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欣賞:尼泊爾風格唐卡

西藏14世紀以後的繪畫中,壁畫和唐卡風格幾乎是對應著出現的,有什麼樣風格的壁畫,一定也會有同樣風格的唐卡產生,畫師們都是壁畫和唐卡兼顧製作。


尼泊爾風格的繪畫有一段持續發展的時間,甚至到17世紀還能見到尼泊爾樣式的唐卡作品。在這些唐卡中,一類是與夏魯寺壁畫同時產生的作品,一類是15世紀前後與其它風格並行發展的作品。


經典欣賞


菩薩與明妃(女性修行伴侶)

經典欣賞:尼泊爾風格唐卡

這幅作品畫面雖小,卻有很大的氣度,造型方硬中蘊含柔美。線條以黑為主明快簡練,構圖為典型的棋格式佈局。中間兩個著彩虹圖案花格褲的人物,形象美麗,神性動人。這種雙身神像的人物安排,是密宗雙身像的一種尼泊爾風格的變化形式。


象鼻天神

經典欣賞:尼泊爾風格唐卡

象鼻天神是印度教的神祗,為象首人身多臂的形象。畫中右下角供養人為藏族服飾,著袍靴,髮結多條小辨,左有供養神猴,一般此猴為印度教中的神猴哈努曼。左上有大成就者和供養天女,似談論似對飲。畫面裝飾極為繁多細密,造形準確,勾染得深入工細。


吉祥喜金剛曼陀羅

經典欣賞:尼泊爾風格唐卡

這幅作品的特色主要在於主尊周圍如花瓣狀排布的神象,擴展到圓型的壇城以外,外圈的諸神亦是花瓣式佈置,這一構圖非常罕見。


金剛亥母

經典欣賞:尼泊爾風格唐卡

這幅作品有著尼泊爾風格興起之前所特有的簡約,主尊兩旁是兩個巨大的金色足印,上有噶當派喇嘛像,三組形象由一個更大的華蓋及綵帶連接貫通,是一幅構圖形制非常獨特的作品。


大威德怖畏金剛

經典欣賞:尼泊爾風格唐卡

這幅緙絲作品盡顯尼泊爾樣式的華麗,左上角為文殊菩薩,右上角是嘎瑪撥希。其特色在於:由金翅鳥、鳥身天人、卷草和摩羯魚蓮花柱等圖案共同組成的拱門中,鳥身天人是中原童子的造形,而摩羯魚也與龍的形象更加接近。這些特色正是西藏藝術受中原藝術影響的表現。畫面色調由紅色變為藏青的藍色,是西藏繪畫的色調由暖而變為大塊的冷暖對比進而變為冷綠的大趨勢的過渡期表徵。


大威德怖畏金剛

經典欣賞:尼泊爾風格唐卡

這幅作品是同類主題唐卡中的精品,其造形張力的凸顯是難得見到的,在火焰的配合之下,牛頭金剛有幾乎要爆炸般地膨脹至畫外的力量,外形簡潔有力,用豐富的疊壓和穿插變化邊緣線塑造形體。


波羅蜜多金剛雙尊

經典欣賞:尼泊爾風格唐卡

在這幅作品中我們見不到畫師別出心裁的創造與發揮,有的只是風格和樣式上的純正,統一和諧,是此時“怒相雙尊”的標識性作品。從構圖色調整體氛圍和局部造型、人體比例來看都合於規範,嚴謹周密。


綠度母

經典欣賞:尼泊爾風格唐卡

這是一幅能夠代表西藏佛教繪畫最高水準的唐卡名作。在構圖中,將所有早期繪畫的典型形象集中於一個華麗繁複的建築結構當中,用深淺兩色的臺座表現出主尊蓮臺與背龕的前後層次,背景乾脆為黑色,十分有效地襯出了前方畫面的主體形象。建築中有繁多複雜的圖案,碎極而整,雅緻合諧,造成了一個棕色調的環境,反襯了綠度母背後大面積的硃砂紅。在構圖和色調處理上獨具匠心,不落規範和俗套。


這種大氣的佈局決定了畫作的品格,其製作十分工細、精深,“三礬九染”的方法更是此幅作品的叫絕之處。在女神的長褲上,密集圖案統一於暗棕色當中,與建築的色彩內外呼應。畫面的疏密節奏張馳有度,背龕中的硃砂紅十分單純簡練,減去了以往多飾有卷草暗花的常規。


最為精彩的是女神的形象。11至13世紀波羅風格時代形成的畫面構成要素在這裡全部改變了味道,造形上多有改良獨創之處:單層五花冠開於頭上與頭上串珠花飾連成一體,髮結盤於頭側,另一側為捲曲長髮;五官微偏於左;周身滿布的纓絡被減弱了亮度和光澤,含隱於身體的綠色中;膚色的綠中含有黃灰成份,更近常人膚色。作品表現了豐富的色層變化,勾線不是通常簡單的黑紅兩色,這裡還有藍、赭、淺紅、深黃、淺黃、玫紅各色的線條。


在建築中出現的小畫面有如微雕,全部是一筆不苟。圖案的樣式數不勝數,簡直稱得上是這一時期圖案的“百科大典”。從中我們可以感悟西藏文化有著粗獷雄健性格的同時還有著敏感精微、從容和諧、文雅陰柔的多重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