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寫作業你焦慮?其實孩子更痛苦!3個方法,讓寫作業輕鬆自在

前兩天,朋友說,快開學了,她焦慮。

我知道她焦慮什麼,作業!她的孩子寫作業各種拖拉磨蹭,獎勵、責罵都沒有效果,孩子甚至會拿玩手機做交換條件,“讓我寫作業可以,寫完了讓我玩一會兒手機。”

周圍的很多朋友都在作業問題上很發愁,不僅各種磨蹭,而且不陪著就不寫。

真是不知道誰腦洞大開,開了陪寫作業的先河。陪寫作業無論是從心理學角度將還是從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來說都沒有半點幫助。

一、陪寫會降低孩子的責任感。

我曾向周圍的朋友請教,現在孩子寫作業是不是真的需要陪?回答都是肯定的,說一年級養成習慣很重要,要讓孩子養成回家就寫作業的習慣,陪到三年級,習慣已經固定了,就慢慢可以不陪了。

好友說,孩子剛剛上學時,對作業很感興趣,會驕傲地告訴她老師佈置了作業,不用催自己就開始寫了。因為陪寫風甚是流行,朋友覺得不陪似乎不是個合格的家長,沒有盡到責任。孩子寫,她就在旁邊陪著。後來她發現,她不坐下,孩子就不寫。

因為長期的陪寫,讓孩子覺得作業任務也有媽媽的份兒,任務逐漸轉移給了媽媽一部分。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提到過,家長陪寫,會讓他覺得不完成作業至少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是他和家長共同的事,時間長了,會在心裡上對家長形成綁架,養成依賴心,這特別不利於他自我責任意識的形成。

陪寫作業你焦慮?其實孩子更痛苦!3個方法,讓寫作業輕鬆自在

二、陪寫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

關於陪寫作業的事情,朋友圈流傳著大量的段子,極端的會因為陪寫作業陪到醫院裡去的。大多數的成人都對家長表示了極大的同情,家長辛苦,不容易,現在的孩子太讓人操心。可很少有人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

如果上司給你佈置了一個任務,他卻不走開,就站在你的身後,看著你把字一個個的敲出來,然後還時不時地指出錯誤,要不時地修改,甚至哪句話寫得不好,還要發脾氣訓斥你。這樣的話,你大概一個字都敲不出來,因為你的心思已經不在工作任務上,而開始注意怎樣不會惹上司生氣。

陪寫作業的家庭,很少場面溫馨,經常是雞飛狗跳。家長不停地挑孩子的毛病,指責孩子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字也寫得不工整,怎麼邊寫邊玩,怎麼寫得那麼慢……孩子已經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在作業上,他會擔心我做什麼又讓我媽生氣了,我這樣會不會惹她生氣?她是不是又要罵我了。寫一個字,都要瞄一眼媽媽的臉色。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和孩子生氣時照一下鏡子,我照過,一張扭曲的臉,很可怕,自己都不想多看一眼。

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其實是為了逃避,除了作業本身帶來的壓力外,主要是為了逃避寫作業時父母的指責,逃避糟糕的情緒體驗。

連養牛人都知道,給牛聽音樂,牛肉的質量會好。

咱養一大活人,每天寫作業生氣,無論是對身心健康還是學習興趣能有好處嗎?

日本的岸見一郎在《不管教的勇氣》中提到,“學習是孩子自己必須解決的問題,沒有誰能夠代替。如果只注重考試結果,孩子很難體會到求知的喜悅。”

如果家長過分重視孩子寫作業的速度、作業的對錯、工整程度等等,那麼陪寫作業只會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覺得學習是件無趣的事情,總有人在旁邊挑毛病,怎麼做都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根本無法感受到學習知識本身帶來的快樂。

陪寫作業你焦慮?其實孩子更痛苦!3個方法,讓寫作業輕鬆自在

三、陪寫作業不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寫作業,家長在旁邊看著,就像是工人幹活兒,監工在旁邊站著。家長在陪寫過程當中,不知不覺扮演了監工的角色,孩子的能力當然無法滿足成人近乎完美的要求,管與被管就已經把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搞成了對立的兩面。

哲學家弗洛姆曾指出,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它出於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著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


如果說已經開始陪寫作業了,怎麼辦呢?父母們可以試試以下幾種做法。

一、優雅地陪。

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父母可以離孩子稍遠的地方選一本喜歡的書看,也可以練字,畫畫。總之,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儘量扮演一個文人墨客,給孩子的學習添一些雅緻之氣,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要辛苦地寫作業,父母卻在玩兒。

不少父母都是自己刷手機打遊戲追劇,然後攆著孩子去寫作業。我小時候經常在電視劇聲音的陪伴中完成作業,心裡很不服氣,但經常被大人說的無言以對,他們說他們上班了,有權利看電視,而我是學生,我就要必須寫作業。這樣不平等的對話,只能加劇對作業的討厭。

陪寫作業你焦慮?其實孩子更痛苦!3個方法,讓寫作業輕鬆自在

二、歸還權利。

想讓孩子體驗求知的快樂,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那首先要把寫作業的事情讓孩子自己負責,因為一個和尚有水喝。開始時可以按照以前的節奏去陪孩子寫作業,但中途可以藉故離開,比如需要做家務、做飯等等,逐漸減少每天陪伴的時間,告訴孩子,如果有什麼不懂的可以隨時提問,媽媽現在得去做飯。如果孩子在當天順利地完成了作業,要對孩子的責任心大加讚賞,可以告訴孩子,寶寶真棒,媽媽沒有陪你,你都能自己完成作業,寶寶對作業的責任感越來越強了。要積極地引導,起到行為固化的作用。

尹建莉老師說,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如果總是製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一個好習慣;如果經常讓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內疚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壞習慣。

三、收起控制。

每天經歷吐血般的寫作業過程,只能讓孩子越來越討厭作業,討厭學習。不要對孩子的作業指指點點,以顯得自己博學多才,笑話孩子啥都不懂。孩子如果需要輔導,就一萬個耐心給孩子講,

高質量親子關係的關鍵,就是和孩子成為夥伴。把給孩子講題,當做是給同事講解業務,尊重、耐心,不要發火,不要嘮叨,不要提過分的要求。要尊重一個人成長的規律,不要想著一蹴而就。就像孩子學走路、學說話一樣,我們不可能要求一個孩子在剛學走路時就不能摔跤,剛學說話時就口齒清晰。所以把決定作業質量的權利還給孩子,一個孩子只有在他注意力集中、情緒愉悅的情況下才能完成高質量的作業,也許這份作業在家長看來是不完美的,也許會被老師批評,但這是孩子求知求學價值感的體現,也是逐步培養他責任感的過程。

不要擔心老師批評家長沒有責任感,今天家長在老師那裡丟了面子,明天贏得的卻是孩子自我負責的精神和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