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百萬精兵和眾多良將的項羽,終究敗給了自己的吝嗇

本來有著得天獨厚優勢西楚霸王為何落得自刎烏江的下場?深度解析!

項羽出身:項羽是項燕的孫子,歷代習武,項氏多人也是楚國將領。

據載項羽是重瞳,身長八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但項羽是個厭文喜武,引得項梁非常不滿,項羽回答:“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擁有百萬精兵和眾多良將的項羽,終究敗給了自己的吝嗇

項羽形象

於是他叔父項梁不教他讀書與劍術,改教他兵法,但項羽略知大意以後,便不屑深學。

項羽在跟劉邦爭天下,所犯的決定性錯誤:重用親信,用人疑慮,常施小利大功吝嗇!

重用親信:在劉邦身邊有著名謀士陳平,名將韓信皆是從項羽手下轉投過去的,且仍被劉邦為以重用!正是因為項羽在用人方面,把大部分重要官職給與親信,而不是給能者,沒讓能者得到重用,反而讓一些有小才無大略的人得勢。

擁有百萬精兵和眾多良將的項羽,終究敗給了自己的吝嗇

張良形象

用人疑慮:正是項羽給我們後人一個非常好的認識,“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項羽有一個很有才略是謀士那就是范增,我們所熟知的鴻門宴就是他精心設計的“大作”,只可惜項羽不聽良言功虧一簣。第二次就是在劉邦被包圍時,面臨著窮途末路,項羽被陳平(此前項羽的謀士)使用的反間計,使得項羽不信任范增不去給身處困境的劉邦致命一擊,在一次錯失良機!

施小利,大功吝嗇!

在有一次劉邦被擊敗逃亡的時候,項羽派丁固前去追殺落魄的劉邦,最後追上了,然後短兵相接。劉邦在這個非常狼狽的時候說:兩賢豈相厄哉。意思說英雄惜英雄,你放我一馬可好。在這種情況下面丁固竟然把劉邦給放了!這正是項羽吝嗇封賞造成的最大錯誤!

擁有百萬精兵和眾多良將的項羽,終究敗給了自己的吝嗇

劉邦形象

項羽只封王自己親信,非親信的地方實權派一概不封,所以得罪了天下人。勇士為你在刀口上舔血,你卻眼睛裡面只有自己的利益,封賞反覆無常!凝聚力下降,反倒是劉邦那邊論功行賞那行跳槽過去的賢士不亦樂乎!

英布為項羽征戰,屢立大功,卻沒有得到好的獎賞。恰好此時,劉邦派隨何以優待遊說,於是英布就離開了項羽,因為不得勢。項羽公元前206年分封十八路諸侯時,封英布為九江王,英布搖身一變由一介白衣,一個將軍成為裂土封王的君主。在項羽對其起疑心後後叛楚歸漢,漢朝建立後封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

項羽認為經營天下靠武力,對於自己的錯誤不懂得反省,把失利責任歸結於別人!擁有百萬雄師是當時最強大的軍事集團,到最後只剩下幾十位部下被圍困在江邊!這種大起大落後的體驗下即便是霸王也難免會心生失落,這種大勢已去的渺茫感。

在這種強烈落差,和大勢已去的現實裡,自刎是項羽為了保護自己西楚霸王這冠頭銜最後的倔強,和身為王者的最後一次體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