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者,你占了年轻人的位置

年长者,你占了年轻人的位置

近来看了一本鲁迅先生《随感录》,上面记着鲁迅先生大大小小的随笔。因之为随笔,且读不深,遂只选几篇印象深刻的,浅谈一番。

鲁迅先生可谓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以文鞭挞中国旧思想旧事物。现今读了鲁迅先生的《随感录》,对于鲁迅先生的各种思想点头称赞,谓之“好!”。鲁迅先生的看法、他的见解已经跨越了百年——他的思想现如今仍有人并不赞同。我现在就以鲁迅先生的一、二点见解随意谈谈我的看法。

在《随感录》这本书上,被摘录的第一篇——《随感录二十五》,鲁迅先生在里面说到,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责教他的责任。”

这句话令我映像深刻。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这句话仍然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甚至直至今日还有人认真值守这一“准则”。孩子,在有些家长的观念里面只是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这样的作用。

于是,孩子被他们不负责任的带领到这个世界,然后他们这些家长又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句话发挥到极致,让孩子随风而长,无论好坏。直至某一天,孩子或许无法“防老”了,他们才尝到恶果,却又无能为力。

年长者,你占了年轻人的位置
年长者,你占了年轻人的位置

在鲁迅先生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他也提到,现在有些人他们认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利和威严。正所谓“对也是对,不对也是对。”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篇文中鲁迅先生同时也说了,

长辈或有以前流传下来的陋习,可新生的少年们正迎着朝阳,老一辈无法改过,所以只能从先觉醒的人开手。

而先觉醒的人,我想,那不就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们吗?所以老一辈更应该放开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年长者,你占了年轻人的位置

而这样的观点,《随感录四十九》中亦有声明。在四十九中,也指出了社会上有这样一种人——

从幼到壮,毫不为奇的过去了,从壮到老,便有点古怪;从老到死,却更奇想天开。要占尽少年的道路,吸尽了少年的空气。少年在这时候,只能先行萎黄,且待将来老了,神经血管一切变质以后,再来活动。

于是这些年老者将少年们的位置霸占的一干二尽,然后被占了位置的少年们只能熬到头上压着的泰山们死去,熬到他们也从少年变成了老年,然后他们心有不甘于是他们也变成了那个霸占位置的老一辈,如此往复,无法解开。这个现象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是经常可见。只是历朝历代直至今日都会加几块遮羞布,或说“少年者,心浮气躁,需打磨才可加以用之。”;或说,“年长者经历、阅历皆相较之丰富。”这些话在某一方面确实不错,可如果用来一竿子打死就未免不妥了。年长者厚着脸皮占据着年轻人的位置向着更年长之人的位置爬去,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

年长者,你占了年轻人的位置
年长者,你占了年轻人的位置

有一句俗话,“多年媳妇熬成婆”便是如此。这种行为不仅不抛弃,更甚者将它高高悬在头顶,视为骄傲。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世界是年轻人的世界,也终究是年轻人的,无论年长者如何霸占,都不会改变。

鲁迅先生的这些随感杂文中还有诸多令人看之豁然开朗、点头称赞的想法,但因自身读来也浅,所以便不做其他见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