《后汉书》,书上记载后汉时朝政不修,政权落入阉宦之手。


许多忠贞廉正之士和太学生,不惜冒生命之险,上书弹劾奸党。在朝廷的昏聩之下,很多人都遭到了迫害,有的甚至因此丧命。


这群人中,有一个青年叫做范滂,他大义凛然,勇敢无畏,苏母经常以范滂为榜样来教育苏轼。


每当母亲讲起范滂的时候,苏轼便会问道:“娘,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


母亲欣喜地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从小,家庭的教育,给苏轼奠定了基础,让苏轼懂得了做人要勇敢、正直。


正因如此,王安石不顾百姓,固执己见推行新政的时候,苏轼才会怒不可遏,洋洋洒洒连续给神宗上了两次奏折,直言不讳,直指要害。

鸟巢的故事
苏轼,6岁入学,他的绝顶聪明,很快就此显露出来,在一百多个学童中,最受老师喜欢。


在读书之外,苏轼还有很多兴趣,放学回家后,他经常在院子里观察鸟巢。


因为母亲告诫不得捕捉鸟雀,因此很多鸟雀在庭院里的树枝上做巢,低得孩子们都可以望见。
其中,有一只羽毛极其鲜艳美丽的小鸟,一连数日都飞到庭院里来,并在一棵果树上搭建了一个鸟巢,苏轼对这个鸟巢视若珍宝,几乎每天放学都要去看一次。


从这样一件小小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童年苏轼的爱心,这份对小鸟的爱心,让他的内心涂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


砚台的故事


苏轼小时候,因为叔叔已经做官,朝廷的官员经过眉山镇时,都要到苏家来拜访。


每当有官员来的时候,家里都会忙乱一阵,使女们到菜园去摘菜,宰鸡,准备宴席,苏轼也经常会跟着帮忙。


那时,苏轼和堂兄妹们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菜园中掘土,每次掘土,孩子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有一天,孩子们掘出来一块美丽的石板,这块石板既有晶莹的光泽,又有精美的绿色条纹。当他们敲击的时候,石板发出清脆的金属声。


苏轼拿起这块石板说:“我用它来做砚台怎么样?”


堂妹说:“我看石板这么漂亮,不如找个工匠打磨后做首饰。”


苏轼摇着头说:“你看石板纹理多疏,一定易吸收水分,保持潮湿,我看还是用来做砚台比较好。”


父亲得知这件事后,心中暗暗惊喜苏轼小小年纪竟如此心思细腻,遂找来工匠,将石板打成一块砚台送给他,这块砚台一直陪伴着苏轼度过了金色的少年时光。


22岁丧母,30岁丧妻,31岁丧父,42岁差点死掉,可他一直都在笑


无论是母亲的悉心教诲,小苏轼对小鸟的爱心,还是菜园子的快乐,父亲的疼爱,苏轼的童年都是温暖、快乐的。


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塑造了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尤其是童年时期的生存模式,对孩子的影响更是至关重要的。


快乐、温暖、安全、有爱的环境,会奠定乐观、积极、开朗的性格底色,也会给今后的人生积聚起面对困难的勇气。


而悲伤、孤独、恐惧的童年,则会给孩子的性格抹上悲观、消极、自闭的底色。


佛洛依德说,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很多人,即使成年了,还是不能忘记童年时的伤害,就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小孩,稍有不顺,就会被脆弱压垮。有些伤痛,深入骨髓,构成了生命的底色,在不经意间会影响着你的处世模式。


所以,请善待每一个孩子,即使生活再难,困难再多,都请像苏东坡那样保持乐观,给孩子一个快乐、积极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