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三等艙的愛情開出一朵絢麗耀眼的花

《泰坦尼克號》三等艙的愛情開出一朵絢麗耀眼的花

初看泰坦尼克號時,我還是正在上小學。那時候的震撼出於這部影片根據真實歷史改編,影片前部分又有類似於紀錄片的海底搜索鏡頭,對神秘和真相的渴望緊緊地吸引著我。

當時對愛情沒有太深刻的體會,不能理解兩人之間的感情,但是看到傑克為露絲死去沉入海底的鏡頭,我還是忍不住感動得流淚。這個畫面一直印在我腦海裡,直至今日依然深刻。

這就是卡梅隆的電影給一個小學生帶來的震撼。

這幾天,無意中看到《泰坦尼克號》的藍光重製版,勾起了我記憶中一處塵封的回憶,又細細看了一遍。

《泰坦尼克號》三等艙的愛情開出一朵絢麗耀眼的花

同一部電影,時隔二十年再看,除了感嘆時光易逝還有感嘆人性的一面。

傑克與露絲的愛情。不能不提男主傑克的愛。整部影片的主線就是傑克和露絲的愛情,他們在泰坦尼克號上相識,又在沉船後永訣。整個過程不到一個月,兩人卻願意為對方捨棄生命。

年輕的時候愛情勝過一切,他們恰巧就在為愛犧牲一切的年紀相識,傑克不顧一切的愛讓露絲感動,卻也膽怯。

當時露絲已有未婚夫,她用自由和幸福換來了上層社會的位置,但是她天性自由奔放,良心不能放過她,她預感自己即將走進婚姻的墳墓,後半生都要委屈求全按著媽媽和未婚夫想要的樣子而活,只為了保住上層社會的生活。

《泰坦尼克號》三等艙的愛情開出一朵絢麗耀眼的花

絕望感壓抑著她透不過氣來,內心終於崩潰,她想到了跳船自殺,解脫自己無法改變的命運。

在船頭,她遇到了改變自己一生的人------傑克。

傑克從一開始出場就是個熱情陽光的大男孩,他像一個小太陽在大西洋的冬天裡照亮了露絲的心,把她從死亡邊緣拉回來。

在以後的日子裡他不顧等級地位,不顧世俗禮節,毅然決然地追求露絲。在那個階級分明等級森嚴的時代裡,傑克沒有三等艙的人該有的自卑,而是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不顧後果的決然,感動了露絲也感動觀眾。

《泰坦尼克號》三等艙的愛情開出一朵絢麗耀眼的花

電影裡有幾個細節:第一個,傑克第一次在三等艙甲板上看著露絲有些失神,他的朋友提醒他不要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第二個,沉船的時候媽媽帶著兩個小朋友蜷縮在角落,告訴他們要等頭等艙的人都坐上小艇她們才能上去。

從這兩個細節中不難看出三等艙的人,自卑和低自尊。傑克恰恰和他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的勇敢和執著在卑賤與不公中開出一朵絢麗耀眼的花,刺痛了觀眾的眼睛。

沉船後,傑克把露絲扶上門板,自己浮在水中握著露絲的手讓她好好地活下去,告訴她:你會結婚生子,幸福美滿,兒孫滿堂。傑克用了“你”字,他知道他們之間只有短暫的相聚,他預感到自己的死亡,但還是開心地告訴露絲,贏得了船票,遇見了她是他一生最幸運的事。

《泰坦尼克號》三等艙的愛情開出一朵絢麗耀眼的花

是他的,也是她的。

兩人衝破階級和世俗的障礙,深深地愛上了對方,露絲說下船要跟傑克走時,眼睛裡綻放著明媚的光彩。

她知道跟著傑克意味著要捨棄財富、舒適甚至親情,可是離開傑克可能會在苦悶中自責一生,還要強顏歡笑做一個上流社會的淑女。在愛情和財富中,她選擇了前者,不只是愛情還有自由。

後來的生活,雖然沒有傑克,可是他永遠地活在露絲心裡。影片結尾,鏡頭轉向了露絲年輕時的照片,她實現了對傑克的承諾,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騎馬,開飛機,結婚,兒孫繞膝。

《泰坦尼克號》三等艙的愛情開出一朵絢麗耀眼的花

霍克利的愛情

初看《泰坦》時,總覺得霍克利是個反面角色,為富不仁,自私,虛榮對生命冷漠。

再看,瞬間對他好感驟升。他也是一個因為泰坦尼克號而改變命運的人,經歷背叛、災難後,愛而不得,珍貴的寶石也丟了,他留給觀眾最後的鏡頭是在露絲無情轉身後,一個落寞的背影。

海洋之心這顆寶石曾經鑲嵌在路易十六的皇冠上,可見價值不菲。霍克利為了證明自己的心意,花巨資買了下來送給自己的未婚妻。他確實自私自利,對窮人毫無憐憫之心。

《泰坦尼克號》三等艙的愛情開出一朵絢麗耀眼的花

可是他對露絲卻也付出了真心,沉船之前在逃命與尋找露絲之間,果斷地放棄上救生艇,從而放棄了逃生的最佳時機。生與死關頭,他沒有丟下心愛之人選擇回去找她。

霍克利沒有熱情奔放的性格,他老練圓滑世故,可這些不影響他對露絲的愛。他所能表達愛情的方式就是金錢,可惜露絲要的不是這些,這一次金錢沒有買回愛情。

經歷這樣的打擊之後,露絲將是霍克利一生的心結,至死也解不開。

這樣看,霍克利何嘗不是泰坦尼克號的“犧牲者”。

《泰坦尼克號》三等艙的愛情開出一朵絢麗耀眼的花

哈羅德,唯一返航救人的船員

電影中被救的人坐在救生艇上冷漠地看著冰冷海水裡掙扎的人,心裡慶幸自己不是其中一員。而有的人卻還有良知和責任,哈羅德就是這樣的人。

身為船員,他毫不猶豫地將船上的人轉移到其他船上,自己返航救人,而別的船員擔心落難者會蜂擁擠上船導致翻船。他的行動溫暖了觀眾,展現了人性閃亮的一面。

導演通過他的眼睛,讓觀眾們看到了在海面上掙扎過後痛苦死去的人們。有一個鏡頭刺痛人心:一個婦女懷裡抱著不足一歲的嬰兒,被凍成了冰雕漂浮在海面上。哈羅德看了,悲憤地低語:我們來晚了,我們來晚了。

這一趟哈羅德在1500多名落難者中救了6人,在哈羅德的努力下,6條生命因他的善舉而得以延續。

而哈羅德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他不該被忘記。

《泰坦尼克號》三等艙的愛情開出一朵絢麗耀眼的花

小人物們

在電影中還有許多在災難與生死麵前大義凜然的人,展現了人性中光輝的一面。四個音樂家,至死都在一起演奏著的音樂,他們對音樂的執著與喜愛,超越了生死。

沉船之前,指揮讓大家去逃命,他獨自留下來演奏,第一句音樂出來倍感淒涼。副提琴看了也回來演奏,第二句音樂響起,悲涼中充滿了力量。其他成員見了,也紛紛回頭加入演奏,一時間絕望的氣氛中竟透著絲絲希望。這是樂隊的生命絕唱。

《泰坦尼克號》三等艙的愛情開出一朵絢麗耀眼的花

還有一個人也讓我感動,在泰坦尼克號撞冰山後,底層的鍋爐倉開始進水,一個貌似領導的人,在閘門即將關閉時指揮其他員工先走,把生的希望先留給了別人。

最後致敬卡梅隆,感謝他的專注和執著細緻地演繹了一場空前的災難。從有輪船以來,歷史上沉船的災難太多了,而人們獨獨記住了泰坦尼克號,這和卡梅隆的電影脫不了干係。

觀眾們彷彿身臨其境地經歷一場災難,觀後有種劫後餘生的感嘆。這部電影很多人都看了不止一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理解,對生命不同的感慨。


《泰坦尼克號》三等艙的愛情開出一朵絢麗耀眼的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