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動物有尾巴,而我們卻沒有尾巴呢?

我是小哪託


在進化史上除了達爾文的重要結論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生物體對於不需要的身體組成部分和功能會有拋棄和退化的趨勢,對於動物來說,一般而言尾巴還是會起重要作用的,比如魚類的尾巴用來游泳,蝌蚪小時候也有尾巴,也是用來游泳的,猴子的尾巴可以輔助它們在樹林的攀爬和倒掛的運動,因此這些被經常和反覆使用的身體部分在進化中就被保留了下來,人從猿到現代人的進化過程中,生活的環境也從樹上下到平地,由於尾巴的功能和作用在平地上使用的幾率越來越少,最後沒有用處了就退化掉了,一代代的把這種基因信息遺傳了下來,所以人就沒有尾巴了


睡獅覺醒


人人的尾巴退化了。 尾巴的作用是保持平衡,但人類已經進化出了完備的平衡系統,並且人類不再需要像猴子一樣在樹上跳來跳去,自然不需要那樣的高級平衡器了

達爾文進化論最重要的一點是自然選擇,適者生存。但是進化過程中有些特徵並不影響生物的生存,為什麼這些特徵也會消失呢?比如人的尾巴,尾巴並不影響人的生存,自然選擇過程並不會把有尾巴的人淘汰掉,但是現在的人沒有尾巴。所以我認為拉馬克的用進廢退說是成立的,因為人不需要用尾巴,所以尾巴漸漸退化掉了。

人的尾巴,不是因為有尾巴而使有尾巴的人被淘汰,而是因為尾巴對人的作用已經小到了可以被淘汰的時候,自然選擇了淘汰尾巴,讓其退化。

謝謝採納!!呵呵呵!!




飛翔的鮑鮑哥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或者用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原理更好理解。(後者原理存在爭議。此處提出只是為了更好分析論證。)

動物尾巴退化大約發生在兩千萬年前到一千萬年前之間。

我們來看看人類的分類學地位。

哺乳動物綱-靈長目-人猿總科-人屬-智人

查了資料,我們會發現沒有尾巴的不只有人類,還包括人猿總科下的所有物種。

現存的人猿總科包括:

長臂猿 (gibbons)

猩猩 (orangutans)

大猩猩 (gorillas)

黑猩猩(chimpanzees)

人類(humans)

而且,靈長目那麼多動物之中,幾乎只有人猿總科沒有尾巴。於是我們便產生了疑問,為什麼人猿總科沒有尾巴?

根據資料顯示,尾巴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在爬樹的過程中保持平衡。與此同時,尾巴有時候還能充當“手”的功能,增加靈長動物在樹上的靈活性。

擁有一條好的尾巴,相當於增加了不少樹上的敏捷。那麼為什麼人猿類要放棄敏捷呢?

面對捕食者,生物往往有兩種選擇:

1、逃跑 2、攻擊對方

當其它靈長類選了1的時候,人猿總科選擇了2。

(可能是因為淪落到樹少的環境,無處可逃。也有可能是被樹上的靈長類擠了下來。)

如果你仔細觀察人猿總科的其他特徵,你就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性——體重大。

對,沒錯。將近兩千萬年前,在其他靈長類動物還在不斷提高敏捷的時候,人猿類突然變向,開始瘋狂地在力量上加點。於此同時,人猿類的主要活動區域逐漸由樹轉向地面。(考慮到樹的承重,太重的話爬樹會不方便)

隨著體型、力量的提高,它們也不再有太多天敵值得畏懼。不需要再逃跑了。強大的猿,可以正面面對掠食者,用武力來保護自己!這時候,尾巴不再是逃跑時的工具,而成為了打架時的累贅。長長的尾巴不僅沒有拳頭一樣的力量,反而容易被抓住。而且容易受傷、感染。於是退化了。

的確,如果人有尾巴的話,靈活性會大大增強。現在的人看來,或許是件好事。

然而,在很久以前,在茹毛飲血的年代,不戰鬥是沒法生存的。所以在物競天擇之中退化掉了。


小林椰


用不著,退化了。



人人飛航空科技


我們人類本來是有尾巴的,為了更好的適應環境,尾巴進化消失了。動物的尾巴不管短還是長,都是為了平衡.有個別動物的尾巴是有保護自己的作用的.壁虎的尾巴可以在逃離危險時候斷掉吸引注意力. 不是短尾巴就沒有平衡作用,也許兔子的尾巴長了反而不平衡呢? 請相信,小白鼠的尾巴在逃跑的時候會放在一個不礙事的地方,而且會控制他跑步的平衡. 人最初是有尾巴的,但人直立行走以後,按照平衡需求,尾巴的用處沒有了,不再需要尾巴來支撐或者平衡,所以經過長久歲月退化掉了. 事實上人在母體裡孕育的過程中,都是有尾巴的,有空你可以搜索一下科教圖片,人在小小胚胎裡是拖著尾巴的.在十月懷胎過程中尾巴退化掉,這個幾乎是一個人類尾巴退化的微縮過程. 當到生產時,尾巴就完全退化,變成你現在都可以摸到的PP上突出的那個尾骨了。



無知識


人類也是有尾巴的,但只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存在很短的一段時間。人的尾巴在妊娠期的第31至35天左右最明顯,然後就退化成四五塊融合在一起的尾椎骨。可見,人類的祖先是有尾巴的,只是在演化的某個階段消失了,早期胚胎仍保留著祖先的記憶。


在極少數情況下,有些人的尾巴退化不完整,需要在出生後進行手術切除。這種已消失很多代的祖先性狀,偶爾在某些個體身上重現的現象,我們稱之為返祖現象。


哈尼德德


隨著人類進化的發展,大腦越來越發達,動作越來越靈活,尾巴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反而會阻礙人類的運動,慢慢地,尾巴退化了。這一現象被遺傳下去,所以人沒有了尾巴。

從現代進化論的角度來看看達爾文提出的這兩個機理。用進廢退應該拆開來看:用進,即認為動物頻繁地使用某個器官,就能導致這個器官在後代中變得越來越發達,這是用後天獲得性遺傳解釋適應環境的進化,是與現代進化論相沖突的。


科學探秘室


動物的尾巴,各有功用。有的在樹上纏繞,防掉落,有的抖開搖晃,嚇唬入侵者,有的在奔跑中,掌握平衡,有的當武器,甩鞭子擊敵。故事武松打虎中,那大蟲用尾巴掃武松,武松跳起來躲開。題主問,人為什麼沒有尾巴?根據達爾文的說法,人原來是有尾巴的,後來經過進化,尾巴沒有了。我認為,遠古人有尾巴,當初從樹上下來,直立行走後,尾巴失去了功用,失去功用尾巴不常活動,不活動血液營養注入就少,營養少器官退化,尾巴越變越小。後來人的活動習慣改變,姿勢多是行走坐臥,其中坐的姿勢多。人坐在石頭上,尾巴沒處放,很不方便。在優勝淘劣中,女性鍾情小尾巴男性,在男性的潛意識裡,小尾巴好,大尾巴孬,所以,人的意識,也促進了尾巴的進化。經過慢長歲月的進化,人類失去了尾巴。人的尾椎骨,老百姓戲稱叫做尾巴骨,末端有個突起,那就是退化後的尾巴。誰如果不信?可以用手往自己後面摸摸。摸摸自己的尾巴?嘻嘻嘻嘻嘻!


俞遠通


跑起來起到平衡作用,人是直立,不用尾巴平衡。



滿江紅F4


猴子也沒有,這是進化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