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象山〡“從1到N”這個世界性難題,青島正在打開突破口

觀象山〡“從1到N”這個世界性難題,青島正在打開突破口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縱觀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工業革命,無不是由技術的變革推動。

如果把科研成果產生的過程比作“從0到1”,那落地轉化生長就是“從1到N”。

一個國家或一座城市擁有再多的科技成果,如果無法進行有效的市場轉化,也很難將其變為生產力。科技成果轉化這個世界性的難題,也正是青島這座海洋科技名城所面臨的困境。

當我們可以如數家珍般地說出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黃海水產研究所等重量級科研機構時,卻只能想起為數不多叫得響的海洋科技企業。

儘管青島也孕育了雙瑞、明月海藻等眾多優秀的海洋科技企業,但與上海、深圳等已形成海洋產業集群的城市相比還是存在相當差距。

在一年前舉辦的青島市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行動方案答辯現場,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焦點。

观象山〡“从1到N”这个世界性难题,青岛正在打开突破口

而在一年後的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推進情況質詢會上,科技成果轉化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的核心。來自政府、高校、企業的多位質詢人提出一個個“辣味”十足的問題,直指科技成果轉化的難點、堵點。

這一年來,青島為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出臺了哪些舉措?成效如何?轉化率提高了嗎?

1 青島正在打開突破口

即便是放在全國、全世界範圍內,科技成果轉化都是需要攻克的難題。一項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千家萬戶,需要經過資金、消費者等重重考驗,用“九死一生”來形容也並不為過。

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在10%左右。而青島這一比例要更低一些,中國最頂尖的技術轉移公司曾對青島的五所高校、科研院所的250個專利做了評估,得出的可轉化率是6%,可以實現技術成果轉化的難度之高。

科技成果轉化率如此之低,重金投入科技研發意義在哪裡?青島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馬連湘認為,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科研成果不是拿過來就能用的,要理解也要容忍科研的失敗,科學探索的失敗是難免的。

從全世界來看,科技成果轉化率就是2%,但恰恰是2%引領我們的發展。

越是困難,越是要迎難而上。當前,產業發展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沿用以往的老路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需要,青島有了更多新的打法。

本次質詢會透露,去年以來,青島建立了一批創新創業平臺,引進了啟迪、華夏基石、創業黑馬、春光裡等一批國內頂尖科技服務機構,落地了軍事醫學研究院、中國藥物所等一批高端科技平臺類項目,推進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建設,使資源要素通過平臺充分互動耦合,產生乘數效應,實現價值倍增。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研發、資金、人才等多項重要因素,更需要合理的機制將他們串聯起來。為此,青島搭建了創新創業新鏈條。用資本力量推動科技創新、人才集聚,促進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開展高企上市行動,新增上市高企4家,誕生首家科創板企業。

观象山〡“从1到N”这个世界性难题,青岛正在打开突破口

一系列的努力讓青島受益良多。比如,歌爾與北航的“聯姻”將產學研合作的模式發揮到了極致。歌爾與北航研究院建立緊密產學研合作關係,推動微電子、虛擬現實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培育的本土初創企業小鳥看看成立2年時間,研發出多款填補國內外空白的VR技術產品。

資本是科技成果轉化中最為關鍵的一環,無論是研發還是生產或者市場推廣,無一不需要資金的支持。青島通過探索基金招商的模式,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中這個最迫切的問題,萬國雲商抓住創投風投發展機遇,與三峽集團及中美綠色基金合作,聯合設立新舊動能轉換三峽綠色發展基金,運用資本力量引入新技術和產業資源,促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

這一年來,青島的科技成果轉化正在朝著越來越明朗的方向發展。

2 還要破除這些“玻璃門”

儘管成效顯著,但問題同樣不少。在科技引領城攻勢推進情況質詢會上,青島擎鷹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陳洋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當前的科技成果轉化還還存在玻璃門現象,雖然也建立了不同的轉化平臺,但企業在與平臺進行對接的過程中轉化效果並不理想。”

陳洋道破了當前科技成果轉化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眼下,各類創投風投機構齊聚青島,為科技成果轉化解決了資金問題;青島更是推出各類優惠的“引才”舉措,降低落戶門檻、建設10萬套人才房,解決最核心的人才問題;各類孵化器在青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一站式”服務。

乍一看,成果轉化鏈條上的各要素都聚集在一起,但真正能產生效益的卻不多。問題到底出在哪?歸根結底,仍然沒有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機制將各要素串聯起來。在質詢人青島中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豔看來,青島市有關部門出臺一系列的文件、管理辦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但具體落實的時候,還是溝通上存在很多堵點,如清理行動未落地、科技成果轉化融合不夠、知識產權所有制改革不徹底等問題。

在應詢人馬連湘認為,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做好體制機制設計。與此同時,還要加強行動創新,要把企業和高校緊密地結合起來。更重要的是,要重塑評價機制,激發科技工作者的內生動力。讓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而不僅僅發表的論文,通過良性的評價機制,讓科技工作者獲得認可並且勞有所得。

馬連湘所在的青島科技大學,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成績斐然。儘管並不在211、985之列,但青島科技大學卻孵化出了包括軟控股份、賽輪金宇、萬華化學在內的六家上市公司,這在全國的高校中都不多見,形成了聞名全國的“青科大現象”。

青科大仍然在繼續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路。例如與海爾合作成立納米公司,產生了200萬效益後,拿出70%直接獎勵給科研人員,其餘30%則用於支持學院建設,這樣的制度設計極大地激發了科研人員的活力。

類似的問題還出現在人才方面。人才是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最寶貴的要素,沒有人才一切都無從談起。質詢人青島和眾匯鑫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少坤認為,青島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扶持力度還不夠,出臺的頂尖人才認定機制門檻較高,但青年科技工作者才是未來的中流砥柱。

胡義瑛表示,青島要繼續改革青年人才認定標準,這個人是不是真的人才,由市場主體、科研院所和用人單位來說了算,將人才政策下放到企業。與此同時,青島還將加強對人才在教育、住房方面的保障,例如在醫療保健、配偶就業安置、子女入學方面出臺政策,讓青年人才沒有後顧之憂。

相信隨著一個一個玻璃門的破除,青島科技轉化之路會越來越順暢。

3 打好資本這張牌

在科技引領城攻勢質詢會現場,不少與會代表都有著這樣的體會,在過去的一年中,越來越多的創投風投資本開始在青島匯聚,為青島科技成果轉化注入了活水,成為了一根必不可少的紐帶,將科技成果轉化各環節有效地串聯在一起,形成高效的協同機制,實現科研成果的社會效益最大化。

观象山〡“从1到N”这个世界性难题,青岛正在打开突破口

在科技成果的轉化的每一個環節,資本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遠在硅谷、近在深圳,資本在科技成果的轉化中扮演著主導作用,可以說,沒有資本的注入,就沒有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今天的輝煌。對於正在打造“獨角獸”熱帶雨林的青島而言,資本的推波助瀾必不可少。

受制於傳統的發展理念。山東乃至青島的創業者們資本意識相比北京、深圳等城市還有所欠缺,這也造成了當這些城市的互聯網企業們都飛速擴張的同時,青島的企業還在踽踽獨行,通過銀行貸款或民間借貸的傳統方式讓企業緩慢發展。

當前,科技企業的上市數量已成為反映一座城市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重要指標。研發能力強且經得起市場檢驗的科技企業才能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最終產物。

截至2019年底,青島上市高企數量為24家,廣州66,蘇州73,杭州91,深圳182家上市公司。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座城市高企上市的數量決定了這座城市的綜合實力。

這樣的情況正隨著一場大會的舉辦發生改變。去年5月9日,2019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的舉辦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風險投資人,更喚醒了青島企業家沉睡已久的資本市場意識,他們開始意識到,只有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才能讓企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投資人的聚集所帶來的成效立竿見影。當前,青島已有62家企業進入高企上市培育庫,去年青島新增上市高企4家,誕生首家科創板企業。截至2019年年底,青島在中基協備案私募基金數由414只增長到553只、管理規模由640億元增長到821億元,青島正在成為創投風投界的新寵。

如果說2019年資本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已形成了星星之火,那麼今年這一勢頭將得到燎原。

眼下,2020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召開在即,本次大會將實現千人同屏、萬人同群、百萬人在線,將會有更多的投資人把目光聚集在青島,青島青島的優質科技項目引入更多的“活水”。

為了全面激活科技成果轉化產業鏈,青島在資本領域還定下了更為具體的發展目標。今年爭取私募基金數超過700支、管理基金規模超1000億元,上市高新技術企業新增3家、達27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0%。青島市科技局局長呂鵬透露,我們設定了一個目標,三年推動15家高企上市。抓高企上市,就是抓動能轉化、抓四型經濟、抓戰略性新興產業、抓高新技術產業、抓高技術製造業、抓融資引資、抓招才引智。

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地實施,青島的科技成果轉化還將邁上新的臺階。

自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起,青島在科技成果轉化這條道路上已經探索了四十多年。青島有過值得驕傲的成績,也遇到過成長的“天花板”。在資本的加持之下,青島的科技成果轉化又迎來了新“風口”,對於站在開放發展最前排的青島,對於渴望提升城市能級的青島,將是一次不能錯過的機遇。

作者 | 木梓 策劃 | 沈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