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学—打折商场惯用的价格障眼法



在经济销售学上,打折即指折扣。通常来讲,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满足他们的心理,特意把商品价格进行降价。以期达到更好的促销目的。更简单的说,就是将商品的原有价格进行百分比换算后卖出很多人。对于商家的打折活动总是激动万分,自以为占了商家的便宜恨不得掏空了腰包,花光银行卡上的钱。其实从市场经济上来讲,打折无非是商家惯用的价格障眼法,这也是每一个消费者应该注意的。

在打折狂潮中,商家借打球的名义。招揽顾客看似在"放血",其实赚取利润才是其真正的目的。很多商店都将打折视为招揽顾客的一种重要方式。不管大街小巷,你总是会看见商店的门口贴着"大甩卖、大放血"以及"狂甩"等字样,而且商店内还贴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恕不讲价"。老板在一个劲儿地摇头叹气,一副"失血"过多的样子,在商场中"买一送一","买五送二"等广告也无处不见,很多商场都将一周年、五周年、八周年店庆等等,作为"答谢新老客户关爱"的最佳时机。"满200送80"、"全场商品一律六折"的口号也喊得很响。而原本仅有一天的店庆却被商家一开就是几周甚至持续一两个月。就如同一些小商店天天都喊着"最后一天大甩卖"一样。不过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不知道哪天才是真正的最后期限。


家庭经济学—打折商场惯用的价格障眼法


总而言之,这种打折氛围常常让人产生错觉,使消费者感觉自己是在一个充满了"便宜"的世界中。好像只要你悄悄打开自己的口袋,就能将无穷的便宜带回家一样。其实面对这么疯狂的打折浪潮,我们都应该清醒冷静的对待,别因贪小便宜而吃大亏,商家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倘若他们真的那样大"放血",并且整天整月的"放血"做亏本生意,那么有哪个商家的体魄会那么"健壮"。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不是找到一大堆答案来回答经济问题,而是要学会不要被经济学家欺骗。现在我们就从浅显的商家打折说起来揭开百货超市商店里那些不能说的秘密吧。

一瓶洗面奶本来应该20现在赠送一小瓶价值5元的十毫升的爽肤水,但超市实际已悄悄地将洗面奶的价格调到25元。买洗面奶的顾客。白得一瓶爽肤水肯定就会觉得很划算,其实这是商家耍的小把戏。


家庭经济学—打折商场惯用的价格障眼法


世界著名食品企业纳贝斯克食品有限公司多年的促销经验认为折扣标志可登家销量的23%。超市一般会对一些容易过期的商品进行打折促销活动,而其中的秘密就是一个新鲜的商品搭配一个快要过期的商品卖。

再比如一个厂家同时生产两种包装的同类型商品,卖其中一个商品的时候就把另一个包装的同类产品价格拉的很高,从而刺激消费者选择那个商家想卖的大众商品。

再比如一袋零售价3.35元的薯片,。三连包销售时标明特价10元,不经常购物,不熟悉商品价格的顾客,往往一件特价就购买,难免上当,超市在促销的时候都会推出一些特价商品。很多人认为特价商品就是价格便宜的商品,商家正是利用了人们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将一些正常价格的东西,甚至是高价的东西。标成特价出售,自古以来都是"买的没有卖的精",所谓的"打折"与"赠品"都是一个华丽而好看的诱饵,吸引我们大家去填满商家的口袋。


家庭经济学—打折商场惯用的价格障眼法


因为某种特殊原因,商场被迫降价销售,商品价格常常比实际造价还要低,那么消费者就会得到较实在的优惠。不过就算在一般紧急情况下,这样的情况也不多见,因为平时商品销售的价格都要比实际成本高很多。在比较紧急时,只要将价格下调调到高于可变成本一点点,消费者就已很满足了,商品就容易卖出去,而且会比原来的销量更大,这才是最常见的打折现象的真相。

其实很多商场就是利用各种打折的手段来吸引消费者,从而达到经济上薄利多销的效果,对于商家来说仅馆在单件商品上的利润减少了,可是销量增多了,也因此只要商品打折的程度合理,就完全可以在打折的情况下得到比原来还要多的销售收益。

可见打折其实是商家促销的一种障眼法,从表面上看你占了商家的便宜,其实是你上了商家诡异的当,也因此作为市场上的消费者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商家的打折,不能跟着别人趋之若鹜盲目的消费。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也是我们大众学习经济学的目的。

打折是常见的商家促销的手段,商家打折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并不是他们所说的"亏本买卖",其实对于商家来讲没有亏本儿卖出的商品只有相对低价的商品,因此消费者在面对商家打折的时候。要守住你的钱包,保持你消费的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