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留學生和移民人群的思想變遷,看30年中美兩國吸引力的變化

如果你愛他,就送他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北京人在紐約》

從留學生和移民人群的思想變遷,看30年中美兩國吸引力的變化

不知道還有人記得這個劇嗎?上世紀90年代初最火的一部劇。

《北京人在紐約》是由鄭曉龍、馮小剛執導,姜文和王姬主演的第一部境外拍攝劇。該劇講述了一批北京人在紐約奮鬥與掙扎的生存故事。該劇於1993年9月26日在中國大陸首播。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曾經出現過一次出國熱。那時的中國才剛打開國門沒多久,中國人對世界的一切既感到無知又充滿好奇,移民美國成為了許多人的終極人生夢想。於是《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一播出就風靡了全中國。

《北京人在紐約》每集片頭都有的那句話——“如果你愛他,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那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流傳至今仍是用來形容紐約的經典模板。

對於上世紀90年代出國的那些人來說,出國成了是一條不歸路。他們需要為此付出自己全部的青春,所有的人生。也因此,這件事帶上了一種出埃及記式的悲壯和未知的命運感。

電視劇裡,姜文扮演的音樂家王啟明,在紐約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最後成為了一名商人,這是那一代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模板


從留學生和移民人群的思想變遷,看30年中美兩國吸引力的變化

當年整整一代中國人跑到紐約,大概都是中了王啟明的毒。但大部分人只是過的平平淡淡,活成王啟明那樣的還是鳳毛麟角。

更可惜的是很多原本在國內小有成就的職業人士,因為看了這部劇,千方百計到了美國之後只能靠在中餐館刷盤子、或者在百老匯大街幫遊客畫5美元一幅的肖像畫謀生。

還記得94年的春節晚會,有一個挺火的小品叫《越洋電話》,這個節目裡小品演員郭達表演了一箇中國父親給在美國的留學生兒子打越洋電話,說到美國在地球的另一端,我們頭朝上的時候美國人頭朝下,心疼的說:“那不是要倒立著刷盤子嗎?”最後很煽情的在電話裡對兒子說:“將來我們國家富強了,美國人來咱國家刷盤子還得關係好才中!”

可見刷盤子已經成了在美留學生的代表性“職業”了……但如今的留學生或者移民美國的人,應該不會再願意過這樣的生活了。

事實上現在的留學生或者移民大部分是拿著高額獎學金或者本來家裡就很有錢,沒人會願意去中餐館刷盤子了。即使打工也是不是有很重的生存壓力,不過是體驗生活掙點零用錢或者純粹為社交。


從留學生和移民人群的思想變遷,看30年中美兩國吸引力的變化

記得之前有個很火的問題:“為什麼美國的很多

公司高層都是印度裔,而華裔很少?”

下面有人答道:“因為中國人在美國現在大部分都只是過客。有本事的人會回國,因為國內更有發展前景,也更容易升職;而沒那麼上進的人即使在美國混不去下也還能回國,有家可以依靠……”

跟上世紀90年代出去的那代人相比,現在的留學生和移民更多的是多了份生活體驗和選擇,已經沒有那份悲壯和命運感了。

那一代出國的人鮮少有人會拿中國和美國比較,大概覺得中國不配吧。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拿中國和美國比較。不管得出的結論是好還是不好,起碼中國有了這個資格了……

看看最近另一個靠寫“日記”而火的北外喬木,這個曾經被人叫公知的人,這個曾經想在中國實現美國選舉制的人,如今定居美國後反過頭來開始寫“美國疫情”日記。

自然,中國有中國的好,美國有美國的好。就像高曉松說的:美國有自由,中國有希望。如果兩個都想要,就像他一樣,兩邊跑咯……

如果說之前的出國潮那代人是為了更好的生存,那現在移民的這些人只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已。

從留學生和移民人群的思想變遷,看30年中美兩國吸引力的變化

最近的紐約再一次火遍全球,只因為紐約的新冠感染人數高於世界上任何一個除美國以外的國家……

【海外網4月9日|戰疫全時區】根據荷蘭媒體BNO新聞報道,紐約州新增確診病例10480例,累計確診149316例,已經超過西班牙的146690例。西班牙目前是除美國之外,確診病例數第二多的國家。



<code>作者簡介:七上,天蠍女,對一切充滿好奇。貪財好“色”,熱愛生活。/<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