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99%的廣州人不知道海珠橋還有這樣的歷史?

生在廣州,是不是應該對廣州的文化歷史傳統有所瞭解?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回答起來卻並不容易,近日,在一場公益活動上,不少新廣州人子女都表示,父母平時工作很忙,沒時間帶自己去了解廣州,對很多廣州的歷史文化地標如何海珠橋等都不甚瞭解。

對於新廣州人來說,有著中國第一高電視塔之稱的小蠻腰才是廣州的地標性建築

據說99%的廣州人不知道海珠橋還有這樣的歷史?

但對老廣州人來說,

在他們的心目中,

那看起來已經不時潮的海珠橋,

才是廣州情結的象徵!

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上海有外白渡橋,廣州有海珠橋。

據說99%的廣州人不知道海珠橋還有這樣的歷史?

新廣州人不認識海珠橋的因素

這裡姑且按下不表,

就跟大家聊聊海珠橋那一段

越走越遠的歷史。

幾經起伏,從顯赫到到破壞,

從破碎到重整再到沉澱...

這要從上個世紀說起...

據說99%的廣州人不知道海珠橋還有這樣的歷史?

86年前,也就是1929年,清光緒年間,

市設計委員會制定了一個大膽的計劃:

在廣州市區建一座跨江大橋!

於是公開投標,

最後以103.2萬兩白銀的造價

被當時美國慎昌洋行拿下經辦權,

並由美國馬克敦公司承建。

據說99%的廣州人不知道海珠橋還有這樣的歷史?

歷經4年多的時間,

1933年2月15日

長183米,寬18.3米的海珠橋就此建成通車。

據說99%的廣州人不知道海珠橋還有這樣的歷史?

廣州沸騰了

通車典禮上,萬頭攢動,遊人如織,人山人海

千千萬萬廣州人都擠到這裡見證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據說99%的廣州人不知道海珠橋還有這樣的歷史?

當時海珠橋橋面,

橋身上“海珠橋”三個大字

出自國民黨元老胡漢民之手筆

據說99%的廣州人不知道海珠橋還有這樣的歷史?

這是廣州第一座連接市區珠江兩岸的

鋼結構跨江大橋,

橋體中間為了方便大船通航是活動式結構的,

而如今橋體斷開讓大船通過的壯觀

也只能依稀從教科書上看到了。

這是後話了...

據說99%的廣州人不知道海珠橋還有這樣的歷史?

生於亂世,註定飽經風霜,

1938年日軍侵佔廣州

他們的鐵蹄任意摧毀著這座城市

遍地在哀嚎

飛機在上空咆哮轟炸

據說99%的廣州人不知道海珠橋還有這樣的歷史?

海珠橋橋體的開合器就此被震壞,

他們還不滿足,直接把整套設備盜走。

海珠橋從此無法開合,只能讓小船通過,

大船則泊於黃埔碼頭。

後雖經修建,中段橋面開合部分已無法復原。

據說99%的廣州人不知道海珠橋還有這樣的歷史?

但是摧毀並沒有停止

毀滅性的傷害發生在1949年10月14日下午5時,

國民黨軍隊敗退時把100箱炸藥埋伏於橋墩、橋樑接合部,

始料未及,海珠橋轟然倒塌!

珠江兩岸又回到了隔江兩相望的境地...

據說99%的廣州人不知道海珠橋還有這樣的歷史?

還好海珠橋的腳步並沒有停下來,

她迎來了新的生機,

1950年,市人民政府啟動海珠橋重建計劃,

並於當年建成通車,

然而,儘管外觀與原橋有很多相似之處,

但是橋面不能開合不能不說這是一個歷史遺憾。

據說99%的廣州人不知道海珠橋還有這樣的歷史?

據史料圖片所示

當時通車時橋上掛著的領袖肖像、旗幟還有標語,

濃濃的歷史氣息。

據說99%的廣州人不知道海珠橋還有這樣的歷史?

1974年,海珠橋開始擴建,

擴建後的面貌與現今的並沒太多差異

1975年完工並通車,

三線通行,人車人流,並極大保留了原有橋的建築風格

據說99%的廣州人不知道海珠橋還有這樣的歷史?

如今80多年過去了,

海珠橋仍然是城內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

橫跨珠江,見證著廣州的歷史的延續

據說99%的廣州人不知道海珠橋還有這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