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線新經濟”:特大型城市“土壤肥沃”“疫後”新經濟率先突圍

中新社上海4月21日電 (鄭瑩瑩 李佳佳)疫情之後,上海經濟靠什麼重啟高速引擎?答案呼之欲出——在線新經濟。

近日,上海官方發佈《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其中明確了4個“100+”行動目標。聚焦一年,著眼三年,到2022年,將上海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領先的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何為4個“100+”?即集聚“100+”創新型企業,聚焦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三方面要求,加快培育100家以上高成長性創新企業,聚焦支持10家左右創新型頭部企業和領軍企業發展;推出“100+”應用場景,集聚用戶流量,催化在線新經濟發展;打造“100+”品牌產品,推動新產品先行先試,加快創新產品市場化和產業化;突破“100+”關鍵技術,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產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上海提出發展在線新經濟並非無的放矢。在創新型企業方面,拼多多、餓了麼、嗶哩嗶哩、美團點評、哈囉出行等新興企業扛起了上海新經濟的大旗,新零售的佼佼者盒馬鮮生也在上週宣佈總部落戶浦東;在應用場景方面,上海時裝週的“雲走秀”、上海新天地的“雲逛街”、上海復興藝術中心和teamLab美術館的“雲看展”等在疫情期間極大地豐富了滬上市民的“宅”生活。

身處杭州的阿里巴巴近年來也對上海青眼有加。可以說,阿里巴巴的創新業務幾乎都在上海誕生。

目前,阿里巴巴正在踐行以技術研發為引領的創新實踐。比如,達摩院的強噪聲環境下的智能語音交互技術在上海地鐵實現了無接觸式語音購票,方便外地入滬乘客安全購買車票。智能外呼機器人每天代替工作人員關心居家隔離人員健康情況,幫助居委會發放口罩購買通知,通知老人及時到街道領取救助補貼。釘釘為上海120多萬師生提供在線課堂服務,不僅為中小學生,還為各種技能培訓、職業培訓提供在線課堂,使瑜伽、健身、書法、聲樂等培訓課程也能在家進行。阿里云為上海“隨申碼”提供大規模計算平臺,為上海在線教育、在線醫療、跨境貿易、物流、會商展覽等在線經濟行業提供基礎設施。

對此,阿里巴巴數字政府事業部上海總經理許敏表示,疫情後時代,由復工復產剛需帶來了在線經濟爆發性增長,上海市政府準確地抓住了這個關鍵要素,圍繞重點領域打造四個“100+”,非常契合時代的需求。“這項行動方案的制定將對上海乃至全國的在線經濟起到加速器的作用。上海市政府目標提得非常具體,既有重點行業,也有關鍵技術領域。”

在上海官方的強力背書下,圍繞四個“100+”目標,上海聚焦12大重點領域,包括無人工廠、工業物聯網、遠程辦公、在線金融、在線文娛、在線展覽展示、生鮮電商零售、“無接觸”配送、新型移動出行、在線教育、在線研發設計、在線醫療等紛紛迎來全新的風口。

有機遇自然也會有挑戰,上海“在線新經濟”圖景仍需時間考驗。比如今年春節期間,“60後”用戶線上買菜的訂單量翻了四番。疫情過後,大量“被迫”上網買菜的用戶可能迴歸線下,用戶群體的黏度如何還有待觀察。此外,數字金融平臺所提供的在線金融服務,儘管其“非接觸”服務理念不會隨著疫情平復而消失,但如何防範線上金融風險、加強金融機構數字化改造等命題仍待破解。

誠如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所言,上海作為一個特大型的城市,產業門類齊全、企業創新踴躍、應用場景豐富,應該說具備新經濟新業態率先萌發和成長的“肥沃土壤”,“只要我們採取包容鼓勵的態度,多給一些‘陽光雨露’,一定有助於新經濟的加速發展,有利於創新企業和創新產品的茁壯成長。”(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