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走訪,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最近工作比較忙,都沒有時間寫文章和大家分享教育新鮮事,非常抱歉。最近參加的教育工作很多,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其中一項就是脫貧攻堅教育保障大排查、大走訪、大勸返工作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2020年4月1日上午9點參加了教管中心組織的脫貧攻堅教育保障大排查、大走訪、大勸返工作啟動會,會議一直持續到上午11點過。參會教師有400多人,據統計需要走訪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家庭20000多戶,平均每名教師要走訪50戶左右。

教育大走訪,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啟動會

通過會議瞭解到走訪過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有以下幾項:

1.走訪家庭是否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2.學生身份證號碼、年齡、就讀學校、班級。

3.學生2019年秋季學期是否獲得教育資助,如果獲得了,獲得資助金額是多少,如果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本應獲得教育資助卻沒有獲得的,應記錄在案,便於查證。

4.學生是否輟學或是否有輟學傾向,如果有,應進行勸返,並如實記錄在案。 5.是否能正常上網課,上網課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以及如何解決的問題。

會議過程中對來自不同學校的老師進行了分工,原則上來自同一所學校的老師分為同一組,便於後續走訪過程中的溝通交流。其他學校分到的走訪家庭基本上都居住在離城區相對遠一些的村莊,而我們學校的這21名老師分到的走訪對象都居住在城市小區。當時,大家聽到這個分配結果都非常開心,因為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嘛!但其實要走過才知道該不該開心!

會議結束後,草草吃過午飯,由於我們學校這21名老師總共要走訪三個小區的住戶,於是又進行了組內分工,兩人一個小組,由於我們負責的小區住戶比較多,由4個小組共8人負責走訪,這樣,我們的小區教育大走訪就此開始了。

來到學校旁我們所走訪的小區,由於我們手裡有關走訪家庭的什麼基礎信息都沒有,我們就只能和小區物業溝通,請他們提供一下業主信息了,溝通結果大家肯定都能想象得到,小區物業稱,小區業主信息是需要保密的,所以他們無法提供,雖然這會使我們的走訪效率極度下降,但這樣的結果我們是完全理解並支持的,畢竟這牽涉到小區業主的隱私。

教育大走訪,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走訪就要開始了

由於沒有業主家庭基本情況,而且上面要求,走訪信息要從每一棟樓的第一層統計起,順序不能亂,所以我們就只能一層樓一層樓的往上爬,按照門牌號順序挨家挨戶的慢慢敲開們進行統計了。我們8個人負責的這個小區總共有5棟樓,每棟樓分為兩個單元,共10個單元,樓層低的達22層,共三棟,共6個單元,樓層高的達31層,共兩棟,共4個單元,每個單元每層住4戶,該小區總共就是1024戶左右,看到這裡,大家該知道工作量有多大了吧!但不管怎樣,工作還得繼續!


教育大走訪,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走訪搭檔在挨家挨戶敲門走訪,女老師比較有親和力

走訪過程中主要發現以下問題:

一、很多住戶不太願意配合工作。其實,我覺得住戶不太配合工作也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我們在走訪過程中佩戴了工作證,住戶開門後我們首先就表明身份和來意,但需要人家提供孩子的身份證信息和戶主電話號碼等信息,現在的人防範意識都很高,人家家長肯定不太願意配合,所以,為了和住戶溝通就得花更多時間了。家長允許進門後才能瞭解孩子教育信息並詳細記錄在表冊上,因為表冊是需要備案的!

教育大走訪,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走訪信息記錄表

二、很多家長根本不瞭解孩子學習情況。當我們需要了解並記錄孩子身份信息時,很多家長直接給我們戶口簿,讓我們自己抄寫,當問到孩子就讀學校和年級時,家長基本知道,但如果問到孩子所在的班級時,有的家長就答不上來了,可想而知,這些家長平時對孩子學習情況的關心程度!孩子可是家庭的未來,祖國的未來啊!

教育大走訪,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向家長了解學生情況

三、網課學習效率太低。很多家庭有很多個孩子都在學習階段,而家裡只有一臺電視,智能機學習的活流量費用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如果一個孩子在聽課,其他孩子暫時就無法學習,學習習慣差一點的甚至就不聽了,遊戲倒是玩得特別投入,同一空間內,一個孩子在上網課,一個孩子在玩遊戲,試問一下,學習效率會高到哪裡去?

教育大走訪,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對於遊戲,我是付出過的

四、大多數住戶不在家。一天走下來,小區所有住戶的門都敲了一遍,最後發現走訪到的住戶少的可憐,走訪者的手背敲門敲得通紅,信息表上還是空空如也。白天大部分住戶因為上班、採購生活物資等事情是不在小區的,所以晚上我們又把白天不在家,晚上回來的住戶走了一遍!最後發現只完成了任務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因為臨近清明節了,小區很多住戶都提前回鄉祭祖去了。沒有聯繫方式,信息無法統計。

一天時間就這樣過去了,休息了一晚,4月2日,走訪工作繼續進行,但在家的住戶第一天該走訪的已經走訪了,而且走訪工作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於已經回鄉的住戶我們無法聯繫到,所以走訪工作到此被卡住了。怎麼辦呢?我們就只能和教管中心溝通,請他們和業主對接,看看能不能提供住戶信息和孩子教育相關信息,這一溝通吧,一早上的時間就不見了。等到下午溝通結果下來了,讓我們帶上紙筆去記錄住戶的聯繫方式,而且只能在物業辦公室手抄記錄。好不容易弄到先前無法聯繫上的住戶聯繫方式,大家又滿懷希望的分工各自回家打電話聯繫住戶了。這樣邊打電話邊記錄信息,一看時間就是晚上十點半了。隨便洗漱一下,又要把紙質表冊上的信息弄成電子文檔,這一弄,又是4月3日凌晨一點二十多分,眼睛實在睜不開了,只能先上床休息了,天亮繼續弄,全部弄好已經是4月3日中午十二點過了。萬幸,工作總歸是完成了。據瞭解,其它小區走訪過程貌似更加艱辛。

教育大走訪,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通過此次教育大走訪,我有以下幾點疑問:

一、教管中心既然第二天能夠通過和物業溝通獲得住戶聯繫方式,為什麼不能提前溝通對接呢?難道是老師們時間太多,體力充沛,缺乏鍛鍊,所以才幾棟樓,每棟樓二三十層來回折騰。有些事情自己沒有親自經歷就不知道是怎麼樣的。

二、同為教育部門,難道教育信息就不能共享?相信大家不難想到,我們花了這麼多時間去挨家挨戶敲門,挨家挨戶打電話收集到的這些信息,學生所就讀的學校肯定都是有的,為什麼就不能共享一下?大數據時代,何為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走路?

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探討!關注逆流而上3086更多教育諮詢和您共享,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