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十:“立法者”蘇萊曼


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大家要先聽哪一個?

好吧,我替大家決策:

先聽好消息。


好消息就是,如果耐心地把這篇以及此前的9篇關於奧斯曼帝國的更文讀完,大家就可以很好地欣賞被譽為歐洲當代最優秀的三大作家之一的土耳其文學家奧爾罕·帕慕克的那本讓他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著名的小說《我的名字叫紅》了(定語有點長,可能是過於激動所致)。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十:“立法者”蘇萊曼

恭喜你,如果你是“言值公社”的連載讀者,這十期下來,你可以完全無障礙讀懂本書了哦

這本小說的背景就是蘇萊曼大帝統治時期的奧斯曼帝國,裡面的女主人公謝庫瑞的丈夫就是參加了征戰波斯的戰爭後生死未卜。裡面還描寫了在這個伊斯蘭的國度裡,基督教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可以說,沒有奧斯曼歷史背景的積累,是看不出《我的名字叫紅》這部享譽世界文壇的小說的妙處的。奧爾罕·帕慕克被譽為當代最會講故事的人,可惜的是,他講的故事很多讀者覺得讀不懂,原因就是不瞭解奧斯曼的歷史背景。藉此再囉嗦一句,熟悉歷史是閱讀文學作品的前提,而不是相反,這是我的個人拙見。

好消息說完了,接下來說壞消息。

壞消息就是:今天的更文可能有些乏味,也許是奧斯曼故事中最乏味的一期。但是我認為了解這個國家的立法、行政以及土地分配等制度,可以幫助我們真正理解這個國家。畢竟,這些才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和根基,而頗有趣味的殺伐征戰,只是表徵。這也是我的個人拙見。

蘇萊曼蘇丹被西方人稱作“蘇萊曼大帝”,而他的奧斯曼臣民則稱呼他為“立法者蘇萊曼”。他在“武功”方面是一位足以和他的前輩們媲美的軍事統帥,而他在“文治”方面,卻要勝過此前的任何一位君王。

作為一名虔誠的穆斯林,他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越發嚴格地遵循伊斯蘭教的規則和傳統,越來越篤信伊斯蘭教的理念和體制。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他成了一位睿智而仁慈的立法者。


No.1 文治:政教二元體系

蘇萊曼要做的並不是創立一個全新的法律體系,而是讓過時的法律條文跟上時代,讓法律能夠適應新的時代和迅速擴張後的帝國的需要。他完成這一切,要依靠奧斯曼政權的兩大基石的支持:世俗的行政統治體系和宗教立法體系,兩大體系統一於蘇丹的絕對權力之下,類似於西方的政教二元體系。

先說世俗行政體系,它包括如下部分:

@ 蘇丹和他的家族

@ 蘇丹的大臣、政府裡的行政官員、常備軍

@ 大量正在接受培訓,以後準備充實到政府和軍隊中的年輕人

這些人的出身:幾乎都是出身於基督教家庭的男子。他們是蘇丹的奴隸。

這是這個伊斯蘭帝國的奇異之處。發號施令的人,都是由奴隸擔任的。“都以能自稱‘偉大主人的奴隸’而感到莫大的光榮;因為他們知道,這就是一個奴隸之邦。”——莫羅西尼(威尼斯使節)【關於此,感興趣的讀者還可點擊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三:由“牧羊”到“牧人”的轉變,裡面亦有涉及內容】

再說穆斯林宗教體系,包括如下部分:

@ 法官、法學家

@ 神學家、神職人員、教師

這些人的出身:穆斯林家庭,他們是伊斯蘭神聖教法的守護者和執行者,構成了“烏里瑪”這一群體,負責在整個帝國內維繫其知識、宗教和法律體系。


No.2立法:讓真主的旨意變成可操作的法律條款


神聖的沙里亞法,是先知穆罕默德傳遞的真主的旨意,作為一名虔誠的穆斯林,蘇萊曼無意忤逆沙里亞法。但是,為了讓他的人民能夠在這個迅速變化的世界裡繼續做合格的穆斯林,蘇萊曼覺得當務之急是要修改法律的實踐方式。

世紀之初,奧斯曼帝國征服的領土主要居民還是基督徒(歐洲)。但是隨著帝國進一步向亞洲、非洲等地攻伐,一些諸如大馬士革、巴格達和開羅這樣的以前屬於哈里發國家的城市也納入了帝國的版圖。這樣一來,亞非洲居民佔到了奧斯曼帝國總人口的五分之四,到蘇萊曼大帝統治末期,帝國總人口大概1500萬,包括20個不同的民族,受21個不同的征服管轄。總之,奧斯曼帝國擁有了比例更高的穆斯林人口,需要用一套新的、效率更高的法律體系來補充以前的法律體系。

@ 《諸海之匯》——

蘇萊曼的新法典,19世紀司法改革之前,這部法典一直髮揮效力。

@ 法律規定的土地所有權和稅收——

保證了蘇丹的絕對權威;限制了豪強及有軍功者對土地的兼併;保證了領土範圍內基督徒的利益。蘇萊曼的土地政策和稅收,讓奧斯曼帝國的經濟越來越繁榮,蘇萊曼的收入超過了當時歐洲的任何一位君主。只是,財政收入日漸增多,為了獲得這些財政收入,官僚體系也需要相應的擴展,於是官僚體系的規模變得越來越龐大。不過,在眼下,由於蘇萊曼對正義、公平和秩序的孜孜追求,再加上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執行能力,一切尚能合理運轉。

@刑法和治安法——

針對失德行為、使用暴力、傷人、偷盜和搶劫等罪行的處罰內容,總的來說,懲處的力度要比從前寬仁。許多肉刑被罰款代替了,每種罪行都增加了罰金的數量。適用於死刑和肢體破壞的刑罰減少了,但是,作偽證、造假和使用劣幣者仍要砍掉右手。法律變得更加開明瞭;誹謗和搬弄是非者要為他們所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

與日益擴大的官僚體系一樣,宗教立法體系中的主要人物也享有了越來越多的特權,從而在帝國內部形成了一個來自教育和法律行業的世襲階層。如果說官僚貴族可以成為“土地貴族”,那麼這些宗教領域的貴族就可以稱之為“頭腦的貴族”。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益增多的“貴族”會將這個帝國一步步蠶食,讓奧斯曼這個偉大的國家在走上強盛頂峰之後,一步步衰落下去。


No.2藝術:奧斯曼帝國的“天際線”


蘇萊曼蘇丹,既是伊斯蘭世界的哈里發,也被文藝復興中西方基督教世界稱作“偉大的閣下”。蘇萊曼在穩定了疆土以後,開始著手將伊斯坦布爾改造成一座在建築層面上豪華壯麗的都城,使之可以在蓬勃發展的16世紀躋身於偉大城市的行列。

隨著帝國連續不斷的征服和財政收入的迅速增加,一座座圓形穹頂和高聳的宣禮塔也漸次改變著伊斯坦布爾的天際線。直到今天,蘇萊曼時期的一些獨特的建築仍然裝點著馬爾馬拉海沿岸。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十:“立法者”蘇萊曼

馬爾馬拉海(世界上最小的內海)

如果說征服者穆罕默德讓奧斯曼建築風格繼承了拜占庭,那麼蘇萊曼時代,則在此基礎上融合了東方的格調。蘇萊曼清真寺、被“改裝”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以及蘇萊曼的陵寢,這些融合了東西方風格的建築,讓人們實實在在見到了伊斯蘭教的榮光,以及他在這個曾經由基督教主宰的世界裡播撒下的文明的成果。

蘇萊曼時代有一位偉大的建築師,他的名字叫做米馬爾·希南。他來自安納托利亞,是一位基督徒石匠的兒子。年輕時,他是一位建造要塞、軍火庫、橋樑和輸水渠的行家裡手。

50歲時,米馬爾·希南成了皇家首席建築師,開始在蘇萊曼身邊服務,他以奧斯曼土耳其文明特有的方式融合了簡潔與典雅,力量與輕懷,豐富了16世紀的建築藝術。其中最傑出的就是蘇萊曼清真寺和陵墓。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十:“立法者”蘇萊曼

蘇萊曼清真寺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十:“立法者”蘇萊曼

蘇萊曼陵墓

這一時期,在建築的內部裝潢中,大量借鑑了東方風格。在牆體上使用顏色明快、飾有花紋的瓷磚。這種瓷磚都是波斯風格,在伊斯坦布爾作坊裡生產,經手的工匠都是波斯匠人。

最後,一句題外話。來自波斯的文化影響不光是建築,也包括文學。蘇萊曼特別鼓勵詩歌,他設置了一個地位崇高的職位——“帝國敘事詩人”,其主要人物就是用詩作記錄實事。用詩作記載歷史事件,這是曾經的波斯詩人菲爾多西和其他波斯詩人的傳統。

文章最前面提到的小說《我的名字叫紅》,記錄的就是一群為蘇萊曼大帝的敘事詩配細密畫插圖的畫匠們之間的爾虞我詐。

往期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 回顧: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九:偉大的時代,偉大的對手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八:“十全”大帝蘇萊曼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七:巔峰前夜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六:穆罕默德二世的愛恨情仇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五:自古英豪出少年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四:“雷霆”皇帝巴耶濟德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三:由“牧羊”到“牧人”的轉變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二:奧爾罕的帝王生涯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一:聊聊浪漫的“土耳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