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國之後,發生第一起高級將領被槍殺的事件震驚了這座春城

初冬的昆明,雖然天氣晴朗,但已經讓人感覺到一陣陣寒意,軍營中有些人已經披上了棉大衣,在軍區大院內,除了辦公樓以外只有軍區領導和少數幹部居住在裡面,夜間除了有哨兵在巡視外,一切都顯得格外寧靜。

新中國建國之後,發生第一起高級將領被槍殺的事件震驚了這座春城

1970年12月17日,凌晨五點,軍區大院譚甫仁將軍的住宅處,突然傳來槍響,譚甫仁將軍及其夫人王裡巖不幸被害,一起震驚全國的殺害黨政高級幹部的惡性案件發生了,有關人員立即進行了報告,軍區副政委周興等人立刻對譚甫仁夫婦送醫院進行搶救,一方面向周總理和軍委進行報告,並且組織了專案組進行案件偵破。

新中國建國之後,發生第一起高級將領被槍殺的事件震驚了這座春城

送到醫院的夫婦二人,軍區醫院組織了最好的醫療團隊,並且從北京派來專家參與搶救工作,可惜的是,在當日下午4時,兩人因為傷勢過重確認死亡(實際上在現場就已經死亡),停止搶救,遺體被安放在醫院裡。

新中國建國之後,發生第一起高級將領被槍殺的事件震驚了這座春城

事發後,周興立刻向周總理進行彙報,周總理相當重視,並且下達指示:要全力進行搶救,抓緊時間破案,重點放在我們內部,因為很有可能是內部人作案,並且要查明是否有團隊作案跡象,組成專案小組,有周興負責,公安部負責派人協助。周興組織成立專案組,稱"017"小組,在小組會議上提出不僅要全力搶救,我們也要全力破案!

新中國建國之後,發生第一起高級將領被槍殺的事件震驚了這座春城

廣泛發動群眾積極提供線索;保護、偵查犯罪現場;找知情人士瞭解情況;排查槍支彈藥。在場參加會議人員都因為這場大案而震驚,像譚甫仁這種的一級人物被殺害,說明了問題相當嚴重,司令部當時下令封鎖大院,所有人員要經過層層批准才能進出,到了上班時間,軍區大門緊閉,各個單位都停止辦公組織學習,整個大院都瀰漫著緊張恐怖的氣氛。公安部派的人員也及時趕到了昆明。一場艱鉅並且複雜的偵破工作開始緊張的進行著。

新中國建國之後,發生第一起高級將領被槍殺的事件震驚了這座春城

專案小組第一時間到了犯罪現場譚甫仁的住宅,他的住宅在軍區大院的中心,當年是給外國人住的,建築別緻、大氣、堅固,到了五十年代,這片地區劃為軍區,所以在周圍建起了圍牆。譚甫仁的住宅是大院內的一棟兩層小樓的別墅,一樓就是一些會客廳和譚甫仁的辦公地點,二樓是夫人兒媳居住的地方,案發當天專案小組就對此進行過勘察,兩年之後,破案小組又對現場進行仔細的勘察和研究,現場從案發就進行了封閉保護,直到七年後寫出結案報告,才將現場解除封鎖,這麼長時間的保存封閉現場,在我國的破案史上也很是罕見。

新中國建國之後,發生第一起高級將領被槍殺的事件震驚了這座春城

行兇現場是在譚的夫人王裡巖的臥室以及住住宅的後院還有廚房門前,兇手首先是到王裡巖的房間搜尋譚甫仁,可是當時他並不在房間裡,其妻看見兇手後企圖阻止兇手去譚甫仁的房間,此時,兇手打了三槍,後兩槍打中了王裡巖的腹部和頭部,當場死亡。譚甫仁在隔壁聽見動靜之後,連忙披衣下樓奔向了後院,兇手從樓上追了下來,在走廊和後院向譚甫仁打了五槍,前兩槍沒有打中,後三槍分別打中了他的腹部,右上臂和頭部,譚甫仁即倒地死亡,因為夫妻二人最後都被擊中頭部要害,而且是貫穿傷,實際上都是當場死亡的,現場一共找到了八枚彈殼,六個彈頭(擊中夫人的彈頭射入地板內,射中譚甫仁的彈頭飛出牆外,多次尋找也沒有找到)

新中國建國之後,發生第一起高級將領被槍殺的事件震驚了這座春城

兇手是如何作案的?軍區大院門口有哨兵,西側有宿舍樓,只有東西兩邊院外空地是隱蔽的,所以兇手從東牆南頭的養魚池進院,從廚房的窗子進入了後院,在後院找到了一把椅子,隨後蹬椅爬窗進入了一樓的衛生間,由此上樓進行作案,作案結束後按照原路逃出了大院,這是條最隱蔽最安全的路線,從現場提取犯罪人的鞋印判斷其穿的應該是膠鞋,並且根據鞋印推斷出大概的身高體型,同時在現場的門窗上提取到了一些指紋,但是當時的那個年代技術不夠先進,只能提取一部分,所以在二年後,又由破案小組採集了近百枚指紋。

根據現場的倖存者描述,因為聽見槍聲當時沒敢出屋,以為是他們夫妻二人發生了爭吵,後來見譚披衣下樓才出來問問發生了什麼,譚說自己也不清楚,這時候樓上傳來槍響,見樓上又下來一個人,將倖存者推開,朝後院跑去,當時樓內沒開燈,只能藉助昏暗的光線看出他是個穿著軍裝大個子胖胖的圓圓的的臉,大概三四十歲的樣子,說話聲音沙啞這是當時能唯一見到兇手能夠提供的情報,當時案發時警衛員因為聽見槍響害怕的沒敢開門躲在床下了,炊事員也不敢出屋,門口的倆哨兵仍在睡覺,知道專案小組到了,才叫醒他們,對於發生的事情根本不知道,這就大大的增加了破案難度。

經過小組的對大院內部人員的層層審查,也沒有什麼頭緒,在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叫做馬蘇紅的小女孩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在十二月十七日的清晨,一個胖胖的中年幹部模樣的人問過他陳漢中科長家的住處,當時小孩覺得此人面熟,但是沒有想起來是誰,直到有一天他的同學王東昆說他的爸爸有問題,被隔離審查的時候才想起那天問她的人就是王東昆的爸爸王自正。

有了這個重要線索,小組迅速對其開展調查,這個王自正原名叫做王自政當年在國共戰爭的時候,參加了其兄弟組織的還鄉團,對農民進行反攻倒算,為了給被我軍鎮壓的親戚報仇,殺害了村務委員會的主任,後來因為國名黨敗逃,他也畏罪潛逃,後來更名改姓編造歷史,改名為王自正,參入到我軍,並且入了黨,後來因為"文革"清隊的時候被當地群眾要求將王清算罪行,因為王報的地址是假的所以寄出的信一直都被退回,這才引起了軍區的重視,對其徹底調查,並且隔離審查。

王自知末日要來臨,死罪難逃,自己的下場不好,老婆孩子的下場也會受到牽連和影響,想要逃走,但是當時的大背景下,就算逃走了也不能找到一個安全的藏身之所,在種種絕望下,他產生了殺人報復的念頭。通過對軍區大院的瞭解,研究了路線到辦公樓,之前因為當過保衛部的秘書,保管過槍支,對保密室的情況十分了解,用竹片打開了保密室的門,又將放有保險櫃鑰匙的抽屜打開,保險櫃的密碼也是換人不換號,輕鬆的拿到了手槍和子彈,本來他與譚甫仁一家毫無瓜葛,因為想殺的是審訊他的陳漢中,可是陳出差沒在家,只好把作案目標放在官階名氣都大的譚甫仁身上,於是就發生了之後槍殺譚甫仁夫婦的惡劣案件。

槍殺譚王夫婦二人之後,王自正也開槍自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