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過10萬:抗擊疫情惟有合作

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過10萬

抗擊疫情 惟有合作

新冠病毒正在引發一場肆虐全球的疫情危機。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疫情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11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70萬,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0萬。

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當前,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強大合力,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鬥爭。

“獻給護士醫生,以及那些從中國來幫助我們的人”

4月11日上午,中國政府赴俄羅斯抗疫醫療專家組從黑龍江哈爾濱啟程,赴俄協助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而在此前兩天,中國政府赴哈薩克斯坦抗疫醫療專家組飛赴哈薩克斯坦首都努爾蘇丹,5.5噸防護用品、醫療設備和中成藥等抗疫物資也隨機抵達。

目前中國已向多國派出醫療專家組,共享中國抗疫經驗。中國醫療專家組在當地深入一線、與醫務工作者交流,盡己所能幫助當地抗擊疫情。

“從大熊貓的故鄉來到意大利。出發前沒有猶豫,到來後身披鎧甲,我們把抗擊疫情的中國經驗帶到這裡,相信一定能攜手共克時艱。”3月17日,意大利首都羅馬,中國首批援助意大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專家組成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小兒ICU護士長唐夢琳趁工作間隙,在日記本上記錄一天的感受。

從接到這次特殊的任務到正式出發,唐夢琳只有不到18個小時的準備時間。經過13個小時的長途飛行,3月12日晚,專家組抵達意大利,同機抵達的還有31噸意方急需的醫療物資。

兩週的行程密密麻麻,唐夢琳和另外8位專家來不及倒時差,便馬不停蹄挺進抗疫一線,與意大利同仁並肩戰鬥。他們的足跡遍佈疫情嚴重的拉齊奧大區、威尼託大區以及倫巴第大區:瞭解疫情,探討診療經驗、到各家醫院查看病例,參加多學科視頻互動會議,向當地民眾和華人華僑普及防護常識……截至目前,中國已向意大利派出了三批醫療專家組,累計派出36人。

“我們非常需要中方的經驗、專業的醫療技術和積累了豐富經驗的中方醫護人員。”羅馬國家傳染病研究所附屬醫院診療研究室主任尼古拉·彼得羅西洛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很讚賞中國同行提供的協助和信息共享。

3月17日,唐夢琳收到朋友發的一張圖片,那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女孩奧羅拉創作的漫畫:意大利護士和中國醫生在地圖兩側共同托起意大利。奧羅拉將這幅漫畫“獻給護士醫生,以及那些從中國來幫助我們的人,希望戰鬥在一線的他們能看到”。

一幅看似簡單的漫畫包含著誠摯的謝意和寶貴的友誼。唐夢琳說,這讓她想起2008年汶川地震時,意大利派出14名專家前往四川重災區援助。“作為四川人,很幸運能在他們危難的時候給予回饋。”

“感謝中方派出醫療專家組。在意大利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危難時刻,中國是第一個向意大利伸出援手的國家。”意大利駐歐盟代表毛裡奇奧·馬薩里說。

不僅僅是意大利,中國醫療專家的身影出現在越來越多國家的抗疫戰場。3月21日,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6人從廣州出發,飛抵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隨後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親自到機場迎候,與專家組成員“碰肘”致意,並向五星紅旗獻上深情一吻。

專家組成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林炳亮介紹說,專家組給塞爾維亞防控工作最重要的經驗和建議就是要做到“四早”和“四集中”,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集中病人、集中資源、集中專家、集中危重病人救治。

“塞方政府推動能力非常強,我們一提出建方艙醫院的建議,他們第二天就開始施工,第三天就成型了,現在已經投入使用。”林炳亮說,在專家組的建議推動下,塞爾維亞國內新冠肺炎樣本檢測監測點已從1個增至5個,檢測水平顯著提高。

截至4月11日,中國已向意大利、塞爾維亞、柬埔寨、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老撾、委內瑞拉、菲律賓、緬甸、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家派出醫療專家組,同15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舉行了70多場專家視頻會。

多國攜手紓解醫療資源困難

隨著世界疫情形勢愈發嚴峻,多國防疫物資告急。中國在保障國內供應的基礎上,向有關國家提供口罩等醫療防護物資,且承諾不會對醫療物資出口進行限制。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外交部發言人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永遠不會忘記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國際社會對中國提供的政治支持,以及79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為中國人民提供的抗疫物資援助。

中國政府已向至少12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了包括普通醫用口罩、N95口罩、防護服、核酸檢測試劑、呼吸機等物資援助。援助物資包裝上,“青山一道,同擔風雨”與日本民眾“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之誼遙相呼應;“團結就是力量”這句印在比利時國徽上的格言也是中國願與比利時共克時艱的堅定信念;“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人心齊,泰山移”……暖心寄語傳遞著中國人民感同身受的誠摯情誼。

中國企業也紛紛出手,努力擴大醫療物資產能,援助各國抗擊疫情。根據海關統計數據,3月1日到4月4日,全國共驗放出口價值102億元的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其中,口罩約38.6億隻,防護服3752萬件,紅外測溫儀241萬件,呼吸機1.8萬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284萬盒,護目鏡841萬副。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此前在講話中感謝中國支持歐盟抗擊疫情,並提到,“中國沒有忘記今年1月歐盟對中國的支持”。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認為,中國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國家,當疫情在中國基本得到控制後,中國要投桃報李。另外,如果疫情在全世界持續暴發,最終也會影響中國,此時,幫助別人也是在幫助自己。

戰疫無國界。當前,歐洲地區確診病例約佔全球病例的一半,仍是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中心。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道,德國開始向鄰國意大利伸出援手。為緩解意大利倫巴第大區重症患者監護病房不足,德國薩克森州州長邁克爾·克雷奇默表示,該州已將意大利倫巴第大區的6名重症患者接至德國治療。“我們以這種方式回應了意大利的要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德國將會盡可能地去幫助鄰國,不僅會幫助意大利,與法國接壤的德國醫院,也已準備好接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克雷奇默說。

目前,德國巴登-符騰堡州、薩爾蘭州和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已分別為鄰國患者準備了重症監護室,將最大限度地接診和幫助鄰國患者。

歐盟委員會4月7日發佈新聞公告說,通過歐盟民事保護機制,一批來自羅馬尼亞和挪威的醫護人員將被派往意大利米蘭和貝加莫,幫助當地抗擊新冠疫情。馮德萊恩說,這些護士和醫生離家去幫助其他成員國的同事,代表著“歐洲團結一致的真正面孔”。

全球性風險的唯一解藥就是全球合作

4月2日,中國共產黨同100多個國家的230多個政黨就加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發出共同呼籲,強調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相互支持和幫助。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世界主要政黨首次就國際抗疫合作發出共同呼籲,也是對G20特別峰會的積極回應。

此前的3月26日,G20歷史上的首次視頻峰會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關鍵時刻召開,這被看作是各國加強國際合作、攜手戰疫的積極信號。

“新冠肺炎提醒我們有多脆弱,聯繫有多密切以及彼此之間有多依賴。”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稱,在新冠肺炎這場風暴中心,科學和公共衛生工具以及謙遜和友善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團結、謙遜並相互取長補短,相信我們可以並將共同克服新冠肺炎。”

凝聚全球戰疫的強大合力,科學和公共衛生領域已聯手行動。各國正在加強醫學、生物學等領域合作,全球協作規模空前:線上論文庫比紙質期刊提前幾個月對外公佈新冠肺炎研究論文,研究人員已發現並分享數以百計的病毒基因組序列,200多項臨床試驗將全球各地的醫院和實驗室聯合在一起……

疫情發生後,中國公共衛生和科研機構與病毒“全速賽跑”。1月3日起,中國定期向世衛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等及時主動通報疫情信息;1月8日初步確認新冠病毒為疫情病原,1月12日向世衛組織提交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併發布在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無論是及時分享病毒信息、搭建相關數據和科研成果共享平臺,還是開展疫苗藥物研發國際合作,全球協作貫穿中國抗疫科研全過程。

“中國從疫苗研發之初,一直是堅持通過國際合作來開展。”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介紹稱,中國同步推進的5條疫苗研發技術路線均對外開放,分別與美國、德國、英國等開展合作,“對於一個全球非常需要、對抗疫非常關鍵而難度又非常大的疫苗研發,開展國際合作,集中人類的智慧來做這件事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世衛組織日前也宣佈,將盡快推出加速新冠疫苗研發新方案,並建立相應機制,確保疫苗問世後能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公平分配。

全球疫情防控不僅是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和人類健康福祉之戰,也是世界經濟復甦繁榮保衛戰。抗疫物資生產流通,離不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開放、穩定與安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呈現出時間與地區上的差異性,決定了各國之間加強合作的可行性與必然性。在經濟治理層面上,全球產業鏈將對各國戰疫提供支撐,實現最大效能供應。

如何平衡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是全世界面臨的重大考驗。突如其來的疫情危機使全球經濟活動熱度驟降,不少行業損失嚴重。4月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2020IMF春季年會開場致辭中表示,控制病毒所採取的措施,給經濟活動帶來了衝擊。目前國際形勢依然充滿巨大不確定性,全球可能出現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後果。

全球已經採取行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即將頒佈的《財政監測報告》顯示,全球已經動用了8萬億美元的財政行動,G20國家等也紛紛採取強力貨幣政策。在G20領導人特別峰會上,各國共同承諾5萬億美元財政刺激。中國則承諾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堅定不移擴大改革開放,放寬市場準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擴大進口和對外投資。

“我們最終付出的代價取決於我們現在做出的選擇。”譚德塞多次強調,新冠肺炎疫情威脅全人類,不能有任何私心雜念,需要全人類團結一致共同應對。

各國是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共渡難關離不開全球思維。上世紀80年代,德國社會學家烏爾裡希·貝克提出了風險社會理論:“隨著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現代社會系統性風險也隨之加大,而全球性風險的唯一解藥就是全球合作。”

“我們是走全球團結的道路,還是繼續各據一方?”正如以色列歷史學家、《人類簡史》三部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在《冠狀病毒之後的世界》中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不團結,這不僅會延長危機,而且將來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災難;如果我們選擇全球團結,這將不僅是對抗冠狀病毒的勝利,也是抗擊可能在21世紀襲擊人類的所有未來流行病和危機的勝利。(本報記者 柴雅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