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讓素養融入孩子,讓教養立竿見影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導師,從開始學習說話、走路到性格逐步形成都與父母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什麼樣的父母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這句話不是沒有依據的。

優秀的父母總會讓自己的孩子變的更加優秀,因為孩子從小就已經把優秀當成了一種習慣。那種根植於內心的涵養,會表現的特別懂禮貌、知進退、與人友善,遇事總能處理的非常妥善。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讓素養融入孩子,讓教養立竿見影

網上前幾天走紅了一個5歲小女孩讓教養立竿見影的新聞。

最近全國的抗議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的勝利,部分區域已經相繼復工復產,一些交通工具持綠色一碼通也可以照常乘坐了。地鐵作為城市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深受人們的喜愛。

父親帶著5歲女兒坐地鐵,小女孩規規矩矩的模樣惹得眾人誇讚。

父親等車的時候自己站的筆直,女兒也學爸爸的樣子站的直挺挺的。

就這樣一直等到車來,先讓下車的人先走,然後父女兩個人才一起上了車。

就這樣一個簡單的舉動,也許有些成年人還沒有小女孩做的好。

父親的教導,讓5歲的小女孩,已經懂得了等車的規範,不能亂跑違反秩序,不可以影響其他人。車到了讓下車的人先走,先下後上彰顯文明素養。

這樣一個把素養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讓教養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終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素質,有內涵的父親是一個了不起的父親。

素養融入孩子的表現是什麼

1、懂規則,有內涵的自知

規則是世間所有秩序正常運行的必然法則。

地球有自己的自傳軌跡,火車有應該經過的站點,人也有必須遵守的法規制度。

乘坐交通工具主動給老弱病殘孕讓座,上下車講究先下後上,去買票要按順序排隊,這些都是規則的體現。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讓素養融入孩子,讓教養立竿見影

一個有素養的人,一定是懂得這些規則並嚴格執行的人。

古代社會就對懂禮數、有內涵的人有所談及,男子講究彬彬有禮,女子則注重知書達理。

可見規則的遵守對於一個有內涵的人是多麼重要,這些行為都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故意裝出來的,不然就是道貌岸然之徒更就談不上有什麼素養了。

2、不影響他人的原則

自己的行為一定不可以對別人造成影響,這是有素養的本質。

比如在一個安靜的場所,有一個突然大喊大叫的人,大家多半都是投以異樣的眼光,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理會覺得這人很沒素質。

同樣對於孩子來說,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是很差的,但是怎麼樣做到不影響別人這就能充分說明素養對孩子內心的引導至關重要。

在家裡不影響爺爺奶奶的休息,因為爺爺奶奶年齡大了;

到外面去不能影響其他工作了一整天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因為他們已經很疲憊了。

不光是不影響別人還要能替別人著想,這才是素養昇華到內心的集中體現。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讓素養融入孩子,讓教養立竿見影

3、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豁達

儒家思想傳遞出很多大智慧,其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說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行施加給別人。

不能在心裡有多種標準,自己都不願意憑什麼非要讓別人來願意,這就是一種強人所難的自私行為。

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莫要強求,心胸開闊能夠擁有的東西才更多。

讓孩子從小心中豁達開朗,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大打出手。做人最忌諱小肚雞腸,待人誠懇友善能夠多交很多朋友。

4、行為舉止的穩妥可靠

素養融入內心之後,整個人都會顯得非常穩妥可靠。

跟這樣的人相處會讓人很舒服,什麼事情都會想的面面俱到,一言一行都能影響到身邊的人。

看樣子都會讓人很踏實,自熱什麼事也都放心的交到這種人手上。

從小就培養孩子細緻周到的處事風格,做什麼事都非常的踏實認真,遇到困難想到的永遠是克服,從來不會輕言放棄,始終都會用心完成好每一件事。

這樣的孩子已經把素養融入到骨子裡,以後無論什麼事都會有很大的成功。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讓素養融入孩子,讓教養立竿見影

如何讓教養在孩子身上立竿見影

1、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記事以後,是非觀念會慢慢形成。小傢伙好奇心很重,總是渴望探索這個世界。

從外界接受到的信息通常都會全盤接受,這時候如果父母不幫助孩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那麼孩子的人生觀念中肯定會摻雜很多不好的垃圾信息,這樣孩子在行為習慣上必然會有很多陋習。

父母首先要在孩子慢慢懂事以後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樣的事是做人的基本,什麼樣的事是不可觸碰的紅線。

孩子有了是非觀念,才能進行後面其他引導。所以想培養孩子做一個有教養的人那就必須先讓孩子能夠明辨是非。

2、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清醒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讓素養融入孩子,讓教養立竿見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管是誰都會犯錯誤,何況是孩子呢。

孩子從小會犯五花八門的錯誤,有的時候總會少不了一頓父母的暴打。

犯錯誤是應該的,任何成功都是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的,孩子長大成人這個漫長的過程,同樣也會做錯很多事,走很多彎路。

小錯誤是可以原諒的,但是必須讓孩子明白錯在哪裡,為什麼做錯了,以後會如何改正。

最怕的就是放縱孩子,任由一個小錯誤最終發展成一個大錯誤;

或者是對孩子太過嚴厲,但凡一點小錯誤就大打出手,直接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從而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這兩種情況都是非常反面的種方式,對待孩子犯錯,我們一定不能一味的責怪孩子,拿出自己應有的涵養來解決問題,不斷培養孩子知錯能改的意識。

3、 做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讓素養融入孩子,讓教養立竿見影

孩子的所作所為父母都是脫不了干係的,孩子一直都是把父母作為學習的榜樣。

針對孩子犯的錯誤,可能或多或少都是與父母有聯繫的。

為人父母、做好表率,一定要樹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身體力行的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包括坐車、等紅綠燈、與人交往的方方面面。

做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讓教養從小根植孩子內心。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只有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才能讓素養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最終內化於心。

一個有素質講文明的好孩子全靠父母的栽培,一個沒內涵行為不堪的孩子同樣是拜父母所賜。

你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