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打造一个自成长的执行体系

文 / 孙猛 (微信公众号:猛犸商论)

企业打造一个自成长的执行体系

前述篇章谈了企业现象、事情选择、目标理解、目标扩展、达成共识、协同聚焦、纲举目张、把握关键、作战单元、基于载体的沟通、事前推演、事后复盘等方方面面内容,看似主题众多,但串在一起可形成一条主线,主线聚焦于一个核心点——如何高效地目标达成。

上述内容组织在一起,实际上构成了公司的运营体系,执行体系。我们在谈到执行体系时,企业都期望打造一个独特的,简洁的,高效的,自成长的执行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目标理解到位、高效自运转的,责任清晰,透明开放、有能力的人得到充分的机会释放才华,创造价值,员工成长快速。类比有人对社会制度的评价,好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坏人则受到应有的制约甚至惩罚。

企业打造一个自成长的执行体系

通俗来讲,作为一个运营体系,要回答并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第一个核心问题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目的何在、是否与企业定位相符?比如你是一个通信服务提供商,不专注于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而去参与房地产项目,短期来看也许赚了快钱,但长期来讲有损你的主业竞争力;上级安排任务,让你为客户提供方案建议书,目的在于给客户解决痛点,价值主张得到客户认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订单,而不是完成一个任务。

企业打造一个自成长的执行体系

第二个核心问题

为什么是这个人或这几个人来做?他们是最合适的人选吗?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绝非一句空话。如何吸引人才,做好选育用留,让人力资本增值,直接影响着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如何使用人才,与企业所处阶段和具体事情有关,需要认真权衡。中小企业,商机有限,没有主导权,重大商机直接关乎公司生存发展,此类重大事情,不容有失,应安排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去执行任务,老板亲自上阵把握是常态。除此之外,应尽量为人员成长提供锻炼机会,并在过程加以指导和监督,而不能只顾眼前省事。

各级管理者应用心观察、发掘有潜质的员工,重点培养。一旦你真用心去做,人才成长的速度通常超乎你的预期,相应的,你会获得巨大的回报。正如前些年,大家对80后充满担忧,今天他们已经作为中坚力量逐渐走到舞台中央。很多企业都建立一系列相应制度促进人才梯队建设,比如如不能成功培养接班人,不得升迁;人才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绩效考核指标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有益尝试。

企业打造一个自成长的执行体系

第三个核心问题

这些人用什么方式来做事情?未来商业世界的发展趋势是高度分工、高度协作。有核心能力,并能基于核心能力实现资源整合,高度协作的企业或个人,將具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更容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单个人越来越难以成事,必须学会以共赢为出发点开展团队合作。一个团队的领导,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应只关注自我绽放,而应该激发、释放整个团队的才华,加以整合,支撑核心目标的达成,这是普遍意义的正确理念。在具体方式上,达成共识、界定责任、明确时间、基于一张纸等都是一些相对比较有实效的方法。

企业打造一个自成长的执行体系

中小企业的运营体系建设、应充分结合自身实情,以简洁、高效、实用为指导原则,打造自己独特的体系。切忌盲目模仿大公司的成熟做法,这样的做法往往效果适得其反。以人才招聘为例,大公司知名度高,体系成熟,有一套严格的人力资源招聘流程,不同技能、不同层级对应不同的面试官,最终是否录取也有严格评估模型,但假若你是一个二三十人的无人知晓的创业公司,你最好直接打电话给面试者,因为只有你才能讲清楚你是一家怎样的公司,使命、愿景、战略、业务定位是什么,通过你的谈话展现这个企业的认知、品味、格调,吸引面试者过来面试。若是合适的人才,再想办法吸引他加盟。假使你让前台打电话通知面试者,多数情况下,你想要的那种面试者都未必来公司应试。许多已经成功的大公司的创始人在早期都有类似经历:实事求是,永远是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

再以绩效考核为例,若做一个企业管理方面的调查评“最让人痛苦的管理活动”是什么,相信“绩效考核”一定排名靠前。

绩效考核是一一把双刃剑,牵涉到对部门、人员的价值评判,合理公平则激发员工积极性,否则引起优秀员工的不满,得不尝试,损失巨大。

绩效考核通过考核项和权重定义了考核模型,同时也固化了价值取向,一旦价值取向与公司业务特性不符,带来的是反作用力。考核工人、服务员、教师、医生、艺术人才、编辑的方式一定是不同的。很多公司都有经历过崇尚KPI到放弃KPI的过程,侧面反映的绩效考核的困难。

绩效考核指标通常由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组成,定量指标,需要过程中采集数据,定性指标,需要相关组织活动评估?(是需要相关组织来组织活动评估,还是需要组织相关活动评估?),在计算出绩效结果后,还需要与被考核者REVIEW,整个过程通常耗时费力,管理成本高昂。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若要进行绩效考核,本着简洁、实效的原则,应尽量简化,简化流程、考核项及计算公式,考核项最好就是对核心业务目标达成而言最重要的几个关键点,加大评估的权重。对于一个中小企业而言,撇开考核者客观公正的出发点,人为评估的准确性往往高于模型。

企业打造一个自成长的执行体系

一个企业运营体系,就像人一样,需要用心照顾,定期体检,及时解决问题,不断调优。要不断优化系统,首要的是要有意识,同时有很好的敏感度,有意识是指你得觉得这件事情重要,敏感度指能快速感知问题,像人一样,头痛脑热,得引起关注。企业管理优化也是一样,在业务运转的过程中,哪里让人不舒服,哪里就有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跨部门协调效率低、出品品质平庸、有交待无反馈、或是不轻易表达看法等等。

防微杜渐,管理者不可麻木和懈怠,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否则,日积月累,解决起来困难更大,搞不好伤筋动骨,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除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外,企业还有必要以第三者的视角,甚至可以邀请第三方专家,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比如以每年为周期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分析一下企业呈现的各种现象,发掘现象产生背后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加以根治解决。要想让自我体检找准病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我退后,以第三者视角客观审视。通常情况下,参与自检的管理者在潜意识中还是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对于属于上级领导的问题未必敢于真实表达。

业务运营系统或执行体系直接与公司的整体目标达成率有关,需要用心照看。面上看大家都懂,但是否真知,不可轻易下定结论,禅宗里面有句话:参禅之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参禅之中,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参禅之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表面上一样的山水、但内里的理解不同,境界也不一样。比如关于人才,大家都说人才重要,但有经历的企业家和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对人才的理解其实差异巨大,相应的行为也大不相同,前者会花大量的时间物色人才、培养人才,而后者往往是口头讲讲,并不真下大功夫。知易行难,知行难以合一,主要原因还在于所知不是真知。

— END —

企业打造一个自成长的执行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