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器碑》單字解析及技法要點--“皇”

我們學習隸書,《禮器碑》是謂精典之精典。

研習時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法度,即具有廟堂之氣的東漢成熟時期的隸書;二是氣象,即隸書最基本的基調,也是隸書作品當中的魂魄,體現的是隸書的正大氣象;三是意蘊,刻石經過歲月的沉澱,呈現出的斑駁感。還有出土的漢簡中,我們可以看到兩漢時期的墨跡,體會到古人書寫時的暢達之感,在刻石與竹簡的參照下,我們的隸書既可以有金石氣又不失書卷氣。


《禮器碑》單字解析及技法要點--“皇”

漢▪《禮器碑》

《禮器碑》中幾乎每一字都有一筆很誇張重按的筆畫,古人俗稱為“波磔”,“波磔”在每個字中只出現一次,所謂“燕不雙飛”。碑文中有的字筆畫細如髮絲,如鐵畫銀鉤,既靈動又不顯呆板。儘管線條有明顯的起伏變化,但整體而不失和諧,在力量感上表現得非常成功。

如下圖,通過我的觀察,在禮器碑中從上到下找到了四個“皇”字,大家可以很明確的看到從工穩到飄逸,前兩個“皇”字在書中的第一頁和第二頁,我想應該是書丹剛開始上手,不夠嫻熟不夠大膽,所以面目比較笨拙厚實,第三個皇字就開始有變化了,起碼能明顯看出粗細對比了,到第四個“皇”字的時候,想必書丹情致上來了,上部白直接筆斷意連,猶如跳舞的女子一樣。


《禮器碑》單字解析及技法要點--“皇”

《禮器碑》中的“皇”

我們可以《禮器碑》中的“皇”字為中心點,發散性的提出很多問題。圍繞這個主題更全面的理解“皇”字。

總結如下,從三個的方面來分析“皇”字。

一、①單字線條的粗細對比,多個“皇”字的對比;②“皇”字的結構問題;③殘破的原因。

二、禮器碑中多次提到“皇”字,把原文中每個“皇”字出現的位置以及意思加以解釋。

三、縱觀整個隸書,分析“皇”字在不同字帖中的特點,又有哪些區別,加以對比。

《禮器碑》單字解析及技法要點--“皇”

漢▪《史晨碑》中的“皇”


《禮器碑》單字解析及技法要點--“皇”

漢▪《華山碑》中的“皇”

與其他隸書的對比,《禮器碑》中的皇字,字形既規整又富變化,筆畫並非一味生硬,而是剛柔並濟。曲筆極盡妙趣,曲直相輔,直得纖勁,曲得其妙。從筆畫的長短、粗細、蠶頭、波磔、方圓等方面分析,線條凝鍊也不失靈動。

《鮮于璜》中的“皇”字,用筆以方筆為主,方圓兼備,結體扁方,渾厚凝重,在法度中存有一種典雅恢宏的美。結字大巧若拙,與《禮器碑》中的皇字相比較,禮器則給人一種工整規範的感覺,嚴緊中又開張舒展。


《禮器碑》單字解析及技法要點--“皇”

漢▪《鮮于璜》中的“皇”

摩崖《石門頌》中的“皇”字比《禮器碑》中的“皇”字更加舒展開放,追求“心不知手,手不知心”的藝術境界,表現的是一種野性雄渾的氣息,沒有形式上的造作,更具返璞歸真的表現。

《禮器碑》單字解析及技法要點--“皇”

漢▪《石門頌》中的“皇”

《好大王碑》中的“皇”字筆畫接近於小篆,起筆和收筆也有逆鋒和回鋒,但是起筆自如,收筆隨意,呈現出來的感覺是多變、隨意、飄逸、自然的美。看似隨意,卻柔中帶剛,圓渾裡又顯得厚重富有力度,用筆貌似簡單,實際上非常有高度的線條質感,拙中見雅。

《禮器碑》單字解析及技法要點--“皇”

東晉▪《好大王碑》中的“皇”


總而言之,《禮器碑》中“皇”字的筆畫瘦勁通神,纖而能厚,結體緊密而又開張舒展。從不同隸書風格分析,我感覺漢字形體的演變中,隸書既有篆書嬗變的痕跡,也受到漢代竹帛和草書的影響,還有楷書的萌芽,我們還應該透過筆鋒,探尋用筆技巧及神彩墨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