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韻畫境——雲門山

聲遊青州 | 詩韻畫境——雲門山

聲遊青州 | 詩韻畫境——雲門山
聲遊青州 | 詩韻畫境——雲門山

講解:青州雲門山導遊服務中心 黃偉

製作:海陽

詩韻畫境雲門山

張素臻

雲門山,網紅山,到青州旅遊必打卡的地方。

雲門山,一座種植文字的山。名士、賢達歷經千餘年造訪,題刻、碑碣,滿山滿眼,集行、草、隸、楷、篆於一山,匯顏、歐、趙、柳於一壁,堪稱書法藝術長廊。明代“壽”字摩崖石刻堪稱舉世之鉅作,為天下壽文化之最。雲門山被譽為“中華古壽文化第一山”。

声游青州 | 诗韵画境——云门山

唐代詩人李涉《題鶴林寺壁》:“終日錯錯碎夢間, 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一個“偷”字,神來之筆,把逃離喧囂鬧市,投身大自然尋覓人生真趣的竊喜,表達得旖旎生動。

烈日炙烤,躲在逼仄房間裡,悶熱難耐,很需要尋處清涼地避暑。可惜,鶴林寺遠在千里,只讀詩神往。又一個暑熱夜晚熬過。清晨,溼雲潤目,細雨霏霏。難得的陰涼天,豈肯輕易錯過。愛人、孩子與我不約而同,決意登雲門山,想那煙雨迷濛雲門山,定然是別樣的詩韻畫境。

腦海中翻騰著讚美雲門山的解說詞:雲門山位於青州城南2.5公里處,海拔421米。主峰大雲頂,有洞如門,高闊過丈,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夏秋時節,雲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將山頂廟宇託於其上,若隱若現,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蔚為壯觀,謂之“雲門”,或稱“雲門仙境”。

声游青州 | 诗韵画境——云门山

進山路上,我們的車子蜿蜒行駛,山風嫵媚,飽蘸松柏清香,頓感神清氣爽。翠枝青葉觸手可及,晶瑩水珠滴溜溜轉,串串珍珠靈動閃爍。空氣清新甜美,飽吸一口,肺腑裡都是清香。

穿過一路美景,來到雲門山腳下。雨絲兒纏纏綿綿,撫在臉上,清涼愜意。抬首仰望,雲門山風鑑朗拔,山黛水墨,人間仙境也。我疑心有仙人居住。花林裡,輕音樂宛轉悠揚,我心裡的歡喜,泛著小泡泡。

雲門山,平原拔笏,松蔭蓋足,雖不高卻有千仞之勢,自古為魯中名山。一座四柱三門大牌坊,山門敞開了懷抱。仿古建築,金色琉璃瓦覆頂,匾額上“雲門山”三個大字飛霞流丹,為書法家舒同的真跡。

拾級而上,右手邊就是“觀壽亭”,中式六柱六角疊梁重簷結構,樑柱上繪有福壽祿禧、八仙過海等吉祥圖案。此處是仰觀雲門山“壽”字的最佳位置,

信步走進亭子,坐石凳小憩。舉目仰望,硃紅大“壽”字掩映於蒼翠側柏間,神氣清穆。那種“山不遜壽小,壽不嫌山大”的感受,婉約疏朗。

孩子突然驚奇喊叫:“看,古典美人!”我們正坐著的鼓形石凳有故事,彎腰低頭一探究竟,貂蟬拜月、貴妃賞花、西施浣紗、昭君出塞,雕工細膩,栩栩如生,四大美女曼妙婉約,蓮步輕移……小石凳,大內涵。

声游青州 | 诗韵画境——云门山

是誰說,雲門山鍾靈毓秀,神奇丰韻,一山一石都是詩,一草一木都是畫。

眼神望過去,是雲門山山神廟,石頭築造,相當精緻。登雲門山,理當先拜會雲門山主人。劉禹錫有“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此廟不在大,有神則靈,何況還是雲門山的神靈。

繼續上行,“望壽閣”進入眼眸。院落高聳,臨崖而建,頗具氣勢。正門匾額上,書法家啟功“胸中翻錦繡,筆下走龍蛇”,遒勁筆力題寫“望壽閣”。

正殿為四面透窗的高大建築,門楣上牌匾為“三星共照”。殿內供奉福、祿、壽三星。有兩副長對聯懸垂:北斗七星三四點,南山萬壽十千秋;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東廂房門前立柱刻對聯:抱來天上麒麟子,送給人間積善家。西廂房供奉關公和文武財神。美髯公紅臉關羽,忠義的化身。關公供奉在此有保佑平安之意。文財神比干,武財神趙公明,都是我國民間耳熟能詳的神仙。門前立柱刻對聯:身騎黑虎廣招財,心敬公明常進寶。

声游青州 | 诗韵画境——云门山声游青州 | 诗韵画境——云门山

出“望壽閣”繼續走,孩子提議先去拜會陳摶老祖。陳摶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學者,把黃老清靜無為思想、道教修煉方術和儒家修養、佛教禪觀匯歸一流,對宋代理學有較大影響。

傳說,陳摶“一睡八百年”,號稱“睡仙”,活了118歲,是長壽的象徵。老百姓有云:“摸摸陳摶頭,一輩子不發愁;摸摸陳摶腚,一輩子不生病。”看一眼,陳摶老祖的頭和屁股都被摸得光滑晶亮。我和孩子伸出雙手,摸摸頭,摸摸腚,一遍又一遍……

在陳摶石雕像頭部的上方,有明朝隱士雪蓑題寫的《山居吟》:“野宿石床類洞天,斗笠脫放海東邊。夜深熟睡白雲起,莫管龍來榻下眠。”詩文豪放,剛勁有力。雪蓑,明代隱士,道號為雪蓑,居青州數年,與衡王有交往。嗜酒,醉後箕踞嘲罵王公。他善作大字,信手揮灑,筆勢矯健。現在雲門山上留有他六處墨跡,“神在”“超塵離夢”“鬼斧神工”等,皆為不可多得的書法傑作。

声游青州 | 诗韵画境——云门山
声游青州 | 诗韵画境——云门山

雨霧迷濛,絲絲細雨輕撫遊人的臉,清音嫋嫋,美景如畫,摩崖石刻、碑碣,或感懷,或溢美,隨處可見,盡顯文化底蘊。山崖石縫隙,竟冒出一棵小柏樹來,探頭探腦,頂一身翠翠的嫩葉子,看著遊人笑意婆娑。

悠悠然盤桓而上,極為陡峭,到了天街。雨歇,霧起,人在天街走,雲在腳下流。雲門山如此美妙,也是醉了。人站山頂,只剩下驚歎的份了,美,真美啊!瑤池仙境,莫過如此。

声游青州 | 诗韵画境——云门山

移步“三皇殿”,細細端詳。三皇殿採用青石築牆,石木無樑結構,臨崖而建,坐北面南,氣勢非凡。殿內供奉伏羲、神農、軒轅三個華夏祖先,亦稱三皇,故名三皇殿。殿前有民國九年所制的兩通石碑,記載雲門山修廟的相關內容。左石碑字跡清晰完整,右石碑缺了一角。

拍照留念後,沿左側下山,名聞遐邇的大“壽”字召喚著我們。邁下陡峭的山崖,豁然一片開闊地,抬頭看,摩崖石刻蔚為壯觀。這是一座種植文字的山,或飄逸瀟灑,剛柔相濟;或重若捲雲,疏狂不羈;或筆走龍蛇,不拘一格。雲門洞石壁上,更有諸多精美大氣的題字,其中老子的“玄之又玄”四個大字分外醒目,也為明代雪蓑所書。

緊走幾步,硃紅飽滿、碩大無朋的“壽”字赫然出現在眼前。這是中國古代最大的摩崖巨刻“壽”字,端莊大方,結構嚴謹,高7.5米,寬3.7米,僅其“寸”部就高達2.23米,故曰“人無寸高”。

懷揣敬畏之心,和大“壽”字合影,看自己真的比“寸”矮一大截。據考證,“壽”字為明朝嘉靖三十九年所刻,到現在近五百年曆史。古樸蒼勁,氣勢磅礴,雖千鑿百斧雕成,卻不露分毫痕跡,充分展示勞動人民的智慧,是書法石刻藝術的瑰寶。多少年來,到此拜“壽”的人絡繹不絕,人們不僅觀賞這美妙絕倫的書法鉅作,更祈願自己和親朋好友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声游青州 | 诗韵画境——云门山

縷縷山風吹散了烏雲,太陽露臉了。遠處的山脈,籠在雲霧中;近處的山巒,披上了亮閃閃的金袍子。光與影變化莫測,這是大自然最得意也最得心應手的傑作吧。山前山後,高處低處,都是美到不能再美。沉醉其中,滿心歡喜。手中相機的鏡頭,根本無須調角度,閉著眼睛隨便拍,定格下來的畫面,都能出彩。

雲門山,美得不可言喻,難怪明代著名作家馮夢龍《醒世恆言》中有專章《李道人獨步雲門》,雲門山真可謂海內獨步。我們忘了時間和空間,徘徊,不捨離去。直到金烏西墜,滿山蒼翠目送我們下山,我神思融淨,身心豁然,還添了一種少有的平靜。想起白巖松《你幸福了嗎》一書中那句“幸福就是內心平靜”,當時我還不能深刻感悟,此刻,我懂了。

生命不息,紅塵萬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生活呢?站在山頂,感覺自己確實渺小。自己的脾性變得沉穩多了,心境越來越平和。心一平連路也順了,天氣也不再那麼熱。 慢慢走,慢慢愛,活出一份輕鬆和舒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