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投資就是做“常識”的朋友

我在這等你

如是金融研究院與酷我音樂聯合推出投資入門課,本文節選自課程發刊詞及部分文稿。

管清友:投资就是做“常识”的朋友

投資的本質是什麼?在我看來,投資本質上是一種人生不得不做的選擇,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選擇比你的職業選擇還要重要。這就好比大家都想爬到樓頂,職業決定的是你自身的速度,而投資決定的是你走進一部什麼樣的電梯,如果你有幸走進了一個快速上行的電梯,那麼即便你躺著都能夠最快到達樓頂,但如果你不幸走進了一個壞掉的甚至下降的電梯,那麼不管你多麼努力奔跑跳躍,你可能都會被別人遠遠甩在身後。

美國人曾經統計過兩百年間的資產變化,假如1802年四個人各有1美元,分別選擇投資成現金、黃金、債券和股票,那麼到了21世紀各擁有多少財富?答案非常有意思,持有現金的人最慘,財富會縮水到0.06美元,因為有通貨膨脹;持有黃金的,財富僅增值到1.95美元;持有債券的還不錯,財富可以增值到1083美元,而選擇股票的財富可以膨脹到驚人的75.52萬美元,整整是現金持有者的1259萬倍。

不同的選擇,帶來的絕不只是截然不同的財富變化,更是截然不同的人生。每個人都努力甚至瘋狂的尋找那個上行的電梯,但很遺憾,大多數最後都走錯了,為什麼會這樣?

韓寒的電影《乘風破浪》裡有個經典的段子,90年代,彭于晏飾演的徐正太想要投資賺點錢,於是他把所有的錢都拿來囤bb機,等日後升值,最後的結果自然是悲劇了。現在看覺得很可笑,“換我肯定買房了”。但其實真讓你回去,你很可能也會和徐正太做一樣的選擇。當時正是bb機大為流行的時代,人人都想要bb機,房子反而不值錢,尤其是後來建的一些新區,“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

站在上帝視角看歷史,你會覺得真理好簡單。一邊是擁擠的、沒有未來的獨木橋,一邊是寬敞的、通向未來的陽光大道,但大多數人都跟著人流去了獨木橋,只有極少數的人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歸根到底,是大多數人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巴菲特之所以能成為巴菲特,就是因為他敢於獨立思考,即便和大多數人不同他也絕不隨波逐流。當大家貪婪的時候他選擇恐懼,當大家恐懼的時候他選擇貪婪。

經常有人問同一個問題,投資的核心是什麼?我的答案就一句話,堅守常識。古人講大道至簡,投資也是如此。決定投資的就是最簡單的金融常識,寫在課本上都能讀懂,但一到現實中就開始有問題了。

比如,便宜就是硬道理,你一定聽得懂,但當2015年創業板一堆妖股估值被打上天的時候,你可能就動心了,是不是科技股就應該貴?是不是市場的投資風格以後不一樣了?是不是我太古板了?最後大部分人選擇了跟風炒概念,到最後一地雞毛。

又比如,投資的第一原則是控制風險,第二原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大家在平時背的滾瓜爛熟,但當金融機構的銷售給你推薦10%收益的產品的時候,很多人就忘得一乾二淨了,到最後別說賺不到錢,很可能還是血本無歸。

所以,投資不是一門教室裡的學問,而是一種實戰的技能。你可能聽過很多關於投資的課程,但如果你只是僵化的背原理,最後對投資還是一頭霧水。投資的關鍵不在於那些靜態的理論,而是如何結合中國複雜的經濟和市場環境去抽絲剝繭,找到市場的主線,然後用最簡單的常識去投資。所以我這門課不想給大家講太多高深的理論,我和我的團隊希望結合現實去拆解一些看似最複雜但實則最簡單的投資問題。主要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投資框架,主要介紹宏觀大勢與資產週期,幫助大家全方位認識各大類投資品,形成價值投資理念;第二部分是股票投資,從大勢研判、行業配置、主題選擇、投資風險等方面講解股票投資方法;第三部分是地產投資,結合時機、區域、配套選擇等全面解讀“房住不炒”時代下的地產投資邏輯;第四、五、六部分分別是銀行理財、基金和其他投資,帶你玩轉銀行理財、基金定投、爆款基金、指數基金、可轉債、信託、人民幣匯率、黃金、保險、數字貨幣等金融資產。如果你想要學習投資,歡迎來和我們一起,做常識的朋友。

部分課程文稿節選

著名的投資人查理·芒格說過一句話:“宏觀是你必須接受的,而微觀才是你有所作為的。”很多人只記住了後半句,卻忽略了前半句。悶頭趕路自然重要,但一定不要忘了看看天,宏觀的趨勢看似遙遠,但卻是一切微觀活動的基礎。如果你問我投資的第一原則,或者說最重要的一條常識,我的答案毫無疑問是“看清大勢、順勢而為”。每一個成功的投資人或者企業家,都是順勢而為的受益者,比如小米的雷軍就深諳此道,甚至把自己的投資公司命名為“順為資本”。

這次疫情給所有人上了殘酷的一課。春節之前,疫情像是遙遠時代的一粒灰,但隨著疫情快速蔓延,這粒落在個人頭上的灰,就變成了一座山。疫情期間雖然一直在家,但我和我的團隊一點都沒閒著,因為很多投資者變得異常焦慮,我們的社群每天都會收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問的最多的就是:疫情之後,中國經濟到底會走向何方?對未來的投資會有什麼影響?

尤其是在A股開市暴跌的那一天,很多投資者完全陷入恐慌,恨不得把所有的基金和股票都清倉了,而事實證明,這是完全錯誤的。“當別人恐慌的時候要貪婪”,這個最簡單的常識再次被拋到了九霄雲外。當外資和一些機構悄悄逆勢抄底的時候,你卻只看到大眾的恐慌,結果只能是給別人做嫁衣。

歸根到底,是對未來的“勢”缺乏認識,或者缺乏自信。如果你看清了未來的大勢,你就會發現經濟和市場有自己的內在規律,疫情的短期衝擊總會過去,而市場終究會迴歸本來的“勢”。

那麼問題來了,未來十年在中國做投資,這個“勢”到底是什麼?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我總結了五個字:金木水火土。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圍繞這5個字講講未來投資最重要的五個趨勢。

第一個字“水”指的是貨幣和流動性,大水漫灌、泡沫橫飛的時代結束了。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過去十年的中國經濟,很多人會用房地產、全球化、城鎮化這些詞,但在看來,這些都不準確,過去十年最核心的就是貨幣寬鬆。2008年代表社會財富總量的廣義貨幣總量M2只有不到50萬億,而2020年我們的M2已經正式突破200萬億,遠遠超過我們實體經濟的增速。

通俗點講,中國央行這些年“印”的錢有點太多了,結果就是錢越來越不值錢,而房價、物價都翻了幾倍,這就是“泡沫”。不要覺得這是危言損聽,因為這是中央的官方說法,2016年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抑制資產泡沫”,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關鍵節點。從那之後,大水漫灌變成了精準滴灌,金融監管變得空前嚴厲,目的就是擠出泡沫。

對投資者來說,這意味著過去十幾年那種賺快錢、賺大錢的時代結束了。就像格林斯潘說的,在投資盛宴最high的時候,監管者把酒杯拿走了。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再沉迷於過去的高收益,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平常心。

過去年化10%以上的投資機會遍地都是,未來可能每年賺個5%就算很不錯了,就像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說的,收益率超過6%你可能就要打個問號,有可能是騙子。

第二個字“木”指的是房地產,未來房價會趨於穩定,投資性價比很低,買房致富的時代結束了。過去二十年尤其是過去十年,你幾乎不需要思考投資,因為把所有的錢都押在買房上,你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但以後沒這種好事了,邏輯很簡單,需求變少了,供給變多了。

先來看看房子的需求。以前剛需多,一是婚房需求,二是城鎮化帶來的遷移需求,但現在這兩種需求都在趨勢性減少。首先,中國的結婚登記人數2013年見頂,目前已經從1346萬對減少到947萬對,有的人說是年輕人不愛結婚了,其實不完全是,更重要的是需要結婚的婚齡人口大幅減少。

其次,二十年前中國的城鎮化率只有不到40%,大量的人需要遷移到城市,需要買房,而現在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0%,進城的人口增長也在放緩。除了剛需,過去流動性氾濫帶來的投機性需求也少了很多,大家現在更喜歡買股票基金等,而不是買房。

需求減少,再來看看供給。目前中國的戶均住房已經超過了1套,人均住宅面積35平米以上。雖然還有提升空間,但基本已經達到國際平均水平,換句話說,基本房子已經夠用了,剩下的不足大部分是結構性的,比如你在北京沒房想買房,但其實你在老家可能有好幾套房,全國整體來看,房子是夠用的,房價自然不會整體性的上漲,各個地方的房價會分化。

對投資者來說,過去可能買房賺了很多錢,但以後可不能這麼刻舟求劍,時代變了,買房不僅不能再有什麼造富神話,反而稍有不慎就會踩到坑裡。

第三個字“金”指的是金融資產,既然買房造富行不通了,那未來靠什麼呢?答案是金融造富,尤其是股權造富。為什麼這麼嚴重的疫情都擋不住A股的牛市?因為A股的確是目前乃至未來十年最好的資產,沒有之一。過去很多人不待見A股,覺得A股就是個絞肉場,但現在的A股已經不是你認識的那個A股了,它極有可能成為中國老百姓最重要的財富夥伴。

過去A股老是跑不出好成績,主要是因為對手吃了興奮劑,跑得太快。兩個主要的對手,一個哥們叫房地產,另一個叫高收益理財。

房地產這哥們吃的興奮劑叫貨幣寬鬆,也就是我們前面講了的,央行“印”錢太多,基本上幾年就翻一倍,北京等城市的房價從金融危機之後基本上翻了十倍, 只需35%的首付就可通過房貸加槓桿,跑個年化20%的收益都是小意思。

高收益理財這哥們雖然沒有房地產跑得快,但是比房地產跑得更穩。房價有時候還會波動,但這種理財每年都雷打不動的保你10%甚至15%的收益,比如當年的信託產品,又比如後來的P2P。他們吃的是另一幅興奮劑,叫做借新還舊、剛性兌付。

但現在,這倆哥們都被打回原形了。房地產前面講了,暴漲不會再出現,中央都說不要炒房了。高收益理財的剛性兌付也被徹底打破,從2016年開始,各種理財產品不斷爆雷,從P2P到財富公司,從信託到券商資管,甚至是銀行,無一倖免。樹上100只鳥,用槍打死1只,剩下多少隻?是99只嗎?當然不是,很可能一隻都沒了。

可投資的東西越來越少,但居民的財富還在增長,這些財富怎麼配置?目前可投的資產除了股票和債券市場,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所以勢必會出現一場從房地產和高收益理財轉向股票和債券市場等標準化金融資產的財富大挪移。

第四個字“土”指的是防禦風險,無風險投資的時代結束了,未來風險控制是投資最重要的地基。就像前面說的,過去很多無風險的投資現在都有風險,而大部分投資者都不夠重視風險,老是把眼光放在收益上。有幾個案例對我觸動特別大,比如像雲南泛亞、e租寶等等,很多我身邊的金融專業人士,還有一些明星朋友,都踩了非常低級的雷,有些人直接把上千萬的資金投給一個毫無規範性可言的平臺,甚至是直接打款給個人賬戶,這些都是投資最忌諱的事。中央把防範重大金融風險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就是要把那些不規範的金融泡沫擠出來,大家千萬不要抱有僥倖心理,過去不可以,未來更不可以。

第五個字“火”指的是未來最火的核心資產,主要是以消費和科技為主線的龍頭公司。前面講了要加大對股票類資產的配置,但並不是所有的股票都值得買。十年前中國市值最大的公司是四大行和兩桶油,現在市值最大的是騰訊和阿里,各個產業之間以及產業內部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一條主線是消費升級,中國早晚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其中的龍頭公司一定會受益於此,想不賺錢都難,比如白酒、家電、食品飲料、醫療服務等領域的龍頭。另一條主線是科技創新,這是中國未來的立國之本,否則就會像中興事件那樣被人卡脖子,尤其是一些基礎性的技術,比如5G,這些註定會主導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資本市場。

總的來說,中國經濟的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期,很多“勢”會發生變化,投資必須要順勢而為,所以今天我用五個字概括的講了一下未來五個主要的投資趨勢。在這個宏觀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更好的在微觀上有所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