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李氏宗支世系之姑臧房系疏理

文章摘自:隴西李氏宗支世系疏理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長生,李昶遺腹子。東晉隆安元年,後涼建康太守段業自稱涼州牧,建立北涼,任命敦煌太守孟敏為沙州刺史,委任李暠為效谷縣令。孟敏死後,李暠被敦煌護軍郭謙、沙州治中索仙等人推舉為寧朔將軍、敦煌太守。不久,進號冠軍將軍,並向段業稱臣,授封安西將軍、敦煌太守,兼護西胡校尉。三年,段業自稱涼王,派右衛將軍索嗣攻打李暠,反為李暠所敗。段業被迫求和,分出敦煌郡的涼興、烏澤,晉昌郡的宜禾三縣置涼興郡,以李暠為持節、都督涼興以西諸軍事、鎮西將軍,兼任護西夷校尉。四年,晉昌太守唐瑤反叛北涼,傳檄於敦煌、酒泉、晉昌、涼興、建康、祁連六郡,推舉李暠為冠軍大將軍、沙州刺史、涼公,兼敦煌太守。李暠大赦境內,建年號庚子,建立西涼。隨即,派遣折衝將軍宋繇東征涼興,並攻克玉門以西諸城。五年,納貢於後秦。元興元年,後秦皇帝姚興任命李暠為安西將軍,賜爵高昌候。義熙元年,李暠自稱大將軍、大都督、兼任秦涼二州牧,再赦境內,改元建初,派使者抵達建康,謁見東晉朝廷。同年十月,李暠遷都酒泉。李暠在位時,致力於發展軍屯民墾,與南涼,鄯善等國通使交好,勵精圖治,國力不斷增強,多次擊退北涼沮渠蒙遜的進攻。《晉書》言:“玄盛以緯世之量,當呂氏之末,為群雄所奉,遂啟霸圖,兵無血刃,坐定千里,謂張氏之業指期而成,河西十郡歲月而一”。義熙十三年二月,李暠在酒泉病逝,享年六十七。諡“武昭王”,廟號“太祖”,葬於建世陵。唐玄宗天寶二年,追尊先祖李暠為興聖皇帝。李暠初娶同郡辛納之女,早卒。後妻尹氏(尹夫人、尹皇后),尹文之女。共生十子:李譚、李歆、李讓、李愔、李恂、李翻、李豫、李宏、李眺、李亮。生女李敬愛。


李翻(?~?),字士舉,小字武強,李暠之子。西涼驍騎將軍,祁連、酒泉、晉昌三郡太守。夫人晉昌唐氏,冠軍將軍、永興桓侯唐瑤之女。天水尹氏,張掖縣令尹永之女。生子李寶、李懷達、李抗、李欽。


李寶(407年―459年),字懷素,小字衍孫,李翻之子。十六國時期後西涼君主。北魏泰常六年,李寶依靠舅父唐契支持,在伊吾稱尊。隨即,臣服於柔然。北魏太平真君三年,李寶歸順北魏,受封為使持節、侍中、都督西垂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護西戎校尉、沙州牧、敦煌公,繼續鎮守敦煌,後入朝,官至鎮北將軍。太安五年卒,終年五十三歲,諡日“宣”。夫人:金城楊氏,前軍參軍楊褘(一作前軍長史楊棉)之女。隴西彭氏,西海郡太守彭含之女。生六子:李承、李茂、李輔、李佐、李公業、李衝。


八、姑臧房


【一世】李承(431年~475年),一作丞,字伯業,李寶長子,楊氏所生。姑臧房始祖。北魏封姑臧侯,官至龍驤將軍、滎陽太守。延興五年卒,時年四十五。贈使持節、本將軍,雍州刺史,諡曰穆。夫人太原王氏,北魏荊州刺史、長社穆侯王慧龍之女。生子李韶、李彥、李虔、李蕤。生女李暉儀(嫁滎陽鄭平誠)、李氏(嫁太原王瓊),李氏(嫁范陽盧光宗)。


【二世】李韶(453年~524年),字元伯。李丞長子。襲爵姑臧侯,後例降侯為伯。孝明帝時任中軍大將軍、吏部尚書,加散騎常侍。後貶為冀州刺史,終定州刺史。正光五年四月,卒於官,年七十二。贈侍中、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司空公、雍州刺史,諡曰文恭。永安中追封安城縣開國伯。夫人滎陽鄭氏,生子李璵、李瑾、李瓚。生女李氏,嫁博陵崔楷。


【三世】李璵(482年~553年),字道璠。李韶長子。襲爵安城縣伯。武定中,任驃騎大將軍、東徐州刺史。北齊受禪,兼前將軍,代理護軍。後歸隱。天保四年卒,年七十二。生子李詮、李謐、李誦、李世韞、李世君、李世舉、李世林。


【四世】李詮(?~?),字世良,李璵之子。北齊任城郡守,贈涇州刺史。生子李伯卿。 


【五世】李伯卿(?~?),李詮之子。北齊太師府參軍事。夫人鉅鹿魏氏,北齊尚書右僕射、特進、富平文貞子魏收之女。生子李師上。


【六世】李師上(?~?),李伯卿之子,魏氏所生。北齊時,曾任符璽郎,待詔文林館。隋煬帝居蕃,奏為王府記室,終於揚州。


【四世】李謐(?~?),字世安,李璵之子。北齊高陽郡太守、司農卿、安州刺史。生子李千學。


【五世】李千學(?~?),李謐之子。北齊武平中,尚神武(高歡)女浮陽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南青州刺史。


【四世】李誦(?~?),字世業,李璵之子。其女嫁於北齊權臣穆提婆之子懷廆。越級升遷為臨漳令、儀同三司。


【五世】李氏女(?~?),李誦之女,嫁北齊權臣穆提婆之子懷廆。


【四世】李世韞(?~?),《北齊書》作李韞,李璵之子。北齊時,與陸令萱之妹私通,令萱奏授太子舍人、殿中郎。


【四世】李世君(?~?),李璵之子。北齊開府參軍事。


【四世】李世舉(519年-575年),字世舉,李璵之子。按《齊瀛洲司馬新興郡守故李府君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君諱□,字世舉,隴西狄道人也。周興柱下,夫子有見龍之辭;漢立將軍,宛城起輸馬之怖。復有入秦上策,帝主諮謀,在魏稱師,文侯下軾。祖韶,冀州刺史,嶷秉人倫。父瑜,光祿大夫,爵為朝棟”。志載世舉於北齊武平二年,任新興郡太守,四年,轉任瀛洲司馬。武平六年卒於任所,春秋五十有七。夫人盧氏,幽州刺史盧司空之女,繼室邢氏,後娶崔氏。


【四世】李世林(?-545年),李璵之子。北齊時,官至中府主簿,參與爾朱文暢、任胄、鄭仲禮、房子遠等人的謀反被誅殺。


【五世】李氏女(?~?),李璵孫女。嫁博陵崔君治。見於《崔楷墓誌蓋銘文》。


【七世】李尚德(?~?),李璵玄孫。都官員外郎。生子李士詹、李慎機。


【八世】李士詹(?~?),李尚德之子。


【九世】李季回(?~?),李尚德之孫。忠州刺史。


【八世】李慎機(?~?),李尚德之子。生子李幼清。


【九世】李幼清(?~?),李慎機之子。


【七世】李元恪(?~?),李璵玄孫。冀州刺史。


【七世】李眾甫(?~?),李璵玄孫。朗州刺史。生子李引。


【八世】李引(?~?),李眾甫之子。


【三世】李瑾(490年~528年),字道瑜。李韶次子。官至通直散騎侍郎,典領儀注。莊帝初,於河陰遇害,年三十九。贈冠軍將軍、齊州刺史,諡文恭侯。夫人范陽盧氏,北魏秘書監、固安懿伯盧淵之女。生六子:長子李彥之、次子李倩之、三子李壽之、四子李禮之、五子李行之、六子李凝之。


【四世】李產之(?~?),《北齊書》作彥之,字孫僑,李瑾長子,盧氏所生。官至北豫州司馬,年四十九,亡。夫人范陽盧氏,秘書監盧淵孫女,法曹盧道和之女。生子李伯憲、李仲膺。生女李月相。


【五世】李月相(535年-618年),李產之之女。嫁范陽盧氏北祖第二房盧文構,生子盧君胤。按《盧文構夫人李月相墓誌》記載其家世曰:“夫人諱月相,隴西狄道人也。真人應物,道盛隆周,承相佐時,聲馳炎漢。自茲厥後,奇才閒出,昭彰史冊,無俟詳焉。曾祖韶,魏侍中吏部尚書贈司空文宗公,密勿禁中,銓衡禮閣,清暉素履,領袖人倫。祖瑾,魏通直散騎侍郎齊州刺史,任重六條,威恩被乎庶物,望隆四嶽,榮寵冠於諸侯。父產之,齊散騎侍郎”。志載月相以大業十四年十月構疾,終於東都,春秋八十有四。


【五世】李伯憲(536年-565年),字公度,李產之之子,盧氏所生。按《齊李伯憲墓誌》記載 :“君諱伯憲,字公度,隴西狄道人,蓋顓頊之後也……天統元年歲次乙酉十一月廿二日遘疾終於鄴城東北隅宣化裡”。志載伯憲夫人為琅琊王氏,尚書王翼之曾孫女。無子嗣,伯憲死後王氏改嫁。


【五世】李仲膺(?~601年),字公禮(一說公祀),李產之之子。按《隋故荊州總管府司馬李君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君諱仲膺,字公禮,隴西狄道人也,漢右將軍之後,涼武照公之六世孫。晉塗不競,涼部乘機,將其配天之舉,寧止兵車之會。曾祖韶,魏司空公。祖瑾,冀州刺史。考產之,豫州別駕”。志載仲膺在北齊初年入仕,初為長樂王開府行參軍,歷殿內侍御史,司空主簿,尚書三公郎,太子洗馬。入周,授東京少吏部,尋除金部侍郎,以母老辭位。開皇初,除齊州太原郡守,六年,遷潞州司馬,十四年轉豫州司馬,至十九年,□敕除荊州總管府司馬。以仁壽元年六月寢疾,卒與府廨。按《周故東京少吏部隋太原郡守荊州都督府司馬李公盧郡君之墓銘》記載:夫人范陽盧氏,諱淨褘,曾祖昶,太子中庶子、吏部尚書、太常卿、徐雍二州刺史,諡曰穆。祖元聿,尚義陽公主,拜駙馬都尉、中書侍郎、銀青光祿大夫、中書監,諡曰文。父士晟,齊司徒屬。志載淨禕“胤嗣不存,唯有三女”。


【四世】李倩之(512年~558年),又作蒨之,《魏書》作“茜之”,字曼容,李瑾次子,盧氏所生。按《齊故尚書吏部郎中光州刺史李君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君諱倩之,字曼容,隴西狄道人也。昔柱下真人玄風扇於千祀山西上將伾烈被於後昆逯,金德不昌,神州委御。六世祖梁武昭王,下輦自王,虎嘯河右,累葉重光,欝為冠族。祖韶,魏司空文恭公,果行育德,師範簪帶。父瑾,齊州使君”。據墓誌記載倩之在東魏武定末年入為司空主簿,加輕車將軍。北齊天保初,除太子洗馬,不久,改任陽翟太守,後官至尚書考功郎。以天保九年七月二十日,卒於鄴城。(實被北齊文宣帝高洋無罪斬殺),終年四十七歲。齊天統五年,追贈假節、督光州諸軍事、尚書吏部郎中、光州刺史。夫人太原王氏,中書令王瓊孫女,三公郎王延業之女。生二子:李元儉、李武卿。生四女:李月靜、李昭明、李昭相、李良願。


【五世】李元儉(542年-577年),別名華煬,李倩之長子,王氏所生。按《李元儉墓誌》記載:“去齊勁武將軍、幷州田曹參軍,周總管府戶曹參軍隴西李元儉,年三十六,建德六年歲次丁酉十一月九日晉陽薨逝,並第二子勇首年十一俱亡。即以其年十二月庚子朔二十一日庚申權殯於相州城東北十里,鐫石為記。母太原王氏,弟司州主簿武卿,妻博陵崔氏,長息劉奴,第三息夫子”。結合史料可知,北齊末,元儉任勁武將軍、幷州田曹參軍。建德六年,北周滅北齊,李元儉投誠北周,任總管府戶曹參軍。同年十一月,李元儉與次子李勇首在晉陽被害,年僅三十六。夫人博陵崔氏,侍中、開府崔季舒之女。生三子:長子李劉奴、次子李勇首、三子李夫子。志文中劉奴、勇首、夫子似皆小字,考《李辿墓誌》,言其曾祖李元儉,祖李玄成,父李義琛,而《李義瑛墓誌》則雲“父李勗,字玄成,隋許州參軍、濟北郡主簿、齊州章丘縣令”。李勗字玄成者不知為劉奴、夫子中何人,俟考。暫單列於下。


【六世】李劉奴(?~?),李元儉長子。名見於《李元儉墓誌》。


【六世】李勇首(566年~577年),李元儉次子。名見於《李元儉墓誌》。建德六年,與父同死晉陽,年僅十一歲。


【六世】李夫子(?~?),李元儉三子。名見於《李元儉墓誌》。


【六世】李玄成(?~?),李元儉之子。名見於《李義璹墓誌》、《李義琛墓誌》等諸多墓誌。曾任〈隋〉濟北郡守,唐朝時,官至潭州都督府長史。按《李義瑛墓誌》記載:“父李勗,字玄成,隋徐州參軍、濟北郡主簿、齊州章丘縣令”。


【七世】李義琳(604年~686年),字叔璩,李玄成之子。按《周故宋州碭山縣令李府君神道銘》記載其家世曰:“君諱義琳,字叔璩,隴西成紀人也。□帝出於震,白雲飛粹玉之容;□出自周,紫氣煥猶龍之狀。自茲厥後,世濟其美。漢將軍桃李不言,涼武王橫流是賴。盛德不泯,其在茲乎。曾祖蒨之,齊太子洗馬、考功郎中、贈光、膠二州刺史;信以發志,正以同人。自□之,吉瓦□引。瑤山拜職,餘曰良哉;粉署為郎,帝曰俞往。幹蠱是□,王忒於時;□若之吉,有□庶士。祖為仁(為仁與元儉當為一人),太原太守、吏部侍郎;保合大和,安貞不失;政曲而中,天下上能。父玄成,隋北平郡主簿、潭州都督府長史”。按志載,義琳累遷趙州贊皇、宋州碭山二縣令。以垂拱二年十月三日卒於懷州河內縣私第。享年八十有二。夫人鉅鹿魏氏,北魏尚書左僕射魏蘭根之曾孫,唐楊府法曹魏孝液之令女。生子李莊、李虞、李誠。


【八世】李莊虞(?~?),李義琳嗣子。名見於《李義琳墓誌》,早年即世。


【八世】李誠(?~?),李義琳之子。名見於《李義琳墓誌》。


【七世】李義珙(?~?),李玄成之子。按《李惠墓誌》記載,曾任洛州司法參軍。按《李慈同墓誌》記載,慈同同生者八人,可見義珙子女當為八人。其中長女李慈同嫁王某。子李惠、李泰知名。


【八世】李慈同(627年~678年),李義珙長女。按《王公妻李慈同墓誌》記載其家世曰:“夫人諱慈同,隴西狄道人也。曾祖元儉,隋太原郡守。祖玄成,潭州總管府長史。並德藝衝遠,有聲前載。父義珙,洛州司兵參軍。識量弘通,體具韶朗。言行無玷,道義可遵。雖降年不融,宦途猶否。而令問之重,籍甚當時。夫人即君之長女”。志載慈同嫁王某(志稱王公,華陰府君)。以儀鳳三年終於西京群賢坊宅,享年五十二。無子,有女名伯道。


【八世】李惠(628年~677年),字惠,李義珙之子。按《大唐故雍州明堂縣尉隴西李府君墓誌銘並序》記載:“君諱惠,字惠,隴西成紀人也……曾祖元儉,隋司農丞;祖玄成,隋潭州長史;考義珙,唐洛州司法”。志載李惠官至雍州明堂縣尉。以儀鳳二年十一月十八日.終於明堂縣官舍,春秋四十九。夫人盧氏,荊府戶曹盧楚王之孫,鄂州蒲沂令盧仁周之女。生子李守延。


【九世】李守延(?~?),李惠之子。名見於《李惠墓誌》,曾任兗府士曹。


【八世】李泰(?~?),李義珙之子。名見於《李澄墓誌》,官至河南府福昌縣主簿。夫人范陽盧氏,生子李澄。


【九世】李澄(?~?),李泰之子。按《李澄墓誌》記載,官終於扶鳳郡(岐州)司法參軍。夫人滎陽鄭氏,生子李祐、李憲、李噩。


【十世】李祐(?~?),李澄之子。按《李祐墓誌》記載,官終於鉅鹿郡(邢州)參軍。夫人范陽盧氏,生子李廉、李仲昌、李仲將。


【十一世】李廉(?~?),李祐長子。名見於《李祐墓誌》,曾任金華縣尉。


【十一世】李仲昌(?~812年),字令緒,李祐次子。按《唐故攝相州刺史兼監察御史裡行李公墓誌銘》記載:“君諱仲昌,其先隴西人……曾祖泰,皇河南府福昌縣尉,夫人范陽盧氏;祖澄,皇岐州司法參軍,夫人滎陽鄭氏;考祐,邢州參軍,夫人范陽盧氏”。志載仲昌官至相州刺史兼監察御史。以元和七年九月八日卒於衛州汲縣之傳舍。志文又載:“夫人滎陽鄭氏,皇穎川郡太守諱長裕之曾孫,殿中侍御史諱歡之孫,魏州大都督府參軍諱季熊之女……有子四人:孟曰贄,仲曰卞,叔曰元,季曰宗文。幼女在室,亦讀詩書。”而《唐故魏博節度判官監察御史裡行賜緋魚袋李府君夫人滎陽鄭氏合祔墓誌銘並序》記載,“庶子二人:長曰贄,次曰□”,另有“庶女一人”。鄭氏所生之子兩人“長曰丕,前任灃州慈利縣令。次曰芣,而行義有聞”。兩方墓誌所記載的子嗣名字有所出入。下文名諱暫以《李仲昌墓誌》為正。


【十二世】李贄(?~?),李仲昌之子。名見於《李仲昌墓誌》。


【十二世】李卞(?~?),李仲昌之子。名見於《李仲昌墓誌》。


【十二世】李元(?~?),李仲昌之子。名見於《李仲昌墓誌》。


【十二世】李宗文(?~?),李仲昌之子。名見於《李仲昌墓誌》。


【十一世】李仲將(?~?),李祐三子。名見於《李祐墓誌》,曾任江陽縣丞。


【十世】李憲(?~?),李澄之子。名見於《李澄墓誌》,曾任舒州司兵參軍。


【十世】李噩(?~?),李澄之子。名見於《李澄墓誌》,早夭。


【七世】李義瑛(607年~680年),字叔琬,李玄成第六子。按《大唐故衛州共成縣令李府君墓誌銘並序》記載其家世曰:“君諱義瑛,字叔琬,隴西成紀人也。涼武昭王暠之九世孫也。七代祖寶,仕魏,代居鄴下,今為魏州魏縣人也。五代祖瑾,字道瑜,齊通直散騎侍郎、尚書三公郎、使持節、齊州諸軍事、齊州刺史。曾(祖)蒨之,字曼容,司空府主簿、尚書考功郎、太子洗馬、吏部侍郎、光膠二州刺史。一時良具,百代高門,交映銀蟬,遞分金獸。祖元儉,幷州田曹參軍、邢州龍崗縣令、東平郡守。父勗,字玄成,隋徐州參軍、濟北郡主簿、齊州章丘縣令,皇朝潭州總管府長史。學富丘山,文成江海。一同歸美,移善化於專城;十部推功,著嘉聲於席首。君即長史公之第六子也”。志載其官至衛州共城縣令。以調露二年四月十七日,薨於東都河南縣崇業裡之私第,春秋七十有四。夫人博陵崔氏,隋殿內奉御崔齊卿之孫,唐隨州刺史崔禮庭第二女。生子李巢、李喬、李綺、李規、李熲、李鹹、李沼。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李義瑛諸子名“弼、穎、鹹、巢”,其中“穎”應為“熲”之誤。“弼”未見於墓誌,是否為“喬、綺、規、沼”四人的字或別名,暫不得而知,且單列於下。


【八世】李弻(?~?),李義瑛之子。


【八世】李熲(?~?),李義瑛之子。《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作“穎”,《李義瑛墓誌》、《李湛墓誌》皆作“熲”。官至兵部郎中。生子李湛。


【九世】李湛(676年~741年),李熲之子。按《大唐故鉅鹿郡平鄉縣主簿李公墓誌銘並序》記載:“君諱湛……曾祖諱玄成,隋潭州長史、濟北郡太守。祖義瑛,皇朝散大夫、衛州共城、豫州上蔡二縣令。考諱熲,兵部郎中、宣州刺史、左領軍衛將軍、東都留守、上柱國,姑臧縣開國侯”。志載其官至鉅鹿郡平鄉縣主簿。以開元二十九年四月卒,享年六十六。生子李偘。


【十世】李偘(?~?),李湛之子。名見於《李湛墓誌》。


【八世】李鹹(?~?),李義瑛之子,官至工部郎中。


【八世】李巢(?~?),李義瑛之子。按《李義瑛墓誌》記載,曾任殿中侍御史。生子李皛。


【九世】李皛(?~?),李巢之子。按《大唐故饒州司倉參軍事李府君墓誌》記載,官至饒州司倉參軍。


【八世】李喬(?~?),李義瑛之子。名見於《李義瑛墓誌》,曾任潤州江寧縣主簿。


【八世】李綺(?~?),李義瑛之子。名見於《李義瑛墓誌》。


【八世】李規(?~?),李義瑛之子。名見於《李義瑛墓誌》,曾任絳州龍門縣丞。


【八世】李沼(?~?),李義瑛之子。名見於《李義瑛墓誌》,曾任宣州綏安縣主簿。


【七世】李義璋(620年~670年),李玄成之子。按《唐故泗州錄事參軍李君墓誌銘並序》 記載:公諱義璋,字琬,隴西成紀人也……祖元儉,齊太子冼馬、吏部侍郎;父玄成,皇朝潭州都督府長史。志載其官至泗州錄事參軍。以咸亨元年卒,春秋五十一。生子李紹、李?。


【八世】李紹(?~?),李義璋之子,官至鄆州刺史。


【九世】李晃(?~?),李紹之子。名見於《張任妻李氏墓誌》,官至宋州司士參軍。


【十世】李翛(?~?),李晃之子。名見於《張任妻李氏墓誌》,官至德州錄事參軍。生女李氏,嫁張任。


【十一世】李氏女(768年~801年),李翛之女。嫁蔚州刺史兼殿中侍御史張任。按《故蔚州刺史張府君夫人李氏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按李氏裔自涼武王順而下,凡十四代為公侯,為卿大夫。曾祖紹,故丹、鄆二州刺史;祖晃,故宋州司士參軍;父翛,故德州錄事參軍”。志載李氏以‘大唐貞元十七年四月十日卒於太原福昌裡之第’。又載李氏‘笄年為故蔚州刺史任所聘,宜其福祿,助於齋祭,凡十七年而使君薨。未亡者身,偕歿者心,□字遺孤,餘無生意,首蓬面垢,氣與哭竭,飲食浸衰,奄奄不勝。後二年而終,嗚呼哀哉’!古稱女子十五歲為笄年,按志文之意,李氏十五歲嫁於張任,凡十七年,張任去任。再考《張任墓誌》,張任卒於貞元十五年。綜上所述,可推定李氏當以三十四歲壽終。另據《張任墓誌》,張任有嗣子張師宗,當為李氏所生。


【八世】李整(?~?),李義璋之子。


【十世】李震(?~?),李整之孫。官至起居郎。生子李晊。


【十一世】李晊(?~?),李震之子。


【十世】李晉(?~?),李整之孫。官至汝州刺史。


【八世】李□(?~?),李義璋之子。名見於《李潛墓誌》,曾任太常博士。生子李潛。


【九世】李潛(?~?),字晏,李□之子。按《唐故汝州司兵參軍新授幽州大都督府士曹參軍李府君墓誌》 記載其家世曰: “君諱潛,字晏,隴西成紀人也……曾祖玄成,潭州長史;祖義璋,泗州錄事參軍;考太常博士□”志載其官至汝州司兵參軍、幽州大都督府士曹參軍。夫人蘭陵蕭氏,中書令蕭至忠之女。生子李怦。


【十世】李怦(?~?),李潛之子。名見於《李潛墓誌》。


【七世】李義琛(?~?),魏州昌樂人,李玄成之子。擢進士第,歷監察御史。貞觀中,因速破文成公主貢金遇盜案,加官七階。高宗時,累遷刑部、工部侍郎。永淳初,為雍州長史。因忤旨,出為梁州都督,轉岐州刺史,卒於官。生子李綰、李亙、李辿、李燾、李堅、李準。


【八世】李綰(?~?),李義琛長子。曾任殿中侍御史、戶部員外郎中、吏部郎中、長安縣令等職。生子李先、李惟。


【九世】李先(676年~743年),李綰之子,官至婺州刺史,按《唐故通議大夫使持節東陽郡諸軍事守東陽郡太守上柱國李府君墓誌銘》記載:公諱先……曾祖玄成,隋濟北太守;祖義琛,唐工部侍郎,兼牧梁、秦、岐、雍;父綰,殿中侍御史、戶部員外郎中、吏部郎中、長安縣令。志載其官至東陽郡太守、加通議大夫。以天寶二年疾於東陽公館,秋九月廿二薨,享年六十八。夫人太原王氏,羅州司戶參軍王慶詵長女。生子李頃、李曾、李相、李柱、李令、李峻。


【十世】李頃(?~?),李先之子。各見於《李先墓誌》。


【十世】李曾(?~?),李先之子。名見於《李先墓誌》。


【十世】李相(?~?),李先之子。名見於《李先墓誌》。


【十世】李柱(?~?),李先之子。名見於《李先墓誌》。


【十世】李令(?~?),李先之子。名見於《李先墓誌》。


【十世】李峻(?~?),李先之子。名見於《李先墓誌》。


【九世】李惟(?~?),李綰之子。據《李長墓誌》記載,官至蔡州長史,贈宋州刺史。生子李長。


【十世】李長(703年~772年),李惟之子,通州刺史。按《明州刺史李公墓誌銘》記載:“公諱長,字某,隴西狄道人。其先自涼武昭王元盛七葉至皇朝工部侍郎岐州刺史義琛,生吏部郎中綰,綰生蔡州長史贈宋州刺史某,某生公”。志載其歷任隨、曹、婺、明等數州刺史。以大曆七年冬十月甲子,終於晉陵之無錫私館,享年七十。夫人博陵崔氏,秦州崔掾孝之女。無子,命兄子某為後。


【八世】李亙(?~?),李義琛第二子。


【九世】李瓊(?~?),李亙之子。官至普州刺史。


【八世】李辿(656年~726年),李義琛之子。考功郎中。按《唐故通議大夫宗正少卿上柱國隴西李府君墓誌銘並序》記載:君諱辿……涼武昭王十代孫。祖玄成,濟北太守;考義琛,工部侍郎、雍州長史。志載其以開元十四年七月十一日,終於東京崇柔裡之私第,春秋七十有一。生子李睿、李裕等。另據《李俊素墓誌》記載李辿有子李知古,知古是否為李睿、李裕其中一人的字號,不得而知,暫單列於下。


【九世】李睿(?~?),李辿之子。名見於《李辿墓誌》。


【九世】李裕(?~?),李辿之子。名見於《李辿墓誌》。


【九世】李知古(?~?),李辿之子。名見於《李俊素墓誌》,官至鄂州武昌令、太子文學。生子李修。


【十世】李修(?~?),李知古之子。名見於《李俊素墓誌》,官至太子右庶子。生子李俊素。


【十一世】李俊素(?~?)字明中,李修之子。按《唐故監察御史隴西李公墓誌銘並序》記載:公諱俊素,字明中,其先隴西人,後魏姑臧公之裔也……曾祖辿,考功郎中;祖知古,鄂州武昌令、太子文學;父修,太子右庶子。志載俊素為唐文宗大和年間進士,官終監察御史。夫人太原王氏,生二子三女,長子李荊玉、次子李何。長女嫁鄭邁,次女嫁外甥竇戎。


【十二世】李荊玉(?~?),李俊素長子。名見於《李俊素墓誌》,曾任右內率府錄事參軍。


【十二世】李何(?~?),李俊素次子。名見於《李俊素墓誌》。


【十二世】李氏女(?~?),李俊素長女。見於《李俊素墓誌》,嫁進士鄭邁。


【十二世】李氏女(?~?),李俊素次女。見於《李俊素墓誌》,嫁進士竇戎。


【十一世】李氏女(?~?),李修之女。按《李俊素墓誌》記載,俊素次女許嫁外甥竇戎。由此可知,李修有一女嫁竇某,生子竇戎。


【八世】李燾(?~?),李義琛之子。官至水部郎中。生子李賓喜。


【九世】李賓喜(?~?)李燾之子。


【八世】李堅(?~?),李義琛之子。名見於《李庭芝墓誌》。官至揚州江陽縣令。生子李庭芝。


【九世】李庭芝(?~?),李堅之子。按《大唐故中散大夫襄陽郡別駕上柱國李府君墓誌銘並序》記載:公諱庭芝……十一代祖暠,晉涼武昭王。天寶中,主上感肇霸之初,載興王之業,有制冊為興聖天子。俾四公以後,鹹屬籍於宗正焉……祖義琛,皇工部侍郎、雍州長史;列考堅,皇揚州江陽縣令。志載庭芝官終襄陽郡別駕。生子李勁、李穎、李稷。


【十世】李勁(?~?),李庭芝之子。名見於《李庭芝墓誌》。


【十世】李穎(?~?),李庭芝之子。名見於《李庭芝墓誌》。


【十世】李稷(?~?),李庭芝之子。名見於《李庭芝墓誌》。


【八世】李準(660年~692年),字幼均,李義琛六子。按《大周故成均 監明 經李君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君名準,字幼均,隴西城紀人也。十代祖暠,晉涼武昭王; 五代祖韶,吏部 尚書、雍州刺史、贈司空,諡文恭,公世 篤忠貞,名 播圖 史;曾 祖元 儉,齊 吏部郎、太原郡守;祖 玄成,唐譚 州長史,忠 孝博 學,著名 當代;父義琛,唐雍州長史、岐州刺史。言行滿放天下,道德流傳海內,。君即岐州府君第六子幼子也”。志載其年十九,,自成均生明經射策甲科。以如意元年三月五日卒於洛州溫縣之私裡。春秋三十三。生一子李昌奴。


【九世】李昌奴(?~?),李準之子。名見於《李準墓誌》。


【八世】李氏女(?~?),李義琛之女。嫁羅州司戶參軍太原王慶詵。按《大唐故朝議郎行羅州司戶參軍上騎都尉太原王府君墓誌銘並序》記載其家世曰:“夫人隴西李氏,曾祖元儉,宇文周吏部侍郎。祖玄成,皇朝濟北郡守。父義琛,皇朝雍州長史、岐州刺史。”志載其生四女。長女嫁隴西李先,次女早亡,三女嫁清河崔興嗣,四女嫁隴西李美玉。


【七世】李璹(660年~736年),字義璹,李玄成之子。按《大唐故潞州屯留縣令李府君墓誌銘並序》記載:府君諱璹,字義璹,隴西成紀人也。……五代祖魏吏部尚書、司空、文恭公韶;曾祖光州刺史倩之;祖吏部侍郎、太原郡守元儉;父濟北郡守玄成。志載其以秀才高第,授建州錄事參軍,歷任葉縣、曲沃縣令,官終於屯留縣令。以開元二十四年卒於私第,春秋七十七。生子李允望。〖筆者分析:此志中李璹生存年代有誤。據志文載李璹以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去世,以其享壽七十七推之,當生於高宗顯慶五年(660)。志言李璹祖元儉,父玄成。元儉卒於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按此估斷,玄成最晚當生於577年或者更早,志主李璹作為玄成之子,生於660年,那樣的話,豈不是說玄成在80多歲生子,這明顯有違常理,因此筆者斷定,志主的生存年代有誤。〗


【八世】李允望(?~?),李義璹之子。名見於《李義璹墓誌》。


【五世】李武卿(546年~?),別名華聚,李倩之次子。出繼第四叔李禮成。北齊時,官至司州主簿,陽夏太守。夫人南陽趙氏,司徒趙彥深之女。生子李玄德。


【六世】李玄德(?~?),李武卿之子。唐趙州廮陶縣令。生子李義琰。


【七世】李義琰(?-688年),李玄德之子。唐高宗上元年間,官至宰相,兼任太子右庶子,封酒泉縣公。與中書令郝處俊反對武則天干政。後以足疾辭官。武則天時,起為懷州刺史,不就。垂拱四年,卒於家。唐德宗時,李義琰得以續圖凌煙閣。


【八世】李超(?~?),字超,李義琰之子。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作“起”,今據墓誌證實,“起”為“超”之筆誤。《新唐書·李義琰傳》又作“巢”,亦有音訛之嫌。按《唐故雍州錄事參軍隴西李府君墓誌銘並序》記載其家世曰:“公諱超,字超,隴西成紀人也。涼武昭王十世孫,曾祖武卿,北齊州主簿、陽夏太守。治理歸厚,休有烈光。祖父玄德,皇趙州廮陶縣令。道浮於食,世濟其美。烈考義琰,中書侍郎平章事、兼右庶子。”志載其以挽郎入仕,官終雍州錄事參軍。卒於旅次私館,春秋三十有九。夫人滎陽鄭氏,生七子,長子李詢甫,四子李詢仲知名。《新唐書·李義琰傳》記載,李超曾官居監察御史,與李義府同按柳奭、韓瑗獄,遷殿中。上書忤旨,貶龍編主簿。


【九世】李詢甫(?~?),李超長子。官至尚書郎,早卒。


【九世】李詢仲(?~?),李超四子。魏縣令。


【七世】李義瓘(?~?),李玄德之子。


【十世】李敷(?~?),李義瓘曾孫。官至同州刺史。


【十一世】李氏女(?~?),李敷之女。嫁揚州江陽縣主簿滎陽鄭正。生子鄭紀。按《故宋州碭山縣令滎陽鄭府君墓誌銘並序》記載:“公諱紀,字龜年……父正,皇揚州江陰縣主簿,妣隴西李氏,同州刺史敷之女”。


【七世】李義璡(?~?),李玄德之子。官至(岐州)司功參軍。生子李融、李恆、李昭。


【八世】李融(?~?),李義璡之子。按《前河南府河陽縣丞崔公夫人隴西姑臧李氏墓誌銘》諱作‘儆’,官至洛州澠池縣令。生子李稹。


【九世】李稹(?~?),李融之子,曾任司封郎中、懷州刺史,官終河內太守。生子李貽謀、李愜。


【十世】李貽謀(?~?),李稹之子。名見於《盧處約妻李氏墓誌》,曾任右清道司錄參軍、河南府福昌縣令。生子李協。


【十一世】李協(?~?),李貽謀之子。號白雲先生。名見於《盧處約妻李氏墓誌》,官至婺州錄事參軍。生子李文囧、李文經、李林宗,一女李氏,嫁盧處約。


【十二世】李文囧(?~?),李協長子。名見於《盧處約妻李氏墓誌》,曾任襄陽奉禮。


【十二世】李文經(?~?),李協次子。名見於《盧處約妻李氏墓誌》,早逝。


【十二世】李林宗(?~?),李協三子。名見於《盧處約妻李氏墓誌》。官至澤州刺史。


【十二世】李氏女(?~?),李協之女。嫁楚州營田巡官、廬州舒城縣丞盧處約。按《唐故楚州營田巡官廬州舒城縣丞盧府君夫人隴西李氏墓誌銘》記載:“姑臧公七代孫義璡,岐州功曹參軍,璡生融,河南府澠池縣令,融生稹,河內太守,大父諱貽謀,河南府福昌縣令,父曰協,號白雲先生……夫人伯仲三人:長曰文囧,襄陽奉禮。次曰文經,早世。次曰林宗,進士擢第,名動關中;入為員外,累佐大藩。後為澤州刺史,由澤州為河南縣令,竟以時宰所排,尚淹散秩。……有七子四女:長曰繼,,揚州江陽縣尉。次曰軺。次曰針,弱冠舉進士。次曰輧。次曰轍。次曰軥。次曰轓。皆勵志功名,,而終抱吳起之恨”。又《盧處約墓誌》載第三子名“輗”,此志作“針,”從七兄弟之名均從“車”旁,以此推測, 其第三子當為盧輗。


【十世】李愜(?~?),李稹之子。名見於《前河南府河陽縣丞崔公夫人隴西姑臧李氏墓誌銘》,曾任婺州金華縣尉。生女李氏,嫁崔某。


【十一世】李氏女(815年~845年),李愜長女。嫁崔某(曾任河南府河陽縣丞)。按《前河南府河陽縣丞崔公夫人隴西姑臧李氏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曾祖儆,皇洛州澠池縣令;祖稹,皇諫議大夫、河內太守;父愜,前任婺州金華縣尉。夫人即少公之長女也”。李氏以會昌五年九月十一日,終於河陽縣豐平鄉私第,享年三十有一。


【八世】李恆(?~?),李義璡之子。官至殿中侍御史。生子李回、李賜、李元澄。


【九世】李回(?~?),李恆之子。官至工部員外郎。


【九世】李賜(?~?),李恆之子。官至都官員外郎。生子李耿、李沇。


【十世】李耿(?~?),李賜之子。


【十世】李沇(?~?),李賜之子。


【九世】李元澄(?~?),李恆之子。開元間,任泉州刺史。


【八世】李昭(?~?),李義璡之子。按《李鴨墓誌》記載,官至太廟令。生子李謐。


【九世】李謐(?~?),李昭之子。名見於《李鴨墓誌》,官至舒州司法參軍。生子李鴨。


【十世】李鴨(?~?),李謐之子。 按《李鴨墓誌》:曾祖義璡,岐州司功;祖昭,太廟令;父謐,舒州司法。 


【五世】李月靜(?~?),李倩之長女。各見於《李倩之墓誌》,志載嫁齊州別駕從事太原王修。


【五世】李昭明(?~?),李倩之次女。各見於《李倩之墓誌》,志載嫁太子僕清河崔拯。


【五世】李昭相(?~?),李倩之三女。各見於《李倩之墓誌》,志載嫁給事黃門侍郎范陽盧思道。


【五世】李良願(?~?),李倩之四女。各見於《李倩之墓誌》,志載嫁陽夏太守滎陽鄭蘊。


【四世】李壽之(?~?),李瑾三子。北齊時,官至梁州中從事。


【四世】李禮之(?~555年),字延州,李瑾四子,盧氏所生。按《齊故輕車將軍司徒府騎兵參軍李君墓誌》記載其家世曰:“君諱禮之,字延州,隴西狄道人也。其在漢世,李廣、李陵併為名將,著於前史,丞相蔡君之先也。及永嘉失馭,晉室遷流,六世祖暠,遂霸河右,專主征伐。四世祖儀同宣公寶,以魏德廣被,遷居中土。自茲已後,家聲日盛,青紫相襲,軒旆成陰。汝南人物之鄉,襄陽冠蓋之裡,不能異也”。在此碑左側亦刻有銘文四行,其文曰:“曾祖,姑臧□□□□□□□□祖韶,司空文恭公。祖母滎陽□□□義秘書監南。父瑾齊州刺史,母範陽盧氏。父□□□□□□□□□□妻滎陽鄭氏字□儀。□□□□□七日同□□□□□之中庶人”。這是一段記載志主家世信息的側記。其文局部殘泐,可辯析的家族成員如下:①曾祖李承,文中“曾祖”二字之後有“姑臧□□□□□□□□”之句,考其家族史料,其曾祖為姑臧穆侯李承。②祖父李韶,文曰“祖韶,司空文恭公”。③祖母鄭氏,文曰“祖母滎陽□□□義秘書監南”,據筆者猜測,“滎陽”二字之後當有“鄭氏”二字,“鄭氏”二字之後為鄭氏父親的官爵名諱。“義”字前一字當為“父”字,又考《魏故中書令秘書監使持節督兗州諸軍事安東將軍兗州刺史南陽文公鄭君之碑》有名鄭羲者,官至中書令、秘書監、使持節、督兗州諸軍事、安東將軍、兗州刺史,爵封南陽公,其官爵與“鄭義”所任秘書監一職相吻合。筆者進一步推斷,“秘書監南”四字之後應有“陽公”二字。義的繁體“義”與“羲”字形相似,碑刻原文有可能為“羲”。按鄭羲葬於太和十七年,春秋六十七推算,鄭羲生於417年或稍前。而鄭氏之夫李韶生於453年,從年齡上說,鄭羲和李韶亦符合翁婿關係的界定。④父李瑾,文曰:“父瑾,齊州刺史”。⑤母盧氏,文曰:“母範陽盧氏,父□□□□□□□□□□”。⑥妻鄭氏,文曰:“妻滎陽鄭氏字□儀”。志載禮之官至輕車將軍、司徒府騎兵參軍。以天保六年七月十一日,薨於幷州樂平郡樂平縣。夫人滎陽鄭氏。按《李倩之墓誌》載:“侍中特進開府儀同三司子武卿,司州主簿,出後第四叔”。文中武卿第四叔當為禮之。可見,禮之無子,以侄子武卿繼。


【四世】李行之(?-?),字義通,小字師子,李瑾第五子,盧氏所生。北齊時,出仕為官,歷任都水使者、齊郡太守,兼青州長史。北周時,任冬官府司寺下大夫,隋開皇初年,被封為固始縣男,任命為唐州下溠郡太守,稱病不就,不久去世。生子李夷道、李玄道。


【五世】李夷道(?~?),李行之長子。


【五世】李玄道(577年-645年),字元易,李行之次子。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貞觀初年,封姑臧縣男。官至常州刺史。貞觀三年,以年老致仕,加銀青光祿大夫,貞觀十九年去世,享年六十九。夫人太原王氏,封永福縣夫人。北齊吏部尚書、幷州刺史王松年孫女,始平縣令王親之女。生子李正基、李雲將。


【六世】李正基(?~?),李玄道之子。官至朝散大夫,太子舍人。生子李亶、李亨。


【七世】李亶(642年~701年),字景信。李正基長子。按《周故給事中太子中允李府君墓誌銘並序》記載其家世曰:“府君諱亶,字景信,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之九代孫。高祖瑾,魏通直散騎侍郎、領尚書三公郎中,贈冠軍將軍、都督齊州諸軍事、齊州刺史。曾祖行之,齊尚書左侍郎中、衛大將軍、都水使者、齊郡太守,宇文朝司卉下大夫,隨(隋)下溠郡太守、固始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祖玄道,唐秦王府主薄(簿)、兼文學館學士、太子中允、給事中、銀青光祿大夫、蘄常二州刺史,姑臧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文集十卷。父正基,太子齋率、城門郎、太子舍人,襲姑臧男。孟軻稱:自生人以來,未有如夫子者。宣尼公有云:伯陽父,吾之師也。則我祖之道德,其不可名言乎!涼武昭王,暉光霸圖,富有鴻業,衣冠人物,四海一門。武昭之後,迄於太子舍人,有若我秦府學士,所謂華山之松柏,君子之林焉。君即舍人府君之長子。”志載其年十六,襲爵姑臧男。高宗時,進爵姑臧子,遷給事中。後以公事免職。武周時,至太子中允。以大足元年六月二十四年終於洛州恭安裡之私第,春秋六十。夫人范陽盧氏,封平原郡太君,匡城丞盧醫王之女。生子李成裕、李成休、李成績、李成式。


【八世】李成裕(?~?),李亶長子。官至秘書監。生子李皆、李揆 、李衡、李均、李毖。生女李氏,嫁范陽張椒。


【九世】李皆(?~?),李成裕之子。《新唐書·李揆傳》作“楷”。《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列為李揆之弟,而新舊唐書李揆傳皆載為李揆之兄。官至司封員外郎。生子李震。


【十世】李震(?~?),李皆之子。官至泉州刺史。


【九世】李揆(711年-784年),字端卿。李成裕之子。生於鄭州滎陽。肅宗時,以禮部侍郎,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封姑臧縣開國伯。後因構陷前宰相呂諲,被貶為袁州長史。多年後,入拜國子祭酒、禮部尚書。李揆素為宰相盧杞所惡,被逼授為入蕃會盟使,加尚書左僕射。興元元年四月,在返京途中病逝,終年七十四,追贈司空,賜諡曰“恭”。生子李興公、李佐公、李次公、李幼公。另生一女,嫁范陽盧初。


【十世】李興公(?~?),李揆之子。官至侍御史。


【十世】李佐公(?~?),李揆之子。官至河中少尹。生子李元陟、李元賓、李元易、李元贄。


【十一世】李元陟(?~?),李佐公之子。官至畿尉。 生子李歸魯。


【十二世】李歸魯(?~?),李元陟之子,兼殿中侍御史。


【十一世】李元賓(?~?),李佐公之子。官至右衛兵曹參軍。生子李絢。


【十二世】李絢(?~?),李元賓之子。官至長壽令。


【十一世】李元易(?~?),李佐公之子。官至鹽城令。生子李歸文。


【十二世】李歸文(?~?),李元易之子。官至滄州節度判官。


【十一世】李元贄(?~?),李佐公之子。官至太僕卿。生子李檢、李冉、李儉、李漸。


【十二世】李檢(?~?),李元贄之子。官至河南少尹。


【十二世】李冉(?~?),李元贄之子。官至右司郎中。


【十二世】李儉(?~?),李元贄之子。


【十二世】李漸(?~?),李元贄之子。官至補闕。


【十世】李次公(?~?),李揆之子。官至殿中侍御史。 生子李元夔、李元周。


【十一世】李元夔(?~?),李次公之子。官至宗正少卿。生子李岫。


【十二世】李岫(?~?),李元夔之子。官至殿中侍御史。


【十一世】李元周(?~?),李次公之子。官至王屋令。


【十世】李幼公(?~?),李揆之子。官至杭州刺史。生子李元裔。另有女嫁盧寓,一女嫁鄭祗德。


【十一世】李元裔(?~?),李幼公之子。官至奉天令。生子李愔、李汾、李蕡。


【十二世】李愔(?~?),李元裔之子。


【十二世】李汾(?~?),李元裔之子。


【十二世】李蕡(?~?),李元裔之子。名見於《崔柅妻李珩墓誌》,官至弘文館校書郎,累贈秘書少監,夫人范陽盧氏。光州刺史盧鐸之女,生女李珩。


【十三世】李珩(864年—919年),字垂則,李蕡之女。嫁工部尚書、西都留守副使崔柅。唐景福二年,封隴西縣君,梁乾化三年,進封郡君。按《梁故隴西郡君姑臧李氏夫人墓誌銘並序》記載其家世曰:“夫人諱珩,字垂則,隴西成紀人也。門胄之來,甲於當代;史氏攸述,推為冠族。曾祖幼公,皇唐杭州刺史。祖元裔,京兆府奉天縣令。父蕡,弘文館校書郎,累贈秘書少監,娶唐故光州刺史范陽公鐸之女,生夫人”。以貞明四年十二月十四日遘疾終於東京利仁坊之官舍,春秋五十有五。有子三人:幼而不育。一女,適范陽盧麟。


【十一世】李氏女(?~?),李幼公之女。嫁試大理評事、嶺南節度推官盧寓。


【十一世】李氏女(?~?),李幼公之女。嫁兵部尚書滎陽鄭祗德。生子鄭顥、鄭顗、鄭頊、鄭就、鄭晦。生女鄭氏,嫁盧軺。按《唐故范陽盧氏滎陽鄭夫人墓誌銘》記載:“夫人滎陽人也……父曰祗德……夫人即公長女也。夫人其出姑臧李氏,為天下之鼎族,肅宗朝中書侍郎,集賢、崇文大學士揆,即夫人外曾祖也,故杭州刺史幼公,即夫人外祖父也”。志文表明:志主鄭夫人為鄭祗德之女,李夫人所生。李夫人為李幼公之女。志文又言:“夫人之兄五人,皆杭州使君外孫也,中外盛為美譚,長兄曰顥……次兄曰凱……次曰頊……次曰就……次曰晦”,由此可見,以上五人為鄭夫人同母兄。


【十世】李氏女(?~?),李揆之女。嫁滑州司法范陽盧初。生子盧伯卿。按《唐李公夫人范陽盧氏墓誌銘》記載:“……祖初,皇朝滑州司法,娶故相左僕射姑臧李公揆女。父伯卿,見任監察御史裡行,充安邑解縣榷監使判官,娶故夔州行軍司馬檢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清河崔公放女”。據志文所載,志主盧夫人祖父為滑州司法盧初,娶故相李揆之女。


【九世】李衡(?~?),李成裕之子。  


【九世】李均(?~?),李成裕之子。生子李隨。


【十世】李隨(?~?),李均之子。官至秘書監。生子李正範。


【十一世】李正範(?~?),李隨之子。官至庫部郎中。生子李樞。


【十二世】李樞(?~?),李正範之子。


【九世】李毖(?~?),李成裕之子。生子李上公。


【十世】李上公(?~?),李毖之子。曾任秘書監。《新唐書·李蔚傳》載其位司農卿,元和初為陝虢觀察使。生子李景素、李景回、李申、李弘甫。


【十一世】李景素(?~?),李上公之子。官至太子庶子。生子李蔚、李綰、李騫。


【十二世】李蔚(?-879年),字茂林。李景素之子。僖宗時,以本官拜中書侍郎,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後罷相,出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乾元六年,授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觀察使等職,加同平章事。到任僅三日,暴病而終。生三子:李渥、李詢、李涗。


【十三世】李渥(?~?),李蔚之子。鹹通末進士及第,釋褐太原從事,累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光化三年,選貢士。


【十三世】李洵(?~?),李蔚之子。福建觀察使。


【十三世】李涗(?~?),《舊唐書·李蔚傳》作“澤”。字殷澤,李蔚之子。


【十二世】李綰(?~?),字權化。李景素之子。按《舊唐書·李蔚傳》記載:累官至刺史。


【十二世】李騫(?~?),字圖南,李景素之子。


【十一世】李景回(?~?),李上公之子。官至國子司業。生子李勖。


【十二世】李勖(?~?),李景回之子。


【十一世】李申(?~?),李上公之子。 生子李繪。


【十二世】李繪(?~?),字德彰,李申之子。《舊唐書·李蔚傳》載為李蔚從兄,累官至刺史。


【十一世】李弘甫(?~?),李上公之子。官至宗正卿。涇原節度使。 生子李滉。


【十二世】李滉(?~?),字巨川,李弘甫之子。官至池州刺史。


【九世】李氏女(722年~789年),李成裕之女。嫁給事中、宜春郡司馬、廣陽子范陽張椒,封隴西郡君。按《唐故給事中張公夫人隴西郡君李氏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郡君姓李氏,隴西成紀人也。厥初玄元,龍翔西州,漢魏已降,仁賢繼軓。維涼昭服世,有哲王洎,帝室敦敘,蟬聯耿耀,數十百祀,為土族先,何其盛歟。曾祖世基,太子舍人;祖亶,給事中;父成裕,秘書監,贈兵部尚書;兄揆,左僕射,贈司空”。李氏以貞元五年十月十一日在楚郊構疾而歿,終年六十有八。生三子一女,長子李峑,次子李嵲,三子李屺,一女嫁眉州刺史李自昌。


【八世】李成休(?~?),李亶第二子。名見於《李亶墓誌》及《盧氏墓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漏記成休,現據墓誌補之。曾任光州司馬,官至永王府長史。生子李韻。


【九世】李韻(?~?),李成休之子。名見於《崔慎經妻李平墓誌》,官至越州大都督府法曹參軍。生子李璋。


【十世】李璋(?~?),李韻之子。名見於《崔慎經妻李平墓誌》,官至試大理評事。


【十一世】李平(817年~833年),李璋之女。嫁司封員外郎清河崔慎經(周恕)。按《唐前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崔公慎經夫人隴西李氏墓誌銘並序》記載其家世曰:“夫人諱平,其先隴西成紀人。受姓命氏,備乎國史與家諜,不書。元魏以五姓婚姻,冠於百世,姑臧公承實為稱首,承四子,皆貴於當時。長子韶,贈司空,有傳,夫人九代祖也。言閥閱者謂為姑臧長房。曾祖成休,皇任永王府長史;祖韻,皇任越州大都督府法曹參軍;父璋,試大理評事”。李平以大和七年二月六日捐館於敦行裡第。據志文記載,李平十三歲嫁於崔慎經,明年,慎經之父崔從任職於淮南。按《舊唐書·崔慎由傳》記載:“(大和)四年三月,(崔從)召拜檢校左僕射,兼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充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可見,崔從入職淮南為大和四年,也就是說,李平嫁入崔家的時間為大和三年,按照大和三年李平十三歲推算,李平當以十七歲病亡。


【十世】李春(?~?),字鉥,李成休孫女。嫁清河崔從(官至檢校尚書右僕射、兼御史大夫、淮南節度使,贈太師,諡曰貞),封隴西郡夫人,生子崔慎由。卒後贈封為涼國太夫人。按《唐故隴西郡夫人李氏墓誌銘》記載,以大和四年閏十二月十五日終於揚州官舍。


【八世】李成績(?~?),《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將成績列為李亶孫輩,現據墓誌證為李亶第三子。其官至朝請大夫、尚書虞部郎中。


【九世】李虯(?~?),《李益墓誌》諱作“存”,李成績之子。官至大理司直,贈太子少師。夫人范陽盧氏,戶部員外郎盧諭之女,生子李益。


【十世】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李虯之子。按《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守禮部尚書致仕上輕車都尉安城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贈太子少師隴西李府君墓誌銘並序》記載其家世曰:“公諱益,字君虞,隴西狄道人,涼武昭王十二代孫。爾後龍驤列郡於滎陽,學士顯名於秦府,中允翱翔於宮署,給事論駁於黃門,皆重芳累葉,迭代輝焯,煥乎史策,為時休光。給事贈兵部尚書諱亶即公之曾王父也;皇朝虞部郎中諱成績即公之大父也。列考諱存,皇大理司直,贈太子少師。皇朝戶部員外郎范陽盧諭即公外王父也”。志載其以銀青光祿大夫,守禮部尚書致仕,拜上輕車都尉,封安城縣開國伯。以大和三年八月廿一日全歸於東都宜教裡之私第,享壽八十四。詔贈太子少師。前妻盧氏,諱婣,字文嫄,常州江陰縣主簿盧集之長女,生有二子。繼妻亦為范陽盧氏,太子校書盧舒之女,封隴西縣君。志文所見李益三子:長子元翊、嗣子棠、次子當。《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列其諸子為:當、敞、崇、奕。


【十一世】李元翊(?~?),李益長子。名見於《李益墓誌》,曾任弘文館明經。


【十一世】李棠(?~?),李益之子。名見於《李益墓誌》。據志文載:“長子元翊,前弘文館明經。嗣子棠,早學詩禮;次子當,文紹弓裘,譽高鄉里,擢春闈之上第,流裕蠱之嘉聲”。有學者認為嗣子棠為元翊之子。筆者以為,在以李益為主的志文中,嗣子應理解為志主嫡子。如李棠真為元翊之子,應稱作“長孫”“嗣孫”為是。


【十一世】李當(?~?),李益之子。官至刑部尚書。生子李藻、李拯。


【十二世】李藻(?~?),李當之子。官至尚書右丞。


【十二世】李拯(?~?),字昌時,李當之子。


【十一世】李敞(?~?),李益之子。  


【十一世】李崇(?~?),李益之子。  


【十一世】李奕(?~?),李益之子。


【八世】李成式(?~?),李亶第四子。官至淮南道採訪使。


【七世】李亨(?~?),字嘉會,李正基之子。官至正議大夫、淄州刺史。生子李成性、李成毅、李成己。


【八世】李成性(?~755年),李亨之子。官至太子右贊善大夫。按《贊善大夫李君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君諱某,字某,其先隴西成紀人也。會(曾)祖元(玄)道,皇朝秦王府十八學士給事中銀青光祿大夫常州刺史。祖正基,皇太子舍人,父犯肅宗廟諱,皇膳部郎中淄州刺史”,據志文載,成性在開元中拜朝散大夫,尋除右衛率府左郎將,遷太子右贊善。以天寶十四年正月十七日,終於東京崇政裡之私第,享年若干。永泰元年二月,贈曹州刺史。夫人滎陽鄭氏,先亡,有子二人,長子李榮,次子李挺。繼夫人滎陽縣鄭氏,生子李慶。


【九世】李榮(?~?),李成性長子。官至潤州司功參軍。


【九世】李挺(723年~771年),李成性第二子。按《唐故監察御史李府君墓誌銘並序》記載其家世曰:“公諱挺,其先隴西成紀人,西涼武昭王暠十一代孫。曾祖正基,朝散大夫、太子舍人,碩行顯德,鬱為人表。祖亨,正議大夫、淄州刺史,清識曠度,雅居物先。皇考成性,太子右贊善大夫、贈曹州刺史。全和養真,取適道用。公即贊善第二子”。志載其弱冠及進士第,後官至監察御史。以大曆六年卒,享年四十九。夫人滎陽鄭氏,有子李端士,女李含繡。另據《李繡衣墓誌》記載,李挺有一幼女名為“繡衣”,十三而亡,繡衣又有一姊,嫁滎陽鄭式瞻,亦早亡。繡衣之姊是否為上文“含繡”者,尚不得而知,暫並列於下。


【十世】李端士(?~?),李挺之子。名見於《李挺墓誌》。另據《李繡衣墓誌》記載其為繡衣之兄,曾任中牟縣尉。


【十世】李含繡(?~?),李挺之女。名見於《李挺墓誌》。


【十世】李氏女(?~?),李挺之女。按《李繡衣墓誌》記載,李繡衣有姊嫁於滎陽鄭式瞻(曾任檢校駕部員外郎兼待御史),早亡。


【十世】李繡衣(766年-779年),字繡衣,李挺幼女,鄭氏所生。按《唐故監察御史隴西李府君之女墓誌銘》記載:“李氏幼女,字繡衣,大曆十四祀十月十八日遇疾夭歿,時年十三。考監察御史府君挺,祖贊善大夫成性,曾祖淄州刺史亨,姑臧公之後也”。


【九世】李慶(?~?),李成性之子,繼夫人鄭氏所生。名見於《李成性墓誌》,曾任越州參軍。


【八世】李成毅(?~?),李亨之子。官至文學。生子李表。


【九世】李表(?~?),李成毅之子。  


【八世】李成己(?~?),李亨之子。《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作‘成紀’,按《李盈墓誌》,諱作“成己”,官至永王府屬。生子李盈、李如意。


【九世】李盈(736年~763年),字盈,李成己長子。按《唐故隴西李君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君諱盈,字盈,姓李氏,隴西之甲族也。高祖諱玄道,有唐給事中,秦王府十八學士,著在圖像。曾祖太子舍人,諱正基;祖淄州刺史,名犯肅宗廟諱:父永王府屬,諱成己;並行懿德,能弘厥緒。君則王屬府君之元子焉”。志載李盈因患瘧疾,於寶應二年四月二十六日終於洛陽城南韋曲姊氏之外舍,年僅二十八歲。


【九世】李如意(?~?),李成己少子。名見於《李盈墓誌》。


【六世】李雲將(?~?),李玄道之子。官至尚書右丞。生子李晏、李絳、李繕、李締、李維。


【七世】李晏(?~?),李雲將之子。生子李顏。


【八世】李顏(?~?),李晏之子。關於李顏的家世信息,在正史中有三段不同的記載。按《舊唐書·李逢吉傳》記載:“李逢吉,字虛舟,隴西人。貞觀中學士李玄道曾孫。祖顏,父歸期”。此說列舉了李玄道→李顏→李歸期→李逢吉的家族世系。《新唐書·李逢吉傳》則記載:“李逢吉,字虛舟,系出隴西。父顏,有錮疾……”。此說將李顏稱之為李逢吉之父。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其家族世序為:李玄道→李雲將→李晏→李顏→李歸期→李逢吉。在《舊唐書·李逢吉傳》所載李玄道和李顏之間,多出了李雲將、李晏二代人,李逢吉也從玄道曾孫變成了五世孫。由於暫時沒有墓誌佐證,三種說法,一時也難辨對錯。不過,李逢吉有一從子名叫李訓(仲言),他與肅宗朝宰相李揆的關係,兩唐書記載相同,皆載李訓為李揆族孫,那樣的話,李逢吉就是李揆族子,考證其家族世序,李逢吉正好為李玄道五世孫。因此,當前關於其家族世序的記載,最可信的還是《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九世】李歸期(?~?),李顏之子。


【十世】李逢吉(?~835年),字虛舟,李歸期之子。進士及第,憲宗元和十一年四月,加朝議大夫、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賜金紫光祿大夫。因阻撓裴度討伐淮西,被罷為劍南東川節度使。穆宗長慶二年,代裴度為門下待郎,再登相位。敬宗初,以擁立之功,封涼國公,兼右僕射。後改鄭國公。裴度復相後,逢吉出為檢校司空、平章事、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太和五年八月,入為太子太師、東都留守、東畿汝防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八年三月,徵拜左僕射,兼守司徒。時逢吉已老,病足,不任朝謁,即以司徒致仕。九年正月卒,贈太尉,諡曰成。無子,以從弟子植嗣。


【十一世】李植(?~?),李晏玄孫。按《新唐書·李逢吉傳》載為李逢吉從弟之子。逢吉無子,以李植嗣。


【九世】李?(?~?)李晏之孫。按《唐故泉州刺史隴西李府君夫人河東裴氏墓誌銘》,諱作“建州府君”,名不詳。


【十世】李?(?~803年),李晏曾孫。按《唐故泉州刺史隴西李府君夫人河東裴氏墓誌銘》記載,官至泉州刺史。志載:“貞元癸未歲(十九年,803年),仲言兄弟等不天,遘憫兇於泉州”。由此可知,仲言之父是在貞元十九年卒於泉州。前夫人范陽盧氏,生二子:李仲文、李仲宣。繼夫人裴氏,諱清,五世祖文度,唐高祖行軍長史,蒲、虞十六州兵馬總管;高祖大方,魏州司馬;曾祖居士,官殿中監;祖虛己,光祿少卿、駙馬都尉,尚睿宗女霍國公主;父侑,官尚衣奉御。裴氏生四子:李仲京、李嬰甫、李(訓)仲言、李仲褒。長女嫁太原王鼐,季女嫁博陵崔周楨。


【十一世】李仲文(?~804年),李晏玄孫。按《唐故泉州刺史隴西李府君夫人河東裴氏墓誌銘》記載,為泉州府君李某長子,前夫人盧氏所生,李訓異母長兄。據志載其進士及第。卒於其父去世後的次年,即804年。志載:“秀才房(李仲文)一子早世,索於江淮間,得庶孫二人立為後。”可見仲文有嫡子一人,早亡。以庶孫二人繼其後。


【十一世】李仲宣(?~?),李晏玄孫。按《唐故泉州刺史隴西李府君夫人河東裴氏墓誌銘》記載,為泉州府君李某次子,前夫人盧氏所生,李訓異母次兄。官至衢州龍丘縣令。夫人范陽盧氏。


【十一世】李仲京(?~844年),李晏玄孫。史載為李訓之兄。受招為蕭洪府判官,擢監察御史。甘露之變失敗後,逃奔昭義節度使劉從諫。後歸劉從諫的侄兒劉稹。會昌四年,劉稹敗亡,李仲京等一同被殺。按《唐故泉州刺史隴西李府君夫人河東裴氏墓誌銘》記載,仲京為泉州府君李某之子,繼夫人裴氏所生,李訓同母長兄。曾任度支巡官、試大理評事。夫人范陽盧氏,盧載之女。


【十一世】李嬰甫(?~?),李晏玄孫。按《唐故泉州刺史隴西李府君夫人河東裴氏墓誌銘》記載,為泉州府君李某之子,繼夫人裴氏所生,李訓同母次兄,曾任懷州武德令。夫人范陽盧氏,盧頊之女。【十一世】李訓(789年~835年),字子垂,原名仲言,字子訓,李晏玄孫。史載為李逢吉從子。寶曆中,逢吉官居宰相,他黨附其下,倍受親厚。武昭事發,李訓遭連坐,長流嶺表,遇赦得還。丁母憂,居洛中。太和八年,人補四門助教。其年十月,遷國子《周易》博士,充翰林侍講學士。九年,以禮部侍郎,同平章事拜相,賜金紫。他與鄭注結黨,排擠李德裕、李宗閔等。同年十一月,與文宗發動甘露之變,謀誅宦官仇士良等。事敗後,逃出長安,不久被捕,死於押送途中。其親族多被宦黨屠殺。史書未載李訓生年,不過,按《唐故泉州刺史隴西李府君夫人河東裴氏墓誌銘》記載,裴氏卒時,仲言年四十四溯之,他應生於貞元五年。夫人范陽盧氏,盧寧之女。


【十一世】李仲褒(?~835年),李晏玄孫。《舊唐書·李訓傳》作仲景,《唐故泉州刺史隴西李府君夫人河東裴氏墓誌銘》、《新唐書·李訓傳》同作仲褒,故今以仲褒為準。史載為李訓之弟。死於甘露之變。按《唐故泉州刺史隴西李府君夫人河東裴氏墓誌銘》記載,仲褒為泉州府君李某幼子,繼夫人裴氏所生,李訓同母弟。及進士第。


【十一世】李氏女(?~?),李晏玄孫。按《唐故泉州刺史隴西李府君夫人河東裴氏墓誌銘》記載,為泉州李府君之女,繼室裴氏所生,李訓同母姊妹。嫁太原王鼐(曾任侍御史)。


【十一世】李氏女(?~?),李晏玄孫。按《唐故泉州刺史隴西李府君夫人河東裴氏墓誌銘》記載,為泉州李府君之女,繼室裴氏所生,李訓同母姊妹。嫁博陵崔周楨(曾任右補闕、史館修撰)。


【十一世】李元皋(?~835年),李晏玄孫,按《舊唐書·李訓傳》,載為李訓再從弟。官至戶部員外郎,死於甘露之變。


【七世】李絳(?~?),李雲將之子。官至滑州刺史。   【七世】李繕(?~?),李雲將之子。  


【七世】李締(?~?),李雲將之子。官至諫議大夫。  


【七世】李維(?~?),李雲將之子。


【八世】李仲華(?~?),李雲將之孫。官至庫部郎中。


【十一世】李行方(?~?),按《李益墓誌》文末署有:“五從侄前安南經略判官承奉郎監察御史裡行行方書”。可見行方為李益五從侄,按世序推算當為李行之七世孫。 


【四世】李凝之(?-?),字惠堅,李瑾第六子。官至光州中從事。隋仁壽年間去世。生子李君志、李君範、李君徹、李君可、李君異、李君德、李君平。


【五世】李君志(?~?),李凝之之子。


【五世】李君範(?~?),李凝之之子。生子李孝深。


【六世】李孝深(?~?),李君範之子。


【八世】李詢軌(?~?),李君範曾孫。 生子李涓、李涉。


【九世】李涓(?~?),李詢軌之子。官至商州刺史。


【九世】李涉(?~?),字既濟,李詢軌之子。官至美原令。生子李叔洪。


【十世】李叔洪(?~?),諱某,字叔洪,李涉之子。《舊唐書》作“李叔恆”。據《請盧尚書撰曾祖妣志文狀》記載,官終安陽縣尉,年僅二十九。夫人范陽盧氏,兵部侍郎、東都留守盧承慶第三女。生子李俌。


【十一世】李俌(?~?),字叔卿,李叔洪之子。官至邢州錄事參軍,舉家遷居滎陽。因疾早逝。生子李嗣。


【十二世】李嗣(?~?),李俌次子。曾任獲嘉令、殿中侍御史等職。


【十三世】李氏女(795年~813年),李嗣仲女。按《請盧尚書撰李氏仲姊河東裴氏夫人志文狀》記載,許嫁於河東裴允元。未及行禮,以疾病夭,年十九。


【十三世】李氏女(?~?),李嗣之女。嫁徐某。李商隱為其撰《祭徐氏姊文》。


【十三世】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李嗣長子。祖籍隴西狄道,出生於滎陽。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後來捲入朝廷“牛李黨爭”,多受排擠,遊走於各地幕府。大中末,受柳仲郢提攜,任鹽鐵推官。後罷職回鄉,病故於滎陽。夫人王氏,諱晏媄,河陽節度使、濮陽郡侯,贈司徒王茂元之女。


【十四世】李袞師(846年~?),李商隱之子。名見於李商隱所作《驕兒詩》。


【十三世】李義叟(?~?),李嗣仲子。擢進士第。累為賓佐。


【十四世】李寄寄(?~?),李嗣孫女。早夭。其名見於李商隱所作《祭小侄女寄寄文》。


【十一世】李?(?~?),名不詳,李叔洪之子。據《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記載,官至郊社令。


【十二世】李?(?~?),名不詳,郊社令李?次子。據《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記載:以太和三年三月二十六日卒,壽四十三。夫人滎陽鄭氏。生二子:李瑊、李頊。


【十三世】李瑊(?~?),處士李?之子。名見於《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


【十三世】李頊(?~?),處士李?之子。名見於《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


【十三世】李宣嶽(?~?),李叔洪曾孫。按《請盧尚書撰故處士姑臧李某志文狀》,為李商隱再從弟。


【五世】李君徹(?~?),李凝之之子。


【七世】李元珍(?~?),李君徹之孫。 生子李構。


【八世】李構(?~?),李元珍之子。曾任泉州刺史。夫人滎陽鄭氏,太子典膳郎鄭曜第六女。


【五世】李君可(?~?),李凝之之子。


【五世】李君異(?~?),李凝之之子。〈唐〉潤州延陵縣令。生子李稚川。


【六世】李稚川(?~?),李君異之子。官至倉部員外郎。生子李夔、李思言、李惇。


【七世】李夔(?~?),李稚川之子。生子李嚞。


【八世】李嚞(?~?),李夔之子。 生子李隼。


【九世】李隼(?~?),李嚞之子。官至監察御史。


【七世】李思言(?~?),李稚川之子。 按《崔夷甫墓誌》,官至元氏縣丞。生子李寔。


【八世】李寔(?~?),李思言之子。按《崔夷甫墓誌》,官至城□丞。


【九世】李喬仙(712年~752年),字摩訶衍,李寔仲女。嫁朝議郎、攝魏郡魏縣令博陵崔夷甫。生子崔契臣。按《唐朝議郎攝魏郡魏縣令崔公墓誌銘》記載:“夫人諱喬仙,字摩訶衍,皇朝倉部員外郎稚川之曾孫,元氏丞思言之孫,考城丞寔之仲女”。志載其以天寶十一年七月十五日終於東光縣之私館,享年四十一。


【七世】李惇(?~?),李稚川之子。生子李光庭。


【八世】李光庭(?~?),李惇之子。


【五世】李君德(?~?),李凝之之子。


【五世】李君平(?~?),李凝之之子。〈唐〉冀州刺史。


【九世】李佋(?~?),李君平玄孫。官至袁州刺史。


【十世】李顓(?~?),李君平五世孫。官至蘇州錄事。


【三世】李瓚(?~?),字道璋,李韶之子。仕北魏,闢司徒參軍事。神龜中 卒。贈漢陽太守。生子李修年。


【四世】李修年(?~?),李瓚之子。官至大將軍開府士曹參軍。早亡。


【六世】李俊(?~?),李修年之孫。  


【九世】李昕(?~?),李俊曾孫。官至司門員外郎。生子李翥、李聰。


【十世】李翥(?~?),李昕之子。


【十世】李聰(?~?),李昕之子。官至洋州刺史。生女李氏,嫁梁國喬師錫。


【十一世】李氏女(?~?),李聰之女。嫁沔王友兼監察御史梁國喬師錫,封隴西郡夫人。生子喬從彥。按《唐故右神策軍散兵馬兼押衙銀青光祿大夫行沔王友兼監察御史上柱國食邑五百戶梁國喬公墓誌銘並序》記載:“夫人隴西郡夫人李氏,故洋州刺史聰之女”。


【七世】李玄表(?~?),李修年曾孫。按《唐故隴西郡太夫人李氏墓誌銘》記載其官至:朝散大夫、隴西縣開國侯、庫部郎中、光州刺史。夫人范陽盧氏,生子李思誨、李思慎。


【八世】李思誨(?~?),李玄表之子。官至潁州司馬。夫人范陽盧氏,生子李炅、李獻、李疆、李漪。


【九世】李炅(?~?),李思誨之子。


【九世】李獻(?~?),李思誨之子。


【九世】李彊(?~?),李思誨之子。


【九世】李漪(?~?),李思誨之子。名見於《唐故隴西郡太夫人李氏墓誌銘》,官至河南府澠池縣尉。夫人范陽盧氏,生女李氏,嫁鄭鋒。


【十世】李氏女(742年~807年),李漪第三女。嫁大理司直兼睦州桐廬縣令鄭鋒。鄭鋒前妻河間張氏,早歿。以李氏為繼室,封隴西縣君。後尊為隴西郡太夫人。按《唐故隴西郡太夫人李氏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其先隴西成紀人。自玄元生周,將軍翼漢。靈源下注,非賢則哲。至夫人十二世祖承,龍驤將軍、滎陽郡太守、封姑臧公,傳出於魏書。夫人太原王氏。父惠龍,荊州刺史,崔洪所謂齄鼻貴種,事載於北史。婚族清甲,我為上首。宗系官諱,炳然可知矣。曾祖皇朝散大夫、隴西縣開國侯、庫部郎中、光州刺史諱玄表,祖妣范陽盧氏。生皇潁州司馬諱思誨,祖妣范陽盧氏。生皇河南府澠池縣尉府君諱漪,妣范陽盧氏。皆以高文素行,望重當時,命之不融,位不充量。夫人澠池府君第三女”。李氏以元和二年七月十四日,終於河南府河南縣惠和裡私第,享年六十六。生子鄭濟。


【八世】李思慎(?~?),李玄表之子。名見於《李萼墓誌》,官至太原府交城縣令。生子李邈。


【九世】李邈(?~?),李思慎之子。名見於《李萼墓誌》,官至潤州丹徒縣令。生子李惟應。


【十世】李惟應(?~?),李邈之子。名見於《李萼墓誌》,官至宣州宣城縣尉。生子李萼。


【十一世】李萼(?~809年),李惟應第二子。按《大唐故澧州慈利縣令李府君墓誌銘並序》記載其家世曰:“公之先隴西成紀人也。遠祖咎繇,次祖耳,字伯陽。涼武昭王暠即其先人也。九代祖瓚,後魏漢陽郡太守;高祖玄表,唐光州刺史;曾祖思慎,太原府交城縣令;祖邈,潤州丹徒縣令;父惟應,宣州宣城縣尉。公諱萼,即宣城第二子”。志載其以元和四年六月二十日終。夫人滎陽鄭氏,無子嗣。


【十二世】李弘楚(?~?),李惟應之孫。名見於《李萼墓誌》,志載為李萼之侄。


【十二世】李弘諫(?~?),李惟應之孫。名見於《李萼墓誌》,志載為李萼之侄。


【十二世】李弘仁(?~?),李惟應之孫。名見於《李萼墓誌》,志載為李萼之侄。


【十一世】李璫(?~?),李思慎曾孫。名見於《李萼墓誌》,按志文署:“從弟奉義郎鄭州管城縣主簿璫撰”。可見,李璫為李萼從弟,可推定為李思慎曾孫。


【三世】李氏女(?~?),李韶之女。嫁北魏後將軍、殷州刺史崔楷。生子崔士元、崔謙、崔說,生女崔兗猗、崔徽華、崔幼妃、崔瑤娥、崔瑤□、崔瑤蘭、崔鳳華。按《魏故儀同三司崔公銘》記載:“夫人隴西李氏,父韶,吏部尚書,荊涼兗並秦相雍冀定九州刺史,司空公”。


【二世】李彥(?~524年),字次仲,李丞之子,王氏所生。北魏宣武帝時,遷金紫光祿大夫、光祿勳卿,轉度支尚書。出為撫軍將軍、秦州刺史。正光五年六月,因刑政過猛,死於莫折大提暴亂。永安中,追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司徒公、雍州刺史,諡曰孝貞。夫人崔氏。 生子李燮、李充、李德顯、李爽。生女李氏,嫁范陽盧元明。生女李氏,嫁太原王遵業。


【三世】李燮(?~?),字德諧,李彥長子。北魏司徒參軍。著作佐郎、司徒祭酒,轉主簿。卒,贈輔國將軍、太常少卿。生子李士萬。生女李氏,嫁嫁博陵崔士約。


【四世】李士萬(?~?),李燮之子。官至高都太守。


【七世】李大壽(?~?),李士萬曾孫。官至袁州參軍。 生子李傑。


【八世】李傑(?~?),李大壽之子。  


【十世】李剬(?~?),李傑之孫。


【四世】李氏女(?~?),李燮之女。嫁北周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安平莊公博陵崔說(士約)。按《崔楷基志蓋銘文》記載:“次士約,開府諮議參軍,妻隴西李氏,父燮,秦州刺史”。


【三世】李充(?~?),字德廣,李彥之子,崔氏所生。官至中散大夫。生子李士英、李僧伽、李法藏。


【四世】李士英(?~?),李充之子。夫人太原王氏,北魏司徒左長史、黃門郎王遵業之女。


【四世】李僧伽(?~?),李充之子。


【四世】李法藏(?~?),李充之子。官至員外郎。


【三世】李?(?~?),字德顯,李彥之子。北魏太尉行參軍,稍遷散騎侍郎。卒。贈 徵虜將軍、東秦州刺史。


【三世】李爽(?~?),字德明,李彥之子。北魏秘書郎、高陽郡太守。贈光祿少卿、光州刺史。生子李元相、李伏陁。


【四世】李元相(?~?),李爽之子。


【八世】李乾昇(?~?),李元相玄孫。秦府戶曹參軍。按《李舟墓誌》記載其官:“秦王府戶曹,贈太子舍人”。生子李岑、李峰。


【九世】李岑(?~?),李乾昇之子。官至水部郎中、眉州刺史。夫人襄陽席氏,禮部尚書席豫之女。生子李舟、李丹。


【十世】李舟(?~?),字公受(一作公度),李岑之子,席氏所生。虔州刺史、隴西縣男。按《處州刺史李公墓誌銘》記載:“公姓李氏,諱某,隴西成紀人也,字曰公受。其先在晉霸西涼,在魏侯姑臧,長髮有光,乃熾而昌。五代生秦王府戶曹贈太子舍人某,以恭德垂裕,實公之大父;水部郎中眉州刺史某,以宏材廣化,實公之烈考;禮部尚書襄陽席豫,以大名諡文,實公之外祖。”其載其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金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檢校吏部郎中兼待御史、陝州刺史、處州刺史等職,累升至朝請大夫,賜爵隴西縣男。志文又載:“既授代,家於鄱陽,享年四十有八,以某年月日遘疾捐館。夫人武城縣君清河崔氏,生一女未齔。”【十世】李丹(?~?),李岑之子。官至豪州刺史。


【九世】李峰(?~?),李乾昇之子。官至開州刺史。生子李巨、李博。


【十世】李巨(?~?),李峰之子。司勳員外郎。生子李權實。


【十一世】李權實(?~?),字子重,李巨之子。


【十世】李博(?~?),李峰之子。


【四世】李伏陁(?~?),李爽之子。  


【七世】李崇基(?~?),李伏陁曾孫。官至尚書左丞、權御史大夫。 生子李景融、李景昌。


【八世】李景融(?~?),李崇基之子。 生子李康時。


【九世】李康時(?~?),李景融之子。


【八世】李景昌(?~?),李崇基之子。 生子李操


【九世】李操(?~?),李景昌之子。 【三世】李氏女(?~?),李彥之女。嫁東魏散騎常侍,監起居注兼黃門郎、本州太中正。贈太常卿范陽盧元明。


【三世】李氏女(?~?),李彥之女。嫁北魏司徒左長史、黃門郎太原王遵業。


【七世】李正禮(?~?),李彥五世孫。名見於《崔眾甫妻李金墓誌》,官至成都尉郃陽丞。


【八世】李元珪(?~?),李正禮之子。名見於《崔眾甫妻李金墓誌》,官至晉源尉。


【九世】李紹宗(?~?),李元珪之子。名見於《崔眾甫妻李金墓誌》,官至太常寺主簿,萊州司馬。


【十世】李金(727年—794年),李紹宗季女。嫁朝散大夫、行著作佐郎、襲安平縣男博陵崔眾甫。按《唐朝散大夫行著作佐郎襲安平縣男博陵崔公夫人隴西縣君李氏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夫人諱金,字如地,隴西成紀人也。後魏姑臧穆侯承第二子司徒彥之八代孫。世保中和,門稱上族,軒蓋相襲,開國承家。曾祖正禮,皇朝成都尉郃陽丞;祖元珪,皇晉源尉;父紹宗,皇太常寺主簿,萊州司馬;能守素業,載揚清風,道純德茂,是生良淑。夫人即萊州季女”。崔眾甫先夫人盧氏早歿,李金入為繼室,天寶末,以夫榮,封隴西縣君。以貞元 十 年 八 月 十 日終 於 東都 崇 政 裡 第 。春 秋 六 十 有八。生一女,適華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范陽盧徵,不幸先母而亡。


【二世】李虔(457年~530年),字叔恭,李丞之子。因平定冀州大乘賊有功,賜爵高平男。孝莊初,授特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又進號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永安三年十月薨,終年七十四。贈侍中、都督冀定瀛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太尉公、冀州刺史,高平男,諡曰宣景。生子李喚、李暋⒗銪⒗釹Ⅻbr /> 【三世】李喚(489年~528年),按《魏書》作暖,字仁明,李虔長子。官至尚書左外兵郎。孝莊初,於河陰遇害,年四十。贈安東將軍、度支尚書、青州刺史。生子李裒、李匹。


【四世】李裒(?~?),按《魏書》作褒,李喚之子。東魏武定中,太師法曹參軍。按《北史》,官至章武郡守。生子李子譚。


【五世】李子譚(?~?),李裒之子。名見於《李魏相墓誌》,北齊秦州司馬。生子李德基。


【六世】李德基(?~?),李子譚之子。亳州法曹參軍。按《李魏相墓誌》,〈唐〉雍州同官縣丞。生子李思文、李思禮。


【七世】李思文(?~?),李德基之子。同官丞。按《李魏相墓誌》,未仕。 生子李況、李昉。


【八世】李況(?~?),李思文之子。


【八世】李魏相(?~?),字齊舒,李思文之子。按《大唐故朝議郎潤州司功隴西李公墓誌銘並序》記載:“公諱魏相,字齊舒……太尉宣景公虔六代孫,曾祖子譚,齊秦州司馬,祖德基,皇朝雍州同官縣丞,父思文,不仕”。志載其官至朝議郎、潤州司功。


【八世】李銑(?~?),李思文之子。名見於《李魏相墓誌》,曾任衢州參軍。


【八世】李昉(?~?),一作防,李思文之子。官至右衛長史。 【十世】李玄就(?~?),李防之孫。官至右神武軍參軍事。


【十世】李玄成(?~?),李防之孫。官至試太常寺協律郎。【十世】李玄度(?~?),李防之孫。 【十世】李玄爽(?~?),李防之孫。


【九世】李冽(?~?),李思文之孫。  


【九世】李凝(?~?),李思文之孫。  


【九世】李㓗(?~?),李思文之孫。 


【九世】李涼(?~?),李思文之孫。 


【九世】李憑(?~?),李思文之孫。


【九世】李校ǎ縹?),字師,李思文之孫。官至湖南團練觀察使、左散騎常侍。生子李玄奭。


【十世】李玄奭(?~?),李兄印Ⅻbr /> 【七世】李思禮(?~?),李德基之子,名見於《李殉墓誌》,官至何州安鄉主簿。


【八世】李殉(676年~707年),字守玉,李思禮之子。按《大唐故隴西李公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公諱殉,字守玉,隴西狄道人也。昔者庭堅仕殷之年,厥有命氏;伯陽處周之日,初標得姓。其後分枝錫派,開國承家,時稱盛門,代不絕矣。曾祖子譚,永安、隆化二縣令;祖德基,隆龕縣丞;父思禮,何州安鄉主簿”。李殉以神龍三年正月廿七日寢疾,終於汴州浚儀縣孝行裡之私第,春秋三十有二。夫人清河崔氏,生二男,相繼而歿。


【八世】李瑜(?~?),李德基之孫。按《李魏相基志》題署:“堂兄鄭州陽武縣丞瑜書”。可見,李瑜為李魏相堂兄,現依序推定為李德基之孫。


【八世】李允光(?~?),李子譚曾孫。按《李魏相基志》題署:“從兄亳州城父縣令允光撰”。可見,李允光為李魏相從兄,現依序推定為李子譚曾孫。 


【四世】李匹(?~?),李喚之子。官至汲郡守。


【三世】李暎?91年~528年),字仁曜,李虔第二子。起家高陽王元雍常侍,員外散騎侍郎、太尉錄事參軍。孝莊初,與兄長李喚一同被害,年三十八。贈散騎常侍、左將軍、袞州刺史。夫人魏氏,北魏左光祿大夫、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女。生子李為。


【四世】李為(?~?),按《北史》作捴,字道熾,李曋印N何潿ㄖ校究粘ち韃尉F胩轂D惺槔桑展庵菟韭懟Ⅻbr /> 【三世】李皓(?~528年),字仁昭(照),李虔之子。官至散騎侍郎,與二兄同在河陰遇害。贈徵虜將軍、涼州刺史。生子李士元、李士操。


【四世】李士元(?~?),李皓之子。東魏武定中,任儀同開府參軍事。


【四世】李士操(?~?),李皓之子。東魏武定中,任儀同開府參軍事。按《崔志德妻李氏墓誌》,〈魏〉左衛大將軍、富平縣開國公。按《李君絢墓誌》,〈北齊〉安東將軍、南兗州刺史、梁郡太守、富平縣開國子。生子李君績、李君絢。


【五世】李君績(?~?),李士操之子。名見於《崔志德妻李氏墓誌》,(隋)襄州漢陽、南鄭二縣令。生子李義臣、李義廉、李義玄。


【六世】李義臣(?~?),李君績之子。名見於《崔志德妻李氏墓誌》,〈唐〉衛州司馬。生女李氏,嫁崔志德。


【七世】李氏女(?~?),李義臣之女。嫁崔志德。按《崔志德妻李氏墓誌》記 載: “魏侍中、 特進贈太尉虔之五代孫;曾祖仕操,魏左衛大將軍、 富平縣開國公; 祖君績, 隋襄州漢南縣令; 父義臣,皇朝衛州司馬”。


【六世】李義廉(?~?),李君績之子。名見於《盧廣與妻李氏合袝墓誌》,官至河南府濟源縣丞。生子李安慶。


【七世】李安慶(?~?),李義廉之子。名見於《盧廣與妻李氏合袝墓誌》,官至岐州麟遊縣尉。生子李祐。


【八世】李祐(?~?),李安慶之子。名見於《盧廣與妻李氏合袝墓誌》,官至魏州館陶縣主簿。生子李延暉。


【九世】李延暉(?~?),李祐之子。名見於《盧廣與妻李氏合袝墓誌》,官至深州鹿城縣尉。夫人滎陽鄭氏,壽州藿丘縣令鄭琇之女。生女李氏,嫁范陽盧廣。


【十世】李氏女(743年~819年),李延暉之女。嫁越州剡縣尉范陽盧廣。按《唐故越州剡縣尉盧府君夫人隴西李氏合袝墓誌銘》記載:“先妣後魏真君中龍驤大將軍、滎陽郡太守、姑臧侯承九世孫。自八至六,勳伐蟬聯,魏隋二書,並皆有傳。五代祖君績,漢陽、南鄭二縣令。高祖義廉,河南府濟源縣丞。曾祖安慶,歧州麟遊縣尉。祖祐,魏州館陶縣主簿。父延暉,深州鹿城縣尉。妣滎陽鄭氏。曾祖言思,泗州刺史。叔祖懷隱,齊州刺史。父琇,壽州藿丘縣令。先妣年十七歸於先君,生子八人,四不育於嬰稚,三女一子存焉。長適吉州刺史隴西李宣,次適檢校刑部郎中弘農楊同志,次適潞州長子縣令博陵崔誼。子蕃,進士及第,自秘書省正字調授左金吾衛騎曹參軍”。李氏以元和十四年正月廿四日,崩於襄州私第,享年七十七。


【六世】李義玄(?~?),李君績之子。名見於《李景由墓誌》,官至靈昌令。生子李嘉胤。


【七世】李嘉胤(?~?),李義玄之子。名見於《李景由墓誌》,官至朝散大夫、元城令。生子李景由。


【八世】李景由(664年~717年),字逸客,李嘉胤之子。按《唐故蒲州猗氏縣令隴西李府君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公諱景由,字逸客,隴西成紀人也。始系本枝,伯陽中撫,封於姑臧,後淳耀乎有涼,粵武昭王玄盛者,皋君為□葉矣。天下之人謂之甲族。大王父隋漢陰(陽)縣令諱君績;烈祖靈昌令諱義玄;顯考朝散大夫元城令諱嘉胤”。景由在高宗朝拜太子通事舍人,歷任太孫府從事、涇州司兵參軍、越州都督府功曹,益州大都督府士曹參軍等職,官終蒲州猗氏令。以開元五年四月十二日遘疾終於東都歸德里,春秋五十有四。夫人范陽盧氏,監察御史盧昭度之孫,朝散大夫、梓州司戶盧詡之女。長子偉,不仕;次仲,前孝廉,先夫人卒;次僑,榆次尉;次何,左武衛騎曹參軍。


【九世】李偉(?~?),李景由長子,名見於《李景由墓誌》,不仕。


【九世】李仲(?~?),李景由第二子,名見於《李景由墓誌》,舉孝廉,早亡。


【九世】李僑(?~?),李景由第三子,名見於《李景由墓誌》,曾任榆次尉。


【九世】李何(?~?),李景由第四子,名見於《李景由墓誌》,曾任左武衛騎曹參軍。


【五世】李君絢(558年-622年),李士操之子。按《唐故濟州別駕李府君墓誌銘並序》記載:“公諱君絢,隴西狄道人也。高陽之緒,庭堅之裔,佐命之堯,因官賜氏,冠冕紳,昭著圖牒者也。(曾祖虔,)銀青光祿大夫兗州刺史(車)騎大(將軍)贈冀州刺史諡(宣)景公,為國之棟樑,佐時之羽翼;祖皓,散騎侍郎徵虜將軍涼州刺史,高庸懿績,當世所推;父士操,安東將軍、南兗州刺史、梁郡太守、富平縣開國子,英聲茂實,光映朝府”。君絢以荊州司倉起家,隋大業初年,任彭城郡司戶。大業末,轉任彭城縣令。唐武德四年,受任為濟州別駕。武德五年五月十日,遘疾終於官舍,春秋六十有五。


【八世】李昇期(?~?),李士操玄孫。官至給事中。按開元十四年《李辿墓誌》題署:“從弟,大理少卿昇期撰”。可見,昇期為李辿從弟。如若此昇期真是太理少卿昇期,那麼李辿與昇期的共祖為姑臧始祖李承。按序推算,也僅為六從兄弟而已。生子李何、李儋。


【九世】李何(?~?),李昇期之子。官至汜水令。


【九世】李儋(?~?),李昇期之子。官至殿中侍御史。 【三世】李曉(?~?),字仁略,李虔之子。北魏末年,任前將軍、太中大夫。東魏天平初,寓居清河,依從母兄崔甗鄉宅。東魏武定末,受大丞相高澄徵召,任外兵郎。後徙平西將軍、太尉府諮議參軍事,除頓丘太守。天保中,歷任廣武、東郡太守,卒於郡,年五十九,贈本官將軍、海州刺史。生三子,李伯山、李仲舉、李季遠。


【四世】李伯山(?~?),李曉長子。


【五世】李子同(?~?),李曉之孫。按《北史·序傳》,子同為李大師從兄,曾以侍從補任州佐。按《李覆墓志》,官至朝散大夫、滎陽郡滎陽縣令。生子李慈力。


【六世】李慈力(?~?),李子同之子。名見於《李覆墓志》,新都、平遙二縣尉,鄴郡成安縣丞。生子李珍。


【七世】李珍(?~?),李慈力之子。名見於《李覆墓志》,官至魯王府功曹參軍。生子李復。


【八世】李復(684年~751年),字自然,李珍之子。按《唐故豐王府戶曹參軍皇族叔李府君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公諱復,字自然,隴西成紀人也。寵章奕葉,國史家諜詳焉。曾祖子同,朝散大夫、滎陽郡滎陽縣令。祖慈力,新都、平遙二縣尉,鄴郡成安縣丞。洋洋政聲,嘉子游之用大;忽忽不樂,惜君山之位卑。父珍,魯王府功曹參軍。”李復初補長葛尉。歷任獲嘉尉、陸渾主簿兼御史判官。後以有疾在身,請求閒養,因朝議優獎,改授豐王府戶曹參軍。以天寶十載五月廿七日,終於榮陽私第,春秋六十八。夫人太原王氏,嗣子李岫。〖將李複列為姑臧李氏的說明:《李覆墓志》將志主的家世上遡至其曾祖李子同,然並未敘及其具體房支。按志文首,李復為‘皇族叔’,按其卒於天寶年間,當為玄宗皇帝族叔,玄宗為涼武昭王李暠十一世孫,故李復應為李暠十世孫,李子同應為李暠七世孫。考子同之名見於《北史序傳》,乃李大師從兄,出身於姑臧李承第三子李虔一支,正是李暠七世孫。〗


【九世】李岫(?~?),李復之子。名見於《李覆墓志》。


【四世】李超(?~?),字仲舉,李曉次子。北齊末,授晉州別駕。北周時,補秋官賓部上士。隋開皇中,秦王楊俊鎮洛州,召補洛州主簿。後任隆州錄事參軍,轉冀州清江令,俱以疾還。後以資例,授帥都督、洛陽令。終於洛陽永康裡宅。春秋六十三。夫人博陵崔氏,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兼吏部尚書崔孝芬孫女,崔宣猷侄女。生二子:李大師、李行師。生一女李氏,嫁鄭師萬。


【五世】李大師(570年~628年),字君威,李超長子。隋末,任渤海郡主簿。竇建德據有山東,受召為尚書禮部侍郎。建德兵敗後,大師被唐朝廷流配會州。武德九年,遇赦。不受召,還歸故里。貞觀二年五月,終於鄭州滎陽縣野舍,時年五十九。生子李慶孫、李正禮、李利王、李延壽、李安世。


【六世】李慶孫(?~?),李大師長子。


【六世】李正禮(?~?),李大師第二子。生子李元瓚。


【七世】李元瓚(?~?),李正禮之子。


【六世】李利王(?~?),李大師第三子。按《盧沇妻李氏墓誌》記載:“曾祖利王,金城、平利二縣令”。生子李元道、李元德、李元古。


【七世】李元道(?~?),李利王之子。


【七世】李元德(?~?),李利王之子。 生子李光遠。


【八世】李光遠(?~?),李元德之子。


【十世】李構(?~?),李光遠之孫。


【七世】李元古(?~?),李利王之子。名見於《盧沇妻李氏墓誌》,官至潞州司士參軍。生子李恬。按《盧從雅夫人李真墓誌》,諱作“仁素”,官至海州司兵參軍。


【八世】李恬(?~?),李元古之子。名見於《盧沇妻李氏墓誌》,官至河南府永寧縣尉。第五子李綜。長女李氏,嫁范陽盧沇。


【九世】李氏女(725年~781年),李恬長女。嫁朝散大夫、豪郢二州刺史、上柱國范陽盧沇。按《唐故朝散大夫豪郢二州刺史上柱國盧府君夫人隴西李氏墓誌銘並序》記載其家世曰:“夫人隴西李氏,七代祖虔,儀同三司,贈太尉;曾祖利王,金城、平利二縣令;祖元古,潞州司士參軍;父恬,河南府永寧縣尉。夫人即永寧府君之長女也”。志載其十九歲,嫁於盧沇為妻。以建中二年三月十二日寢疾,終於江陽縣之私第.春秋五十七。有子盧鞏、盧覃。


【九世】李綜(739年~793年),李恬第五子。按《唐故登仕郎河南府福昌縣尉雲騎尉隴西李府君夫人范陽盧氏合祔墓誌銘並序》記載:“公諱綜,隴西成紀人也。曾祖利王,金州平利縣令;祖元古,潞州司士參軍;烈考恬,河南府永寧縣尉。公即永寧第五子也”。志載其以貞元九年七月十五日遘疾不起,享年五十有五。夫人范陽盧氏,右臨門衛將軍盧正言曾孫,灤州司馬盧朓之孫,魏州元城縣尉盧涗之女。生子敏仲、友仲。第九女李真,范陽盧從雅。


【十世】李敏仲(?~?),李綜之子。名見於《李綜墓誌》。曾任左清道率府錄事參軍。


【十世】李友仲(?~?),李綜之子。名見於《李綜墓誌》。曾任懷州參軍。按《崔沆妻李瑗墓誌》記載其官至京兆府法曹參軍。夫人北祖范陽盧氏。長女李璦,嫁嫁博陵崔沆,早亡。


【十一世】李瑗(838年~853年),李友仲長女。嫁博陵崔沆。按《唐鄉貢進士博陵崔沆妻隴西李夫人墓誌銘並敘》記載其家世日:“夫人諱瑗,十代祖諱承,仕後魏為龍驤將軍、榮陽太守,封姑臧公。時始尚山東望族,第其甲乙。公四子派分,今之語氏族者謂姑臧四房。第三子諱虔,魏兗州刺史、贈侍中,即夫人所承。曾大父河南府永寧縣尉諱恬。大父河南府福昌縣尉諱綜。烈考京兆府法曹參軍諱友仲,太夫人北祖范陽盧氏。夫人即法曹府君長女。”。志載其以大中七年冬十一月二十一日,終於長安通義裡第。


【十世】李真(786年~839年),李綜第九女。嫁儒林郎、太府寺主簿范陽盧從雅。按《唐故儒林郎守太府寺主簿盧府君夫人隴西李氏墓誌銘並序》記載其家世曰:“夫人諱真,號洞景,隴西姑臧人也。曾祖仁素,皇朝海州司兵參軍府君。大父恬,皇朝河南府永寧縣尉府君。父綜,皇朝河南府福昌尉府君。夫人即福昌府君之第九女”。志載其以開成四年閏正月十八日,歿於東都正俗裡第,春秋五十四。


【十一世】李嶽(?~?),李恬曾孫。按《崔沆妻李瑗墓誌》題署:“從祖兄前鄉貢進士嶽撰”,文中又言:“以嶽之於夫人,實從祖兄,得熟懿範,見託紀載,欲辭所命,懼晦休芳”。可見李嶽與李瑗乃從祖兄妹,現推定李嶽為李恬曾孫。


【八世】李位(?~?),李利王之孫。官至房州刺史。


【八世】李緄(?~?),李利王之孫。官至殿中侍御史。


【六世】李延壽(?~?),字遐齡,李大師第四子。貞觀時,任太子典膳丞、崇賢館學士,後為御臺史主簿,兼直國史,累官至符璽郎,兼修國史。


【六世】李安世(?~?),李大師第五子。


【五世】李行師(?~?),李超次子。邛州刺史、虞部員外郎。另據《北史·序傳》記載,行師貞觀中歷太常寺丞、都水使者、邛州刺史。生子李玄運、李玄乂、李玄約、李玄挺。


【六世】李玄運(?~?),李行師之子。按《李歸厚墓誌》,曾任望江、隋二縣令。生子李元璥。長女李氏,嫁范陽盧正勤。


【七世】李元璥(?~?),李玄運之子。按《朝議大夫守濟州刺史李府君墓誌銘並序》記載其官至濟州刺史。夫人滎陽鄭氏,生三子:李推、李損、李振。有女李氏,嫁盧某。


【八世】李推(?~?),李元璥長子。按《鄭府君妻李氏墓誌》,官至門下省符寶郎。生子李鈞。


【九世】李鈞(?~?),李推之子。名見於《鄭府君妻李氏墓誌》,官至鄭州錄事參軍。生女李氏,嫁鄭某。


【十世】李氏女(771年~822年),李鈞之女,嫁滎陽鄭某。按《唐故右金吾衛錄事參軍滎陽鄭府君夫人隴西李氏墓誌銘並序》記載:“鄭君夫人李氏,,隴西姑臧人。曾祖諱元璥,皇任慈州刺史; 祖諱推,,皇任門下省符寶郎; 考諱鈞,皇任鄭州錄事參軍.”。志載其卒於長慶二年七月,享年五十二。


【八世】李損(?~?),李元璥次子。《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作李揁,今按《李元璥墓誌》,諱為損(損)。曾任通直郎、河南府新安縣尉,現予補正。生子李鋌。


【九世】李鋋(?~?),李損之子。


【八世】李振(?~?),李元璥第三子。名見於《李歸厚墓誌》,官至穎王府掾。生子李銳。


【九世】李銳(?~?),李振之子。名見於《李歸厚墓誌》,官至右千牛衛胄曹參軍。生子李象。


【十世】李象(?~?),李銳之子。名見於《李歸厚墓誌》,官至京北陸運使、檢校尚書,屯田員外郎。生子李歸厚。


【十一世】李歸厚(802年~833年),字德元,李象第二子。按《唐故毫州鹿邑縣主簿隴西李君墓誌銘》記載:“君姓李氏,諱歸厚,字德元,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涼武昭王之後,國史家諜詳載,略而不書。以大和七年十月廿七日強殞於秋浦郡郡官舍,享年卅二……君五代祖諱玄運,皇望江、隨二縣令。高祖諱元璥,皇濟州刺史。曾王父諱振,皇穎王府掾。大父諱銳,皇右千牛衛胄曹參軍。父諱象,皇京北陸運使、檢校尚書屯田員外郎。君即屯田府君之第二子也”。歸厚官至毫州鹿邑縣主簿。夫人范陽盧氏,睦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盧鋼第二女。生二女一男,長女適河東薛讓。男李洵美。


【十二世】李氏女(?~?),李歸厚長女,嫁河東薛讓。見於《唐范陽盧夫人墓誌銘》。


【十二世】李洵美(?~?),李歸厚之子。名見於《唐范陽盧夫人墓誌銘》,曾任絳州秸山縣主簿。


【八世】李氏女(687年~753年),李元璥之女。嫁盧某。按《大唐故隴西李夫人墓誌銘並序》記載:“曾祖行師,皇朝虞部員外郎、邛州刺史,祖玄運,隨州隨縣令。父元璥,監察御史,慈濟二州刺史”。志載其卒於天寶十二年六月,壽六十七。


【七世】李氏女(636年~709年),李玄運長女。嫁洺州邯鄲縣令范陽盧正勤。生子盧肅敬、盧侑。按《大唐故洺州邯鄲縣令范陽盧正勤夫人隴西李氏墓誌銘並序》記載其家世曰:“夫人隴西成紀人也。晉州府君仲舉之曾孫,隨縣府君玄運之長女”。志載其以景龍三年三月十六日終於□□□之私第,享年六十有四。


【六世】李玄乂(?~?),李行師之子。官至潤州刺史。生子李上義、李叔儀。


【七世】李上義(?~?),李玄乂之子。官至右庶子、揚州長史。按《李弘亮墓誌》,任銀青光祿大夫,涇、隴、汾、晉、岐、曹等七州刺史,揚府長史,右庶子,封隴西縣開國公。生子李真玉、李美玉。


【八世】李真玉(?~?),李上義之子。名見於《李弘亮墓誌》,官至常州無錫縣令。生子李子武。


【九世】李子武(?~?),李真玉之子。名見於《李弘亮墓誌》,官至懷州武陟縣丞。生子李弘亮、李弘立。


【十世】李弘亮(775年~818年),字廣成,李子武之子。按《唐故承務郎行瀛洲平舒縣主簿知薊州漁陽縣事賞緋魚袋隴西李府君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公諱弘亮, 字廣成,四公姑臧之後, 世胄洪懋,門緒清劭,銀黃命服,輝映倫等。公之烈考曰子武,懷州武陟縣丞;毗貳之政,輿謠載洽。武陟府君之父曰真玉,朝散大夫,累任至常州無錫縣令。無錫府君之父曰上義,銀青光祿大夫, 涇、隴、汾、晉、岐、曹等七州刺史, 揚府長史, 右庶子, 隴西縣開國公. ”志載其官至瀛洲平舒縣主簿,知薊州漁陽縣事。以元和十三年五月十七日捐棺於監田旅次,享齡四十有四。夫人范陽張氏,即良二千石常侍大夫之令女,今相國司空楚公夫人之伯姊。有子五人:瑜、琬、瑾、璋、珪。


【十一世】李瑜(?~?),李弘亮長子。名見於《李弘亮墓誌》。


【十一世】李琬(?~?),李弘亮第二子。名見於《李弘亮墓誌》。


【十一世】李瑾(?~?),李弘亮第三子。名見於《李弘亮墓誌》。


【十一世】李璋(?~?),李弘亮第四子。名見於《李弘亮墓誌》。


【十一世】李珪(?~?),李弘亮第五子。名見於《李弘亮墓誌》。


【十世】李弘立(?~?),李子武之子。名見於《李弘亮墓誌》。


【八世】李美玉(?~?),李上義之子。名見於《李榮初墓誌》,官至蔡州郾城縣令。夫人太原王氏,羅州司戶參軍王慶詵第四女。生子李榮初。


【九世】李榮初(715年~781年),李美玉嫡長子。按《唐故容管經略招討處置使參謀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賜緋魚袋隴西李公墓誌》記載其家世曰:“公諱榮初,字,隴西成紀人也。其先為理官,因而命氏。後魏龍驤將軍、雍州刺史姑臧公承之八代孫也。曾祖皇朝潤州刺史諱玄乂。大父皇朝銀青光祿大夫、右庶子諱上義。烈考皇朝蔡州郾城縣令諱美玉。世秉懿德,誕生中和。公即郾城府君之冢子也。”志載其官至容管經略招討處置使參謀,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以貞元七年二月十九日壽終於江陵府表義裡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七。夫人太原王氏,楚州淮陰縣令、贈尚書右僕射王光謙之季女。生子李士華。


【十世】李士華(754年~816年),李榮初之子。按《唐故太原府祁縣丞李公墓銘》記載其家世曰:“公諱士華, 曾祖皇左庶子、揚州長史、隴西公上義; 祖皇萬年縣尉諱美玉;父皇殿中侍御史諱榮初,妣太原王氏,父諱光謙……”。志載其官至太原府祁縣丞,以元和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卒於官舍,享年六十三。夫人太原王氏,王翔之女。生子李琯。


【十一世】李琯(?~?),李士華之子。名見於《李士華墓誌》。夫人太原王氏。


【十一世】李仲言(?~?),李上義玄孫。按《李士華墓誌》題暑:“從侄鄉貢進士仲言撰”,可見,仲言為李士華從侄,依序推定為李上義玄孫。


【七世】李叔儀(?~?),李玄乂之子。 生子李庭言。


【八世】李庭言(?~?),李叔儀之子。官至楚州刺史。 生子李恭懿。


【九世】李恭懿(?~?),李庭言之子。生子李榮實、李休。


【十世】李榮實(?~?),李恭懿之子。


【十世】李休(?~?),李恭懿之子。生子李弘式。


【十一世】李弘式(?~?),李休之子。生子李龜圖。


【十二世】李龜圖(?~?),字玄錫,李弘式之子。


【六世】李玄約(?~?),李行師之子。按《李優缽墓誌》,官至洛縣令。生女李優缽,嫁范陽盧某。


【七世】李優缽(650年~720年),李玄約之女。嫁懷州刺史范陽盧某,生三子:盧晈、盧暕、盧暉。按《唐故懷州刺史盧府君夫人隴西李氏墓誌》記載其家世曰:“夫人諱優缽,隴西狄道人也。自涼武昭王九葉冠冕,鬱芬連耀。祖行師,邛州刺史。父玄約,洛縣令……”。李氏以開元八年三月十三日寢疾終於東都敦行裡之第,春秋七十有一。 


【九世】李鎔(?~?),李玄約曾孫。官至陵、嘉二州刺史。


【六世】李玄挺(?~?),李行師之子。相州刺史。按《李體微墓誌》,官至銀青光祿大夫、洛州刺史。 按《盧正言墓誌》,歷任相潞等五州刺史、司農鴻臚二卿。生子李尚虛、李尚辭。長女李氏,嫁盧正言。


【七世】李尚虛(?~?),李玄挺之子。


【七世】李尚辭(?~?),《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作尚詞,李玄挺之子。申州刺史。按《李體微墓誌》,官至上洛郡太守。按《李杼墓誌》官至商州刺史。生子李俠、李欽回、李中庸、李昭、李踐中、李踐曾。


【八世】李俠(?~?),李尚辭之子。


【八世】李欽回(?~?)李尚辭之子。  


【八世】李中庸(?~?),李尚辭之子。


【八世】李昭(?~?),李尚辭之子。生子李瓚。


【九世】李瓚(?~?),李昭之子。  


【八世】李踐中(?~?),李尚辭之子。官至臨汝太守。


【八世】李踐曾(?~?),李尚辭之子。名見於《李體微墓誌》、《李抒墓誌》等,官至益州大都督府錄事參軍。夫人京兆王氏。生子李枕、李惇。長女體微,出家。


【九世】李體微(720年~791年),李踐曾長女。按《唐故修行寺主大德律和上體微墓記》記載:“律和上俗姓李氏,其先隴西姑臧人也。曾祖玄挺,皇朝銀青光祿大夫、潞州刺史。祖尚辭,上洛郡太守。父踐曾,益州大都督府錄事參軍。律和上即益府府君之長女。先夫人京兆王氏”。記載其以貞元七年正月十九日,怛化於河陰縣,春秋七十二。


【九世】李忱(?~?),李踐曾之子。名見於《李抒墓誌》,官至汴州司田參軍。生子李璺、李豐、


【十世】李璺(?~?),李忱之子。名見於《李抒墓誌》,官至河南府溫縣令。元和末,卒於官舍。夫人盧氏。按李抒“同氣五人,並以經明人仕,鹹娶甲門氏”的記載,李璺當生五子。李抒為第二子。又有至少二女,一嫁崔某,一嫁盧某。按《李梲墓誌》記載:“汴州司田參軍忱之孫,河南府溫縣令、贈尚書工部郎中豐之季子”,此志所載名“豐”者,豐在繁體中作“豐”。“豐”與“璺”字形相似,應為釋讀之異,當為同一人。志文又載李梲有仲兄某,曾任魏王傅,此人應為李抒之弟。


【十二世】李俗(?~?),李璺之孫。按《唐故隴西李公范陽盧氏夫人墓誌》題暑,志文為李抒‘子姪’(子侄)鄉貢進士李俗所撰。志文中又言:“夫人年十四,歸我仲父”,李俗既稱李抒為仲父,當為李抒兄子。現推定李俗為李璺長孫。


【十一世】李抒(802年~850年),字成章,李璺第二子。按《唐故懷州錄事參軍姑臧李公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世以甲乙定山東著姓,惟李氏出姑臧系者為最華顯。公諱杼,字成章,實後魏太尉封姑臧公胄也。五代祖諱玄挺,官潞州刺史。高祖諱尚辭,官商州刺史。父子銀綬,聯帶虎符而會計闕下。時人稱榮。常約子孫日:仕家子祿二千石,官列郡守,亦不賤矣。是刻戒貪進。當時山東人率號其門為刺史氏。曾祖諱踐曾,官成都府司錄參軍。大父諱忱,官汴州司田參軍。皇考諱璺,官河南府溫縣令。自成都府君至皇考,雖位不滿二千石,而履行修潔,文德熾耀,鏢儀端飾,為士人模範。公則溫縣府君第二子也”。志載其官至懷州錄事參軍。以大中四年七月十六日無疾暴終於許昌館舍,享年四十有九。夫人范陽盧氏,北祖大房特美之後,烏江令盧從贄之女。盧氏生女二人,長女適滎陽鄭褒,次女適博陵崔沆。又生子男三人,長曰力士,次曰居士,次曰山兒。另據《李抒與夫人盧氏合祔墓誌》記載李杼三子為:長子李嶽,次子李處恭,幼子李係。力士、居士、山兒當為李嶽(一作嚴)、李處恭、李係三人乳名。


【十二世】李氏女(?~?),李杼長女。見於《李杼墓誌》。嫁滎陽鄭褒。


【十二世】李氏女(?~?),李抒次女。見於《李杼墓誌》。嫁博陵崔沆(僖宗時曾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後罷相)。


【十二世】李嶽(?~?),一名“嚴”,李抒長子,盧氏所生。按《李杼墓誌》記載:“生女二人,子男三人,長日力士,次日居士,次日山兒,鹹幼,而有成人志”的記載看,李嶽乳名當為“力士”。又《李杼夫人盧氏墓誌》記載:“長男嚴,溫潤有文,將趨貢賦,亦既婚娶,卓然成人。無何,並先夫人即世。以是常抱追痛之懷”,在此志中其名為“嚴”。按《李抒與夫人盧氏合祔墓誌》記載:“予別弟嶽,始以詞華進身,連歲厄運,自長安尉、太常檢討,為今湖南李公奏奪充觀察支使兼殿中侍御史,娶故刑部郎中清河崔峴之女。其名又作“嶽”。


【十二世】李處恭(?~881年),乳名居士,李抒次子,盧氏所生。名見於《李抒墓誌》等,官至司農寺丞。按《李抒與夫人盧氏合祔墓誌》記載:“夫人以系自華扶走闕下,艱危逃難,抱冤傷,及已薨之後,不逾月,而仲子司農寺丞處恭亦以疾即世”。可見,處恭與母親是同年離世,喪期相差不過一月。


【十二世】李係(?~?),乳名山兒,李抒季子,盧氏所生。名見於《李抒墓誌》及《李抒與夫人盧氏合祔墓誌》,曾任宣州觀察推官、試秘書省校書郎。


【十一世】李氏女(?~?),李璺之女,嫁崔某。按《李抒墓誌》題署:“外甥鄉貢進士崔福撰”。崔福既為李杼外甥,崔福之母當為李璺之女,李抒姊妹。


【十一世】李氏女(?~?),李璺之女,嫁盧某。按《李抒墓誌》,志文為李抒外甥鄉貢進士盧嘏所書,故推定盧嘏之母為李璺之女,李抒姊妹。


【十二世】李內恭(?~?),李璺之孫。按《李抒與夫人盧氏合祔墓誌》題署:“侄男朝議郎前守國子博士柱國內恭撰”。其志文又言:“我先君與伯仲五人居先姑之庭,夫人即第二婦也,大和中,首歸我伯父”,內恭既稱李抒為伯父,當為李抒季弟之子。


【十一世】李?(?~?),李豐(璺)仲子。按《李梲墓誌》,李梲有仲兄曾任魏王傅。


【十一世】李梲(813年~869年),字卿材,李豐(璺)季子。按《唐故徐宿濠泗觀察判官試大理評事兼監察侍御史李府君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君諱梲,字卿材,隴西成紀人,元魏滎陽太守、姑臧穆侯諱承九世孫(注:以子為一世的推算方式,應為十世孫),皇成都府司錄參軍踐曾之曾孫,汴州司田參軍忱之孫,河南府溫縣令、贈尚書工部郎中豐之季子”。李梲官至徐宿濠泗觀察判官、試大理評事、兼監察侍御史。為徐泗觀察使崔彥曾麾下屬吏。適逢龐勳兵變,以鹹通十年四月五日被龐勳所殺。享年五十七。詔贈起居舍人、賜緋魚袋。夫人范陽盧氏,澤州刺史盧子俊之女。生一子,名曰延龜。


【十二世】李延龜(?~869年),李梲之子。名見於《李梲墓誌》,為鄉貢進士,與父同死龐勳之亂。生子李摩醯。


【十三世】李摩醯(?~?),李延龜之子。名見於《李梲墓誌》,龐勳之亂時,其父、祖一同被害,摩醯因“年未成童,零丁獨免”。


【九世】李惇(?~?),李踐曾之子,名見於《盧方回妻李夫人墓誌》。官至魏州元城縣令。生子李復。


【十世】李復(?~?),李惇之子。名見於《盧方回妻李夫人墓誌》,官至壽州霍丘縣令。生女李氏,嫁盧方回。


【十一世】李氏女(815年~853年),李復之女。嫁知鹽鐵陳許院事、朝議郎、侍御史范陽盧方回。按《唐知鹽鐵陳許院事朝議郎侍御史上柱國范陽盧方回妻隴西李氏墓誌銘並序》記載其家世曰:“夫人姓李氏,其先隴西成紀人也。涼武昭王十一代孫,著姓關東,族居其甲。高王父諱尚辭,皇江、饒、洪、光、商等州刺史。曾王父諱踐曾,皇益州錄事參軍。王父諱惇,皇魏州元城縣令。大王父諱復,皇壽州霍丘縣令”。志載其以大中七年十一月五日,終於捅橋院官舍,享年卅九。有子男叄人:曰巡兒、曰小巡、曰小匠。


【七世】李氏女(671年~730年),李玄挺長女。嫁右監門衛將軍范陽盧正言。按《大唐故右監門衛將軍上柱國贈銀青光祿大夫兗州都督諡日光范陽盧府君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 “夫人隴西李氏, 北齊別駕李 仲舉之曾孫, 皇朝邛州刺史李行師之孫, 皇朝相潞等五州刺史、司農鴻臚二卿李玄挺之長女也”。以開元十八年,薨於東周行修裡之第,享年七十,。


【五世】李氏女(?~?),李超之女,李大師之妹。嫁鄭師萬(曾任益州新都縣尉)。


【四世】李季遠(?~?),李曉第三子。


【二世】李暉儀(463年-533年),李承之女。嫁北魏太尉諮議,東平原郡太守,贈假節、都督南青州諸軍事、徵虜將軍、南青州刺史滎陽鄭平城。按《魏故假節督南青州諸軍事徵虜將軍南青州刺史鄭使君夫人李氏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夫人諱暉儀,隴西狄道人,帝高氏顓頊之裔也。庭堅言惠以命氏,伯陽隱道以無名,自漢丞相蔡,逮乎涼武昭王暠,或緝熙帝,或撥亂一匡,年逾數百,世歷三代,風流並軌,儒雅繼及。祖,同燉煌宣公,履順含柔,禮穹八命。?父承,雍州刺史姑臧穆侯……”。暉儀生四子四女:長子鄭伯猷、次子 鄭仲衡、三子 鄭輯之、四子 鄭懷考。其長女 鄭始容,嫁司空、廣陵王元詡。次女嫁范陽盧□,三女嫁隴西李□□。四女嫁清河張璿。以永熙二年三月十二日卒於洛陽暉文裡,終年七十一歲。 


【二世】李蕤(464年~505年),字延賓,李承之子。按《魏故假節龍驤將軍豫州刺史李簡子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亡祖寶,字懷素,儀同三司燉煌宣公。夫人金城楊氏。父禕,前軍長史。亡父承,字伯業,雍州刺史姑臧穆侯。夫人太原王氏。父慧龍,荊州刺史長社穆侯”,志文載李蕤以弱冠侍御中散符璽郎中,轉監御令,拜步兵校尉,出為東郡太守,遷大司農少卿。以正始二年十一月九日薨於洛陽之城東里。春秋四十二。詔贈假節、龍驤將軍、豫州刺史,諡曰簡。夫人太原王氏,諱恩榮,封晉陽縣君,太宰、中山宣王王洛成之女。李蕤生八男,四女。其長子李該,次子義慎、三子義真、四子義遠、七子義邕知名。


【三世】李該(?~531年),《魏書》作詠,《北史》作諺,今按其家族多方墓誌證實,諱為“該”,字義興,李蕤長子。莊帝初,遷安東將軍、濟州刺史。轉廣州刺史,加散騎常侍。前廢帝時,與第三弟通直散騎常侍義真、第七弟中書侍郎、太常少卿義邕,同為爾朱仲遠所害。出帝初,贈侍中、驍騎將軍、吏部尚書、冀州刺史。生女李豔華,嫁博陵元子邃。生女李氏,嫁博陵崔士謙。


【四世】李豔華(512年-541年),字豔華,李該之女。嫁東魏徵西將軍,北齊上洛縣男博陵元子邃。按《魏博陵元公故李夫人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夫人字豔華,隴西狄道人,武昭王皓之五世孫也。月華遠胄,星光遙緒,締構五回,派流九折,種德積善,世有達人,軒冕聯華,龜玉交映。雖十紀七葉之門,銀鉤金社之族,自我相望,有兼厥美。祖蕤,司農豫州刺史。父該,散騎常侍濟廣二州刺史”。以東魏興和三年十月二日終於家,年僅三十。


【四世】李氏女(?~?),李該之女。嫁北周平東將軍、行臺左丞博陵崔士謙。生子崔君治。按《崔楷墓誌蓋》銘文記載:“次士謙,平東將軍,行臺左丞,一男一女。妻隴西李氏,父諺,侍中,吏部尚書,冀州刺史”。


【三世】李?(?~528年),字義慎,李蕤次子。官至司空屬,莊帝初,於河陰遇害。贈散騎常侍、徵東將軍、雍州刺史。


【三世】李?(?~531年),字義真,李蕤三子。官至通直散騎常侍。前廢帝時,與兄李該、弟義邕併為爾朱仲遠所殺。出帝初,贈前將軍、齊州刺史。


【三世】李?(?~528年),字義遠,李蕤四子。官至國子博士。莊帝初,於河陰遇害。


【三世】李?(?~531年),字義邕,李蕤七子。官至中書侍郎、太常少卿。莊帝居蕃之日,以外親甚見親暱,及有天下,特蒙信任。爾朱榮之誅,義邕與其事,由是並及於禍。出帝初,贈安東將軍、青州刺史。


【六世】李仁璹(?~?),李蕤玄孫。官至衡州刺史。


【二世】李氏女(?~?),李承之女。嫁北魏鎮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中書令、長社伯太原王瓊,生子王遵業、王延業等。按《魏書》記載,王遵業為李瑾外兄(姑母之子),故推定李氏為李承之女。


【二世】李氏女(?~?),李承之女。嫁北魏尚書郎范陽盧光宗。生子盧觀、盧仲宣、盧叔虎。按《魏書》記載,盧觀為李瑾外兄(姑母之子),《北史》記載盧叔虎為李曉外兄,故推定李氏為李承之女。


【九世】李獻(?~?),李承八世孫(此世次結合其家族多方墓誌推證)。按《李則墓誌》,李獻曾任眉州別駕。因拒將其女嫁於侍中源乾曜之子,被貶為黔州彭水尉。生子李全一。


【十世】李全一(?~?),李獻之子。按《唐故隴西郡太夫人涼國太夫人李氏墓誌銘》記載,官至德州平昌縣尉。據《崔陲神道碑》《崔鄲墓誌》記載其名諱為‘鹹一’,官至汾州司倉(戶)參軍。生子李則。生女李氏,嫁清河崔陲。


【十一世】李則(?~?),李全一之子。按《故歙州長史隴西李府君墓誌銘》記載:“府君諱則,字某,涼武昭王十三世孫。大父獻,眉州別駕”。李則官至歙州長史。以疾卒,年七十四。夫人河南元氏,壽州剌史元從之女。生三子五女,其中長子、次子,皆未仕卒,幼子名克恭。


【十二世】李氏女(?~?),李則長女。見於《李則墓誌》,嫁禮部員外郎鄭錫。


【十二世】李氏女(767年~833年),李則第二女,元氏所生。嫁桂州觀察使、桂州刺史、御史中丞、南陽縣公,贈禮部尚書京兆杜式方。按《唐故隴西郡太夫人涼國太夫人李氏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夫人之先隴西成紀人也,自漢前將軍十有六代,以至於涼武昭王暠,暠曾孫承始封姑臧侯。洪源演流,遂為冠族,地望清甲,不同群倫。夫人即綿州司馬府君諱獻之曾孫,德州平昌尉府君諱全一之孫,歙州長史府君諱則之第二女,壽州刺史河南元公從之外孫也”。志載其生子四人:杜惲、杜憓、杜驚、杜悰(尚憲宗嫡女岐陽公主)。又生二女,其次女嫁敦煌李播(曾任大理評事,河中節度判官),二女皆不壽而終。李氏以大和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卒於京師安仁第,壽齡六十七。追封涼國太夫人。


【十二世】李氏女(?~?),李則第三女。見於《李則墓誌》,嫁京兆韋放。


【十二世】李氏女(?~?),李則第四女。見於《李則墓誌》,嫁滎陽鄭循禮。


【十二世】李氏女(?~?),李則幼女。見於《李則墓誌》,嫁密縣尉鄭公瑜。


【十二世】李克恭(?~?),李則幼子。見於《李則墓誌》,年四十六,始奏授睦州司兵。累遷試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充鹽鐵推官。


【十一世】李氏女(735年~813年),李鹹(全)一之女。嫁朝散大夫、檢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清河縣開國男,贈太師清河崔陲。順宗時,受封為清河郡太君。後以子貴,累贈至涼(秦)國太夫人。按《故朝散大夫檢校尚書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清河縣開國男贈太師崔公神道碑》記載:“夫人隴西李氏,汾州司戶參軍鹹一之女”。志載其以元和八年三月十六日捐館舍,壽七十有九。生六子:崔邠、崔酆、崔郾、崔郇,崔鄯、崔鄲。


李僑(?~?),李承裔孫。名見於《崔曄妻李道因墓誌》。官終相州成安令。娶清河崔庭曜女。生子李應


李應(?~?),李僑之子。名見於《崔曄妻李道因墓誌》。官終嶽州巴陵長,累贈戶部尚書,娶清河崔少通女。生子李鷺。


李騭(?~?),李應之子。名見於《崔曄妻李道因墓誌》,志載其自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出拜江西觀察使,薨於位,贈工部尚書。夫人清河崔氏,朝散大夫、檢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清河縣開國男,贈太師崔陲之孫,浙西觀察使崔郾之女。生女李道因,嫁清河崔曄。


李道因(?~876年),李騭之女。嫁進士清河崔曄為妻。按《亡室姑臧李氏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亡室姓李氏,諱道因,其先隴西成紀人。德邁於庭堅,氏望顯於姑臧公,派分清源,照灼群族。曾王父僑,官終相州成安令,娶清河崔庭曜女;王父應,官終嶽州巴陵長,累贈戶部尚書,娶清河崔少通女;顯考騭,自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出拜江西觀察使,薨於位,贈工部尚書。夫人清河崔氏之出,外王父名郾,終於浙西觀察使。夫人曾外大父於餘為諸老姑,餘於夫人先尚書為諸從甥。重以石城之舊,奕世之親,故鹹通壬午歲歸於我”。道因以乾符三年七月九日終於上都靖安裡第。生子二人,男曰召兒,女曰小贊。


李氏女(?~?),李僑孫女。嫁清河崔某,生子崔曄。按《崔曄妻李道因墓誌》記載:“餘於夫人先尚書為諸從甥。”,換言之:崔曄是道因之父李騭的從甥(堂姐妹之子),故推定崔曄之母李氏為李僑孫女。


李瑤之(?~?),李承裔孫。名見於《李顓墓誌》,官至〈唐〉池州青陽縣令。生子李鎝。


李鎝(?~?),李瑤之之子。名見於《李顓墓誌》,官至澧州司馬。生子李重光。


李重光(?~?),李鎝之子。名見於《李顓墓誌》,官至襄州文學。夫人滎陽鄭氏,生子李顓。


李顓(826年~877年),字某,李重光三子,鄭氏所生。按《唐故鄉貢學究李公墓誌銘》記載其家世曰:“公諱顓,字□,隴西成紀人也。其先帝高陽之苗裔,虞夏之時,咎繇為大理,因官命氏,裔孫曰徵,事紂得罪,其妻攜子利貞逃難,食木子得存,因改理為李。涼武昭王暠之孫承,後魏龍驤將軍、雍州刺史,封姑臧公,公即姑臧公之房也。大王父諱瑤之,皇池州青陽縣令;王父諱鎝,皇澧州司馬;烈考諱重光,皇襄州文學,位不配德。公即襄州府君第三子,滎陽鄭夫人之出也”。志載李顓終身未仕。以乾符四年四月六日捐館於鄭州滎陽縣之別墅,享年五十二。夫人清河崔氏,父崔嵛,河南府澠池縣令。崔氏生子晉七,未冠。另有一女未笄。


李惇(?~?),李承裔孫。名見於《李第娘墓誌》《李國娘墓誌》,按《李國娘墓誌》撰者李胤之自言其家為姑臧李氏。李惇官至太原士曹。夫人河南源氏,繼夫人范陽盧氏。生子李玗。


李玗(?~?),一作圩,李惇之子。名見於《李第娘墓誌》《李國娘墓誌》。官至懷州司馬。夫人滎陽鄭氏。生子李胤之。


李胤之(?~?),李圩之子。名見於《李第娘墓誌》,《李國娘墓誌》。結合二志資料可知,胤之以大和八年登春官第,次年,入京從職。開成初,為華州從事,不久,復佐廣州。四年還京,入職於戶部。後徒襄陽,在職四年,貶衛佐分司,後授萬年尉,大中初,參宣武軍,任汴宋亳等州觀察判官監察御史裹行。後任陸渾縣令。元配清河崔氏,繼室邢氏。共生七男四女。


李滌(?~?),小名鐵□,李胤之長子。名見於《李第娘墓誌》,志文末署‘鄉貢進士滌書’。


李第娘(834年~857年),行稱十七娘,李胤之長女。按《唐隴西李氏女十七娘墓誌銘》記載:“隴西李氏十七娘,曾祖,皇太原府士曹,祖圩,皇懷州司馬;祖妣滎陽鄭氏。父胤之,陸渾縣令,親清河崔氏。家承軒冕,世為甲族,備載圖諜,可得而詳。汝名第娘,即餘之元女。所生邢氏,入吾家卅年,恭盡勤敬,終始如一。享年廿四,大中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終於東都政平坊路家宅中院”。


李國娘(836年~849年),字國娘,行稱十八娘,李胤之次女,邢氏所生。按《唐姑臧李氏故第二女墓誌銘》記載:“餘次女十八娘,字國娘,大中三年正月七日,沒於東京彰善坊,年十四。其月廿四日,殯於河南縣龍門鄉孫村,從權也。曾祖,皇太原士曹;妣河南源氏,繼范陽盧氏;祖於,皇懷州司馬;妣滎陽鄭氏。親清河崔氏。所親邢氏,開成元年,因餘從事。七月廿二日生於華州官舍。”李佐兒(?~?),李胤之之子。名見於《李第娘墓誌》,《李國娘墓誌》。


李賓兒(?~?),李胤之之子。名見於《李第娘墓誌》,《李國娘墓誌》。


李阿越(?~?),李胤之之女。名見於《李第娘墓誌》,《李國娘墓誌》。


李朗兒(?~?),李胤之之子。名見於《李第娘墓誌》,《李國娘墓誌》。


李小朗(?~?),李胤之之子。名見於《李第娘墓誌》,《李國娘墓誌》。


李□兒(?~?),李胤之之子。名見於《李第娘墓誌》,《李國娘墓誌》。


李輝(?~?),李承裔孫。名見於《崔慎由墓誌》。曾任起居郎。夫人清河崔氏,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崔慎由之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