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再談起"晚來天欲雪"的時候,他們在喝什麼?

人間最美四月天,嬋嬋不復韶華年。

鶯歌燕舞林盡染,草色青青柳如煙。

當人們再談起

幅員遼闊的祖國大地上,南方已經是"雲想衣裳花想容,水村山郭酒旗風"。而北國才剛剛散去一片"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景象。乍暖還寒時候,面對飄忽不定的氣溫,該如何正確抵禦四月初的"倒春寒"呢?我覺得,煮上一杯果香馥郁的熱紅酒應該個好主意。

當人們再談起

"我所學會的做第一道菜一道菜,就是熱紅酒"。還有點微微讓人打哆嗦的北方四月,可能也沒有什麼能比一杯香氣四溢的熱紅酒更能治癒人心了。但是到外面去買回來喝的熱紅酒都有可能有過甜或者過酸的問題,如果你是個嘴刁的吃貨,家裡又有一兩瓶不算太昂貴的紅酒,那麼自己煮點熱紅酒喝可能還算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人們再談起


但是當第N+1個人來問我,為什麼我的熱紅酒又失敗了的時候,我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我在想,這樣一杯又容易又好喝顏值還在線的家常酒,是如何被搞砸的。

當人們再談起

我說的不容易搞砸,不僅是因為它的全球大流行、配比和製作方法本身比較容易,更是因為,熱紅酒原本就是一款雞尾酒,而雞尾酒的核心宗旨就是"你喜歡就好"。酒種的選擇,空氣的含量,冰塊的融化率,搖晃的速度——用喜歡的一切做出來的飲品,被自己所鍾愛的可能性太大了。

當人們再談起

熱紅酒其實就是雞尾酒的一種,雖然常見配方是"紅酒、丁香、八角、糖、薑片、肉桂一同下鍋煮"。但是除了葡萄酒是確定的以外,其他的都有很大的變數:不喜歡丁香?那就不加,喜歡大料的味道?那就多放一點點,不喜歡檸檬、山楂太酸,就用橙子、桃幹。不喜歡甜,就不加糖,倒是可以加點蜂蜜……在紅酒,水果、香料和甜味素等這幾個混合因素裡,你有相當大大的調整空間,只要是你喜歡的配比量,基本就應該不會出錯。

熱紅酒,英國人叫它mulled wine,德國人叫它glühwein,瑞典人叫它glögg,法國人叫它vin chaud。據說最初熱紅酒是古希臘人發明出來的,他們看到餐桌上喝剩下的酒不捨得浪費,就是就混合上香料再煮了喝。後來,古羅馬人又在最初的版本里面加了胡椒、香葉、蜂蜜甚至藏紅花。到了中世紀,疾病的流行發作,熱紅酒暖暖的喝起來還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和殺菌的作用。到了英維多利亞時期,熱紅酒甚至還開始和聖誕節綁定在了一起,成為了每年與麋鹿一起到來的保留節目。在飄雪的時候喝一杯香氣蒸騰的熱紅酒,就像我們都願意在家煮薑湯驅寒一樣,可以使身心都得到滿足。

當人們再談起

其實,決定紅酒口感的主要就是四個因素;紅酒、水果、香料和甜度。紅酒的品種可以不用太講究,但是對於吃貨來講,烹飪何時能等同於隨便二字?首先,做熱紅酒的紅酒一定要酒體飽滿,果味香濃,甚至是自帶一點點的香料氣息。這類酒做出來的熱紅酒味道上更為濃郁,和水果、香料混合後的味道會更有層次感,赤霞珠在這方面的表現就不錯。而水果方面,檸檬、香橙等加入了口感都比較好,或者還可以加點其他水果,比如蘋果等。至於香料,使用什麼香料並不固定,經常使用的一般有丁香、八角、肉桂和月桂葉等等,加什麼、加多少,一切都看自己喜歡。

當人們再談起

對於當下普遍稱自己為"自殺式單身"的年輕人來說,熱紅酒最適合享受一個人放空的時刻,無論是看書還是看電影,一杯熱紅酒就能暖了身、暖了心、暖了胃,而懶癌患者也沒事,"把調料配比好,放微波爐裡一轉,完事!"再點個香薰蠟燭,就算是實際上的靈魂廢物,也可以感覺自己像個精緻的貴族。

當人們再談起

文章by一頭熊的旅行 圖片來自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