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活在舒適區裡是不是沒追求?20多歲的你還在迷茫?


01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流行一種說法,告誡人們不要貪圖安逸的工作和生活,要敢於衝出舒適圈,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這樣才能磨鍊自己,獲得更大的提升。

我相信你也看過很多類似的文章。我這裡並沒有要反駁其他文章觀點的意思。不貪圖享受,善於學習和思考,居安思危,不在“舒適區”混吃等死,追求更優秀的自己 應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生活態度。

「深度好文」活在舒適區裡是不是沒追求?20多歲的你還在迷茫?

02

活在舒適區是不是沒追求?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對“舒適區”這個概念進行理解。何謂“舒適區”?或許每個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深度好文」活在舒適區裡是不是沒追求?20多歲的你還在迷茫?

高考結束後長達三個月的暑假裡(你的成績還不錯,並且收到了理想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沒有任務,沒有一丁點緊急的事情,可以盡情地和朋友吃喝玩樂,未來可期,似乎其他所有雜事都不足以影響你的好心情。要說舒適區,沒有任何一段時間比它更像舒適區了吧!

但是 我常常想:是不是僅僅這樣才算是“舒適區”?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發現不對,我們對假期的熱情逐漸消退,有時候會茫然不知道去做什麼,生活變得無趣,甚至會希望早點開學,去迎接新的大學旅程。

是啊,或許這樣的生活僅僅是狹義上的“舒適區”,我們每個人其實都不想無所事事的過一輩子這樣的日子。除非你是頭豬!!!


03

說這麼多其實是想打破慣有的“舒適區”這個概念,它並不是某個時間段裡固定不變的某個狀態,

它更多的是來源你的內心,舒適是內心的一種安定,安定來源於你還在做著你熱愛的事兒。

我感覺舒適的時候,不是每天什麼都不用做的時候,而是你能在一份工作中游刃有餘的發揮自己的特長,並且享受自己的喜好,創造價值的時候。這種日子泛出一種最紮實的甜,再忙碌也是一種舒適。

「深度好文」活在舒適區裡是不是沒追求?20多歲的你還在迷茫?

emm.....舒適區的工作貌似是這個樣子


舒適區的形成多是我們已經在這塊領域中積累了相當的經驗,擁有了相當的能力,並且熱愛著自己做的事情。能有這樣的舒適區,本應是求之不得的一大幸事!

04

當我們總是把跳出舒適區掛在嘴邊的時候,首先我們該問問自己,我們真的找到了自己的舒適區嗎?如果我們本就不在自己想要的舒適區裡,又何來跳出舒適區這一說呢?

對於舒適區有了這樣的理解之後,我們反而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舒適區。或者我可以這樣說,取得成功的前提,首先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舒適區。

IT奇才比爾蓋茨,從小沒有任何樂器、體育方面的特長。在哈佛大學期間,他也並不像其他同學一樣,活躍於各種社交和學生活動中。相反,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身於編程之中,最終開創了微軟帝國。對於比爾蓋茨來說,埋頭於他的編程世界,就是他的舒適區。

成功絕非偶然,舒適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當你找到自己的舒適區後,我們要做的,不是跳出舒適區,而是試著努力延伸或重建目前的舒適區,也就是在你的領域裡佔有一席之地。


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歡迎在文末評論區留言點贊哦。關注微信公眾號“知心有閱”發現更多精彩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