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一杯老酒,怡了誰的情、醉了誰的心?

心情好的時候,看啥都好,連吃飯都要小酌一杯,有時人多了,湊在一起,不覺間還能喝高。鬱悶的時候,也想斟一點,酒一入懷,似乎就能忘掉不開心的事。大喝小飲的算下來,日子裡和酒打交道的次數就多了。是生活中本該這樣嗎?早有猿猴採百花無意成猿酒傳說,之後狄儀、杜康造酒。在人類生嚼硬啃,還沒把吃的事弄熟、弄透的時候,酒先誤打誤撞的成了氣候,且一問世就和人類糾纏不清起來。

(原創)一杯老酒,怡了誰的情、醉了誰的心?


自古以來,酒在世間就喜好客串不同的角色,隔三差五的彰顯它的存在。三國時的曹操宴請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是借酒說事,真喝假喝的,酒已成為政治家的青睞。唐朝時期,李白斗酒詩百篇,白日縱酒,月下潑墨,寄情在市井,留香于山水。是李白揚名了酒,還是酒成就了詩仙?酒怡情,也壯志,不僅鍾情於才子,亦眷顧著豪士。民間有酒壯英雄膽之說,宋朝的武松就驗證了這句話並演繹的淋漓盡致。一雙手捶死老虎,拳與肉撞擊的火星四射。離開了酒,武松一個人會爬那景陽岡?三碗之後若爛醉如泥,世上還有打虎的事?更有甚者,武松打虎後,美名遠揚,古往今來,吸引了無數的遊人慕名而至。過崗不過崗的,都會在酒店要上二斤牛肉,點幾個小菜,吃上一頓。酒是主角,能喝不能喝的,都要吃上三碗。酒足飯飽,於談笑間回味無窮,彷彿個個成了武松。也有個別豪客,多喝了幾碗,酒後擲下的銀子砸的桌面砰砰直響,把小二們驚地一跳一跳的。酒上了頭,手就不知往哪放了,腳步八字往前邁,卻左搖右擺,錯亂的雙手抓沒抓到哨棒的,已然有了打虎的意思。酒多了,膽就容易壯過火,惹些事出來就違了飲酒的意義,也失了心情。

(原創)一杯老酒,怡了誰的情、醉了誰的心?


隨著社會的發展,酒的品種也繁多起來。且無論國宴,還是家宴,酒在其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很少見到一群人圍著一桌子菜悶吃乾嚥的。酒成了桌子上的調劑品,歡悅著味蕾,撩撥著心絃。酒桌上因酒也衍生出很多遊戲,猜拳行令時的豪氣沖天,已然置身於景陽岡上。而槓子打老虎,醉眼朦朧著筷子真成了槓子,啪一聲下去也真敲在了虎身上。於是勝者輸者皆歡笑著推杯換盞,觥籌交錯間,氣氛就活躍開了。酒雖好,也要有人喜歡才行。曾問過不喝酒的人,生活中哪些消費最多?答案是化妝品。看來酒雖得寵,還是有人不喜的,並且還能列出酒的種種弊端。酒逢了知己,才能成珍品,對牛彈琴,對牆吟詩,是找錯了對象,結錯了緣,最終成為笑柄。

(原創)一杯老酒,怡了誰的情、醉了誰的心?


就這樣,酒無聲無息地隨著人類的發展,代代傳承著。喜也好厭也罷,有菜的時候往往就會有酒的身影。而面對一桌菜餚,一手捏筷,另一隻手總是空著,似乎也缺少點什麼。不妨就著無邊風月,淺斟一杯吧,讓酒後微醺的感覺隨著時光,在這絕美的佳境盡情蔓延開去,此思可追,此情可待。身也忘我,心也忘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