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如新”的現象在一些新玩家看來幾乎不可思議,基本被認為是不可能事情,您怎麼看?

玩古賞今


冰清玉潔,這個詞語相信大家耳熟能詳。玉石是所有石頭中結構最為緻密,堅韌的。因之,即使是在微酸或微鹼的地下環境下,仍然能保持其基本面貌,而不改變。即能保持其潔淨如新樣貌!

其實,這個特徵也是我們鑑定玉器的初始條件之一。古玉,哪怕年代甚為久遠,出土後,稍加清洗,除了部分有些灰皮,仍然是冰清玉潔光彩照人!

只是要注意的是,古玉的新,與新玉的新,是有區別的。古玉經歷漫長的地下環境,玉質有很大很多變化。變得更加溫潤,更加通透,更加熟,更加平和!這是與新玉的那種尖銳的感觀,有著天壤之別的。養出眼力的這些感觀能力,鑑定古玉,尤其是高古玉器,基本不會出偏啦!

發個具備這些特徵的紅山玉太陽神,以供參研。



竹下聽風1


在揚州博物館對那些幾乎全“新”的玉器驚歎不已。古玉發生變化是存世的條件造成的。



翠波馨語


目前藏家收藏古玉,很多都認為古玉埋藏千年應該有很多沁色,但是殊不知,有很多館藏出土的玉器也猶如“新”的一般,當然這裡指的“新”,並不是說他是新東西,而是出土後表面乾乾淨淨,就猶如沒有埋藏過一樣,也幾乎沒有什麼沁色,甚至有些高古玉也如此,雖然表面乾乾淨淨沒有沁色,但是其風化和熟潤的特徵還是具備的。

這樣乾淨的玉器,與玉器材質和埋藏環境有很大關係,一般情況下,玉質越緻密,埋藏環境溼度適中,玉器的狀況保存會越好,古玉的風化特徵是古玉的共同特徵,在鑑別的時候需要加以重視。



孔雀寨子


古玉埋藏在地下情況是很複雜的。一般地說,如果古玉接觸到水、土、銅器、鐵等物質,很可能受其影響,這就是我們認識的沁。但如果古玉在地下根本就沒有接觸任何物質。你說,這塊古玉出土後將會是什麼樣?那肯定是會跟新的差不多。故宮博物院瓷器鑑定專家楊靜榮先生講過一件事。故宮博物院一批清康熙年間的瓷器,因一直包裝未開過封,拿出來的時候很新很新。就像剛出窯似的。玉器也應是這樣吧。


見證文明


我用放大鏡看,古玉如新的案例雖不常見,但確實存在!這和古玉的埋藏方式及埋藏原因有極大關係。如是隨葬玉器大多數會受到侵蝕或浸染。但如果是埋藏特別是用陶器,瓷器為包裝的埋藏的古玉出土如新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yourande三葉草




成吉思汗廣場


如新的古玉都是歷史遺存下來的精絕珍品!新手玩家看不懂,一方面是固有的觀念限制了自己的眼界;另一方面還是對玉性和古玉的文化內涵瞭解太少。

大多數玩家剛起步時,對年代悠久的器物,固有的觀念是“中國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科學技術水平落後,由此生產不出精美的器物,或者由於器物藝術水平太高,製作工藝匪夷所思而否定器物的年代屬性。”還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觀點是:“年代悠久的器物很難完好無損的保持至今,自然氧化侵入和人為使用痕跡都可以使遺存的器物面目全非,或者老態必現,幾千年的器物不可能保持如新。”這些觀點有道理,但也並不絕對!

我們以千年以上完整漢墓所出文物為例,能保持至今的器物有金,玉,漆,布帛,竹簡等。黃金,青銅,玉石,寶石的抗氧化屬性,大家都清楚,但以植物纖維和動物蛋白質所製成布帛,漆器,也能歷經千年而不朽爛,那是得益於良好的墓葬所形成的真空環境。古代的科技水平有多高,超出我們想象,就如大型墓葬形成真空的小環境,也不是我們現代科技能輕易辦到的。漆器,竹簡能保持完好,那玉器在真空環境之下,能保存如新,不是也很好理解了?

玉這種自然材質,品質越好,結構就越緻密,特別是和田玉。和田玉在商周時期就已經被統治階層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精心製作成祭祀,邦交和階級劃分的至高象徵物——禮器,用於祭祀鬼神,國與國的邦交信物,王室貴族日常使用,佩戴和陪葬的器物!高品質的和田玉結構越緻密就越不容易被外物所沁,再加上地底密閉乾燥的真空環境,隔絕氧氣的水底環境和空曠潔淨的山體空間都給古玉營造了一個微氧化,乾溼穩定的小環境,使一部分的古玉可以完好無損的保存幾千年而出土如新。瞭解了這些,那面對“如新的古玉”是否就能坦然接受了呢?


長物鑑玉藏




龍鳳壹角


古玉如新,是通過人們反覆盤玩,使王器裡面的髒吐出來,恢復原來的本質。才能達到象新一樣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