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科技為海航集團頂雷

海航科技是海航旗下的明星企業。


當初從天海投資更名為海航科技,加上了科技二字之後,再冠以曾經風頭無兩的海航,其想象空間可想而知。


2016年天海投資(海航科技前身)以60.09億美元收購全球排名第一的IT分銷商英邁國際100%股權,其中自有資金87億人民幣、國華人壽40億人民幣,剩餘70%通過銀行併購貸款解決。


2017年11月天海投資更名海航科技


2017年海航科技年收入飆升至3155億元,是2015年7.2億元的438倍。


由此海航科技成為海航集團下營收規模最大的板塊,2018年海航集團總營收6167億元,其中海航科技為3365億元,佔了55%。


在國際上收購英邁國際,在國內電子商務市場,海航科技也沒閒著。


2018年4月11日,海航科技啟動了對國內著名網站噹噹網的收購,報價為75億元。


2018年7月3日,王健不幸離世。


陳峰重新執掌海航,隨後對海航集團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削藩行動。


海航科技再大,但不屬於航空主業,必須要切割。


收購噹噹網的願望再美好也必須停止,2018年9月20日,海航科技終止收購噹噹網。


後來噹噹網李國慶、俞渝夫婦爆發了轟動全網的互撕大戰。


假如海航科技收購了當當網,也許二人分到巨大的紅包後就不會互撕了。


收購了英邁國際的海航科技業績沒有如預料般上升,2017年則淨虧損5150萬元,2018年也僅利潤6240萬元。


海航科技反而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


就海航的情況而言,海航科技是無力償還巨大債務的,因此海航科技多次向銀行申請延期償還當時收購英邁國際的貸款。


2019年12月25日,海航科技公告,銀團同意海航科技延期償還7.5億美元貸款。


沒想到,在種種困境之下,海航科技卻實現了業績大逆轉。


2019年度,海航科技營收3271.53億元,同比減少2.77%;

歸母淨利潤5.22億元,同比增長766.35%。


淨利潤大幅上升本是好事,但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卻不這麼看。


作為海航年報審計機構,普華永道卻出具了“非標意見”,並提請財務報表使用者關注:


截止2019年12月31日,海航科技的貨幣資金63.1億元,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分別為19.9億元和265.1億元。


海航科技之子公司因兩筆合計37.9億美元的長期銀行貸款(賬面價值摺合人民幣264.1億元)未履行借款協議中的相關約定,導致截止2019年12月31日及年報發佈日相關銀行按照相關借款協議條款有權要求海航科技之子公司隨時償還該兩筆借款。


海航科技在合併財務報表中已將該兩筆借款記入上述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


普華永道表示,上述事項表明存在可能導致對海航科技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重大不確定性。


對此,海航科技董事會表示,截止目前,公司子公司GCL已歸還銀團借款共計4.5億美元,並已收到銀團的還款通知,列明GCL應償還借款金額:

2018年應還3.5億美元,

2019年應還4億美元,

2020年應還6億美元,

2021年應還6億美元,

2022年應還8億美元,

2023年應還8億美元,

表明GCL尚不需要集中一次性償還銀團借款。


同時,銀團同意海航科技原於2019年9月5日應償還3.5億美元以及2019年12月應償還的4億美元均展期至2020年5月5日。


海航科技還透露,2020年3月23日,海航集團於出具了財務支持函。


海航集團表示將繼續為海航科技提供擔保,並根據海航科技的需要提供資金支持。


也就是說海航科技2020年需要償還13.5億美元,其中7.5億美元需要5月5日償還,目前僅剩10天的時間。


但海航科技認為自己將獲得海航集團的資金支持。


海航集團目前已是泥菩薩過河,哪來的資金來支持海航科技。


實際上,就在3月底海航科技還為海航集團頂了一次雷。


2018 年 10 月 10 日,海航科技與國網租賃簽署了兩份擔保函,為海航集團承擔的 1.67億元債務,提供擔保。


海航集團前段時間的債券延後問題已經鬧得沸沸揚揚,目前的情況就是要錢沒有。


國網租賃可不管這一套,海航集團沒有錢,那就向擔保人海航科技要錢,於是向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要求海航科技支付 2200萬元。


可憐,海航科技自己的資金本就不多,自己的貸款都沒還上,卻要幫海航集團填坑頂雷。


如今,普華永道都對海航科技能否持續經營產生重大疑慮,海航科技還說海航集團能提供資金支持,如今誰又能相信呢?


英邁國際是全球最大的IT分銷商不假,但收購至今到底給海航帶來了什麼好處?是不是真的要思考思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