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電吉他手感時,我們都在談些什麼

一把電吉他,可以說是音色、手感、外形的集合體,這幾點因素通常也是我們在選購電吉他時會考慮到的。有人會偏好音色,有人會偏好手感或者外形。當然能三者兼顧的琴可能並不是那麼多,除非不考慮任何價格的因素。

當我們談電吉他手感時,我們都在談些什麼

關於吉他的手感,網上最多的描述就是:

  1. 手感無敵,適合新手;
  2. 琴頸舒適,按弦舒服;
  3. 經過老師的調整,保證每一把琴都是完美手感……

當我們暫時拋開音色與外形因素,說到我們經常會提及的手感,那麼到底電吉他有哪些硬件上的部位會實在的影響到我們的手感呢?

對於電吉他而言,我們直接接觸的部分主要是通過雙手,那麼能影響到我們的手感的主要是:琴頸、指板、品絲、琴絃、琴橋、有效弦長、弦距。

琴頸

以我前段時間新到手的一把 Ternlet MS24 來說,剛到手上手試彈,左手首先接觸到琴頸,最直觀的手感就是琴頸的寬窄薄厚。

當我們談電吉他手感時,我們都在談些什麼

▲Ternlet MS24

我們通常所說的吉他的手感,多半是由琴頸所決定的。不同風格與不同時代的吉他往往有著不同的琴頸形狀,所謂琴頸形狀,指的是琴頸背部的橫截面輪廓。

當我們談電吉他手感時,我們都在談些什麼

現在的琴頸形狀,主要分為“C 形”,“U 形”,“D 形”和“V 形”四類。這些字母的形狀大致對應這四種類琴頸的形狀,每一類又會根據琴頸厚度和局部差異細分為多種類型,如“厚 C”和“深 U”等。

C 形琴頸

當我們談電吉他手感時,我們都在談些什麼

如果你的演奏風格較為多樣化,或很現代,那麼 C 形琴頸適合你。事實上這也是最常見的現代琴頸形狀。

當我們談電吉他手感時,我們都在談些什麼

▲厚C型琴頸

這種橢圓形的輪廓適合大多數演奏風格,有著非常舒適的手感,即便對於那些覺得自己“手小”的朋友,同樣可以輕鬆演奏。通常 C 形琴頸的厚度不及 U 形和 V 形。另外“現代 C”形狀,相比傳統 C 形,琴頸的厚度更薄,背部的感覺更平。

U 形琴頸

當我們談電吉他手感時,我們都在談些什麼

圓潤且飽滿的琴頸形狀,有種“圓鼓鼓”的手感,尤其是深U形的琴頸,深 U 形琴頸適合那些手掌相對大的用戶,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畢竟人跟人的體驗還是不同的。飽滿的持握感會讓你的大拇指得到放鬆,並且更易於手指發力,可以更容易彈出“結實”的聲音。在你持握琴頸時,大拇指無論是在琴頸背部中央,還是在指板側面,都會獲得一致的手感。

D 形琴頸

當我們談電吉他手感時,我們都在談些什麼

D 形琴頸背部中央更平,指板兩側飽滿,琴頸厚度較薄,更適合那些始終習慣將拇指握於琴頸中央的用戶。D 形琴頸更利於演奏者施展複雜的手指技巧,並且讓演奏更穩定。

V 形琴頸

當我們談電吉他手感時,我們都在談些什麼

對於那些多數時候習慣將拇指至於指板側面的演奏者來說,V 形琴頸是最理想的選擇。這也是最傳統的琴頸類型之一。

在感受過琴頸的握持感後,另一點影響手感的就是指板了,這裡又細分為指板弧度與指板木材。

指板弧度

當我們談電吉他手感時,我們都在談些什麼

大多數電吉他指板表面上,都有著輕微的弧度,簡而言之,指板弧度就是指板的彎曲弧度。對於指板弧度這一數據,你只需記得:指板半徑的這個數值越小,即指板弧度越大,指板彎曲程度大;半徑的這個數值越大,即指板弧度越小,則指板就更平。

當我們談電吉他手感時,我們都在談些什麼

▲指板混合弧度設計

指板半徑數值小,則指板弧度大:更加 Vintage,更適合演奏 Blus、Funk、橫按和絃,riff。

指板半徑數值大,則指板弧度小:適合彈奏 solo 與速彈,可以調節到一個相對比較低的弦距。

那麼你現在明白為什麼有些琴是混合弧度的設計了嗎?

當我們談電吉他手感時,我們都在談些什麼

細心的人可能會從上圖中發現,指板弧度大的琴指板用的材料不是會比其弧度小的厚一些嗎,這個對音色會造成影響嗎?按理說是會對音色造成一些影響的。接下來就是指板所用木材了。

關於指板木材對手感的影響,我想結合品絲一起來說。

品絲+指板木材

品絲的狀態對吉他演奏的手感影響很大。像我看慣了用慣了大號品絲,突然換一把中小號品絲的琴就會感覺各種不舒服。

從手感上來說:矮、平的品絲,演奏時、特別是在琴絃上滑動時能帶來順滑的手感,然而這也讓你按和絃變得有點難度——我們按和絃時需要用力把弦按下,讓琴絃與品絲有良好的接觸,品絲過矮則會讓你在推絃、揉弦時變得更加困難。

當我們談電吉他手感時,我們都在談些什麼

▲玻利維亞玫瑰木+大號品絲

與此同時,較矮較平的品絲會更容易讓你按弦的直接接觸到指板,從而你的指尖就能感受到指板的觸感,這一點也會影響到手感。像是印度玫瑰木指板通常都是無漆的,上面有很多氣孔,當你的指尖與之產生摩擦時的觸感與密度較大無氣孔的玻利維亞玫瑰木指板是不同的。

琴絃+有效弦長

琴絃的粗細不同會形成不同的張力,拋開音色琴絃的粗細與張力對左手有著直接的觸感影響不再贅述。有效弦長是會影響到琴絃拉力的,從而導致手感的變化,這裡主要講一下琴絃的拉力以及有效弦長對於手感的影響。

當我們談電吉他手感時,我們都在談些什麼

▲25.5英寸有效弦長

有效弦長長,會需要更高的張力,手感會偏硬一些,如果在加上高張力的琴絃,在指板上推絃會需要更大的指力。

有效弦長短,需要的張力就會比較小,在按琴絃時手感會偏軟一點,按弦比較舒服。在指板上推絃會也較輕鬆,演奏布魯斯風格推絃出來的效果也會為更動聽。

琴橋

琴橋為什麼也會影響手感呢?如果你同時擁有固定琴橋、雙搖琴橋的琴,相信你就會對此有所感觸。


當我們談電吉他手感時,我們都在談些什麼

▲gotoh 510TS-FE1單搖琴橋

原因很簡單,雙搖琴橋是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狀態中的,如果你足夠細心你肯定已經發現了當給你在推絃時,你的雙搖琴橋也是會有浮動翹起的,這樣的手感相比於固定琴橋而言,你會覺得推絃會更容易且琴橋給你一種“軟”的感覺。另外就是在大力刷弦時,雙搖琴橋與固定琴橋給與你力度上的反饋是不同的,固定琴橋刷弦會有種稍“硬”的感覺。

其實相對而言單搖琴橋是一個比較折中的選擇,可以通過增加彈簧將單搖調整為固定式,也可通過調節體驗到類似雙搖琴橋的手感。

弦距

最後就是弦距了,也是很多初學者比較在意的一個因素。弦距籠統理解就是琴絃底部到品絲的距離,也就是弦距越低越容易按弦,弦距越高越難按。

國際上大部分吉他品牌公認的弦距標準為 12 品處 1 弦弦高 1.5mm,6 弦弦高2.0mm(1~6 弦的弦高均勻過渡)。對大多數彈奏者來說,這是一個高度適中的弦距,保持了按弦舒適度、移動靈活性和琴絃振動空間的多方面平衡,在清音、過載、失真等不同的音色狀態下均擁有優秀的表現,也可以很好的滿足大部分樂句風格的演奏需求。因此,1.5~2.0mm 幾乎成為了電吉他行業公認的弦高標準。

所以說 2.0mm 以下的弦距,數值在 1.5~2.0mm 這個範圍,都屬於擁有良好手感的弦距了,多數人都能夠接受。

當我們談電吉他手感時,我們都在談些什麼

▲出廠弦距

當然以前調好的弦距,也會有輕微的變量的。正確的做法是給吉他自身有一個自我調節的數值,來應對這些變化的因素。而 Ternlet 的吉他會在出廠時就會進行專業調試,設定好基礎的調整,這樣以便於用戶收到吉他後不需要做額外的調節便可直接彈奏,同樣也能滿足個別有自己手感習慣的吉他手做進一步的個性化調整的需要。

一把電吉他,除去音色與可視外形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手感,是可以通過具體硬件配置數據來做基礎判斷的,只有紮實的用料以及成熟的工藝,才能造就一把手感優良、性能卓越的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