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獨奏曲《秦川抒懷》


竹笛獨奏曲《秦川抒懷》

笛子名曲《秦川抒懷》取材於陝北地方戲曲音樂,激揚豪放抒發對欣欣向榮的秦川由衷地讚美之情。此曲為笛子演奏家馬迪於一九八○年所創作,在海內外影響極廣,多次被指定為國內及國際笛子大賽的決賽曲目,受到了專家和同行們的高度讚揚。於1989年4月獲"全國民族樂器電視大獎賽"優秀作品獎。

秦川指陝西秦嶺以北的平川地帶,號稱八百里秦川。作者借用皮影戲中的"碗碗腔",以笛子模仿板胡的特殊壓弦法,創造出了笛子的墊指揉音技巧,使笛子吹出類似板胡演奏"碗碗腔"的效果,使樂曲風格獨特,倍添情趣。此曲委婉、奔放,感人至深,具有濃郁的西北鄉土情韻。

作曲:馬迪


竹笛獨奏曲《秦川抒懷》

馬迪先生,笛子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竹笛學會常務理事、中華笛文化研究所常務理事、陝西民族管絃樂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民族管絃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會長、全國民族樂器演奏考級委員會考評專家。一級演員。並同時被西安音樂學院和西安音樂舞蹈學院聘為兼職笛子老師,及西北工業大學笛簫協會藝術顧問。曾多在全國民族器樂演奏及音樂作品比賽中名列前茅,並榮獲陝西省德藝雙馨"青年音樂家"稱號。

秦漢的輝煌,隋唐的鼎盛。古城雖盛景不再,然其醇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歷史內涵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明。在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馬迪--生長在這片古絲綢之路起點的長安人,在繼承傳統笛子演奏方法的同時,博採眾長,刻苦鑽研,勇於實踐,不斷創新,先後創作了揉音等許多新技法,從而進一步豐富了竹笛的表現力,成為中國西部音樂家的代表,無論在演奏技巧上或作品創作以及教學方法上,都形成了其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在笛藝界獨樹一幟。

在馬迪先生數十年的藝術生涯裡,創作了《塞上風情》、《紡線線》、《望鄉》、《春夜喜雨》、《晨曦》、《登幽州臺歌》、《山居秋暝》、《趕牲靈》、《秦川抒懷》、《大漠》、《看秧歌》、《遠韻》、《跑旱船》等數十首優秀樂曲。其中《秦川抒懷》在海內外影響極廣,多次被指定為國內及國際笛子大賽的決賽曲目,受到了專家和同行們的高度讚揚。馬迪先生的"長安樂派"笛子演奏技法及其藝術風格,既有粗獷豪放激越之情,又不失溫婉細膩典雅之韻,其精湛的笛藝及科學的教學方法,博得了民樂界廣泛的好評,受到了專家和同行們的高度讚揚,被譽為"西部第一笛"。經過多年的藝術實踐,馬迪逐漸為廣大聽眾所熟悉,併成為中國笛子演奏家中的佼佼者。

馬迪先生集演奏、作曲於一身,對笛子藝術鍥而不捨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的藝術造詣和才華已臻爐火純青。他憑一支竹笛弘揚秦風古韻,讓世人領略八百里秦川濃郁的西部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