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捡破烂的发现老板鬼混的秘密可怎么办?



大佛普拉斯|捡破烂的发现老板鬼混的秘密可怎么办?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你有想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有车有房有存款、有猫有狗有娃遛?


还是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一切?


无论你想要怎么样活着,我想大部分人都是渴望精彩的。人们以为自己想要的是幸福,但实际上任何一种生活单调地过一辈子都会乏味,所谓幸福的生活也一样。


所以人们想要的其实是精彩的生活,过腻了一种生活可以换另一种生活——这是精彩生活的一个条件。


在继续展开精彩这个话题之前,还是先来看看《大佛普拉斯》这部电影。


大佛普拉斯|捡破烂的发现老板鬼混的秘密可怎么办?

大佛普拉斯|捡破烂的发现老板鬼混的秘密可怎么办?

《大佛普拉斯》讲述的是发生在台湾的故事,不看字幕很多话我是听不懂的。但故事却很清晰:

生活有滋有味的有钱人与底层边缘人之间发生的摩擦。

实际上这种题材一点也不新鲜了,不知道有多少电影和文学作品表现过贫富差距,那么大佛普拉斯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一个,表现富人生活的镜头是彩色的,底层边缘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黑白镜头

主要的四个底层边缘人:雕塑厂保安菜埔,拾荒者肚财,不明身份的异乡流浪人释迦,零售店收银员土豆。四个人是灰色的世界里有较多交集的朋友。

一个主要的有钱人:雕塑厂老板黄启文,英文名Kevin。他的雕塑厂名字叫做葛洛伯,是英文globe的音译名。主营业务:佛像雕塑。

肚财白天捡垃圾卖钱,晚上就会去菜埔的保安室闲聊。有天晚上肚财突发奇想要菜埔把老板黄启文不用的那台车上的行车记录仪偷来看看。他俩都知道Kevin风流成性,老婆孩子又在国外,因此猜测行车记录仪一定有“精彩内容”。

行车记录仪果然记录下了很多“精彩的”对话,老板和学生妹之间的你侬我侬,车里发生的激情,还有跟小三叶女士之间的争吵。

两个人看得越来越起劲,每天晚上都会偷来“欣赏”,很快旧的行车记录仪就被看完了。看上瘾的他们又把黄启文在用的车上的行车记录仪偷来看。

没想到他们发现了老板杀死小三叶女士的证据,因为叶女士知道太多,又想要的太多。黄启文杀了她,并且把尸体藏在了即将竣工的大佛雕像中。

看到这一切的他们惊呆了,这样的场面谁也没经历过。胆小的他们选择默不作声,当作没发生过这事。但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没能逃出老板的眼睛。

黄启文设计车祸把肚财结果了,又把菜埔年迈多病的母亲送到医院治疗作为收买,警局里也有上面的人帮他摆平,这一切就真的像没有发生过一样了。

肚财死后,菜埔第一次走进他的家。一个拾荒者的家里竟然整齐地摆放着数不尽的玩具娃娃,就是那种娃娃机里面抓出来的——抓娃娃是肚财生前唯一的爱好。

也许不是唯一的爱好,因为谁也不了解他,谁会去关注一个拾荒者的生活呢?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毕竟连他最好的朋友菜埔也是第一次走进他家。

胆小懦弱的菜埔也就这样继续活下去。但他的心里又有一些愤懑,这种愤懑最后也只是在肚财的送葬仪式上发泄在了土豆身上。

土豆这个角色在剧中有一抹彩色,当他跟菜埔驾驶着摩托车的时候,他争辩说自己的摩托车是粉色的。但作为观众的我们是看不到的,这时候黑白的屏幕中他的摩托车变成了粉色。

这一抹粉色,在黑白的世界里那么耀眼,又那么可悲。在底层人那里,拥有一辆与众不同的粉色摩托车就可以很开心了。

大佛普拉斯|捡破烂的发现老板鬼混的秘密可怎么办?

大佛普拉斯|捡破烂的发现老板鬼混的秘密可怎么办?


整个观影过程是非常压抑的,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镜头都是黑白的,只有行车记录仪里的画面是彩色。另一方面,底层人物的命运让人无法乐观。

总结一下就能知道,肚财和菜埔之类人的生活之所以灰暗无光,没钱当然是主因,但

精神上的贫乏更让他们的生活陷入无尽的泥潭。毕竟他们打发时间的方式是躲在保安室偷看别人的行车记录仪。

因为没有钱,菜埔只能当保安,肚财只能拾荒,土豆只能当收银员。我们没有权利责问这些人为什么不找个好点的工作努力赚更多钱,看看你自己的所谓体面工作,真的让你的生活更精彩了吗?

因为没有见过更高形式的精神生活,所以他们只能抓娃娃、躲在保安室看行车记录仪。我们依然没有权利问他们为什么不能高雅一些,不能多读书、多看报、多思考。

我们从小到大读了那么多书、看了那么多报、经历了那么多需要动脑子的考试,你的生活现在更精彩吗?

都没有。

我前面说,精彩生活的一个条件就是想要改变的时候就能改变

重复做一样的事、一直呆在一种环境中让人感到厌倦,像工作和爱情这种事,又不像兴趣那样几乎不必付出什么代价想换就能换。因此大部分人的挣扎其实是对当下的厌倦而又没有办法去改变。或者改变之后又陷入另一种挣扎。

就是他们所讲的围城

只要你生活在围城中,就无法摆脱这样的循环。可能此生我们都做不到跳到围城外去生活了,因为所谓围城就是一种已存的生活模式。我们能做到的是去经历不同的围城。

斜杠青年大概就是这种理念的现实版本。

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即便一生只活在一个围城中,都已经很吃力了。也就是说,他们一边感到厌倦无趣、想要逃离,但同时又在为了维持自己的现状而努力拼命,以至于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到底哪里不对劲。

可能有人认为我把事情复杂化了,他们认为这一切的根源在于贫穷。言下之意,只要有了钱,生活自然就精彩起来了。

我要承认的一点是,我所理解的精彩生活,金钱/物质是必要的一方面。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月光族,除此之外还有还不完的信用卡,那你是绝对不敢轻易到另一个围城去体验一下的。

但是精彩生活的另一个维度也必须包括精神上的富足。看看我们的国度,多少因为拆迁和偶然的运气而一夜暴富的人啊。你一定听说过每月30天、一天收一户租的段子,你也一定见过戴着大金链子行不雅之事的“土肥圆”。

你可能也梦想过不用上班、天天宅在家跟空调和Wi-Fi过日子。疫情给人机会去实现这个梦想,但大部分人只过了一周这种生活就已经要抓狂了。

物质带来的感官刺激总是大同小异,而且来得快去得快(吃饱了就不再想吃,哪怕食物再美味。其它以此类推),在合法的基础上可以探索的范围也很有限。虽然必要,但无法让你的生活持续有意思。


大佛普拉斯|捡破烂的发现老板鬼混的秘密可怎么办?

大佛普拉斯|捡破烂的发现老板鬼混的秘密可怎么办?

说起来精神生活,似乎玄之又玄,那些在精神的世界里扬帆远航的人根本无暇解释什么是精神生活。

按照我的理解,如果你用脑行事,并且感受到了因此带来的愉悦(也有可能是痛苦或者其它人类共通的感情),同时能够有所输出(一切的艺术表现形式),那么你就拥有了精神生活。

并且你会发现精神里的一切话题可能都有了前人的探讨,但没有标准答案,你甚至要自己花费心力去给出答案。这个探索的过程给人带来无尽的超越之感,对现世的超越、肉身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超越。

反过来看现世的一切,也许就会有更深刻的解读和更超脱的目光。

再回到精彩生活这件事情上,从条件上来概括无非两点:有钱、有闲。但用钱去做什么、有闲去思考什么是更重要的话题。

同时,你也根本不必囿于这种有钱、有闲才能精彩的说法。有多少钱算有钱、有多少时间算有闲呢?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定义。准备好了,就可以出发了,人生没有第二次

况且,生活是否精彩,也都由你自己说了算。而我也只是提供一种能够精彩起来的可能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