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貞觀之治”對唐朝的影響

“貞觀”為太宗李世民在位統治時期的年號,意思是以正道示人,李世民統治的王朝呈現盛世繁榮之像,唐朝的開明風氣,思想開拓,真是由於李世民的正確統治得以發展。加之在其統治時期,制定了一系列的治國安邦的策略,如利用道家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來治理天下和使百姓安居樂業,並大力治理外患以達到穩定邊疆的目的,同時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在這些舉措的治理下出現了社會和諧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經濟迅速發展的局面,所以後世稱其統治時期為“貞觀之治”。

談談“貞觀之治”對唐朝的影響

一代明君唐太宗,知人善用納人才。其治理天下的策略一直為後世所沿用,其功績也一直為後世所傳頌,而其開創的貞觀之治也更是被歷代政治家所推崇。“貞觀”是華夏民族歷史上最為人所稱讚的時期,也是一個擁有海納百川,開放包容與創新創造的偉大時代。唐太宗在“正其身,存百姓”的執政理念下,大唐出現了“,路上丟了東西也沒有人去拾走,半夜不關門窗也沒人偷東西”的盛世景象,同時也為大唐成為一代帝國奠定了基礎。那麼歷史上的貞觀之治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給後是留下了什麼借鑑意義?下面讓我們來一同探討一下。

(一)大唐盛世河清海晏、四海昇平,貞觀之治為唐之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夢迴貞觀之治下的唐朝,我們不禁感嘆,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頭腦,在其統治時期,不僅出現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著名論斷,也出現了“房謀杜斷”的君臣佳話,與此同時也形成了“路上丟了東西也沒有人去拾走,半夜不關門窗也沒人偷東西”的良好社會風氣。大唐王朝可謂是河清海晏,四海昇平,展現出一派盛世景象。而這種種,都是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的雄才偉略。貞觀初年,他就給大臣提出“正其身,安天下”的道理,同時居安思危,知人善任,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貞觀三年,又與房玄齡交流,同時說出了“古人善為國者,必先立其身”的理念,明確的把“正其身,存百姓”納入社會實踐,同時稱其為安天下之術,由此可見其卓越的政治意識,和愛護百姓的治國為民之心。

談談“貞觀之治”對唐朝的影響

太宗李世民在政治上勵精圖治,在外交上開放包容,在軍事上遙遙領先,在對外關係上平等互利。以至於貞觀年間,唐朝所統治的疆域空前遼闊,由於加強對西域各國的嚴格管理,至唐高宗時期,唐朝的疆域已無人能敵。其所開創的貞觀時代,為大唐三百年的制度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今天的我們通過借鑑唐太宗的以史為鑑,居安思危和愛民如子的民生之本,為現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良好的現實啟迪作用。一個時代的繁榮昌盛與落後腐敗都與當政者的建設成就有很大的關係,而作為統治者,他們必須洞察一切,謹言慎行同時還要有清醒的頭腦和洞察歷史的意識,而擁有這些,他們就可以去創造屬於他們的輝煌。大唐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可謂是一派祥和,而大唐的繁榮也可謂是登峰造極。

(二)吸取隋王朝滅亡的教訓,然後居安思危、奮進治國,開啟貞觀之治

隋煬帝楊廣統治時期造成了隋末農民暴亂,使當時人口銳減,經濟凋敝。而唐太宗上位後,借鑑隋朝滅亡的教訓,糾正前朝之端,調整統治政策,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以緩和階級矛盾,同時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而李世民也經常以隋朝滅亡為戒,警醒自己剋制慾望,同時囑咐下屬廣開言路。歷史上都認為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對歷史有敏銳洞察力的皇帝。在其父親統治時期,他就輔佐父親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統一中出謀劃策,奮進治國,可謂是出了不少力。唐高祖李淵對其很是器重。其父親死後,唐太宗李世民繼位,而唐太宗由於經歷了隋末的社會大動盪,更是親自見證了曾經昌盛的隋王朝從起義之風興盛到後來的平定安息,所以在其統治時期,唐太宗就積極吸取隋王朝滅亡的慘痛教訓,勵精圖治,居安思危,努力發展經濟。經過其奮進治國,大唐經濟得到了迅速恢復和發展,綜合更是國力顯著增強。此時的大唐可謂是政通人和,出現了自大唐建立以來從未出現的“貞觀之治”的繁榮景象。

談談“貞觀之治”對唐朝的影響

由於大唐王朝是在隋末農民起義下奪取和建立的,所以在其統治時期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都面臨著百廢待興的局面,而這時唐太宗李世民則巧妙的採取了老子“修養生息,與民休息”的基本國策,同時踐行荀子“君舟民水”的著名論斷。在此影響下,唐太宗李世民在治國方略上進行了深刻的思考與探究,而且還在腦海裡暢想著如何創建一個國泰民安的社會安定局面,最終其定下了“正其身”的安天下之道和“存百姓”的為君之道,在這兩種政策的影響下也使大唐成為獨居貞觀特色的一代帝國。

(三)貞觀之治不僅在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都有重要意義,而且也為後世留下了很多先例珍寶

政治上唐太宗通過自身的切身體會把君臣關係很好的詮釋給後人借鑑,同時警醒後世一個政權如果過於殘暴不仁,不懂得如何去安撫百姓的內心情結,而當百姓不甘於忍受苦難和困擾時,他們就會去推翻那個政權,所以後世很多朝代的皇帝都會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去安撫百姓。作為出色政治家的唐太宗李世民深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所以在其統治時期他的治國實踐帶有深刻的民本烙印,而其也總是以百姓的利益為出發點,所以在其統治時期,百姓都很愛戴和擁護他。

經濟上唐太宗深知隋朝虐待和壓迫人民,所以其實施重農政策,同時踐行了民為邦本的思想,這不僅很好的符合了民心民意,而且也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可謂是一舉兩得。唐太宗李世民在經濟上也特別關注農業生產,採取“去奢省費,輕徭薄賦”的政策,這樣給農民安定生產,安居樂業提供了可能,同時也間接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為了減輕農民的負擔,太宗下令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以及注意不奪農時。對發生重大災害的地區實行開倉賑恤。並通過"互市"換取大批可以耕耘的牲畜,用以農民耕耘。其經濟政策使得大唐經濟迅速發展,人民富庶安康,社會安定和諧,從而達到國家國祚綿長。

談談“貞觀之治”對唐朝的影響

對外交往上唐朝積極和世界交往,與亞洲和非洲的許多國家友好往來,同時積極開放國門讓很多國家的使臣、僧侶來到唐朝學習,而長安作為當時世界性的都城,引來了很多國外友人定居,他們不僅可以發財致富,還能當官,同時也能把大唐的先進文化和技術帶給自己國家。而這一文化對當時的日本影響深遠,在中國學習的日本留學生學成回國,他們就仿照當時的唐朝貞觀之治去開啟日本的“大化改新”,而經過“大化改新”的日本政治、經濟、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由於大唐文化積極向外傳播,致使中國的瓷器,茶葉和造紙術傳到歐洲,這不僅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同時也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

綜上所述,我們不僅能夠看出唐太宗的統治高明之處,並且也掌握了稱為帝王最重要的因素,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國家興盛,可以說,貞觀時期,創造了封建君主時代最安定的政治環境,最融洽的君臣關係,最繁榮的經濟和最和諧的社會。

談談“貞觀之治”對唐朝的影響

作為封建時代的最為人敬仰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可謂是當之無愧,他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其實可以像其他專政帝王一樣,高傲自居,說一不二,讓所有人都聽命與他,但是,唐王李世民卻始終堅持為國為民的民本思想,用他那寬廣的胸懷,給大唐譜寫了一首壯闊的貞觀之歌,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豐功偉業及精神財富,讓後世為之景仰。他不僅沒有像漢武帝那樣窮兵黷武,也沒有學習隋煬帝的剛愎自用。他用“正其身存百姓”去治理國家、用廣開言路來完善自我,打造了思想開明,民風民俗開放自由的貞觀景象,而重要的是其留下的治國之道可以給當今的統治者們去學習和借鑑。

參考文獻:

《大唐律例》

《新唐書》

《大唐紀事》

《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