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哲學視角看社會分工與科技專業化的利與弊?

清風侃侃侃



尋找有趣兒


社會分工是社會日益分化的結果,從根本上說與社會生產力緊密相關。生產力的發展必然要求相應的生產關係的變革,這兩者相應的就會促進社會生產方式的變化。社會分工就是這種變革的結果,或者說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分工,社會分工會提高效率,提高經濟發展速度。但是會使人發生勞動異化,就是說人在這種社會分工之下發展畸形,比如卓別林的電影《摩登時代》中工人的形象。

科學與技術本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兩者的界限變得日趨微妙,可能一項技術發明就會產生一項新的理論。與社會分工一樣,科學技術的專業化會促進社會各個部門緊密協作,分工越細緻,產品的質量會更好,效率會更高,社會物質文明的程度就會提升,但人的精神世界就會趨於物質利益之中,喪失掉崇高性的東西。上個世紀中葉著名哲學家海德格爾後期的哲學思想就敏銳的注意到了技術所帶給人的危害,其實就是馬克思說的異化問題。


樸觀之路


分工利於向精細化、向更深處發展,但又有孤立化、侷限化的傾向。即所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用戶hjk好健康


哲學來源於自然科學,是對自然科學的高度概括和總結,並對各自然學科給予指導。

所謂術業有專攻。人的知識不可能面面俱到,人的生命也十分有限,有限之生命不可能窮盡無限之知識。合理的社會分工和學科分工更有利於人類用有限之生命去探索無限之科學。


想被感染


從哲學角度看沒有勞動愉快創造的快樂了 商家節約了成本 好處就是可以不用機械的工作 有多的休閒時間了


開心就好WM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而專業科技只存在其中,也就是說特殊性。


清荷供禪香


學海無涯,人生有涯,每個人所獲的知識不可能是全面的,所以專業本身是科學的體現,它克服了知識的要求,專業唯有分工才能更完美,這符合哲學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