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在當前特殊時期,中國園林博物館“閉館不閉展,服務不斷線”,推出“園林線上課堂”,持續推廣科普教育。

為了讓您宅在家裡也可以享受一個人的專場展覽,中國園林博物館推出線上觀展,精選出30餘個歷年優秀展覽,以VR虛擬展覽和圖文科普等多種形式,帶您再次“回到展廳”,探尋園林歷史文化脈絡。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燕京八絕,即玉雕、牙雕、景泰藍、雕漆、花絲鑲嵌、金漆鑲嵌、京繡、宮毯八大工藝門類。燕京八絕工藝精品多以花卉、建築等園林要素為題材,常體現在園林殿堂廳館陳設與裝飾之中,尤以清代皇家園林為最,不但著錄於陳設檔案,而且多有經典藏品文物傳世,是包括頤和園在內的“三山五園”等古典皇家園林原狀陳列和展示不可缺失的內容,是園林價值與皇家風範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交融的熠熠光輝。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展覽精選文物及典藏精品156件,結合歷史文獻、圖片等資料,從“燕京八絕”的歷史源流入手,著眼於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古典皇家園林的契合點,通過展示“燕京八絕”的材料、工藝特徵、技法、應用等,反映其傳承有序的精湛技藝,體現其在工藝領域追求精嚴完美的工匠精神,從而詮釋“燕京八絕”與古典園林文化相輔相成的聯繫,以提高公眾對文化遺產的全面保護意識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豪感。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景泰藍太平有象擺件(當代)

長209cm、寬140cm、高140cm

這個擺件每頭鯉魚造型的白象鑲嵌瑪瑙16顆,蓮花造型的白象鑲嵌瑪瑙14顆,象身鑲嵌綠松石10顆,木變石4顆;寶瓶底座鑲嵌瑪瑙石6顆,寶瓶上再以6顆瑪瑙雕琢成萬年青,瓶頸飾以6顆瑪瑙石6顆綠松石。“太平有象”寓意國泰民安、永享太平。


師法自然 皇苑鐫刻——燕京八絕中的園林意蘊


中國園林具有很強的文化包容性和創新性,其審美意蘊與燕京八絕的藝術創作融合緊密。園林中的山形水系、植物造景、園林建築等元素是燕京八絕創作中的重要題材。

園林主題內容與燕京八絕藝術創作的結合不僅強化了文人詩情畫意的園居文化內涵,也闡釋了古人對自然、環境的深邃思考,更流露出傳統藝術之間共通的審美智慧。燕京八絕藝術品在傳統園林中廣泛應用,尤其是皇家園居生活中隨處都可感受到燕京八絕那精妙絕倫的技藝。

中國古人敬畏自然、崇拜自然,認為“自然”是世上“最高之境界”,而“山水”則是自然萬物中最穩定,人類接觸最多的自然,又是“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文人仕途順遂時,“遊山玩水、吟詩作畫”,仕途坎坷時,“隱居山林、寄情山水”。

山水被視為“天然畫本”,古人“以山水銘志,作人間清遊”,在高山流水間“彈琴論道、抒發性靈”。北宋畫家郭熙《林泉高致》對山水進行了藝術概括,影響到後期的山水畫創作,也豐富了燕京八絕等其他藝術形式創作的題材。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白玉耕讀山子(清1644-1811)

長10cm、寬5cm、高14.6cm

白玉耕讀山子大體為白玉質,局部有桔黃色玉皮,採用浮雕、透雕等雕刻技法隨形巧雕,遠山近景,層次分明,人物琢刻栩栩如生。


隋唐時期,出現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創作理念,“文人園林”漸成風尚,在咫尺之地再造乾坤,園中的景物表現出濃濃的詩情畫意,影響了其後的古典園林發展方向。“燕京八絕”的創作殊途同歸,作品當中不乏山水樓閣紋飾等園林要素的運用,“澄懷觀道,臥以遊之”,在方寸之物上寄託自己的情思。

青山秀水,花卉靈木,鳥獸游魚,亭臺樓閣,這些園林中的精粹由匠人移植於燕京八絕器物之上,使之得以蘊含自然之靈秀,與園林之景相得益彰。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京繡博古圖(清末、民國)

長65cm、寬33.5cm

京繡博古圖繡片繡有博古紋,將古器物與花卉相組合,成為代表文人雅士生活情調的典型,圖案寓意博古通今、崇尚儒雅。


園林陳設、傢俱及內簷裝修等居園要素是園林景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花一瓶,一爐一鍾,均以豐富的內容、多彩的形式體現著中國古人的詩意棲居理想。

縱觀燕京八絕藝術發展史,其燦爛輝煌的成就與古典園林尤其是皇家園林的繁盛休慼相關。清宮檔案中有大量燕京八絕工藝品作為皇家園林陳設之用的記載,涉及景泰藍、玉器、雕漆、花絲鑲嵌和金漆鑲嵌。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景泰藍玉石花果紋盆景(現代)

長61cm、寬46cm、高81cm(上);長58cm、寬46cm、高81cm(下)

景泰藍玉石花果紋盆景的花盆為景泰藍工藝,純天然玉石石榴花果樹,宛如一盆金玉滿堂盆景,寓意富貴吉祥。


溯古源今 方寸匠心——燕京八絕的歷史與工藝


北京自元代起便彙集了各地能工巧匠為皇室服務。燕京八絕在明代已初具規模,至清代盛極一時,是頤和園等皇家園林陳設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燕京八絕用料珍奇、選材考究,技藝精湛,造型雍容,是博採眾家之長、融合並昇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滋養的結晶,在精雕細作中展現匠人智慧與情感。

作為皇家御用珍品,燕京八絕工藝品多出現在殿堂、廳館、室內陳設或裝飾中,成為園林價值與皇家風範的重要組成部分。


玉雕


君子以玉比德的思想與傳統園林山水審美關係密切。元代設“磨玉局”製作玉雕。明中期,民間玉雕業蓬勃發展,形成“南玉”、“北玉”兩個派別。“北玉”以北京為中心,並以雄渾莊嚴的氣韻與俏色巧雕的設計聞名。工藝過程分“議、繪、琢、光”四階段,表現手法有圓雕、浮雕、鏤雕等。

清乾隆時期北京玉雕工藝達到高峰,歷史檔案中可見頤和園中陳設玉雕的記載。玉雕作品不論是在室內陳設,還是陳設於室外庭院,都與幽靜恬適的皇家園林環境相得益彰。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明四足白玉鼎(明1368年-1644年)

長13.6cm、寬8.1cm、高13cm

明四足白玉鼎為白玉質,長方形,六出戟。採用浮雕、透雕、陰刻技法,四面飾獸面紋。此器仿《西清古鑑》周代錯金銀青銅鼎而造,並配以木座和玉頂木蓋,是明代仿青銅器之佳作。


牙雕


中國象牙雕刻歷史悠久。北京地區最早的象牙雕刻品是房山琉璃河鎮黃土坡戰國墓中出土的象牙梳子。牙雕在明清時逐漸形成京城“宮廷牙雕”的工藝特色,清代達到鼎盛期,成為具北京特色的牙雕工藝。

北京牙雕以刻制人物、花卉、蟲草見長,這些元素有典型的園林意趣,還有專門以園居生活為主題的作品。清末至民國初期,牙雕工藝流入民間。90年代以後,國家禁止象牙製品交易,漸由其它動物牙代替象牙雕刻,牙雕業日漸式微。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牙雕《文苑圖》(現代)

長22cm、寬10cm、高9cm

牙雕《文苑圖》以五代南唐畫家周文矩的《文苑圖》為創作底本,借鑑卷軸畫的構圖法表現文人雅士吟詩作畫的情景。採用牙雕工藝雕有五位文人及一位書童,或觀看畫卷,或執筆待寫。背景刻有一顆古松,盤根錯節、蒼勁有力。整件作品古色古香,充盈著濃豔、雅緻的文人氣氛。


景泰藍


景泰藍被稱作"銅胎掐絲琺琅",約在13世紀末由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明景泰年間,工藝嫻熟,稱為“景泰御前琺琅”。“景泰藍”稱謂最早見於晚清文獻《匋雅》。在清代景泰藍工藝發展迅猛,康熙時設琺琅作,燒造琺琅器。

清宮檔案中記載清漪園(頤和園)陳設有銅掐絲琺琅,且在乾隆時陳設的“景泰藍”數量最多。清中葉後,景泰藍工藝逐漸沒落。民國時期,景泰藍開始走入民間。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景泰藍墨地八寶紋海棠瓶(清1644-1911年)

腹徑20cm、高38.5cm

景泰藍墨地八寶紋海棠瓶為銅胎,海棠器型,撇口,短頸,圓腹,採用景泰藍工藝掐絲墨地八寶紋。


雕漆


我國雕漆工藝可追溯到唐代。雕漆在宋元時興起並繁榮發展;明代進入成熟期,以永樂、宣德兩世最為繁盛。清代雕漆以宮廷造辦處為中心,康、雍、乾時期進入全盛期,歷史檔案中有很多頤和園等皇家園林雕漆陳設的相關記載。

雕漆作品的藝術形式主要分為“渾圓光潤,藏鋒清楚”的宋元風格和“細膩纖巧,精雕細刻”明清風格,山水園林內容則是雕漆作品創作的重要題材。民國時期,北京偶有繼古齋、德誠局和浦潤齋等幾家作坊製作雕漆。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雕漆銅胎《木蘭從軍》瓶(現代)

長49cm、寬42cm、高82cm

雕漆銅胎《木蘭從軍》瓶為仿青銅器造型,銅胎,瓶體光漆二百五十道,瓶身分為兩正兩側,在瓶臂、瓶肚的“開光”內,採用剔紅工藝雕刻“木蘭坐織”、“替父從軍”、“冬夜巡營”、“飲馬黃河”、“班師回朝”"、“巾幗本色”等8幅圖像,還原遼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


花絲鑲嵌


花絲鑲嵌,又稱細金工藝,為“花絲”和“鑲嵌”兩種技藝結合。該技藝在唐宋時逐漸自成體系,明代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堆、壘、織、編、掐、填、嵌、鏨等技法俱全,尤其是編織和堆壘技術純熟。

清代,花絲鑲嵌逐步走向專業化生產,皇家園林中陳設的插屏等採用了花絲鑲嵌工藝,凸顯了皇家園林的不凡氣派。民國時期,花絲鑲嵌工藝散落民間,並開始興旺。20世紀50年代,拔絲、花絲、鑲嵌等工序被合稱“花絲鑲嵌”。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花絲鑲嵌點翠花鈿(清1644-1911年)

長16cm、寬16cm、高6cm

花絲鑲嵌點翠花鈿為銅製胎體,運用傳統點翠工藝,製作極其精細。


金漆鑲嵌


北京金漆鑲嵌的歷史可追溯至元代,大都城設油漆局,開創軟螺鈿工藝。明代設“果園廠”,金漆鑲嵌得到進一步發展。清代,設立“造辦處”,髹[xiū]漆技術達到巔峰,漆器多見於皇家園林陳設,著錄於陳設檔案。清朝滅亡使漆器從宮廷走向民間。

1956年,分散民間的18家漆作坊聯合建“北京金漆鑲嵌廠”,“金漆鑲嵌”是古籍中“金漆”與北京漆器擅長的“鑲嵌”工藝的合稱。從此,“金漆鑲嵌”成為“燕京八絕”之一。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金漆鑲嵌黃花梨黑漆螺鈿硯屏 (清1644-1911年)

長14cm、寬10cm、高27cm

金漆鑲嵌黃花梨黑漆螺鈿硯屏為黃花梨框,屏心通體髹黑漆,用彩色螺殼與海貝製成花鳥等圖案。


京繡


京繡是以北京為中心的宮廷刺繡,多專用於宮廷服飾,故又稱作“宮廷繡”。遼代設繡院,繡品主要供帝王、侯爵服飾之用。明永樂年間開始稱為“京繡”,且其針法、技藝、用工、用料、紋樣圖式等特點鮮明。

清代宮廷繡更加興旺,特別是光緒年間名揚海內外,同時京繡開始走出宮廷,形成宮繡、民間繡、劇裝繡三大類別。清末北京湧現了許多繡坊,傳承宮廷繡的基礎上,圖案內容更加民俗化,中國傳統花卉、庭院嬰戲等園林內容仍是重要的創作主題。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京繡紅緞團花紋上衣(清晚期)

長110cm、高69cm

這件上衣使用紅色素緞面料,工藝為京繡。圖案主體是團花紋樣,寓意富貴吉祥。


宮毯


北京宮毯,即官坊毯,是富有北京地域特色和宮廷特色的手工藝製品。元朝設氈毯織做所生產官坊毯。明朝,皇室織毯機構為“滌作”。清代宮毯由京師御用地毯作坊與新疆、寧夏、青海等地專為皇室織毯作坊共同管理監造。

雍正年間(1723-1735),寧夏毯融入宮廷圖案,形成“北京”樣式,“北京式”地毯最早專供宮廷,遂有“宮毯”之稱。咸豐年間,京城地毯開始逐漸繁榮,並始入民間。民國初年,北京已成為中國地毯的主要產區之一。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中國龍》盤金毯(當代)

長61cm、寬61cm(鏡框尺寸)

這件盤金毯採用獨特的盤金工藝,精湛的編織技藝,和地毯獨有的片剪絕活使中央團龍好似呼之欲出,立體感強,極為精美。


薪火相傳 匠心汝成——燕京八絕的文化傳承


“燕京八絕”不僅是北京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要代表,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瑰寶。雖幾經坎坷,甚至曾一度面臨著瀕臨失傳的境地,但它仍深植於華夏千年文明的厚重文化土壤之中,與綿延千年的古典園林文化相伴相生,得以薪火不息。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香山勤政殿在80年代重建時,其內簷裝修仍沿用燕京八絕傳統技藝。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燕京八絕”作品多次作為國禮登上國際交流的舞臺,不僅如此,在古典園林等文化遺產保護中,燕京八絕也成為延續歷史文脈的重要內容。當前在各方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下,“燕京八絕”正以多元化傳承方式和蓬勃發展態勢走向未來。

燕京八絕是我國燦爛文明和中華民族非凡創造力的集中體現,其反映的題材多有各種園林要素,同時又被廣泛用於園林的裝飾。中國園林歷來以追求詩意棲居的理想家園為願景,因此燕京八絕的形成發展始終與中國園林藝術相諧相生,留下了歷史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的永恆記憶,啟迪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園林線上課堂(48)| 觀展·御苑瑰寶 匠心永傳——園林文化與燕京八絕展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華民族正在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傳統園林和“燕京八絕”作為重要的文化遺產,已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文化符號,同時也是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必將開啟更加璀璨的新篇章!


“園林線上課堂”將推出更多形式豐富的優質科普,藉助互聯網的力量,讓大家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就能瞭解璀璨瑰麗的園林歷史文化、藝術、生態和科技。美的園林,就在你身邊。

關注中國園林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微園林”

線上觀展覽 賞文物 品文化

後續還將有更多精彩的“園林線上課堂”系列推送

溫馨提示

1、做好個人工作場所清潔消毒,勤洗手,多通風,增強防護;

2、同一辦公空間內有多人時,佩戴好口罩,保持適度距離;

3、正確獲取權威發佈的疫情信息,不傳謠、不信謠;

4、消除恐懼心理,作出理性判斷,保持良好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