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供奉的王陽明的行草書法,比當今的書法大家如何?

何方明


當今書法愛好者們,心浮氣躁,沒有哲學思想作基礎,怎麼能和心學大師王陽明比。








花鳥畫家張亮


王陽明是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等職。清代學者把他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在學術界的地位可想而知。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

  • 王陽明的書稿《矯亭說》

他的學術思想還傳到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尤其對日本近代改革,產生了巨大的思想影響,所以,王陽明在日本至今還有很大的文化影響。一些現代企業家,把他的《傳習錄》作為像軍事家之於《孫子兵法》一樣來閱讀學習。

中國的明代,在世界上繼承了唐宋的國際影響力餘威,繼續處於很高的文化地位,在亞洲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

王陽明所處的這一時期,西方的文藝復興已經萌發,但是,還沒有進入高潮,也沒有成熟起來,所以,中國對亞洲的影響力仍然處於非常重要地位。


  • 王陽明的手札

我們看看王陽明時代所對應的日本,正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室町時代(1393----1573)的晚期,這一時代,日本是一個動盪的社會轉型期。

經濟上,商品經濟發展較快,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向近代過渡。

政治上,從分裂走向統一,文化上,世俗化(去宗教化)傾向明顯。民眾有了自覺意識。思想上更加開放自由。

日本重新回到了學習中國文化的第二次高潮,所以,對中國文化大量引進學習。日本的書法,也大量學習中國的魏晉唐大家。各地都有書法館,專門學習書法,其中漢字書法最受歡迎,教師都是有名的書法家。

但是,王陽明的著作傳入日本,已經是王陽明去世大約80年以後了。

這時日本也進入了近代歷史上的新時代江戶時代(1603----1868)國家從分裂走向統一。

江戶時代也是日本對外擴張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改革的時代。從此,日本進入東西方融合的新時代,但是對中國文化學習仍然很有興趣。

晚明萬曆三十年(1602)王陽明的代表作《傳習錄》傳入日本,清初順治七年(1650)在日本出版,開始為日本大眾所瞭解。

1905 年,號稱日本“軍神”的東鄉平八郎,他率領裝備處於劣勢的日本艦隊,在日俄戰爭中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一時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日本天皇任命他為海軍軍令部部長,將他召回日本,為他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會。

  • 王陽明的詩稿《若耶溪雨初送友》

在這次宴會上,東鄉平八郎默不作聲,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眾人,上面只有七個大字:“一生伏首拜陽明”。“陽明”二字正是日本上流社會洞悉的明代大儒王陽明。

鄉平八郎對王陽明如此崇拜,不是沒有原因的。而是日本幾代人對王陽明的推崇,使日本上流社會都很熟悉王陽明和他的思想。

例如吉田松蔭(1830----1859),就是一位日本的陽明學派思想家。他也是日本維新運動時期的思想先驅和教育先驅。

他在回憶錄中說:“吾曾讀王陽明《傳習錄》,頗覺有味。頃得《李氏焚書》亦陽明派,言言當心。向借日孜以《洗心洞札記》,大鹽亦陽明派,取觀為可。然吾非專修陽明學,但其學真,往往與吾真會耳。”

吉田松蔭還以其叔父的名義在家鄉創建了松下村塾,他的私塾第一期招募了80個學生,其中一半以上,後來都為明治維新做出了傑出貢獻,例如伊藤博文、木戶孝允、高杉晉作、山縣有朋、井上馨、前原一誠、久阪玄瑞等。這些學生都接受過王陽明的心學思想 。

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心學思想,非常符合日本江戶時代改革思潮的需要,歷史學家認為,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與王陽明“心學”的受歡迎是分不開的,這是一點也不誇張的。這種影響還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例如,日本當代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不止一次說過:“遵從發自真我和靈魂的理性和良心”,“以理性和良心抑制感性和本能,積善行德,就能磨鍊心智,達到醒悟的至高境界”。

王陽明對近代現代日本的思想影響如此深遠,對於王陽明的書法,當然也是非常崇拜的。

王陽明的書法,來自於二王,是二王書法的忠實實踐者,有人說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滲透於他的書法之中,這未免有些牽強附會了。

王陽明的書法清麗俊逸,可以說是明代書法的一股清氣,就連狂傲不羈徐渭,也對王陽明的書法敬畏三分。

如果我們把王陽明的書法拿出來與當代書法家比,我認為,我們當代一般書法家根本寫不出王陽明那種清麗俊逸的曼妙書法的。

首先,當代書法家都是寫視覺衝擊力,為書法的形式美而創作,為參加展覽而寫,王陽明就沒有這樣的意圖了。

最值得關注的是,書法總要寫出一種心裡的真美。王陽明的書法無疑有自己的心裡之美。

例如,我們前面的圖片《矯亭說》這個書法,明顯受到宋代黃庭堅的書法的一些影響,但是,王陽明能夠在這個框架裡寫出自己的味道,我們明顯感覺王陽明的書法,比黃庭堅的有些作態來,顯得真率自然了很多 。

再比如說,他的《若耶溪雨初送友》這個詩稿,看樣子是《聖教序》裡出來的,但是,王陽明行雲流水的筆意,顯然這是自己的真心態。

當然,王陽明的書法與明代文徵明,祝枝山這些大家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作為一個學者思想家,他的書法真的非常棒了。他的書法作品貴在有書卷氣。

這是現代書法家根本無法寫出來的,因為,現代書法家不是寫自己的心裡真美,而是在寫對外物的追逐,給人感覺不是在做學問,而是在做市場。


千千千里馬


被日本供奉的王陽明的行草書法堪比王羲之,比當今的書法大家如何?王陽明是四大聖人(孔子、孟子、朱熹、王陽明)之一,其核心思想“致良知”與“知行合一”至今仍有現實意義,單從此點來看非當今大家可比。

但,審美因人而異,現在附圖如下大家可對此進行發表下自己的看法:

一、王陽明行書太極圖說.宋周敦頤撰.明王陽明書.清末填墨本(局部)

二、王陽明草書若耶溪送友詩稿(局部)

至此,我想起一句話“好看的軀體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書法除卻技巧以外,其實更多的是神采的領悟,既然是領悟當然講究“悟”之一字。

對於王陽明的書法之“悟”還得對王陽明的事蹟進行學習理解方可深入,這正是所謂的功夫在詩外!


書法有云


王陽明雖然不以書名傳世,但是就這個書法作品來說,可以看得出有二王的傳承,自由瀟灑,飄逸遒勁,不驕不躁,不枯不澀。整個章法佈局非常明朗,清晰,舒服,而且有一股精妙圓融的氣息在其中,有一派大家風範,也能看的出其甚深的智慧與學養。不是現在一般的大家能比的,

王陽明出身不凡,家學又淵源,少年時代便有不同凡響的志向和行為,也受到了非常良好的額教育。成年後,久經磨難和修行,終於成為了一代承前啟後,影響深遠的大哲學家,其心學堪稱中華文化當中最經典,最具價值的學問之一。“知行合一”、“致良知”成為萬世不滅的學說,對明以後的整個東亞,東南亞國家都影響深遠。是孔孟之後的又一聖人。


所以王陽明的書法,在明代時是有位大學者評論“陽明先生一代儒宗,而亦公於書法如斯,難道藝即道耶”,意思就是對王陽明書法已經和道德情操,學問修為完全渾然一體了,達到了“藝即是道”的至高境界。


現代的書法家,論學養,不及陽明先生萬一,許多書法家連書都沒讀過幾本,寫個對聯還要帶小抄,學問上實在膚淺。論道德上就更不用說了,追名逐利,見錢眼開,那有心思來修養自己的道德。論道書法上,陽明先生的傳承深厚,功底紮實,藝術風格非常純正,這與個人風格以及修養融為一爐,無絲毫斧鑿痕跡,這樣的境界不是簡單寫幾個字就能達到的。


所以可以說沒有什麼可比性,這就跟把弘一大師的書法作品和現在范增相比,根本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一個毫無人間煙火氣,一個張牙舞爪俗不可耐,無法在一個軌道上考量。這就是陽明先生的不簡單之處。


不過奇怪的是,國內研究王陽明書法的並不多,可能是他道名遠勝過書名,也可能是先生並沒有創造出自己風格獨特,藝術價值極高的書寫方式,所以才使得書名不顯。


李藝泓



日本人把王陽明捧的很高,都堪比王羲之了。實際上,日本人怎麼看都不要緊,關鍵是我們怎麼去認識王陽明的書法成就才是最重要的。

王陽明的書法體系,幾乎完全沿襲了二王風格,說他的書法堪比王羲之,這個我想沒有幾個人會把它當成一句真話來聽的。

王陽明在他的《傳習錄》中說到自己學習書法的心得。他說,開始也是對著古帖臨摹,很長時間也是隻得其形,而不得其神。後來他發現,古人寫字時一定是很用心的,後來他再寫字時,就不輕易地下筆了,而是不斷地用心揣摩,每一個筆畫,安排佈局和章法,才慢慢地摸到了書法的真諦。


王陽明將心學融入書法的理論,其實是與書法的抒情功能有著異曲同工的妙用。所以說,王陽明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還是心學的集大成者,除了心學的成就冠絕一時之外,其書法的成就也是一直被人們所低估。

換句話說,是其他方面的成就,掩蓋了他書法藝術上面的成就。當然,他的書法的侷限之處也在於,跟其他明代的早中期的書家一樣,因為太過重視帖學,獨創,創新的東西就相對較少。


王陽明的書法比不了王羲之那是一定的,但是,用他的書法成就與今天的那些所謂的書法大家來比較,自然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現在的書法大家是真的大家嗎,我不信,你可能也不會相信吧?!


布穀公社


實在是想不出當今的書法家,有什麼本領可以跟創立《心學》,日本人因為《心學》而開智,然後崇拜王陽明而供奉相關的物品幾百年。

題主啊……當今的書法大師有誰會被人供奉?書法大師們自己敢想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問題嗎?

被譽為聖人的王陽明,他的歷史高度決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在藝術史上具有絕對高度的大牛人徐文長稱讚王陽明書法說:【古人論右軍(王羲之)以書掩其人,新建先生(王陽明)乃不然,以人掩其書。觀其墨跡,非不翩翩然鳳翥而龍蟠也,使其人少亞於書,則書已傳矣。】

難道我們比大牛人徐渭還要牛逼?


呂永亮


對王陽明不甚了了!只知道有知行合一的言論,大概是唯心主義一類的倡導者,對於王陽明行草書堪比王羲之,實難信服。(王明陽書法如下圖)。

從筆法上看,在王羲之聖教序,十七帖上下過不少功夫,用筆清秀委婉,神氣外露,鮮妍動人。和王羲之書法相較,明顯多了些妖媚之氣,哪裡堪比王羲之了?(十七帖下圖)。



王羲之書論中講,筆是將軍,故須遲重,遲則中物不入。又有語,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王陽明之書,十出二藏,鋒芒太露,神氣十足,妖嬈有餘,而內力不足,含蓄內斂明顯不如王羲之,(快雪帖下圖)。


被日本人供奉為神明的王陽明行草書,在中國卻鮮為人知,日本人審美能力低下,可見一般。

即使放在今天,王陽明書法也算一般而已,可能國展都入不了,惶論比當今書法大家。

本人也是書法愛好者,下附臨書,敬請指正,謝謝!


快意詩畫


王陽明書法承緒二王,卻又更加自由揮灑,表現出一代大家的書法風範,既師承古人,又妙悟得意,也是開了明代後期浪漫主義之先河。當今的書法家就不能相提並論了,不在一個水平上!

1、論書法成績,王陽明堪稱大家,王陽明以他自身的哲學思維、修身之道、融合貫通書法,達到了“怡神養性以遊於造物”的境界,恰恰是這種敢於自我否認、尋找衝破的精力,讓他的書法既得友軍之骨,又得我心之念,高脈清勁、駿拔飄逸,成為明代中後期浪漫主義書法的扛旗之人。


2、明代大家曾稱書聖王羲之是“以書掩其人”,王陽明則是“以人掩其書”,他將心學融入書法,細看他的書法,可謂風捲雲舒。


3、明代清初文學家歸莊說:“陽明先生一代儒宗,而亦公於書法如斯,難道藝即道耶”,意思就是對王陽明書法“以心人書,知行合一”的境界的讚美。


所以,古人本身對於王陽明作品的褒獎以及千年傳承,至今試問哪位現代書法家能超越或者比擬。



手寫咖


現今自啟功先生去世以後,國內根本以沒有可以稱得上書法家的人了,多是些半瓶子醋的所謂書法家。。。


國學菁匯


王陽明的書法說造詣極高,放在今天,毋庸置疑,絕對是一流水平!

拋開王陽明的文學和思想方面成就,單書法而言,放在今天絕對一流的原因有兩個。

 

1.法度嚴謹。今天的“書法家”,大多是自稱的,可以說絕大多數人書法水平不入流。只要把王陽明的書法拿來一對比,就知道誰好誰差,誰是古人書法誰是今人書法。王陽明的書法有筋、骨、血、脈、肉,字的點畫出入,合乎筆勢,由用筆來生字形,無論是結體還是章法,都是法度嚴謹的!有人會說,他的書法是死的,其實並不是這樣,他的書法也很有趣,在他追求書法天趣的過程中,其技法從未受到法度的束縛。清朝的朱彝尊評價說:“詩筆清婉,書法尤通神,足為臨池之模範”。他的楷書沉著剛勁,端莊高雅,風骨峻邁,蔚然大氣;他的行書舒展豪放,筆法縱逸,神采奕奕。草書法度尊嚴,挺拔有勁,神韻超逸、氣勢豪邁!

2.字外功深厚。王陽明的書法之所以在日本受到大力推崇,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學說造詣,王陽明的文化功底眾所周知,明朝徐渭說:王守仁“以人掩其書”,他的書法作品是他心學的反映,這是他書法的獨到之處。所以單單字外功這一點,今人是完全無法比擬的,縱觀今人,已經把書法和文化脫節,這在歷史上是絕對沒有的現象,割裂了書法與文化的關係,書法也就不是書法了。

如此看來,王陽明的書法,即使放在今天,也是絕對的一流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