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珙縣扶貧“老將軍”奔康“好書記”

四川新聞網宜賓4月25日訊(單毅夫 曹藝琳)4月24日,家住宜賓市珙縣洛亥鎮火石村的楊文敏起了個大早,到村上忙著清掃垃圾。“村裡幫我安排了公益性崗位,清掃村道每個月收入增加500元,也不影響我搞其他生產。”說到這兒,楊文敏興高采烈,“日子越過越好,少不了咱老尹書記出力!”

楊文敏口中的尹書記,是省級貧困村火石村的第一書記尹力爭。58歲的尹力爭是珙縣在職的第一書記中年紀最大的,可在尹力爭的不懈努力下,火石村早已實現整村脫貧退出,村民的生活也發生了大變化。

宜宾市珙县扶贫“老将军”奔康“好书记”

修路、安燈 群眾的日子越發寬敞明亮

“到火石村任職的前一天,我特地做了件事。”尹力爭回憶,2018年5月,被縣供銷聯社安排到火石村任職第一書記時,尹力爭已經56歲,出發前他特地到理髮店染了頭髮,“染了頭髮會顯得年輕一些,萬一村民們看我是老頭子擔心不會幹事,怎麼行,第一印象很重要的。”

染了黑髮的尹力爭,果然看上去確實年輕了不少,但在第一次村社幹部會上,他主動坦白了年齡並深情告白。“我56歲了,是快退休的人,來火石村不是鍍金,也不是等退休,希望大家不要嫌棄我老,老薑雖老但很辣喲。針對火石村2018年脫貧我有一整套方案,還請大家一起努力。”尹力爭幽默十足。要得到村民的信任,光有烏黑的頭髮和幽默的自白是不夠的,還要能為群眾解決困難。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後,尹力爭很快明確了自己的首要任務——路燈亮化工程。“村民們都反映沒路燈的情況,晚上出門非常不便,還容易出安全事故,每晚看著僅一河之隔的俄塘村的路燈通明,火石村零星的幾盞房簷燈顯得格外暗淡。”說幹就幹,尹力爭和村兩委、駐村工作隊簡單分了工,經過層層上報爭取到省財新村建設項目,完成了從火石村1組到3組的路燈亮化工程,新安裝了路燈60盞,村上的夜晚漸漸熱鬧了起來。不僅如此,村兩委還利用金土地工程新挖硬化產業路3.5公里,徹底解決了火石村二環山上山生產無硬化路的局面。

2018年以來,尹力爭與村幹部一起,為村上修建飲水水窖2口,完成火石大堰清淤蓋板1500米,新建了村衛生室和辦公陣地,辦理集體週轉金借款20.9萬元。

發展產業 讓群眾腰包漸漸鼓起來

路燈有了,隨之而來的是電費問題;村上道路水管建了,看管維護也需要錢……可除了上級劃撥的辦公經費,集體經濟收入是0元,這讓尹力爭抓耳撓腮。

村集體沒有收入,村裡的必要開支就得壓縮。於是,消滅集體經濟空白又成為他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在尹力爭的組織下,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經過多方商議,考慮到火石村人多地少的先天條件,決定“借雞生蛋”在政府辦公樓頂建設光伏發電場,尹力爭說服了油嶺村和群益村另外兩個貧困村決定“抱團發展”建設40.32KW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建設之初,為了打消另外兩個貧困村的疑慮,火石村走在前列當起“大股東”,從產業發展資金中拿出16.5萬元佔股40%,建設起40.32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一年能為村集體帶來1.3萬元的發電收益。

尹力爭對電帶來的收益並不滿足,火石村比鄰洛亥河,水量大,水質好,發展水產養殖得天獨厚。經過帶隊外出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尹力爭“打”起了貧困戶的主意,他打算聯合貧困戶建設集體生態魚塘。但魚塘建設條件較“苛刻”,既要挨著水源取水方便,又要交通便利的地方。尹力爭沒事就在村裡轉,終於在火石村與俄塘村的邊界處,找到了好地方。位置確定後,流轉土地問題接踵而至,多數群眾表示支持,針對極少數不理解的群眾,尹力爭多次上門與之溝通交流,還動員同社的村民一同去說服,沒幾天土地流轉問題也就解決了。於是,在尹力爭的努力下,村兩委利用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投資15萬元,建設了生態魚塘11畝,2019年為村集體帶來收益1.2萬元。

隨著扶貧工作的不斷深入,火石村在2019年還發展了鵝苗脫溫室、特色水產等集體經濟產業。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7萬元。

“比起別的貧困村,火石村這兩年的變化算不上翻天覆地,但百姓們實實在在都受了益。脫貧攻堅,離不開群眾的支持與配合,我希望繼續和大家一起,向著脫貧奔康的目標大步前進!”尹力爭對火石村的未來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